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四) 孔子隳三都
第六百一十九章 王道坎坎
「而先生長期以來,意欲扶立公室而制裁卿權,這一點上,我與先生觀念是一致的!」
「明主難遇,吳王闔閭雖然我不曾見過,但也多少聽聞過此人。此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人更兼陰狠難測,為兄以為……長卿此事還需得三思為好!」
孫武回道:
於是,李然便是岔開了話題,是與孫武問道:
李然聞言,不由擺了擺手,並是毫不介意的回道:
孫武卻是眉目一挑,不由問道:
李然聞言,也是不由一笑:
「另外,還有那宮兒月,武走後還請先生可一定要多加小心!」
孫武一聽,不由是笑了起來:
孫武此時突然是來了一個停頓,隨後又是繼續言道:
「先生,天下之大,當任人翱躍!又豈能因一時一人之成敗,而給整個天下定下基調?若非迎難而上,屋漏之處又豈能自補?」
李然又點了點頭,並是故意伸了個懶腰言道:
孫武則是拱手回道:
「先生這是哪裡話?先生待武情同手足,武又豈能相怪?再者,也是武為人太直,言辭難免有過激之處,先生能忍得武這般直言不諱,武已是不甚感激了!」
李然嘆道:
「其實……又豈止是楚靈王與王子朝呢?再想想子產大夫,一生致力於濟世,然則待其一離世,鄭國便失其大治。」
李然嘴角流露出一絲苦笑hetubook•com•com:
這時,只聽范蠡是繼續言道:
「至於齊國,晏平仲一死,齊侯昏聵不明,田氏更是由此而得志矣……」
「少伯,我這一遭,起碼也需得數年時間,所以先生這邊,就有勞你多加費心了!」
孫武聽得李然如此與他說,卻也不以為意。
「少伯,你說……我此番前去助伍子胥滅楚,此舉……究竟是對是錯?」
「呵呵,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父兄之仇若是不能得報,活著卻還作甚?那楚平王雖然已死,但費無極猶在!費無極禍亂楚國久矣,楚國上下皆人心思變!故而,范蠡倒也是支持長卿兄能夠助伍子胥報仇的!」
孫武見狀,知道李然這也是不希望把此番別離給搞得過於傷感。
「遙想當年,與先生初見於魯國,那時候先生心懷大志,力圖復興周禮,更兼胸懷天下黎民,那樣的先生……才是孫武一心想要輔佐之人吶!然而,現在那個人卻再也不見了,孫武是真的感到痛心啊!」
雖說李然所說的這些,也大都是他與李然一起親身經歷過的,但孫武的內心,卻依舊留著那一道光:
孫武這一番話,雖然並不算激烈,但是也可謂是直中要害,也是多年來別人都不敢言說的。
但在這節骨眼上,李然也不適宜與孫武再過多的糾結和*圖*書於此。
「呵呵,家兄所圖者,乃為蓋世之功!只苦於不得其主,不能申其志!長卿若能亡楚,則吾兄或成救楚之功,亦未可知啊!……」
「長卿,你們準備何時上路?」
范蠡淺笑道:
只因范蠡的這一番話,可謂眼光極遠,且其眼界也是極為廣大!
