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的傳播,朱標明悟!

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的傳播,朱標明悟!

朱標一愣,這他還真知道。
輿論的作用,他現在已經意識到了。
「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從看的時候開始!
「光是有事情沒用,得讓這個事情傳播出去,還得讓事情按照你想的方式傳播出去才行。」
朱標聽著蘇璟的這些教導,只覺得相當的有趣和有道理。
對於富人,可以人手一份,而對於平民,只要幾人一份便足以了。
「我想現在咱們大明修《元史》應該也差不多修好了,等發行之後,你可以看看,自然就會明白了。」
春秋筆法,惡意剪輯,這些和記錄的方式無關,和人有關。
「蘇師,你是說,那些圍觀的人,根本對於一個煉丹爐有多重沒有概念,他們也不會去自己查閱資料或者是稱重,而是直接憑感覺說出一個重量來是吧。」
朱標看向蘇璟,等待著他的答覆。
大明的舉報監察制度,現在也比之前更加的完善了。
「別著急。」
「越是模糊的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就越容易被傳播者添油加醋,甚至可以變成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
朱標點點頭道:「學生懂了,那大明該如何才能確保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呢?」
蘇璟搖頭道:「不,牛懿,比你想象的還要更早一些,從他們看的時候開始,便已經出現了失真的信息了。」
即便是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輿論事件,大明能用民報直接做出澄清。
國家大事,需要百姓知道的,都可以寫在上面。
這歷史的記錄之事,他想想倒是覺得很正常。
「同時,任何信息,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便不再是第一手的信息,必然會出現偏差和變化。」
只有極為重要的事情,才會動用,而且主要針對的也是大明的官員。
這……
哪怕是到了後世,出現了更加先進客觀的記錄手段,依舊不能保證公平客觀的李嬋。
朱標臉色一變,瞬間就明白了蘇璟的意思。
但有了民報,百姓也能有渠道知曉天子準確和圖書的命令,這樣一來的話,必然會對這些官員形成一種威懾。
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
朱標想了想回答道:「自然是看這個人是不是胡說八道的人了,若是他一直都是誠信之人,我便相信,若是他有騙人的前科,那我便不信。」
「嗯。」
蘇璟笑了笑,直接拿起手邊的一本書道:「牛懿,你告訴我,這本書重量是多少。」
也就是隨口一說而已。
在朱標的認知里,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啊。
「將一些不需要保密的國事,以民報傳遞到各個地方,再由官方的書店刊印發行出來,一月一期或者一月兩期進行售賣,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將一些事情真正的傳達到百姓的耳中。」
朱標朝著蘇璟說道。
「怎麼了,牛懿,有什麼地方想不通嗎?」
在朱標看來,這不還是官方的通信么。
朱標聽著蘇璟的描述,腦海中也在仔細的思考著可行性。
像《元史》編纂好的這種消息,也不是光打聽就能打聽到的呀。
身為太子,朱標很清楚,底下的官員有很多是陽奉陰違的。
「的確,政令是這樣的,但許多事情,單靠政令可不夠。」
「牛懿啊,我剛才已經說了,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你憑什麼會認為這民報就是真實的呢?」
蘇璟笑笑道:「其實很簡單,而且之前的朝代也早就有過了,邸報。」
新聞本身是真實存在的,但報道者是人,是機構,不是單純存在的。
「想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就得在一開始的時候,準確的表達。」
天子的詔令,那可不是隨便發的。
「這種準確,靠眼睛不行,靠嘴巴也不行,而是要靠準確的文字描述。」
「沒有人能永遠保持公正客觀的立場,文字是由人書寫的,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蘇璟淡淡道:「剛才我已經www.hetubook•com•com說了,信息的傳播要準確,需要詳細,但詳細只是一方面,另一個方面的話,其實也很簡單。」
的確如此。
詳細和模糊。
蘇璟搖頭道:「牛懿,你有點太局限了,這邸報說的都是官方的事,那如果出現一個專門傳遞民間之事的民報呢?」
「比如大明官府的政令,最好就是直接傳達到基層,這樣天子的命令,才能完全徹底的被下面的人知道。」
「你想想,你舉起煉丹爐的消息,看見的人說出來的內容和聽看見的說過之後再說出的內容,哪一個更接近真實。」
蘇璟淡淡道:「比如大明的狀況,某些案件的進展等等,這些總不能都通過天子的詔令傳達吧。」
從他們在金陵飯店聽到的消息來看,人傳人之後,事情已經變得越發的誇張起來了。
「真實?蘇師,這不是應該的嗎?民報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事情的真相擺在百姓的面前啊!」
民報民報,只是用來給百姓了解想讓他們了解的信息而已。
聽到這話,朱標也不由的愣住了。
同時,售賣民報還能獲利,這是何樂而不為呢。
朱標終究是未來的太子,自然而然就將事情想到了自家的身上。
但事實上,能夠做到完全的真實,太難了。
他整日都和蘇璟在一起,也沒蘇璟偷偷摸摸去打聽了什麼消息啊!
那麼控制輿論,就變得極為重要的了,尤其是對於大明皇室而言。
蘇璟這說的,其實就是報紙了。
《元史》才剛剛編纂完成。
大明該如何確保,其實就是朱家該如何確保。
雖說叫民報,但其實還是官府主持發行的。
朱標看向蘇璟,越發的感覺蘇璟簡直是無所不知。
「蘇師,你是說《史記》上也有錯的事?」
顯而易見的道理,朱標都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民報,就是這麼一個準確傳播信息的渠道。
朱標看向蘇璟道:「蘇師,天子的詔令,本身不就是這麼做的和圖書嗎?」
「而且天子詔令傳達給的是官員,並不是直接到百姓,而是由官員再傳遞給百姓。」
蘇璟笑道:「那是自然,史書歷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記錄的東西,自然也會有偏頗,有錯漏,甚至是刻意的錯誤,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蘇師,學生懂了,想要掌控輿論,就得先掌握信息傳播對吧。」
嗯?
