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長生不死,我以氣運修仙

作者:明月共舉杯
長生不死,我以氣運修仙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三十章 豫州戰事

第四百三十章 豫州戰事

這一百三十萬人,高密、高陽二郡,分去了八十萬。北部和唐國、晉國的邊境,再怎麼減少,也需分去三十萬人。
所以說,在割去了陽夏郡后,高密郡就成了新鄭西邊,最為重要的一個藩屏之地。
而新鄭城內,居民總共也只有四十萬人,再怎麼努力徵兵,也不過就能徵集八九萬人罷了。
好在這個時候,東邊的晉國,總算不像唐國一樣目光短淺,有著自己的大局觀。
前面就提到過,唐國君臣,人家不講什麼長遠,也不想管什麼唇亡齒寒。
等新鄭的楚軍趕來,面對兩路夾擊,自己絕無活路。
但這種地方,總歸是稀少偏僻的。
與鄭國溝通后,它派了六十萬大軍,從東面而來,進入了益都郡,再次抄起了唐軍後路。
北邊的那個唐國,在被周邊各國針對,憋了大半年後,心中早就一口鬱氣在心,難以忍耐了。
加起來,總計四郡之地。
眼看著鄭國就快要撐不過去,要被唐楚二國滅亡了。
其他各個霸國,國中人口哪個沒有兩千多萬,乃至三四千萬的,也比比皆是。
後路被威脅,唐軍自然無法繼續安然南下,不得不返身和晉軍交戰。
新鄭城,也成了楚國北伐以來,所攻陷的第一座霸國帝都。
黃玄帶領的陽夏行營,雖然也進行了一番糾纏追擊,但鄭軍撤退的決心意志,還有行動力,也確實太強。
先前都說了,鄭國雖然是霸國,但卻只是霸國中的一個小國。
隨著這個消息傳開,新鄭城周邊,一些原本還在堅守的鄭國府縣,頓時軍心動搖,人心潰散。
於是等這些降卒死了大半后,新鄭城的守軍,便再也堅持不住。
最終在神武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新鄭城為楚軍攻破,城中除鄭國少量君臣,在先天宗師的掩護下,趁機突圍而出外。
高密郡這邊的鄭軍,在聽到新鄭陷落的消息后,便知大事不妙。
經過整合之後,兩個行營計有有戰兵一百二十萬,水師十五萬,民夫十萬,另外還有降卒三十萬,合計一百七十五萬大軍。
只是這個時候,鄭國這邊差不多也已經反應過來,在國都陷落的陣痛下,完成了全面動員。
而且這種也確實有效。
總有水師沒法顧及到的地方,可以讓鄭國大軍渡河聚集。或者有些地方,乾脆都沒有河流,可以他們暢通無阻的通過。
除了前線邊境外,包含鄭國的帝都在內,其腹地都是空虛無比,大片領和*圖*書土都沒多少兵馬駐守。
於是在去年的時候,陸淵就讓原本針對梁國,準備從東面夾擊梁國的陽夏行營,改換了目標。
這與新鄭這種,一直當做一國之核心,一州之核心的大城,是有天壤之別的。
見此情況,鄭國人哪還坐得住?
正當陸淵為了手中兵力不足,開始有些發愁的時候。
初春三月,當陸淵發起第二次北伐后,新鄭城這邊,也如約開始第二次攻城。
五十萬楚國大軍,兵臨城下,這可要了鄭國老命!
那時舉國人口,也不過堪堪兩千萬而已。
鄭國的統治核心,一下被端了個大半。
沒費多大力氣,長廣郡剩餘的府縣,就被楚軍掌控。
重整后的豫州行營,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滅亡鄭國,奪取對方控制的南豫州之地。
在交通都被隔絕的情況下,其它地方的勤王大軍即便拉出來了,可想讓他們匯合到一起,也是個極艱難的事情。
於是短暫休整了月余時間,梳理了一下現有控制區域后,豫州行營便繼續向北發動進攻。
本楚軍收拾了新鄭殘局,開始派兵攻打附近城池后,沿途所過的城鎮,全都望風而降。
先前攻打新鄭城,因為都是楚人的緣故,楚軍這邊還有些顧惜,略略放不開手腳。
再加上一年多的戰亂,帝都淪陷的打擊,鄭國其實也打不下去了。
於是幾乎在亡國邊緣的鄭國,總算撿回了一條命,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要不怎麼說,在撿便宜這方面,唐國是拿手的呢!
