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三百九十八章 蔡人反楚
畢竟,若不是像如今這樣的情景,給他們蔡人十個膽子,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如此深入楚國之境,甚至是直接兵臨楚國郢都的城下?
公子東國,蔡靈侯之嫡長孫,其父乃是當年蔡國的隱太子。按照輩分來說,應算是蔡少子廬的侄孫。
所以,郤宛就如同伍舉、然丹一樣,對楚王熊圍那亦是忠心耿耿的。
王子比雖然膽小,但是在看到了如此情景之後,也是不免長舒一口,真可謂是氣勢如虹,而他們很快就抵達了鄧地。
僕人正在側斟酒,公子罷敵長嘆一聲,正要開口:
國人們的士氣一時被點燃,隨後便是慫恿著公子東國和朝吳來到了軍營,並且要和已是奔出城外的王子棄疾集結,跟他一起前往楚都郢都,立王子比為楚國新君。
與此同時,楚王熊圍的情形也更是急轉直下。
而此刻郢都內部,楚王熊圍之子太子祿是一陣心急如焚,蔡國逼宮大軍已勢如破竹,兵臨城下。太子祿此時又完全聯繫不上遠在徐國被困的父親,不由得是直接慌了,因此甚是焦急的叫道:
蔡國的國人們立刻上前將觀從是團團圍住,觀從面對如此情況,也沒有絲毫的反抗,直接是束手就擒,瞬間便被隱忍許久的蔡人是捆綁得結結實實。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楚王原先的部署也是被徹底打亂,也再顧不上去攻打徐國,和-圖-書只得是與常壽過的大軍內外對峙了起來。而且這一番的折騰,楚王身邊的士卒也跑得是越來越少了。
是啊,說到復國,他何嘗不想?
郤宛聞之又驚又怒,簡直不敢相信,畢竟他可是剛還面見過二位王子的啊!
而太子祿在聽得郤宛之言,亦是不由心下稍安。
「太子祿、公子罷敵已死!太子祿與公子罷敵已死!」
理所當然的,陳國的一些人眼看蔡人都直接「反」了,於是索性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想著要復國的人也都是紛涌而至。
「那一切便都有勞大夫了……」
就在此時,公子罷敵的話還沒有說出口,身邊的正僕人竟是突然發難,袖口中一柄短劍陡現,直接插在了他的胸膛之上!
太子祿和公子罷敵雖然心急如焚,但是這飯終究也還是得吃的,而這兩名正僕人又舉著食案,端到了太子祿和公子罷敵的對面。
其後,公子東國幸得國人所保,且楚王子棄疾成為蔡公之後,似乎也是有意要放他一馬,故而自蔡國被滅之後,他竟亦能苟活至今。
再說另一邊,由於之前觀從攜王子比入城的時候,是命人一路叫囂著要反叛楚王的。對於這些,當時那些路過的蔡國國人也都是聽得真切。
所以,朝吳的這一建議,明面上是為了能夠穩紮穩打,實則是為了替他們蔡人立些門面
hetubook•com.com
。見郤宛離去,兩名僕人又緊跟著走入殿中。
郤宛拜別二位王子后,便當即出去處理事務,並想著該如何帶著太子祿和王子罷敵逃離郢都。
「太子莫急,局勢雖然艱難,但是蔡國的大軍若想要就此攻入城中,只怕也沒那麼容易!」
「何況我們若是違背蔡公,那往後又該何去何從?再說蔡公可是有意要光復蔡國的,而楚王則是滅我們蔡國的罪魁禍首!」
原本想要征討徐國的楚王,突然是遭了變故,越國大夫常壽過,在此關鍵時刻,竟是突然反叛了楚王,圍住了固城,攻下息舟,並是築城駐紮在那裡。
觀從此話一說出口,公子東國便立刻是鬆開了手,不由遲疑了起來。
而這郤宛,作為晉國叛臣之後,因懷有大才,為楚王熊圍所器重,並是委以主持郢都事務的重任。
而王子棄疾又豈能識不破朝吳的這種把戲來?他只擺手回拒道:
這裏值得說一說這位執意堅守郢都的直臣,此人郤氏名宛,其實本也是晉國人氏,乃是當年郤氏小宗,伯宗之孫。當年因受權傾朝野的晉國三郤大宗的排擠,最終被驅逐,故而來到了楚國。
公子東國一把揪住觀從的衣襟。
「王子比已經離開這裏,你們抓我又有何益?而且他們已在城外整裝待發,蔡公、王子黑肱都已決定要輔佐三和圖書王子入主郢都,立為新君,且已在此盟誓!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眾人聽了后,皆是瞬間沉默。但也只過得一會兒,眾人便是紛紛讚許道:
「如何是好!現在該如何是好啊?!」
「扶立新君!」
而郤宛此時尚還被蒙在鼓中,正與城防處和守將交談著,此時陡然間聽得大街上竟有一人大喊道:
「哈哈哈,公子為何如此膽小?!楚王已是自身難保,卻還哪有空閑來蔡地尋仇?待王子比立為新君,大局既定,這難道不是公子復國的大好時機么?!」
「稟二位王子,臣宛已經在另謀划退路了。權且先抵擋得一陣,屆時我等便可撤出郢都,奔往鄭國以期東山再起!」
「快派人給四王子傳去消息,就說城內之事已經得手!另外將二位王子被刺的消息也散布出去,好叫城中的楚軍就此喪志!」
若要說他們這些遺老遺少們,在聽得此流言之後還不為之所動,那也是絕對是不可能的。
「爾等在此盟誓,莫不是準備要謀逆弒君?」
雖說這些大都是烏合之眾,但氣勢龐大,也大有一呼百應的氣勢。
而旁人將消息傳至公子東國處,他在得知這些消息后,經過深思熟慮,又見蔡地的百姓們皆是如此義憤填膺,便是決定搏上一搏!
