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零七章 國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紙!

第二百零七章 國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紙!

「果然,那你們覺得,這民報若是百姓都不買不看,朕做了還有什麼意義呢?」
被朱元璋這麼一問,李善長和崔亮都啞火了。
朱元璋簡單明了的問道。
「陛下,要不然,免費供應給百姓?」
現在想想蘇璟剛才說的那些東西,朱元璋的嘴角也揚起了弧度。
群臣都壓著臉色,這事對他們還是有點震懾作用的。
詳細的數據不知道,大概的情況他還是了解的。
蘇璟點點頭。
此言一出,在場的群臣臉色都是有些變化。
他們的心裏也是相當好奇的,昨天朱元璋到底去哪了?
「李大人知道是誰?」
中午人就不見了,然後一整個下午都沒見人。
一個民報的銷售賬目還不夠,還要這種詳細的數據嗎?
刑部大獄的牢房數量不夠,這是誰都清楚的事。
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各種議論之聲也是響起。
除了工具稍稍有些進步之外,對於種植方法的改進,其實非常少。
抓他們的人,就是刑部的人。
「好!很好!」
朱元璋說道:「這民報銷售的數量有了,銷售的人群分佈呢?官紳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讀書人有多少,商賈有多少,農民又有多少?」
「有事啟奏嗎?」
這話一出口,崔亮的臉色微變,他猶豫片刻之後,說道:「不知丞相所言,到底是何事?」
這李善長和崔亮的年紀都不小了,步子也走的比較慢。
「多謝丞相告知,下官謝過。」
奉天殿上。
六部尚書本身的含金量就不說了,這朱元璋即位以來,律法森嚴,每年抓捕審判的犯官相當的多。
馬皇后看著朱元璋書寫的內容,好奇的問道。
「啟稟陛下。」
這事,他們知道,但沒法解決。
朱元璋瞄了一眼李善長道:「善長,既然你開口了,那就就問問你吧,這賬目上太簡單,有些東西看不明白。」
戶部尚書還有許多別名,比如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
楊思義當即道:「回稟陛下,hetubook•com.com根據實驗,我們找到了如何將水稻增產的辦法,還能有效的預防一些減產的疾病,一旦推行下去之後,明年至少增產十之一二。」
李善長說道:「其實也不算什麼大事,不過是陛下昨日出宮見的人是蘇先生,而蘇先生,正是這民報的提出者。」
李善長立刻正色道,他已經有些緊張了。
「陛下昨日下午都不在宮中,據說是去見什麼人了。」
朱元璋淡然開口道。
因為只是聽臣子說,想要判斷一件事的全貌和真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哪知道,不過我倒是聽說,五皇子回來了。」
「謝陛下,臣定當竭力而為。」
刑部大獄擴建?
朱元璋朝著蘇璟說道。
他寫的正是蘇璟今天所說的東西,這些肯定是要全部記錄下去,方便之後交給李善長和崔亮去執行的。
「陛下請問。」
朱元璋直接擺手道:「免禮,真有些話,要問你們。」
崔亮朝著李善長拱手道。
平素里,也少有人與之相交。
這啥意思,意思現在牢房不夠了唄。
看起來好像並不難,但實際上卻根本不是這樣的。
說話的是刑部尚書周楨,這也是位重量級人物。
而這些人里,官員的比例比較大。
面對李善長的問話,崔亮的應對那是相當的滴水不漏。
「夫人放心,我一定把牛懿安全的帶回來。」
兩人立刻來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馬車慢慢悠悠的出了應天府城門,北上朝著山東而去。
崔亮眉頭皺起,這事,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他亦是能猜到的。
「恐怕我們,在陛下面前是不好過關了。」
「哼。」
朱元璋久居皇宮之中,各地的情況並不能親自過去查看。
楊思義立刻朝著朱元璋跪下謝恩。
「是,陛下。」x2
民報的重要性,李善長和崔亮都是知道的。
崔亮有些結巴的回答道。
奉天殿外,群臣緩緩走出。
朱元璋速記拿起毛筆,直接www.hetubook.com.com蘸了蘸:「妹子,這話說的可不對,蘇璟我是真心覺得這樣挺好的。」
在懲戒犯罪的事情,他向來是不遺餘力的。
「臣崔亮拜見陛下。」
「陛下,臣也有事啟奏。」
李善長猶豫了一下,說道。
「重八,這是剛才蘇先生講的內容嗎?」
畢竟,他曾經也是平頭老百姓,知道百姓到底在想什麼。
到底他們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或者說他們說了幾分,留了幾分。
影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朱元璋看向李善長道:「免費供應,怕是最後只能成為百姓擦屁股的草紙。」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淡淡的掃視著下方的一眾群臣。
李善長和崔亮兩人恭恭敬敬的朝著朱元璋行禮。
封建王朝,糧食永遠是重中之重。
周楨抓過的官員數量,比現在奉天殿內站著官員數量還要多上數倍。
這也是蘇璟教導,然後朱標提議的東西。
「楊思義,說說看,都有些什麼成果?」
他沒有解釋什麼,因為不需要解釋。
朱元璋並未做什麼目送的事情,而是直接返回了紫禁城,上早操!