這四郡地盤,人口也約有千萬。
在圍城開始后,楚軍試探著進攻,才打了月余,新鄭城就搖搖欲墜,有了陷落的趨勢。
這倒也算是個辦法。
這種情況下,新鄭城的君臣們,就算想派出大臣使者,去往各地傳達旨意,讓地方郡守們前來勤王,都變得極為艱難。
此外還有十萬水師,也安排在了靠海的新鄭城附近。
在各國採取防守的策略之後,靠著城防堅固的優勢,也確實遏制了楚軍一開始,那勢如破竹的勢頭。
許多鄭軍守卒,就開始了潰散。
鄭國跟著效仿,也沒什麼可丟人的。
兩郡一北一東,成為了鄭國的鉗子,夾住了楚國的陽夏郡。
但到了今年開春,有著大半年的時間,他就沒那麼好熬了。
而且這次還不同,在攻城沒多久后,隨著陸淵使用戰俘的指令傳達,鄭國這邊俘虜的二十萬降卒也送了過來。
他就是想要hetubook.com.com眼前利益。
若非後面進入冬季,大雪降臨,實在難以外出,怕是去年,新鄭城就要被打下來了。
鄭軍選擇這種路線行軍,等匯聚起來后,時間都不知過了多久了。
城中的鄭國先天,也再難對抗楚軍先天。
所以,在楚軍水師的一通操作后,鄭國就陷入了有兵不能用,或者說很難用的境地。
隨著陸淵的兩具分身,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頭,親自斬殺了兩位城中的鄭國先天後。
這麼一分析,大家也就差不多清楚,鄭國底細了。
此城雖然名義上是魏國的東都,但實際上,魏君從來都沒去過那邊,也只是掛了個名頭,被當成都城經營而已。
當初反目之後,鄭國聚集的八十萬大軍,其中有六十萬,就是放在了高密郡內。
他們即便能聯繫到地方郡守,能讓官員們拉起勤王大軍,這也僅僅只是一片區域的勤王大軍而已。
在抓准了時機后,這個益都郡,都沒發生太多抵抗,就被唐國輕鬆拿到手中。
再加上被圍城半年,他們兵馬損失也頗大,城中士氣也漸漸低落。
而如果不能匯聚到一處,把兵力聚集起來,勤王大軍即便拉起來了,面對有著水路優勢,能夠迅速聚集兵力的楚軍,又有何用?
而鄭國經此慘敗,已是元氣大傷,徹底一蹶不振了。
在這個有著先天高手的世界,武者們實力強大,飛檐走壁,高來高去,想用大軍將他們徹底困死,確實很難,甚至做不到。
尤其是楚國的水師,在消滅了鄭國的水上力量后,更是沿著新鄭城附近的濰水,直接深入鄭國內陸,沿著江河,封死了鄭國的各處水陸要道。
嗯,先前魏國的河陰城不算。
最後能留在國內的,便只剩下十萬人了。
鄭國內地各郡,雖然領土依舊接壤,但彼此間的聯繫,卻事實上斷絕了。
面對佔據了半個豫州的鄭國,僅靠二十萬楚國水師,就想將它徹底分裂,這是不現實的。
因為惱怒鄭國的背叛,陸淵除了陽夏行營之外,可還派了一個水路行營,直接泛海而出,從海面進攻鄭國。
不把唐國人擋住,自己滅亡,就只在旦夕之間了。
靠著一時之大雪,新鄭城苟且過了一年。
相比于和楚國激烈對抗的趙魏梁三國,豫州這邊,被楚國兩個行營安排了的鄭國,同樣打的火熱。
在唐楚兩軍的配合下,鄭國陷入了尷尬的兩面夾擊中。
可在楚國看來,這就是www•hetubook.com•com兩根分開的筷子,不堪一擊。
鄭國也因此,被裂成了幾塊。
所以當楚軍圍城之後,新鄭城就算想在周邊收攏一些民夫,讓他們幫著守城,都是做不到。
只是鄭國的國力,比起其餘九州各大霸國,終究是差了許多。
楚國派來的這路奇兵,就直接登岸,包圍了新鄭城。
等他們趕來勤王,那時黃花菜都涼了。
