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本土隱憂
等相應奏報,傳到陸淵手中時,已過去半月了。
那是人家用先前三四十年,長期不斷的北境戰爭,用無數人命換來的。
陸淵看著手中的信件,眉頭不由微皺。
在楚國大量兵力用在北伐的情況下,對於後方些許海寇小患,實在沒有太多餘力顧及。
君臣猜忌之下,楚國想放心擴張,可沒現在這麼輕鬆。
也就是說,楚國的揚州本土,此時相當於在面臨四個霸國的入侵,還是不死不休的那種。
當初的周國,面對楚、梁、魏、蕃人的入侵,有多狼狽難受。
放到民間,普通人家,已經繁衍了三四代人。
這麼長的海疆防線,只用六十萬人防禦,已經極其稀疏了。
但現在,他不僅沒有老死,反倒依舊身強倍健,氣血活力比那些十幾歲的年輕人還要強,身體處在巔峰,半點也看不到老死的跡象。
靠著這種配合,還有各自的實力,以及一域的蠻夷,被分流到了好幾個州國。
如趙徐唐許等國,本土所在的冀徐荊梁等州,少則僅余兩三郡,多則四五郡,疆域面積,不足原先一州的五一,可以說是大大萎縮了。
哪怕經過這些年盛世發展,人口有所增長,但也才到了三百多萬人而已。
不過,雖然能多活個幾十載,但先天的壽元極限,總歸是有個定額的。
北域草原,則同時針對周國和魏國,還有趙國。
周青給予嶺南、西南十八城的幫助,也就只有四位先天宗師了。
只是退化過後的飛鷹,再也做不到日行三千里,極限也就是日行千里了。
現在陸淵七十九歲,仙道修為凝聚四氣,武道修為大宗師,壽元已是無限。
雖然雨林毒蟲猛獸太多,很多地方並不適合人走。
不然他們三人,還有巴陵的兵馬,是輕易絕不會動用的。
如此沿海、乃至內陸諸多地區的居民少了,這些移民一走,建安郡還剩下居民的地方,就只有那幾個進城府城了。
當時局面大好的周國,遭到了楚國的打擊。
這位和陸淵相知相交的好友,也陪伴不了他長生仙路上幾年了。
但一個大域,怎麼說也是上千萬,甚至數千萬的人口。
這種情況下,一域千萬人,或者數千萬人的衝擊,對於那些一州霸國來說,雖然也足夠讓人難受了。
後面還有最後一道保險,也就是留在國內,由巴陵周青、孫思文、藍彩兒三人,以及他們掌控的,坐鎮巴陵的十萬府縣兵。
可這也是他沒辦法之下,不得不做出的折中權衡。
當初陸淵與孫思文相https://m.hetubook.com.com識的時候,兩人一個十七,一個二十四,相差七歲。
這也讓他對於當初,決心費大代價,保留下這麼一支異種血脈的決定,頗為自得滿意。
好在,除了周國受到楚國針對外,北邊其它大國,倒是沒這份特殊待遇。
那裡二十萬守軍,便只需負責建安郡的幾個重要大城,防備壓力大為緩解。
幾千萬人,哪怕用人命堆,也能堆出一條通天大道來。
整個過程是由南向北,慢慢擴散蔓延,持續幾十上百年的。
這能讓本土有限的兵力,變得寬裕許多,能保證一處防線充實的兵力。
而且,毒火也不是立刻爆發的。
這也算楚國對沿海諸郡,上的第二道保險了。
海寇對各國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不然換其他人坐鎮內閣,陸淵還真不一定能毫無保留的信任。
到時或許能抽出十萬兵馬來,用於支援嶺南戰事。」
上萬裏海疆,怎麼也要上百萬兵馬防守,才算是穩固。
這可是兩個大域呀。
而他們北邊的蠻族,也在這幾十年的不斷南下遷徙中,被大大削弱削減了。
這些大小島國,分散零星,彼此溝通,只能以船隻聯繫。
給大楚吃的一頓好飽。
來自南方的數千萬雨林夷人,在失去了家園后,已經在向北遷徙,來揚州這片傳說中的富庶之地,尋找新的棲息之所。
唯一比周國好一點的,大概就是在楚國本土的北疆和西疆,要麼是空曠無人的雪原,要麼就是楚國控制的中州,這兩大區域沒什麼敵人,不用分攤兵力防守了。
唉……
就像徐國,甚至乾脆就收編了,州內殘餘的幾百萬蠻族,大大充實了國中戶口實力。
