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北宋大法官

作者:南希北慶
北宋大法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

「與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有沒有關係?」
曹太后稍顯得意地點點頭:「老身也都聽明白了,哎呦,這木板可真是神奇,看著一下就明白了,都不用去想。就是這字寫得著實太丑了。」
你……
而且也都是要去捍衛德治,等於是捍衛儒家思想,要說不對,那不是反對儒家正統嗎?
趙頊愣了愣,腦子裡面頓時冒出一堆話來,但又不知從何說起,於是道:「大娘娘,這說來就話長了。」
葉祖恰道:「人人都讀書,這得辦多少學院,國家哪有這麼多錢。」
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大家點點頭。
張斐道:「但是道理是在於德,而非是刑,以德治教化百姓,確實能夠減少違法行為,事實也證明這一點,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一般都不會輕易違法,因為他有是非對錯的觀念。
「貴德賤刑。」
三綱就是森嚴的等級制度。
嚴復一眼就看穿張斐的把戲,你就是想藉機改造綱常倫理,當即反駁道:「什麼法制之法的綱常倫理,綱常倫理乃是儒家思想,與你法制之法有何關係,簡直豈有此理,你休在此妖言惑眾。」
王安石聽得呵呵直笑,真不愧是自己人。
「對啊!這還用思考嗎。」
但感覺就是怪怪的。
「法制之法呢?」
蔡卞受寵若驚地站起身來,稍稍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秦國之時,遵行『事皆決於法』,用嚴刑峻法去治理國家,以至於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二世而亡。
用刑罰去懲治少數的那些冥頑不化的人。這便是德主刑輔。」
眾人都顯和圖書得有些遲疑。
我儒家也忒沒面子了,任由你們給搓圓捏扁。
解釋不好,他真的可能會再進去的。
說著他指著「德主刑輔」和「德主法輔」,「這兩個詞,什麼沒有變?」
「重複了。」
「大德小刑。」
大家又搖搖頭。
原本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聽著都覺得迷惑。
但凡有點認知的人,也知道這法制之法的理念與綱常倫理是存在根本性矛盾的。
大家兀自搖頭。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你們認為這有沒有道理?」
什麼法家之法的綱常倫理,法制之法的綱常倫理。
張斐問道:「可不可以?」
對此,可有人有異議?」
「不錯。」
他之前提出的那個問題,也是在場所人期待的內容。
說到後面,她又惋惜地搖搖頭。
這本來就是儒家的,是根據禮制演化而來的。
「說得很詳細,非常不錯。」
你在這糊弄誰呢。
董仲舒弄這一套體制出來,不就是為了幫助漢武帝達成集權統治。
張斐笑道:「這是不是可以回答方才大家的質疑,不管我用法制之法,還是法家之法,綱常倫理是沒有變的,只是說捍衛這一思想的方式給改變了,不是說沒了法家,儒家的綱常倫理也隨之沒了,那三綱五常不成法家思想了嗎?大家能不能理解?」
德不變,刑變法,綱常當然也沒有變。
「不能嗎?」
張斐道:「這在前面幾堂課,我們也都有提到過,法家之法中是不可能法制之法的,二者必然是取代關係,不可能共存,但儒www.hetubook.com.com家之法中是可有的。」
張斐問道。
富弼、王安石聽著他們的反駁之論,也面露疑惑之色,你這一招雖然巧妙,但人家也不傻,不可能接受你改造出來的綱常倫理。
「原來如此。」
不少士大夫也紛紛抨擊張斐這個說法。
學生們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激動地直搖頭道:「沒有。」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直接否定綱常倫理。
「呃……也沒有。」
課前之時,富弼、王安石都很好奇,張斐會怎麼解釋這個問題。
法制之法下的綱常倫理?
這一目了然,再加上方才的推論,是再清晰不過了。
在漢武帝時,董仲舒就提出,『奉天法古,興教化,抑豪強,貴德賤刑,官不與民爭利,養士辦學』,自此便有了老師寫得德主刑輔。
「不能。」
張斐笑道:「談錢就俗了,咱儒家先說義,再說錢。」
葉祖恰回答道:「因為法制之法中亦有刑罰。」
張斐搖搖頭道:「三綱五常的思想,只是屬於儒家之法,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都沒有這個思想。這個大家都能夠理解吧?」
大家紛紛點頭。
張斐笑著點點頭道:「不錯,德主沒有變,既然綱常又是完完全全屬於德主,那麼綱常變了沒有?」
他內心也不糾結了。
這當然不會有異議,要真說起來,法家思想與三綱五常是完全對立的。
故此,妻告夫這條律例,在法制之法下,就必然會存在問題。
啥?