而郢都方面,王子棄疾也早是安插了內應,而且譬如薳氏、斗氏www.hetubook•com.com的那些人,也都是在暗地裡蓄勢待發。
的確,郢都城防堅固,若能處置得當,想要輕易攻入也是極為困難的,而這也正是朝吳之所以明面上想要建築壁壘的原因。
太子祿見狀,不由大吃一驚,正要起身逃跑,而另一個正僕人則亦是一把捂住了他的口鼻,反手短劍亦是直接捅入他的后心。
反叛之勢頓是燃遍整個楚國,而所有的起義之眾也都堅信,他們這一次是定然可以成功的!
說出這一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朝吳!
「你們若是當真願意為楚王赴死,或是逃亡的,那現在便殺了觀從!如果想要讓蔡國安定下來,那麼就應該要贊成蔡公,並協助他完成他的大願!」
其父當年為太子,聞訊蔡靈侯為楚王所殺,便是派人前往晉國求援。但無奈中原諸國皆是見死不救,最終上蔡城破,隱太子亦被楚王所殺。
「是啊!贊成蔡公!」
而眾所周知的,楚王熊圍當年建造章華台,廣羅天下英才,可謂招降納叛,無所不聚。
待收拾了太子祿和公子罷敵的屍身,四人便匆匆離開了現場。
朝吳聞言,知道終究是瞞不過,便只得是依計行事。
只不過,他們這些人大抵都是些有賊心沒賊膽的,也都懼怕楚國的淫|威。於是,他們只得去找舊主的子嗣來主持大局。
而許人,竟也在國君許圍的帶領下來到此處,不羹的和*圖*書民眾亦是聞風隨到,再加上蔡國、以及王子棄疾的部眾,浩浩蕩蕩的竟然直接是聚集了二十萬之眾。
須務牟激動之餘,也知此事刻不容緩。
此時,伴隨其左右的大臣郤宛則是拱手道:
「可就算是能抵得住一時,卻也支撐不住太久啊!」
「二位王子,該用膳了!」
太子祿和公子罷敵一時雙雙斃命,而在得手之後,兩名僕從亦是拍了拍手掌,很快須務牟與史卑便走了進來,看到他們得手,也是一臉的欣喜之狀。
而一旁的公子罷敵卻是一直愁眉不展,不由長嘆一口:
「大可不必,只需紮下籬笆即可,我們此來只宜速戰,再說楚人已經很疲乏了,此刻再築高壘,于戰局無利!」
這時,又聽人群之外,另一人又是擲聲喊道:
「楚王手眼通天!若是知道此事,豈不會前來報復?屆時我蔡人恐是又要遭厄!」
而當他們擅自闖進蔡公府邸之後,眼見這一處故意留下來的盟誓「景觀」,而且蔡公的狗腿子觀從竟然也在!
公子東國來到觀從的面前:
甚至還有一些人是直接在那高喊著「光復蔡國!」
「推翻楚王!」
就這樣,王子棄疾「被簇擁著」領著大軍來到了郢都的郊外,這一路之上,王子棄疾的大軍幾乎是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阻礙。
「兄長……」
這時,蔡國大夫朝吳進言,建議在郢都郊外是築起壁壘,以揚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