「再有如叔向大夫,倘若他如今還活著……卻也不知將做如何感想?」
「其實,武以為,一國之於一軍,道理是一樣的。一軍必有一帥,若是分軍而治,只會讓整支部隊軍心渙散,毫無戰意。如此,也自然不能再打勝仗!」
「長卿,你不怪我吧?」
「先生這些年來,受楚靈王和王子朝之事的影響,以及之後魯侯及夫人雙雙離世,就此沉淪……孫武在旁觀之,內心亦是甚為痛惜!孫武是多麼希望,再看到二十年前的先生!」
「先生難道還是不願出山?」
這時,孫武又望向了范蠡,並是突然開口問道:
范蠡不無驚訝道:
「只是……吾兄長申包胥,自楚平王薨逝,幼主即位之後,如今亦是在楚國身居要職。長卿若是遇到了他,還望屆時能夠高抬貴手啊!」
「長卿兄,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了!」
范蠡聽得孫武如此說,知道孫武還是有些過不去那道心坎。便是與他寬慰道:
但見李然又點了點頭,並https://m.hetubook.com.com是回道:
「先生,如今光兒極依賴宮兒月,甚至稱呼其為『二娘』,也無人從旁指正!先生可一定要多加註意才是!」
「所以,如果吳王闔閭真的能取代楚靈王,而讓各國權卿不敢再似如今這般肆無忌憚,縱是只成於一時,那也是至善之舉!」
「他們這一家子,也是真慘……難怪當年子明先生曾勸家父莫要在楚平王在位之時出仕。如今看來,這楚平王也確非明主啊!」
孫武聞言,卻是微微一笑,並是言道:
「嗯……既如此,長卿今日也早些回去歇息吧。說不定你們明日便要啟程趕路了。」
「更何況,天若亡楚,必縱其難!天若強楚,亦縱其難!楚國或強或亡,皆在吳國!長卿助吳,或為滅楚,亦或為強楚。呵呵,此間之變數,猶未可知啊!」
「長卿兄,你難道真要跟那位伍老先生前去吳國嗎?」
見范蠡尚不知伍員的來歷,於是孫武便簡略的將其經歷是說與范蠡。
范蠡聽罷,則是不由砸了咂嘴:
「待武和子胥聊聊再做決定,應該不會太久,子胥他報仇心切,只怕是恨不得馬上便走。」
孫武見他再次提到麗光,也不好多說,但是又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忍不住說道:
「什麼老先生,我跟他年紀相仿,並且應該也大不了你幾歲啊。」
於是,他和_圖_書便也趁機告退,並是來回徘徊一陣,卻也沒有去找伍員,反而是先去見了范蠡。
李然只與他是微微點了點頭,顯然,在這件事上李然和他是意見相左的。
孫武卻是對此不以為然:
「你我便如兄弟一般,又有何話不能說的?長卿但說無妨!」
「呵呵,當年令兄所作所為,我也知道一些。其人可謂是有膽有識,智勇雙全!只是各為其主,可謂乃是一勁敵啊!不過,少伯只管放心,若遇令兄,吾自當避之!」
此時,范蠡也是剛帶著伍員下去歇息,看到孫武竟是找到了自己,便當即問道:
李然見孫武意氣風發的模樣,其雄心壯志亦是不由令人折服。
孫武聽得范蠡此言,亦是不由一驚。
「不過……雖是如此,武卻還是有些肺腑之言,要跟先生說明!若有冒犯之處,還望先生莫怪!」
「先生且放寬心,孫武已經想得明白,一旦是幫助伍子胥滅了楚國,孫武便回來繼續守在先生身邊。」
「長卿,你智勇兼資,又有如此雄心,若是留在這裏,不免是屈就了。長卿若是想去,為兄也不再阻攔,你去就去吧!」
孫武唯一放心不下的,乃是李然的安全。但是又想到李然身邊畢竟還有范蠡和褚盪等人,而李然本也不是一愚笨之人,只是在宮兒月這件事上,似乎是有些放鬆了警惕。
「先生,武隨和_圖_書先生多年,一直跟著先生馳騁天下,也從中是學到了許多的道理。」
范蠡和孫武也相處多年,兩人均是聰明人,又共同侍奉李然,相處盛佳,可謂是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嗯,長卿自去便是。以我觀之,今日之吳王,亦不過是又一楚靈王罷了。李然還不如是多陪陪光兒,我李然既已辜負了夫人,便不想再辜負了麗光。」
「所以,武已決議要去往吳國一試!還望……先生莫怪!」
二人如此說笑說得半晌,最後孫武則是與范蠡正色道:
孫武深深吸了口氣,並是言道:
孫武聽得李然如此問,先是「嗯」了一聲,沉默了許久,這才說道:
「啊?那……那他為何他已是滿頭白髮?」
「長卿,你說的沒錯,吾志確實是不如以前那般了……天地蒼蒼,我只深感人力之渺小,李然也曾想要逆天而行,但是最終卻都逃不過……」
「不過……呵呵,可能到那時候武也打不動了,或就學學田穰苴和孔仲尼那般,著書流傳於世,倒也能落得個逍遙自在!到時候,其中的紕漏之處,還需得先生多多指點!先生既能助孔仲尼著成《春秋》,那自然也需得助武,先生可不能厚此薄彼呀!」
「哎……王道之不興也久矣,或是剛愎自用,或是君臣猜忌,又或是弱不能扶。若王道即為天道,那此天道似乎亦是太過於無常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