張斐回到木板前,在「德主」二字上畫上一個圈圈,「這是關鍵所在,是不能替代的,德治要沒了,hetubook.com.com那就成法家了,事實又證明法家是不可行的。
富弼笑著點點頭,誇讚道:「他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值得國子監學習的。」
張斐笑道:「這還不容易回答嗎?法家之法中有沒有三綱倫理的思想?」
但二者在思想是敵對的,這是人盡皆知之事。
「德。」
趙頊只是笑了笑,沒有做聲,如今誰也不在乎張斐的字寫得有多醜。
這種事就沒法講道理。
說著,他又在「德主刑輔」的下面,寫上「德主法輔」,「現在我們來看看,三綱五常是屬於德、刑,還是法?」
王安石也在尋思著,下回得讓算學館的老師也來聽聽課,這種教育方式太神奇了。
張斐立刻用炭筆在圈在「德主」的圈圈上,畫出一條斜線,寫上「綱常」二字,「綱常是完全屬於德。」
曹太後點點頭,「那就先聽聽他怎麼講。」
這個儒家一直以來也都承認。
這無關對錯,不是講道理,而是要講三六九等,這是制定好的。
意在用德治教化百姓,使百姓遵守禮儀,以求『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從上之意,不待使之,若自然矣』。
蔡京立刻反應過來,道:「可以以法制之法取代。」
張斐又回到講台邊,道:「蔡卞,你來說說這四個字的意思?」
而法制之法強調的是個人利益,法的兩端必然是趨向于平等的。
「好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后,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德主刑輔和德主法輔的區別。這其中德是不變的,所以區別就在於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但是二法之論,我們也已經討論過了,現在我們要和_圖_書討論的二者是如何去捍衛德治。」
自後漢初遵循黃老之學,奉行『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便有了之後的文景之治。
學生們紛紛點頭。
這就是儒家和法家最大的區別所在,但是有一點我很納悶,要根據儒家思想走的話,就必須大興教育,人人都讀書人,如今才能夠達到德主刑輔最高境界,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儒家中人始終沒有將教育普及到全國,讓人人都讀上書。」
「……!」
在秦國時,法家是徹底驅逐儒家,唯法獨尊,只有一位大儒荀子入秦宣道,但也以失敗告終。可即便是漢武帝獨尊儒術時,法家思想依然在各朝律法中存活下來。從《唐律疏議》和我們的《宋刑統》都能夠找到秦國留下來的律例。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得主題。」
司馬光臉上的神情漸漸放鬆下來。
弄得他們都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沒有簡單吧。
學生們都搖搖頭,表示沒有異議。
這可真的是絕了。
曹太后一聽,便急急向趙頊問道:「官家,這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有何區別?」
這一句話頓時惹得在場不少人想要噴粗口。
「沒有。」
你要質疑他,就要證明綱常跟法家有關係,刑不能變。
學生們異口同聲道。
富弼也被張斐的智商給逗樂了。
那麼『刑輔』呢,這是不是不可取代的?」
儒家思想,即是德。
……
關鍵這是為皇權服務的。
「德主。」
張斐並未與之爭論,等到他們噴完之後,他才緩緩向學生們說道:「雖然有不少人反對,但是我相信在坐的所有人,也應該都承認一個事實和-圖-書,就是我們在第一堂課所提到的問題。
他之前一直糾結于禮治與法治的矛盾,但如今一聽,二者都是要捍衛德治,那就不存在矛盾了。
學生們是頻頻點頭。
文彥博也點點頭道:「確實,簡單透徹,一目了然。」
張斐問道:「為什麼?」
「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回答的非常不錯,總結起來就是……!」
結果幾筆幾劃,解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張斐又問道:「那法制之法能夠取代德主?」
法制之法也沒有。
她現在也著迷了,但上堂課沒來,是嚴重缺課啊!
還是你小子會玩啊!
綱常屬於什麼?
其實張斐是運用數學公式方式,來說明這個問題的。
大家又紛紛點頭。
「前德后刑。」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張斐將其中矛盾,解釋為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矛盾,然後拋出法制之法下的綱常倫理。
「為何?」
學生們紛紛答道。
可是其他老夫子們,以及蔣之奇等御史們總覺得哪裡不對,但要看那塊木板,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一點毛病都挑不出。
記得當時有人就說,儒家海納百川,吸收了法家的優點,這我也非常認同,但不管怎麼說,不管是《唐律疏議》,還是我們的《宋刑統》,都體現出儒家與法家的結合。
還能這麼玩嗎?
方才站出來的嚴復等人,此時個個都是目瞪口呆,方才發生了什麼,怎麼就到了這一步。
張斐在木板上寫上「德主刑輔」四個大字,又問道:「德主刑輔,這麼寫沒錯吧?」
張斐又問道:「你們可知道二者是如何結合的?」
「沒有異議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