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四) 孔子隳三都
第七百二十九章 李然的衷告
「太史大人,前幾日大人在朝堂之上所言,可還作數?」
「諾,那兒臣……這便去往驛館?」
「荼兒切記,去了官驛之後,與李然交談,務必要將話說得再堂皇一些。」
齊侯杵臼也是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然笑道:
「太史大人的那一番言論,寡君也是思量再三,覺得甚是有理。所以,寡君如今已有了決斷,會立馬給高張和國夏二位大人下令,從魯國境內班師。」
誰知,李然卻是緩緩搖頭,並是坦言道:
齊侯杵臼聽得太子荼如此說,卻又是搖了搖頭,並是無奈道:
「昔日,孔仲尼在齊國,尚有晏平仲能暗中護其周全。而如今……」
李然搖頭道:
「此事……萬不可大意。如今的魯國雖為宗伯,卻畢竟是不過一千乘之國。若說是要被吳國掠去,倒也並非是無有可能的!到那時,我們即便是得了魯國的成邑,但對於我齊魯國而言,此舉便無異於是落井下石,容易遭人詬病吶!」
齊侯杵臼這話,顯然也是直指田乞。
「www.hetubook.com.com其實……不瞞太子,李某此來齊國,採風一事本就是個由頭,倒也不急於這一時。所以,在下想先行回到魯國,日後若有機會,再來齊國採風。」
只聽齊侯杵臼嘆息道:
太子荼點了點頭,只沉吟片刻,便又是言道:
李然忙道:
李然嘆道:
「先生既如此說,那何不留下來與在下一起對付此人?還請先生放心,在下雖無甚勢力,但也願派出近侍,為太史大人保駕護行!」
「兒臣以為,若果真是如君父所言,那不如就此賣魯國一個人情?正如那李然之前所說的,如果齊魯兩國能夠就此弭兵,並讓魯侯就如同衛侯服侍齊國一般無二,倒也未嘗不可!」
「吳國如今圖謀魯國,欲將魯國作為進取中原的跳班。而且,倘若吳國與魯國達成了城下之盟,屆時便等同是與我齊國接壤了!這顯然也是想要抑制我齊國進一步稱霸中原!」
「還請恕在下不能答允殿下,在下若留在臨淄,本就兇險萬分。如www.hetubook•com.com果是訪遍齊國四境,恐真將是有性命之憂啊!」
「荼兒,你以為如何?」
「還請太史大人回到魯國后,跟能與魯人好生言說,這後面的事情……」
「田乞的手段,明面雖是似乎遠不及季孫意如,但實則其危害勝季孫意如十倍!還請殿下切記,往後一定要戒驕戒躁,三思而後行!」
「那君父以為……此事該如何是好?」
李然心下甚喜,拱手道:
「吳國正在和楚國斗的不可開交,又有越國在後牽掣,吳國究竟是出於何目的,竟要如此節外生枝?難道說……此舉果真是受了晉國的指示而為?!」
太子荼知道,這是君父刻意在為自己鋪路,也是顯得十分高興:
太子荼依舊是不死心,忽然問道:
齊侯杵臼沉默了良久,最後說道:
太子荼見李然明說了,這箭頭可謂直指田乞,太子荼急切道:
李然說道:
尤其,還是像齊國現在這樣的局面。
「太子殿下放心,待李然回了魯國之後,自當向魯侯稟明原和圖書委,以彰齊侯與太子之仁義。」
「先生難道當真不考慮留下來助荼一臂之力?」
這時,只聽太子荼卻又是說道:
太子荼聞言,心中亦是不由一陣愉悅。
畢竟,這天底下的確是已經太久沒人能夠主事了。毫無疑問,這也正是如今這天下紛爭的源頭。
所以,齊侯與太子如果能夠將這天下給撥亂反正,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
只是,李然在經歷了這麼多事後,也早已十分清醒的認識到,這齊國的復霸之業,恐怕也是沒並不是容易實現的。
太子荼得君父之命,當即出宮驅車來到官驛。見到李然,李然也是當即得知了吳國那邊的消息。心下雖然大定,卻依舊是裝出一臉的愁容。
「嗯,去吧,莫要再做耽擱,以免再節外生枝。」
「只不過……此事切不可聲張,不如……便讓兒臣去和李然私下言明此事!」
「吳人乃是斷髮文身之徒,說他是姬姓,卻終究不過是一蠻夷之邦。所以,我齊國倘若非但不攘夷,反而是在那助蠻夷為虐。此乃大不義https://m.hetubook.com.com!如此對我們也是極為不利!」
「嗯,荼兒此舉甚得寡人之意!寡人前番不曾答應下來,若是今日再言,反倒是顯得好像是寡人懼怕了吳國。所以,這個人情,便由荼兒去做是最好不過!」
「只是,魯國也並非小國,又豈能輕易對吳國妥協?」
「太子如此仁義,我李然也衷心希望齊侯與太子殿下的宏願能夠早日實現!」
二人入定,太子荼也是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
他非常明白,田乞聽到此消息后,肯定也會很快來與齊侯杵臼言及。
「想當年,魯昭公以一國之君的身份,對付季孫意如,卻落得外狩的慘狀。殿下如今尚未繼承大統,若是貿然行事,只怕結果是比魯昭公當年更為不堪吶!」
而太子荼卻也不知李然所言之深意,只當是他的一番恭維之言。所以,太子荼也是直接笑著應承道:
「大人既然還有採風一事,不知是否還需踏足於我齊國四境?」
太子荼稍稍遲疑了一下,說道:
太子荼見君父驚呼這麼一聲,亦是對此頗為不解:和_圖_書
顯然,太子荼之所以會如此問,其實依舊是希望李然能夠慢些離開齊國。
這些話他本是不便說的,而李然如今能直接自己說出來,那自是最好不過。
齊侯杵臼也是苦思許久,不由又繼續反問道:
他將太子荼直接給引入內室,並且是留了范蠡和褚盪在外看守。
李然這句話,一半是客套,一半倒也是實話。
太子荼也是想了一陣,這才說道:
「太史大人客氣了,也希望齊魯二國之後能夠重修和睦!」
太子荼則是故意環顧了一圈四周。李然見狀,也是不由心領神會。
「那是自然。」
「多謝太史大人的吉言……卻不知大人準備何時離開臨淄?」
到時候,如果這件事是由田乞去跟李然說,那麼其意義就將完全不同了。
李然話說一半,太子荼卻並沒接茬,只道:
「殿下其實不必如此,李然其實區區一人,待在齊國也無甚作用。反倒是在魯國,或尚可助太子成事!而殿下如今應該做的,乃是好好韜光養晦,靜待轉機啊!」
「大事既成,那在下也不必留在臨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