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最多也就是個鍵盤俠
朱標並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蘇璟這是在自謙。
但很快,朱標便意識到了問題。
朱標看向蘇璟道,內心也極度的不理解。
更不要說貪官污吏用這個火耗做文章貪污了。
讓他自己去悟吧。
蘇璟問道:「牛懿,你覺得,如果要修這條路,應該誰來修?」
朱標重複了蘇璟的這句話,只覺得簡單明了,十分的精髓。
朱標朝著蘇璟反問道,官府的問題,朱標認為自己可以去改變,但這徭役,不是新的問題了嗎?
攤丁入畝更是將農田和稅收還有徭役綁定在一起,看田地的數量來收取。
借點錢而已,又不是要全部資產,還能讓自己賺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聽蘇璟講了這麼多,朱標的收穫簡直不要太多。
這不僅僅是行人走路不好走的問題,還會影響到造紙工廠的生產效率。
誰來修?
運送造紙材料的馬車牛車,速度也會慢上不少。
「蘇師太謙虛了,學生以為,蘇璟所言,乃至理名言。」
蘇璟這一番話下來,朱標又有點懵了。
而那些妄圖通過土地兼并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官紳,便沒那麼開心了。
「有錢便可以還錢了,到時候,不急著要錢的,那可就是借錢的人了。」
蘇璟在朱標的眼裡,可不是這種人。
朱標再度問道。
「這事,最終還是國家受益吧。按你的說法,國家受益,路是不是得由官府來修。」
沒有錢,一切就都只是空中樓閣。
蘇璟反問道:「那我為什麼又要自己修呢?修路的錢,可不是筆小數目。」
蘇璟帶著朱標來到了造紙工坊。
蘇璟一下子講的太多,又是丁銀又是攤丁入畝的。
「你且聽我道來,這和_圖_書官府借貸了民間的資本修橋鋪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商人賺了錢,是不是這稅收就多了,稅收多了,官府就有錢了。」
名師在前,妙法已出,卻只能眼看著,這樣的感覺,太令朱標難受了。
同時地面的坑坑窪窪比平時也要多上一些,嚴重一些。
「這樣一來,災民得到了救濟,這些公共設施的建設,也完成了。」
蘇璟點點頭道:「但事實上,我如果去找官府,這條路是不會有人來修的。」
這種事,官府不會管。
只是,朱標也是知道一些現實情況的。
明年會有好幾人被封王,雖然就藩還早,但到時候肯定會分大量的土地出去。
難道又只能繼續等待嗎?
朱標聽著蘇璟的話,只覺得是天方夜譚。
蘇璟聞言,看向朱標道:「牛懿,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朱標點點頭道:「此法雖好,但並不好執行。」
他倒沒有和蘇璟一樣將其拋諸腦後,因為他是太子,未來真的是大明皇帝。
朱標朝著蘇璟道。
堂堂大明朝廷,竟然向百姓借錢,向商人借錢,那不是在搞笑么。
「不過辦法就又不一樣了,官府可以用集資的辦法,向民間借貸資金,然後再來修路,這樣一來,便不是徭役了,而是正常的工程。」
但現在聽這意思,又好像說的不對一般。
但明朝和清朝,還是有些很大區別的。
商人之地位,乃是士農工商最低的。
因為原本農民交的賦稅是糧食,這糧食在繳納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火耗。
蘇璟點點頭道:「若是豐年,難道就不修路了?該修肯定還是要修的。」
「你考慮的沒毛病。」
https://www.hetubook.com.com皇室子弟啊!
商人是很希望自己能和官府有些良性的關係的,這樣總比沒後台的好。
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上層統治者都有區別。
等著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不得不實行再推行?
蘇璟前世也看過一些網文,有些情節他就覺得很可笑。
大明朝廷管理著大明疆域內無數的百姓,這麼一個巨大的國家,執政者必然是要有能力的。
蘇璟自己也是商人,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想法?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總不能啥事都要等著發生了天災再來做吧。
「徵集他們去修橋鋪路,然後發放糧食,讓他們得以生存。」
蘇璟微微搖頭,也不多說什麼。
以工代賑,一方面是解決了災民的問題,另一方面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
朱標認真點頭道。
蘇璟笑道:「不不不,這和盤剝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方面減輕了徭役,同時也將加在農民身上的賦稅也減輕了,更重要的是,能夠遏制土地兼并的現象。
朱標只是將這些想法暫時的封存,日後再慢慢的思考。
為什麼明明是對百姓有益,對國家有益之事,卻如此的難以推行呢?
「蘇師,學生以為,這不就是變相的盤剝商人嗎?」
蘇璟自嘲道:「我不過就是一介普通人,治理國家乃是帝王之事,我能看到的東西,太少了,不過只是用一些理想空談來幻想如何治理一個國家而已。」
蘇璟卻是理所當然道:「那這就是上位者的事情了,若是連這點能力都沒有,那隻能說他們不合格。」
蘇璟搖頭道:「我這算什麼深刻的教誨,只是看到了一些平常人沒看到的東西罷了和-圖-書。」
準確說,是造紙工坊外,進出必經的道路上。
蘇璟笑呵呵的看著朱標的神色變化,調笑道。
但變成銀兩之後,便不用擔心火耗的問題了。
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好像是用百姓的錢,去讓百姓賺錢,官府在其中,就是起了個整合的作用。
這隻不過是後人的智慧罷了,不代表古人就是愚蠢的。
封建王朝,活該覆滅嗎?