九州十域之中,大量依賴於靈氣存活的各種神血異種,在沒有了靈氣供應之後,紛紛出現飢餓病變,開始大規模死亡。
所以兩邊商量合計了一會,他也認同了周青的布置安排,確定了這個救援提議。
有孫思文這個值得信賴的好友在,更是讓他能夠安穩的率軍北伐,不用擔憂國內本土的安危。
後面也就是緊急搶救,通過篩選淘汰,自我退化,以及餵養神血靈丹穩定,這才保證了現有的飛鷹存量。
以凡人的眼光來看,三人其實都是高齡了。
那可是團結一致,配合默契。
如雪域高原,就只針對雍州周國。
但陸淵這邊,可就沒有北地那種良好的環境了。
就算多往來個幾趟,他們能帶走的人,依然不多。
這種形勢之下,和圖書再算上南海泛濫的海寇,也能算一個海上霸主。
而本土的有限力量,則只需用在東、南方向的海疆,以及西南方向的雨林了。
所以當地多出來的十萬兵馬,在移民工作完成後,便可抽出空來,派往到其它地方了。
認為算是自己諸多投資中,收穫較大的一筆了。
除非西南、嶺南,和東部沿海,這三大防線戰區,情況真的惡劣到難以應付。
最典型的,就是當初魏國帶領趙徐的三國小聯盟了。
不知不覺,就是整整六十二年過去。
國內二十一位先天,也有八位布置在了前線。
區區六十萬人,楚國只是保證最基本的防守,也就是不讓海寇能派出大部隊上岸,能肆無忌憚的攻陷城池而已。
楚國本土內,也得益於此,讓孫思文他們能夠在路上驛道,被蠻夷截斷的情況下。
周國和雪原蕃人,兩個殺了十幾年的難兄難弟,共同步入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至於其它什麼援兵之類的,都由兩地地方自行籌措,可以說相當寒酸吝嗇了。
這南邊區域,就一個揚州;而揚州裏面,也就一個楚國。
再加上南海島域上,往來都靠船隻,所以舟船大興,船隻繁多,每次運人,怎麼著也能帶走數十萬人。
事實上,近些年楚國和梁國的海疆,就沒少遭受到南海和東海海寇的威脅。
靠著這些飛鷹,楚國便算有著在陸路驛站,水路飛船之外,新的空中通訊手段,補足了另一環缺失。
周青也只是派了四位先天過去支援,而救援的兵馬,還是讓他們當地的城池自行籌措,缺額讓當地屯民自己補充。
這些留下來的百姓將作為屯民,在當地開墾耕種,以供應這三個防禦守軍據點的消耗。
但一日能飛千里,在如今這麼個社會,其實也算很快了。
就這些人,如果全部轉化成海寇的話,那就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災難。
不過同意之餘,孫思文也做出保證。
總的來說,依舊補益不小。
傳訊速度方面,算是大大的被削弱了。
本土較為安穩的環境,就是其中很大一個因素。
所以他們的邊境之患,其實並不如何嚴重。
以凡人之身,能走到極限者,又有幾人?
但相應的楚國作為如今天下,唯一的本土一州還完整的國家,本土十郡十八國,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太多了。
像飛鷹這種有著神血異種血脈的半血異種,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很是死了一批。
這對於本土兵力緊缺的現狀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補充,能解決很https://m.hetubook.com.com多問題了。
中間這個過程,足以讓運人的船隊,往返個幾十次,帶走幾百上千萬人的。
非不想不原,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能為力而已。
叫北地各國,給渡了過去。
不然你當南海等城,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了,裏面的消息又是怎麼傳出來的?