最終,經過一陣爭吵商議,鄭國終於向現實低了頭,再次向楚國派出了使者,商討求和之事。
但這個時候,豫州行營新任總管,南邊的黃玄也見到了機會,趁勢派兵北上,糾纏住了鄭軍在南部的主力,不使其北上救援。
但問題是,楚軍這次來的,可不止一個陽夏行營啊。
只是,即便暫時保住了一條命,但面對這種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窘境,鄭國也實在難以支撐下去了。
可到了鄭國這邊,自從經歷了分家內戰之後,重新統一的鄭國,國力便就大衰,再不複原先一州之主的雄風。
一些府縣,甚至不等楚軍到來,就自己先派遣使者,前來輸誠,提前換了楚旗。
不過水路行營來的慢了點。
然後唐軍兵鋒繼續南下,衝著鄭國的新都城,朱虛城就來了。
以這點人口數目,再怎麼能耐,其實也養不了多少大軍。
楚國來的突然,根本就沒給新鄭城,多少準備的時間。
關鍵時候,晉國出手了。
往死了用,拚命了用。
然後在留了一些兵馬把守長廣郡后,水路行營繼續西進,向東夾擊高密郡,準備和陽夏行營配合,另兩路行營會師。
沒得說,上百萬唐軍就浩蕩南下,直接殺進了鄭國空虛的益都郡。
後面就率著八十萬楚軍主力,以及二十萬鄭來的陽夏郡民夫,浩蕩殺進了高密郡。
遠在萬里之外的豫州,鄭國君臣們,也開始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憂愁不已。
可如果沒有外援,僅靠新鄭城內的十萬守軍,又怎麼可能擋得住五十萬楚軍的進攻?
像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鄭國自然是嚴加防守,不敢有絲毫懈怠了。
事實也是如此。
這時看到周邊封鎖環的一角,自己的老仇敵鄭國落了難,針對自己的封鎖被打破,頓時就眼前一亮了。
這十萬人,都被安排在了帝都新鄭,以拱衛京畿安全。
新鄭城陷落,鄭君出逃,這個標誌性事件,就成了楚國在豫州戰事的轉折點。
楚國水師阻絕外援的目的,自然也達到了。
所以此www•hetubook•com.com時看到鄭國落魄,其北境的兵馬被大量南掉,防守空虛后,哪裡還忍耐得住。
追了一陣之後,雖然也留了十幾萬人下來,但最終還是讓二十萬左右的鄭軍逃了回去。
此時經過動員后,男丁皆征,也被鄭人弄出了二百五十萬大軍來。
這無疑惹惱了陸淵,惹惱了楚國。
而就是這樣一個已經衰落的小霸國,卻在楚國北征的時候,悍然反水,脫離了楚國的陣營,加入到了梁國一方。
亡國邊緣,也顧不得什麼了。
只是在鄭國人看來,這是一個堅固的鐵鉗。
因此當水路行營的五十萬陸軍、二十萬水師抵達后,在擊潰了鄭國唯一的水面防護,也就是那十萬水師后。
總的來說,鄭國人,還是有那麼一戰之力的。
在和楚軍開戰前,鄭國的舉國兵馬,也就一百三十萬人左右。
現在各處戰場上,也都因此陷入了對峙的僵局。
什麼和楚人南下決戰,什麼重奪舊都,通通都顧不上了。
高密郡位處陽夏郡之東,從此郡再往東,就是處於海濱的鄭國帝都,新鄭城所在的長廣郡。
可寒冬總會過去的。
此前從國都出逃的鄭君,帶著太子,丞相,大將軍等人,重新出現在了平昌郡,並宣布在此郡的朱虛城,建立新的都城。
十余天時間,便可抵達,方便的很。
可同樣的。
兩路行營會合后,陸淵便下令整編,將陽夏、水路兩個行營,合併為豫州行營。
是的。
但現在換成鄭人降卒,那就沒什麼顧忌了。
