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國有壞人,也有好人
中原各國與那慶封本就都是無冤無仇的,又何必是替你楚國賣命呢?
前面說,楚國三軍中,左軍負責衝鋒,中軍負責堅守,右軍負責斷後,三軍或各司其職或協調並進,在不同時段各自擔負不同的職責。
慶封就卯定了要當個縮頭烏龜,躲在朱方城內不出來,他伍舉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而諸國的將領當然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他們眼下正在楚國的軍營之中,萬一到時候那句話說得不是了,冷不丁的給他們再來一下,他們也是遭不住。
「不過短短月余,諸君竟是將會盟之辭給忘得一乾二淨了?!」
伍舉對這一戰,自是看得極重的。但即便如此,伍舉在這裏卻仍舊是耍了個小心思。
聞得楚王大怒,此時大殿之上,無有一人敢吱聲。
而就在子產與向戌離開后沒幾天,楚王便是下令,命伍舉為大將,率楚國大軍,領諸國聯軍,浩浩蕩蕩的開赴朱方前線。
伍舉聽罷,沉默半晌,最終點頭道:
……
當然,這種話,表演的成分自然是更多一些。
諸國將領正欲反駁,卻不料伍舉直接一個冷眼掃視。
子產與向戌辭別了李然後,便各自回了大營準備。並派出使者,知會於楚王。
前面說,朱方大城,易守難攻。倘若慶封就選擇跟楚國拼個和*圖*書魚死網破,仰仗著朱方城內早已齊備的物資,據城堅守上數月,那肯定是沒問題的。
宋國華氏為什麼敢不帶兵前來?不就是看透了這一點嗎?
「哦?」
「更何況,與慶封暗通款曲的乃是華氏,華費遂身為宋國司馬,不欲帶兵卒前來的,亦是此人。」
……
「好!既如此,那便請長卿親自帶兵前去!」
而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他忽的是想到了孫武,並是立即派人去往左軍大營請孫武前來一敘。
可以啊,那你們去攻城吧。
可是話說得輕巧,做起來卻又談何容易?
「末將以為,若我大軍趁夜攻城,吸引城中守軍的注意力,可另派一支奇兵,由此道循山遁入城中,屆時裡應外合,定可成功!」
這話一出,營帳之中頓時鴉雀無聲。
「如此背信棄義,敢問諸君又有何面目示人?!」
伍舉聞聲,當即來了興趣,急忙走出帳外觀看。
故技重施,就用上一次對付諸樊的手段再玩一遍?在這裏肯定是不容易得逞的了。
伍舉見狀,便當即是按部就班,依照李然所謀划的,不由分說,直接要繳了各國聯軍的指揮權。
六月,艷陽高照。
孫武能夠被授予左軍司馬這一職位,充分說明楚王是極為看重孫武的,而此番進攻朱方城之戰https://m.hetubook.com.com,便很有可能是想讓孫武挑起大樑。
毫無疑問,孫武乃是李然的左膀右臂。
那這一仗該怎麼打呢?
於是,楚王熊圍便下令,一方面以「宋人遲至」為由,執住了華費遂。另一方面,又派人是恭送了宋國太子和向戌,以及鄭伯一行離去。
「好一個宋國!與慶封暗通款曲,不帶一兵一卒前來。如今竟還想提前走人?!真是豈有此理!傳令下去,不允宋國!待寡人等拿下鍾離,自會放宋人歸去。」
你們總不能前腳跟我楚國結了盟,後腳就這樣明目張胆的擺爛吧?
「回大人,末將曾於幾日前率小隊前去偵察,發現朱方城右側的大山後有一山澗小道,此道平日里由山澗之泉水匯聚,水勢湍急,人馬不可行。但近日由於臨夏日而少雨,故短期內或可通行,而其另一頭便可直通城內!」
這話簡單點來說便是:你們這幫不要臉的王八蛋,老子都替你們感到丟人!
畢竟,慶封相比毫無心機的諸樊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晾了半晌,終於有一人起身,並拱手跪于大殿之上,大聲言道:
「哦,長卿啊,不知你對於此役是有何想法?又可有破局之良策?」
伍舉由此佯裝大怒,在一番等待無果后,竟是拍案而起。
「大王不可!此https://m•hetubook•com•com番會盟,乃尋宋盟之友好。若執宋人,恐天下人不服啊!還請大王三思!」
所以面對伍舉的憤怒,諸國使君只得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勁的裝死。
「宋人無禮」當然只是一個幌子,其實誰都知道,楚王為什麼要把宋人質在楚國?