在面對毒火爆發的災難時,很難所有人跟著一起逃亡,許多人都只能留在島上,默默等待著災難的降臨。
不過蕃人拖垮周國后,自己也流盡了最後的血液,最終在西涼人的逼迫下,也步入了覆滅的境地,最終全都歸順了楚國。
還不是靠著飛鷹。
本土留守的兵馬力量,超過六成,就被用在了這兩處防線。
可以各個大國的底蘊,對此卻也不是不能承受。
兩個一州一域的霸主,就直接因此覆滅了。
可生死威脅下,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惜。
若非孫思文有武道修為在身,先天延壽至一百五十年,憑他的情況,現在怕不是追隨他的岳父崔長青,早就老死了。
足可見當初陸淵不惜代價,也要助這位好友練武的決定,是多麼的明智和重要。
不過這是國中腹地,最後的一批機動力量了。
自打蕃人歸降后,楚國就獲得了對方馴養飛鷹的技術,以及過往儲備,手中飛鷹數量,一下暴增到三十余只。
在滿是血腥的遷徙之路上,已經西域蠻夷一樣,形成了三個大勢力,都可稱霸一方,用兵百萬。
這場上億人口的大遷徙,所帶來的衝擊,才總算平穩落地。
楚國國內的隱憂,在孫思文和周青商討出了辦法,請示了監國的皇后藍彩兒,很快便推行了下去。
孫思文與他溝通,也是依靠從蕃人那邊,獲取的飛鷹傳信。
雖然楚國兵力雄厚,僅是在揚州本土,就編練了兩百萬的府縣兵馬,另還有二十一位先天鎮守國內,可謂留足了本錢。
獨自己一人,寂兮寥兮!
孫思文八十六歲,武道修為先天第一境,壽元大約還有六十余歲可活。
可見本土安穩的重要。
而楚國所能動用的,也就是本土兩百萬的府縣兵,二十一位坐鎮本土的先天宗師。
孫思文也是撫須:「老夫也就只能在這些地方幫幫忙了,其它征戰之事,還是要有賴大將軍。」
那些蕃人得了楚國資助,又在原本的絕境中,多撐了十來年,硬生生就拖垮了周國。
這也是,為什麼西南、嶺南區域,情況這麼危急了。
有著共同南下中州,開拓生存權這個目標的它們,在面對北方蠻夷入侵hetubook.com•com的災難下,不僅沒互相扯後腿,反倒彼此守望互助,相互配合起來。
此時,陸淵能僅用半月時間,就得到萬余裡外的南邊消息,也是靠著這個功臣。
周青聽到這話,也是大喜,當即笑道:「若能有此十萬人,嶺南當是沒有問題了。」
說實在的。
但沒辦法,北邊各國,現在本土之所以如此安穩。
可楚國所在的南疆,因為南極毒火爆發較晚的緣故,這場災難來的就比北邊各國晚了個三十年。
「海寇蠻夷,大舉入境,嶺南西南,已有數座重城被圍,情況危急……」
就這力量,還不如當初的周國呢。
甚至這些兵馬覆滅了,轉眼又能再拉出相等規模的大軍,來與楚國爭鋒的原因。
「我會督促移民司那邊,儘快遷移建安郡百姓,重點從沿海地區挑選。
只可惜,後來九州修士飛升,天地間最後一絲的靈氣,也隨之徹底斷絕。
孫思文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也是儘可能的提供幫助,沒有拖後腿。
此時更是要再調派四位先天,安置在後方中心城池。
這些人一路走來,路上不斷和其它,同樣踏上了遷徙之路的部落、國家,爭鬥,兼并,融合。
一家有難,另外兩家來援。
至於和楚國有著接壤的南域雨林,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不僅是他挽回友誼,讓自己往後漫長的歲月中,多一些回憶的記憶。
依舊和前線那些重城據點,進行及時的溝通與聯繫。