自己說的這些,那是清朝的經典改革。
「蘇師,這條路該修了。」
雖然朱標很清楚賦稅徭役在未來的可怕後果,但目前的大明,還沒有到那個地步。
「說到底,最多也就只能算個鍵盤俠。」
朱標看向蘇璟道。
這哪有事事都簡單順心的說法,有難度那是必然的。
蘇璟笑了笑,說道:「那如果換一種方式呢?」
開玩笑呢!
在蘇璟的身邊學習許久,朱標在這經濟發麵的認知,也提升了許多。
連日的雨水,讓地面相當的泥濘,只是走一會,腳上必定沾滿了爛泥。
沒錯啊!
同樣的辦法,想要照搬,可沒那麼簡單。
關於朱標的弟弟們封王就藩的事情,之前朱元璋也和朱標討論過。
這官紳一體納糧納糧都難以推行呢,現在搞這個攤丁入畝,必然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啊!
「到了來年,能夠更好的發展生產,也能更快的度過難關。」
蘇璟所說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賺錢的基礎上。
「至理名言?」
朱標又陷入了無奈和絕望之中。
朱標只覺得好難!
「蘇師,學生想明白了。」
這一番話下來,朱標也是怔住了。
「嗯,那就只能自己修了。」
「好,蘇師。」
朱標剛想反駁,但想了一下,這造紙工和-圖-書坊雖然在溧水縣內,但其實距離主城頗遠。
這大明,土地最多的是誰?
「蘇師,官府修路的話,那必然又是徭役,這豈不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朱標點點頭。
「辦法擺在這裏,執行者要是一點能力都沒有,就是神仙來教也是無用。」
真是無比完美的辦法!
對於災後生產和經濟的恢復都有很好的作用。
財政上,肯定會比現在寬裕很多。
「可是蘇師,要是修橋鋪路之後,沒賺到錢呢?」
朱標仔細思考了一下蘇璟所說的內容,點頭道:「蘇師這以工代賑的想法,確實可以,但如此豈不是事事要等天災了?」
朱標實在是搞不懂了。
聽到蘇璟這話,朱標臉上露出疑惑道:「蘇師此言,又是何意?」
科學技術是真理,能直接照搬,但一些制度法案也能嗎?
自己又不是大明皇帝,操心太多沒用。
朱標當即回答道:「蘇師,您說過,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路修好了,才能讓交通便利,對於造紙工坊而言,交通便利,便能產生更高的效益,您也能多賺錢,所以修路與您有益。」
路是公共服務設施,和城牆一樣,都是由官府征徭役來進行修繕。
這反正就是個簡單教學,蘇璟也沒想和朱標在這裏糾結。
「要是皇帝真全聽我的來治理國家,那恐怕就是個笑話了。」
蘇璟繼續道:「但牛懿,你想想,修路能讓我的造紙工坊賺更多錢,是不是我交的稅也更多了呢?」
對於自己所說的東西,蘇璟並不覺得是自己有多牛逼。
簡單的道理,朱標根本無法反駁。
「畢竟,官府讓他們賺到錢了,這又有著欠錢的關係在,大家做生意的底氣也大些。」
蘇璟點點頭道:「就是這麼個理,別想那麼多了。」
任何一個朝代,真要沒錢,那要割商人也是直接出手,怎麼會有借錢的說法?
朱標愣了一下,回答道:「此事應該由當地官府負責。」
蘇璟點點頭道:「不錯,總結就六個字,要想富,先修路。」
咋一聽,有些不靠譜,但仔細想想,道理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田地越多,他們需要繳納的賦稅和徭役就越多。
「說的好。」
因為他們就沒有這樣發展的眼光。
強行推行的話,怕是又要阻力巨大。
朱標只覺得蘇璟太神了,這樣的辦法都能想到。
「這路自然是要修的,但換一種方法,例如遭災之年,或者收成不好的年份,官府原本應該開倉放糧,改成以工代賑。」
「要想富,先修路?」
全國上下的地方這麼多,攏共起來火耗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官府向民間借貸。
朱標腦袋不笨,冷靜下來自然能想到其中的困難之處了。
朱標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仔細的考慮著丁銀和攤丁入畝后對於大明有多少的好處。
蘇璟又提出了一個概念,以工代賑。
修路的話,找官府,官府大概率是不會理會的。
修路最終得利的,是國家,那由官府修路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這樣,田地越少,稅收和徭役就越少,窮苦百姓的壓力就少了許多。
古代不同於現在,官府的權威極高。
他只是一臉興奮的看向蘇璟道:「蘇師真乃天人,此法是一箭三雕之良策!」
「怎麼,想明白了。」
「蘇師教誨深刻,學生受教。」
「走了,我教你個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