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在春秋不當王

作者:羲和晨昊
我在春秋不當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鄭志(三) 古之遺愛 第四百三十九章 宋國華向之亂

鄭志(三) 古之遺愛

第四百三十九章 宋國華向之亂

他不由自主的將祭樂給一把挽入懷中,他甚至都希望能夠就這樣,一直挽著她,直至天荒地老……
至於「伯有鬼魂」,李然倒覺得又或許是「道紀」的手筆。不過說白了,李然現在對此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這些,一切都只能是繼續于暗中觀察。
其實李然也知道,無論是「暗行眾」還是「道紀」,其背後的勢力都是極其龐大的,而他目前對於這兩股勢力,可以說都只是一知半解。
李然聽完之後,反倒是舒了口氣。
「宋公后又派豐愆、華牼等人抵禦叛亂,而身在吳國的華登則率領一支吳軍前去聲援兄長的叛亂,最終突襲宋軍得手,致使宋軍挫敗。宋公現如今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後續會如何發展,也未可知!」
「先生也知道,宋國的國君和華向二族互換人質,君臣互換人質,也算是天下奇聞了!宋公將太子欒與他的同母兄弟辰和地作為人質送到華家,華亥也將兒子無惑、向寧的兒子羅、華定的兒子啟作為人質送入宮中。」
「先生,蠡有要事稟告。」
李然雖是從慶封口中知道了「暗行眾」的一些信息,但畢和*圖*書竟那時候慶封已經不是七君之一,有些事他也已然被排除在外,很多內情也就不得而知了。
李然正要開口說話,卻又聽到不遠處有一人上前說道:
「華貙眼看如此情形,於是只得順勢劫持父親發動叛變,而且還召集外逃之人共同作亂,不幾日華、向兩家的人便回到宋國,佔據盧門!局勢可謂是亂成了一團。」
對此,李然一時也是倍感無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宋公佐對華費遂還是非常倚重和信任的,便交由華費遂來處理,華費遂為了避免生亂,最終決定讓華貙出國,避避風頭,以保全華家,豈料華貙準備向父親告別,正好遇到華多僚,其手下突然動手殺了華多僚。」
華貙是否當真有謀反之心,人心難測,尚不好說,但是華、向兩家的及時趕回,而且華登還能夠帶領吳軍入宋作戰,如果說這背後沒有「暗行眾」的身影,李然說什麼也不會相信。
而李然有時候也是不由慶幸,虧得他們兩者之間所秉持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互相角力之勢。
和-圖-書祭樂聞言,硃唇皓齒:
橫向比較起來,「暗行眾」乃是各國公卿組成的一個聯盟,其參与者幾乎都是位高權重之人,幾乎各個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狠角色。
而「道紀」的成員構成,則多為各國的巫、醫、卜、樂、史等職位,堪稱是最古老的情報機構。往往是只能從另一種渠道,去努力維繫關乎「道義」的話語權,並藉由天命,來左右各國決策者的意志。
但是對於「暗行眾」其背後所蘊含著的能量,李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見過先生和夫人!」
雖然是有了片刻的寧靜,但祭氏的仇,李然卻還是始終放在心中的。
這是李然所不敢想象的。
李然心中一沉,他有讓范蠡關注其他各國的動向,君卿之間的爭鬥日趨白熱,他需要時刻掌握各國的情況。
「好,請近上前來!」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有一高雅君子,學問精湛,品德良善。神態莊重胸懷寬廣,地位顯赫。」
李然聽完范蠡的話,在心中盤算一陣,這件事確實足夠荒唐、混亂而詭異,各種事態的發展,總是朝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https://m.hetubook.com.com
「少伯,在自己家中便不必如此拘禮,就如同家人一般即可。」
經歷過了子產的辭世,讓李然也更加的開始珍惜眼前人。
「如此說來,宋公在此君卿之亂中是取得了勝利?」
「宋公愛子心切,和夫人一起每天送飯給太子,來回奔波,以至於後來宋公佐實在忍耐不住,便不管不顧的發兵攻打華向兩家!因為宋公佐一直表現的是對兒子的疼愛,這一下出乎華向兩家的意料之外,故而脆敗,宋公不僅是救了兒子,華亥和向寧等人也皆逃去了吳國。」
這天晚上,李然正陪著祭樂行走在莊園內賞月,她現在固然還無法忘懷滅門之仇,但是起碼表面上,她已沒了之前那麼深的執念和戾氣了。
范蠡卻搖了搖頭。
或許因為她相信,她眼前的這個男人,是一定會替她報仇的。
「本來事已至此,那確實是宋公佐勝了,但是事情還沒有完,征討華向二家的華費遂這邊出了亂子,華費遂有三子,分別是貙、多僚和登,華登受牽連和華亥一起逃到了吳國,華貙、華多僚分別擔任少司馬和卿士的職務。但作為卿士的老二m.hetubook.com.com華多僚與自家的老大有些矛盾,在宋公佐面前說老大的壞話,甚至是牽連到華費遂。」
既然如今楚國已被吳國拖垮了,那暗行眾再利用吳國來制衡宋國的國君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李然看著她,微微一笑:
這是出自《詩經》的句子,意思是「多麼皎潔的月光,照見你嬌美的臉龐,你嫻雅苗條的倩影,牽動我深情的愁腸!」
李然當然知道,「四國大火」也只是一個開始,後續一定還會發生更大的事。
而宋公佐如今究竟能不能安然度過此劫,也就屬實難說了。
要不然,他們若是強強聯手,這天下究竟會變成個什麼模樣?
按照李然的推測,所謂的「四國大火」十有八九就是暗行眾在其背後操縱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營造恐怖氣氛,打擊異己,就如同當時豐段打擊子產那樣。
難不成宋國的國君又如同魯侯稠一般出了事?
李然乍一聽到宋國出事,本能的認為「暗行眾」恐怕又有所動作。
「暗行眾」在吳國的勢力龐大,顯然他們也一直有意扶持吳國成為他們的刀刃。所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可以說一目了然。
而他們既然已經m.hetubook.com.com動了手,那麼就斷然沒有再停下來的道理。
除了鴞翼探尋魯侯稠的下落之外,眼下鄭邑其實也有兩件事是一直困擾著李然——四國大火,以及伯有鬼魂的真相!
祭樂所回應的,也是《詩經》中的詩詞,其意為:
他們行事縝密,又最善於暗處使詐,甚至到現在都不知道其他幾個成員究竟是何身份,所以李然對其也是完全沒有頭緒。
范蠡走了過來,躬身便是一禮:
范蠡對此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尊卑有序,既然他自願跟隨李然,那自然該尊其為主。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而這種「低調」,或許是因為他老子所信奉的「無為而治」,又或許,這些個「知識分子」本就顯得是更為佛系。
李然隨即招了招手。
且無論最終宋國的走向如何,只怕接下來還會有大事發生。
所幸,鄭國此後在游吉的操持下,一時倒也是風平浪靜。而李然也得以能夠繼續安靜的陪伴在祭樂身邊。
相比較而言,「道紀」固然也是勢力遍布天下,但是相對也更為低調了一些。
「先生,宋國前段時間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