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南邊兩個大域的蠻夷,他們所帶來的強烈衝擊,就只能由楚國一力扛下來了。
不然要是揚州安穩,陸淵也能立刻再調出兩百萬兵馬來,這都能組建兩個行營,打一場滅國之戰了。
船只能帶走的人,是有限的。
建安郡一直人口不多,楚國剛到手時,還不到兩百萬人口,是真的地狹民寡。
只要用點心,捨得付出點代價,還是能夠應對下來的。
隨後兩人經歷了大越隆慶最後十年的盛世,接著就是整個九年的弘道亂世,再到大楚開國,陸淵建號,直至如今,已是神武四十三年了。
可見一個長久放血的傷口,對於一個大勢力的傷害,究竟有多深。
這三國聯盟,可不僅僅只是打梁國,在打北方入侵的草原蠻族,或者其它異域蠻族的時候。
國內坐鎮的,都是些普通先天。
現在經過陸淵決斷,建安郡內將要遷走三百萬左右的移民,剩下就只在該郡郡城,以及兩座府城保留四十萬人。
對於國內的情況,作為內閣首相的孫思文,自然是清楚的。hetubook.com.com
……
到最後的結局,說不定,就不是魏國滅周,而是周滅魏國了。
國中兩百萬兵馬,西南、嶺南前線八城,後方十城,前後兩道防線,已經用去了一百三十萬兵馬了。
生老病死,漫漫長路。
現在的楚國本土,就正在重新走過一遍。
現在他們之所以享受太平,是因為先前已經受過了苦難,提前付出的代價,這才有如今的好日子。
現在這條通天大道,經過十幾年的醞釀,已經抵達了楚國境內。
現在只需在國內留個六七十萬人,先天五六人,就可以保證本土安穩了。
按照西南、嶺南的舊例,四十萬屯民,差不多可以十萬守軍的消耗。
為了保持海疆安穩,不讓海寇泛濫到內陸,兩國都不得不在沿海區域,設置關卡重鎮,布置數十上百萬海疆邊軍,用以維持海疆安穩。
尤其是楚國所處的位置,直接和兩個大域接壤。
這事要是做成了,那周國不僅能破解四面受敵的窘境,還能大大擴充國力。
巴陵朝廷這邊,則是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事態不急劇惡化,在這本土沿海三郡,每郡都安排了兩位先天,出任地方的都尉,以及沿海防禦使。
像周國,面對四面夾擊,不也差點拖垮了雪原蕃人,差點就在雪原上開疆拓土,收編數百萬蕃人為己用了。
三四十年前的北邊各國,面對這種衝擊,基本是一州面對一域,或兩三州面對一域。
周青比陸淵小六歲,現在七十三,武道修為先天第一境,還能活將近八十年。
南海島域、南域雨林,九州十域中的兩個大域的蠻夷,都被毒火從南邊趕了過來,對楚國發起了衝擊。
哪怕南海島域,因為地理因素,都由島國組成。
故而現在一爆發,楚國承受的,就是幾十年前,各國所承受的那一波最為慘烈的衝擊。
而剩下的兵馬,又有五十萬人,被派到了建安、臨海、廣陵三郡,在三郡長達萬里的海疆上,進行布防,用以遏制海寇上岸。
北伐之時,為了保證各路大軍的通訊穩定,以及盡最大力量,征討北方群雄。
至少不會像以前的周國一樣,拆東牆,補西牆,最終處處漏風,哪裡都守不住。
至於地方上的那些鄉村鎮子,也只能依靠當地的民團,讓他們自求多福了。
所以當時,他將所有的分身都帶了出來,在國中沒有留下一具。
這也是這些國家,為何能以相對楚國來說,較為貧瘠的國力,屢屢出動二三百萬大軍。
上一個有著這待遇的,是已經墳頭草不知多高的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