飯吃完了,回到家裡,朱標自然是迫不及待的追問起來。
朱標一愣,當即朝著蘇璟問道:「蘇師,民報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蘇師,這輿論到底該如何控制呢?」
「多謝蘇師解惑。」
蘇璟點頭道:「民報的作用很大,但想要讓百姓一直都相信,就需要做到真實,最起碼得讓百姓認為是真實的。」
這就讓朱標沉默了。
因為他對《元史》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是洪武初年完書的,至於具體是洪武多少年,他真記不得。
朱標朝著蘇璟詢問道,這和他學過的不一樣。
蘇璟笑道:「沒錯,這正是想都不用想的道理,信息傳播要保真,那經過的路徑就是越少越好。」
「司馬遷一本《史記》,後世多少讀書人都看過,這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傳播方式。」
「你試想一下,如果你舉起煉丹爐的這件事,被準確的記錄下來,詳細到煉丹爐的重量,你使用的器具,還有舉起的高度,使用的方法等等,然後再將這些記錄散出去,那麼是不是信息的準確度就大大提升了。」
就是官府發行,專門售賣的邸報。
同時,在一些事情的傳播上,朝廷也有了第一手的傳播渠道。
蘇璟的話語落在朱標的耳中,直接讓他呆住了。
「很好!」
他找到了可以在大明境內完全掌握輿論的辦法,只要有了民報,任何地方的宵小都休想欺騙百姓。
但到底是什麼時候變得誇張的,朱標一時間還真沒有想到。
作為太子,他在這方面還是很有悟性的。
信息的真實和_圖_書度。
不過他還是疑惑道:「蘇師,這邸報不就是用來傳遞公文的嗎?有什麼意義呢?」
朱標不傻,很快明白了蘇璟的意思。
聖旨一出,那話就是原原本本的傳下去了。
聽著蘇璟的話,朱標立刻回答道:「自然是看見的人說出來的更真實。蘇師,這還用想嗎?」
蘇璟望了望朱標真誠的眼神,想笑但又覺得不太好。
蘇璟看著有些發愣的朱標說道:「我們所能見到的歷史記錄,都是前人的記錄。」
只是簡單的一思考,朱標便立刻意識到,蘇璟這民報簡直是個天才的想法。
思考了好一會後,朱標說道:「是不是從那些看的人口中出現的失真信息。」
先前也有好幾件事,蘇璟都如提前知曉了。
前世蘇璟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不要太多。
蘇璟點點頭道:「很好,那我再問你,你覺得,你舉起煉丹爐這個信息,到底從哪裡開始出現失真的,或者說,出現了錯誤信息」
蘇璟淡淡道:「我問你,你從一個人口中聽說了一件事,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佐證,如何辨別這件事的真假。」
即便是朱標自己,也是剛剛接到父親朱元璋的書信,信中提及他才知道的。
聽著蘇璟的話語,朱標對於這些歷史典籍,也生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朱元璋有什麼新的政令,那下面的人可是不敢有任何的更改的。
蘇璟擺擺手道:「牛懿,這民報想要用好可沒那麼簡單。」
蘇璟點頭道:「不錯,領悟的很快,對於他們來說,你舉起煉丹爐這件事,本身只是茶餘飯後的一件閑談之事,每個人對於重量的認知都有差別,在看的時候,其實信息已經在傳遞的過程中失真了。」
蘇璟十分滿意的看向朱標道:「你理解的很對,輿論說到底,www.hetubook.com.com就是看誰掌握了信息傳播的渠道。」
朱標想了想點頭道:「的確如此,而且這樣的記錄,會比口口相傳更具說服力。」
雖說歷朝歷代都要修前朝的史書,但這巧合是不是太巧了。
蘇璟淡淡道:「牛懿,想要知道這輿論怎麼控制,就得先明白,輿論是如何傳播的,也就是信息的傳播方式。」
蘇璟隨意的話語,在朱標的心中再次引起了震動。
信息準確的傳播,是控制輿論最好的手段。
「即便有些東西是錯的,那也成了對的了。」
報紙其實就是新聞的載體,而新聞行業,一直都是以真實的報道著稱。
信息的傳播方式?
對於百姓來說,他們依舊需要官員來進行傳達。
這著實讓朱標吃了一驚。
但這《元史》修好,蘇璟是怎麼知道的呢?
至於朱標的真正想法,蘇璟還真不知道。
朱標看向蘇璟,緩緩道:「蘇師,消息的選擇性傳播,也是一種控制輿論的方式,對吧。」
朱標朝著蘇璟躬身道。
蘇璟笑笑道:「這便涉及到了信息真實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了,詳細。」
「他的記錄,如今已經成為了標準,後世之人,也再難以撼動了。」
這簡直就是天才般的想法。
朱標想了想,回答道:「先是有人看到了學生舉起煉丹爐,然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了。」
朝廷的政令,傳達下去,某些官員不會執行,還找各種理由。
「我問你,你這舉煉丹爐的壯舉,是怎麼傳出去的。」
朱標朝著蘇璟問道。
他立刻朝著蘇璟問道:「蘇師,這不太可能吧,他們看見的還能有假嗎?」
邸報?
蘇璟反問道。
蘇璟點頭,他知道,朱標已經悟了!
朱標看向蘇璟,眼神中滿是不解。
邸報最早興起於漢朝,當時西漢實行郡縣制,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
蘇璟就好像未卜先知一般,竟然隨口就說對了。
「而越是詳細的信息,遭遇到這種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民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