不給指揮權是吧?
「大夫,您找我?」
又豈能不識這兵家的天時地利?
伍舉既已如願,那麼現在該如何儘快攻破朱方城,便成為了他唯一急待解決的難題。
楚王聞言,卻不禁大怒:
但是宋國不同於徐國,一來,宋國好歹也是一個大國。二來,宋國又是弭兵之盟的倡議國,你把宋人給執在了楚國,那無異於直接向中原宣戰。
「武親自前去探查過,這條小道只容一人,崎嶇陡峭,不易通行。然小道盡頭卻在山腰的另外一側,站在山腰上便可直觀城內動靜。」
引蛇出洞?
雖然他也不想在孫武面前露出他在軍事能力上的缺陷,可惜沒辦法,事到臨頭,能多一人商議終究也是好的。
而孫武的軍事才能,也正是在這一場場名不見經傳的戰爭中逐漸得到展現。
伍舉不禁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果不出李然所料,孫武確是被楚王徵召,任左軍司馬領沈尹之職。
所以,正如李然所料的那般,諸國的將領面面相覷,皆不和-圖-書願作聲。
伍舉率軍抵達前線后,按照李然所獻之計,召諸國使君前來議事,詢問哪國願意做先鋒官。
「哼!宋人既如此無禮,寡人又何必以禮相待?!此事寡人之意已決,不必再言!」
孫武來到他身邊,伸手指向不遠處的朱方城,只見城門右側的一座大山頗為雄壯,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巍峨陡峭。
申無宇這話說得甚為直接,也甚為有理有利。縱是楚王再如何蠻狠,也不可能不懂得這其中的關節。
很顯然,他所怒的並非是鄭國,而是宋國。
孫武是誰?
最為主要的是,這是孫武提出來的。
此時于殿前說話的,便是申無宇。前面曾提及過,此人最擅長犯顏直諫。故而,素不為楚王所喜。
於是,聯軍的指揮權也順理成章悉數移交到了楚國伍舉的手上。
顯而易見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斷絕宋國與鍾離之間的聯繫。
而一旦伍舉選擇強攻,極大的戰損那也是楚國所不能接受的。
面對如此困局,伍舉如今唯一能指望得上的,也只有孫武了。
他其實也不過就抵達了數日,但他一來,便立即是親自前去觀察了朱方城附近的地形,並是尋到了這一條可以偷入朱方城的山澗小道。
「唔,當此之際,也唯有如此一試了。」
「好啊,若是諸位覺得此舉不妥,那便請諸位表一表當https://www.hetubook•com•com日會盟的誠意,率軍先登朱方城!」
「從山腳的東側樹林往北側,此道原本乃是附近山民上山狩獵時所修,后因其山澗改道而廢棄不用。故此,知之者甚少。」
「諸君難道是不同意?」
「大王,宋國的向戌,乃是首倡弭兵的大功臣。今已年邁,不能擔事,若稍有不慎,困死於楚。試問大王如何能擔當得起?」
「是在哪裡?」
倘若能讓孫武以身犯險,在此間借慶封之手除掉孫武,那即便他伍舉殺不了李然,也能讓李然失去這條臂膀!
群舒之戰時,他可是親眼見過孫武能力的。
「臣以為,宋太子與左師乃是無辜之人,念向左師年邁,可使其先歸。至於華費遂,可執之。」
「還請長卿萬勿推辭啊!事關重大,此戰於我楚國只可勝,不可敗!」
這是孫武第一次被楚國授予正兒八經的軍事職銜。
顯而易見的,這種詢問純粹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所以這一仗非但要打贏,而且要打得巧妙,一定是要以最小的代價奪得最終的勝利。
畢竟之前的宋國華氏與魯國季氏,乃至徐國吳國,都不知是往城內送了多少物資。
這個方案的難度雖然是高了點,但是可行性還是有的。
左軍司馬的意思,顧名思義,便是左軍的領軍之人,這一職務,已是相當於楚國的中級指揮官,麾下足有三五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