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二百八十一章 向戌的請求
畢竟宋國來人始終是客,楚王身為主人家,一上來就搞這一出,的確不是待客之道。
「不過是些薄禮,不成敬意,還請子明能夠笑納。」
「誒,子明糊塗!既是向左師的一點心意,子明又何必要推辭?」
「中原諸國皆是同氣連枝的,若楚王如此威逼脅迫,那此次申地之會只怕會適得其反吶。」
「哦?那夫君在思考什麼?」
祭樂還以為李然在為幫宋人說項的事煩惱。
事兒還沒辦,李然當然不能收禮。
既是收了禮,李然便算是默許了替宋國向楚王說情了。
所以,才得他這張老臉有了幾分的薄面。
「為夫是在想,能否一箭雙鵰……」
李然搖頭道:
因此,若是楚王當真逼急了宋國,屆時中原諸國再聯合起來一起孤立楚國,那楚國又能討得到什麼好?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事兒若是辦成了,你到時候送禮作為答謝,這尚還好說。
可沒想到這回來到楚國,剛一落腳便聽說楚王熊圍是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這是擺明了不買他這張老臉啊?!
他自然明白子產的意思,可他心裏卻始終有一道坎兒。
而李然聽罷和-圖-書,也是恍然大悟過來,不禁點頭道:
子產看著李然道:
「所以,子明若是要對他們下手,只憑自己的能力恐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能多結交一些權貴,多結交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啊!」
而李然聽罷也是恍然,當即連連點頭稱是。
可李然的話,子產知道楚王是一定會聽的。
那就是他其實並不擅長「用勢」,換言之,他並不擅長利用他人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他的話音落下,幾個宋國侍衛抬著一口大箱子從園外走了進來。
李然見狀微微一怔,當即嘆道:
可現在事兒還沒辦,卻早早把禮給送來了,這也並不符合後世的道義。
言罷,向戌這才起身告辭。
「是啊,子明吶,如今你也算是楚王面前的紅人,此事你應當勸諫一番才是啊。」
所以此時與向戌交好,對於李然而言,只賺不賠。
子產聞聲,臉上頓時露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來。
「夫君莫非是不願幫宋人解困?」
「呵呵,子明不是還要對付宋國的華氏嗎?若到時候向戌能幫到你,這件事豈不就能容易許多?https://www.hetubook.com.com」
待得他走後,李然又轉身是與子產問道:
看吧,這就是向戌的智慧。
而靜坐一旁的子產,這時也不禁捋須言道:
中原各國雖然連年征戰,可他們自齊桓公開始,在價值取向上,就是一直致力於合力對付楚國的。在這件事上,大家都可謂始終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楚王此時對宋國不客氣,這不是要失信于諸侯么?而一旦你失了信,宋國反被逼急了罷盟而去,那其他中原諸國又該作如何的反應?
不過此事畢竟還言之過早,一切也都還在他的計劃之中。所以,對於李然而言,眼下也並沒有更多的想法。
「大夫何故要然收下向左師的聘禮?如此行事,似乎也並非大夫的風格呀?」
他這一句話說完,向戌當即連連點頭稱是。
「如此厚禮,然如何敢受?還請左師收回。」
「好吧,既如此,那然便卻之不恭了。」
「呵呵,有勞子明,那戌便靜候佳音了。」
而現在呢?早已經是換了人間了。如今的這個楚王熊圍又哪裡有這麼好說話?他可不管你向戌以前是什麼一號人物,在和_圖_書他看來不過就是一副朽木而已。
因為向戌本身就是個極要面子的人,而且他也自認為自己很有面子。
若他當真要對宋國的華氏下手,那麼顯而易見的,向戌這個宋國的左師,乃至是向氏一族,日後便能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走南闖北,經驗豐富的向戌又豈能不知「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
原來,這是子產下的另一步暗棋。
他其實更願意只靠自己的硬實力,去完成一些事兒。
這確實很向戌。
智慧如子產,又豈能看不|穿這其中的門道?
李然言罷,朝著身後的褚盪微微抬手。褚盪當即帶著人下去,將裝著聘禮的箱子給抬進了後院。
前面說了,他因促成弭兵之會,在中原諸國以及各個大佬面前,多少是有些面子的。
而向戌此時也是朝著李然一拱手,並繼續言道:
向戌這些年走南闖北,什麼大場面,大人物他可是見得多了去了。
「向左師此舉,豈不是折煞了晚輩?」
子產再度如是提醒道。
慶封雖是突破口,可就算李然抓住了這個突破口,當真挖出了潛藏在慶封背後的團伙,可他又要如何入手呢?
在這個講究www.hetubook.com•com人情世故的時代,他李然可是要比子產,向戌更懂這一規矩。
當子產離開后,祭樂這從屋裡走了出來,見得李然一臉沉思,當即親手沏了一盞花茶給李然端了過來。
「哈哈,李子明的大名如今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想給子明送禮之人,只怕從此處能排隊排到鄭國去!」
「來啊,將東西抬上來。」
可誰知向戌卻是大笑道:
李然也清楚這一點,畢竟如今的楚王可不是之前的那個楚王了,宋國的向戌,他之所以能在之前走南闖北的促成弭兵之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之前的楚康王相對比較好說話,而他向戌又同時跟楚國令尹子木(屈建),以及晉國的執政卿趙武關係都很是不錯。
「對了,戌與子明素無往來,沒想到今次見面卻是直接要勞煩一二,禮數不周之處,還請子明見諒……」
「唔……此事……楚王確實有些過火了……」
向戌指著那些個箱子,並解釋道:
只聽他道:
李然見狀,當即起身朝著向戌躬身作揖道:
只見此時李然將茶盞端在了手上,停在了嘴邊,並若有所思的回道:
「若照子明你之所言,這慶封,和_圖_書魯國季氏,宋國華氏,還有我們鄭國的豐段,以及那齊國目前還尚不得而知之人,這些人的勢力只怕是難以想象。甚至會不會還有更多的豪門世族,乃至某些公室都牽涉其中?」
「今日子明肯收下戌的區區薄禮,那便已是給足了戌的幾分薄面咯……」
於是,他二人在又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后,子產這才起身辭別而去。
所以他此次登門,一早就備下了厚禮,就候著機會是與李然攀結了。
這時,一旁的子產也給李然使了個眼色。
再者,楚王此次召集申地會盟,本就是為了尋宋盟的友誼。
別人的話楚王聽不聽,子產不知道。
「然無功不受祿……」
他總能在適當的時候說最合適,最善解人意的話,從而達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對於「勢」的運用,李然比當世所有人都應該更為清楚。
所以,說他不心生怨氣,那才叫怪了。
因此,雖然他嘴上已是答應了下來,可實際上若要讓他當真這麼去做,只怕於他也很是為難。
「幫他們倒也不難。」
收禮辦事兒也的確是這個時代的常態,可他李然終究算不得這個時代的人。
「大夫所言在理,然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