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在春秋不當王

作者:羲和晨昊
我在春秋不當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周志 王子朝之亂 第四百七十章 智敗劉佗

周志 王子朝之亂

第四百七十章 智敗劉佗

……
另一方面,單旗和劉狄在回到洛邑之後,一通整頓軍務。對他而言,適時的謠言雖算得是一劑良藥,但如果不將其及時控制住,時間久了也當然會成為軍心潰散的敗因。
范鞅並不認為僅僅憑著單,劉二人率領的所謂「王師」,就能夠獨自解決王子朝之亂。
單旗和劉狄也各自領兵回到洛邑,準備重新集結軍隊,再來對付王子朝。
「先生之意……是欲放棄此前剛取不久的訾邑和牆直二地?」
劉佗不由大吃一驚,急忙派出兩隊衝殺出去,欲向單旗和劉狄通風報信。
孫武跪拜受領,因孫武這段時間算得是軍功顯赫,如此倒也算是眾望所歸。
而孫武在得此大權之後,便立馬命人開始清空訾邑和牆直二城,並派人前去刺探洛邑內的軍情。
這其中自然就包括陰不佞、南宮嚚等人,還有召公姬奐的兒子——姬盈。
王子朝又稍稍是做了一番思量,隨後嘆息一口,最終是應允道:
李然和孫武對此亦是深以為然。
「好!便依先生所言!」
「嗯,少伯此計甚好,但還需稟明殿下,只因如今m.hetubook.com.com我方兵力不足,若要逐個殲滅所需兵力亦甚。如此一來,長卿當有更大的調度之權方可成事。至於此事,便待我去與殿下言說!」
一連圍困數日,終是被孫武殺了個全軍覆沒,就連劉佗自己也未能倖免,最終是死在了戰場之上。
現在的流言對晉國此次出兵的原由,可謂是眾說紛紜。都說晉國是別有用心,而接連兩任天子之死,要說和晉國無關,誰又能信?
只因此番流言,雖是讓單旗「得益」,但也讓單旗覺得他眼下必須要重整軍務,方可再戰。
單旗見這城池拿得如此輕易,心中也隱隱感覺有些不對。
「殿下,臣希望殿下能暫授孫武他以大司馬之職,可節制包括京邑在內的一切軍權!以方便此次調度作戰!」
「蠡有一計,之前我們取得訾邑和牆人、直人三城,我們可以從這三城派人阻住進犯來兵,讓單旗和劉狄分兵追擊,這三城其實已成空邑,他們也得不到什麼,反倒是要將兵力分散,屆時我們就可對其逐個擊破!」
王子朝得此暫緩的機和*圖*書會,自然也不會閑著,下令各處重新鞏固各處的防務。范蠡也得了空閑回到京邑,和李然孫武見面,商討接下來的打算。
而這,就正是中了孫武的誘敵之計,當劉佗追至孫武所設伏兵之處,才察覺到不對,卻發現為時已晚,自己已是被團團圍住。
王子朝聞言,又微微一個愣神,旋即說道:
既然單旗給晉軍下了逐客令,他們若是還賴在這裏不走,反倒是更要留人口實了。
倒也非是為了趕盡殺絕,其意不過是在拖延他們的時間。
於是,在圍困京邑兩月有餘的晉軍,直接是選擇了撤軍。也就此算是直接解了京邑的困境。
所以,范鞅固然有染指王室內政的想法,但如果是要他莫名背上「弒殺天子」的罪名,也絕對不是范鞅甘願背負的。
單旗一想,確實就如劉狄所言,本來他讓晉國派兵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局勢既已對他有利,他也恨不得晉國馬上滾開才好。
王子朝當即召集文武大臣,宣告孫武為大司馬,統領節制各處所有將士,並授以虎符和王子朝隨身佩劍為證。
「既如此,https://m•hetubook•com.com那便依先生之計!」
此舉倒也可謂是萬無一失,畢竟人多勢眾,且互相照應。不多時,捷報頻傳,單旗和劉狄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便順利拿下了訾邑和牆直二城。
單旗親領兩萬前去攻打訾邑,而劉狄則是率兩萬兵力攻打牆直二城,並由劉佗帶著剩下的兩萬兵馬居中作為接應。
正所謂「匪我求童蒙」,既然這借屍還魂的時機還不成熟,那還不如是以退為進,靜觀其變。
更何況,景王和悼王之死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李然當即帶著孫武和范蠡面見王子朝,王子朝在聽得此計之後,卻似有些猶豫。
所以,給單旗通風報信的,比起劉狄處,竟是足足早了三天。
顯然,李然對此也是早有準備:
這時,又聞詢孫武竟是派出兩千人去攻打劉佗。
「殿下可放寬心,京邑只需留下幾千人守衛即可。訾邑和牆直二地被圍,單旗用兵謹慎,絕不敢貿然來攻!」
所以,他的一通風聞言事之後,對外宣稱是抓了不少的「細作」,也同時讓那些流言的影響是降到了最低。
本來根本不以和圖書為意,在將其輕鬆「打跑」之後,其中一股是退到了訾邑,而另一隊則是退到牆人和直人。
李然見王子朝既應允了此事,則更進一步道:
在數次的交手過程中,范鞅雖並未親至,但對於王子朝的實力,他也已是明了。在他看來,沒有他們晉國的支持,單、劉二氏幾乎就只有被王子朝那邊吊打的份。
劉佗見敵人來得不多,而單旗和劉狄都已取得大勝,他自然也是不甘落後,當即領兵來戰。
「殿下,一城一池的得失,並非兵家致勝之道。在戰略上佔據主動方為上策。眼下雖失三城,但如果能以此重創敵軍,進而直取洛邑,則大事可定矣!區區三城,又何足掛齒?」
但是,終究還是有些人心存異議,認為李然和孫武既非宗室之人,說到底也不過是外人。將如此的大權交由一個外人手中,總覺不忿。
不日,他便又帶領著六萬兵馬,再次前來進犯京邑。
這一次,他幾乎是傾巢出動。
范鞅經過一番思索之後,覺得還是下令先行撤兵以自證清白。待到單旗無法控制局面,屆時再度出兵干預,或許會顯得更為名正言順。
https://m•hetubook•com•com而孫武這時,則又利用地形優勢,利用戰車不斷的衝擊著劉佗的大軍,他現在所領的兵力足足兩萬多人,又佔據地利,劉佗自是愈發不敵。
而這時,竟忽聞前軍又遭遇兩股王子朝的軍隊,且直接是在他的眼皮底下一頓侵擾,而這在單旗眼裡,無異於螳臂當車。
「那……此舉所需兵力甚多,屆時……京邑的防衛是否也會過於薄弱了些?」
而孫武卻又故意放任其中一路,而對另一支則是猛追圍阻。
只見王子朝當即是卸下了腰間的佩劍,並親手交於孫武。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他范鞅身為晉國首卿,對待周室之亂如此的上竄下跳,究竟是不是有心染指,天下人其實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而晉國這邊,似乎也是受了流言影響。
「嗯,少伯說得對,武以為,眼下最好的辦法便是集中力量,對其分而殲之!」
「先生,前番敵人兵馬數倍於我,受其圍攻,我方損失慘重。即便是晉國現在已經撤軍,但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單旗和劉狄一番商討之後,覺得他們取京邑之時,留著這幾處小邑在外,終是心腹大患,便當即決定分兵剿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