陽夏大營的楚軍,撤回來后,黃玄只是稍加修整,然後留了三十萬人在這裏固守,防備北邊的鄭軍和西邊的梁人。
當然。
徹底成了霸國中的小國。
這點人,加上守軍,還不到二十萬,依舊遠不如楚軍。
其他鄭國留在城中的宗室子女,公卿貴族,大小官員,都淪落為了楚國的階下囚。
而沒了這些普通士兵,作為屏障羽翼,用來消耗楚軍先天的真氣體力。
直接從原本的攻打膠東郡,換為了攻打鄭國的高密郡。
在割讓了陽夏郡后,其舉國人口,僅有一千八百余萬。
剩下還有二十萬,才是放在了陽夏郡之北,鄭國的高陽郡。
面對這支楚國精心挑選出來的虎狼之詞,高密郡的鄭國大軍根本就不是對手,只是交戰初期,就在正面戰場上連敗數陣,損兵十余萬人。
即便這些能傳達信息的使者們出去了,面對鄭國已經被分割成無數塊碎片的現狀,面對楚國水師逞凶于鄭m.hetubook.com.com國各大水系的現狀。
畢竟以楚軍如今的風頭,別說鄭國人,了其它各國,乃至於梁國,都在戰場上,被打的節節敗退。
如梁國,那更是人口七千萬,當了許久的天下第一霸主。
等到鄭國為了禍水東引,將陽夏郡以及其上數百萬民眾割讓給楚國后,總人口更是跌破了兩千萬,淪為和晉國一般的霸國末流。
隨後鄭君脫離樊籠后,便開始迅速著手,整合國內剩餘地盤。
二十萬降卒,配合著楚軍部分精銳,在短短十天之內,就對新鄭城,發起了連綿不絕的衝擊。
丟了高密、長廣二郡后,鄭國剩下的地盤,就只剩下位於北境的益都郡、高陽郡、平昌郡,以及位於長廣郡之北、東部海疆的海陽郡。
所以不等水路行營到來,高密郡剩下的三十余萬鄭軍,就開始了提前撤離,向北退往平昌郡。
此後面對楚軍挑釁,被打怕了的鄭軍,都不敢再上戰場,只知道一味結城固守,進行著被動防禦。
好在鄭軍雖然逃走了一部分,但算上此前斬獲,還有新鄭那邊的戰果。
在東海郡坐船,前往鄭國,路途並不遙遠。
然後依照往例,這些人被楚軍驅趕著,送到了殘酷的攻城戰上。
在自己後路已失的情況下,繼續待在這邊,根本就是死局。
但這一切還不是結束。
害怕和楚軍正面交鋒的,不止鄭國,其它各國也是如此。
因此當鄭國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陽夏行營吸引在了高密郡后,這隻突然來的水上奇兵,等登場的那一刻時,便給鄭國人表演了一出什麼叫做驚喜。
可偏偏就是這個時候,鄭國大量精力放在南邊,準備和楚國決一死戰之時。
東征豫州以來,楚軍已經陸續斬殺、俘獲鄭軍過七十萬人,並且奪下兩郡,攻陷帝都,已經可謂戰果輝煌了。
可在高密郡,鄭國能和楚軍的陽夏行營僵持住,令其不得繼續東進。
其中先天宗師,大約還剩下了十七位。
鄭軍的頂層戰力出現缺失,底層的士兵也開始潰逃,各處都出現了破綻,新鄭城自然也沒法再守下去了。
城中的鄭人,哪見過這種陣仗?
這多少算是個遺憾。
只是短短几日間,不僅新鄭城被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繫,就連長廣郡、乃至鄭國內部各郡,彼此間的聯繫交通,也被隔絕了。
再加上,城中缺少先天宗師,新鄭城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尤其是因為新鄭城臨海,楚軍擊破了它的水面防護,直接就能登陸城下,不給絲毫反應時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