「這麼說,陛下昨日去見的,是那位……」
「此事主要由崔尚書主理,具體的工作細緻臣並未參与,還是讓崔尚書來說吧。」
這能當上六部尚書位置的大佬,沒有一個是簡單角色。
其實楊思義說的還是保守了。
「崔大人,你覺得,陛下才見完了蘇先生,就召見我們,是不是蘇先生又和陛下說了什麼。」
雖然以蘇璟前世的銷售來說,這叫做用戶畫像。
馬皇后理所當然道。
朱元璋說道:「善長,崔亮,這民報在應天府內的布置,朕都看到了,的確做得不錯,賬目我也看了,不錯。」
兩人都是常來此處之人,門口的護衛並未阻攔,太監也是微微側身便讓他們進去了。
周楨回答道:「啟稟陛下,臣奏請擴建刑部大獄。」
李善長立刻回答道。
群臣頷首躬身,無比恭敬和-圖-書的站在奉天殿的左右兩邊。
次日一早,陽光正好。
朱元璋點頭道:「沒錯,蘇璟這小子,說的東西還挺有意思的。」
「臣李善長拜見陛下。」
「算了,朕也不難為你們了,朕只問你們一件事,這民報,普通百姓買的多不多。」
李善長邊走邊朝著崔亮問道。
雖說百官提出問題的時候,都會給出解決的方案,朱元璋要做的只是批或者不批。
「陛下謬讚,這隻不過是臣等該做的事情而已。」
「你呀,就是這也要,那也要!」
蘇璟笑著揮揮手,臉上是淡淡的笑容。
朱元璋朝著戰戰兢兢的兩人問道,話語間十分的嚴肅。
他也不知道啊!
他只是有些痛心,蘇璟隨口說的東西,怎麼自己手下的丞相和尚書,都只能結結巴巴的應對。
身為刑部主事,掌管的是律法刑罰,本就應該是鐵面無私,公正嚴明。
馬皇后朝著蘇璟躬身道。
農學院。
「崔大人,你說陛下叫我們是什麼事?」
這差距,有如此之大嗎?
李善長和崔亮對視一眼,留在了原地。
李善長又道:「昨天下午陛下離宮,直到今日早朝時才趕回來,崔大人可有耳聞?」
「陛下,臣……臣……臣尚未開始整理這些情況,尚不清楚。」
現如今的情況,看似民報很火,但實際並沒有打入尋常百姓之中。
馬皇后將磨好墨的硯台推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來,試試。」
明朝初期的農業水平,其實也就那樣。
談話間,已然到了。
自從昨晚被蘇璟點通之後,朱元璋也意識到內容不行,百姓就不會看的道理了。
這對於百官來說,是比較罕見的。
只能說,儒學,真是將華夏的思想,一直固守在了原地。
能被朱元璋這麼誇的人,可不多。
朱元璋並未思考太久,准了周楨的要求。
楊思義多了農學院管理,其實是挺累的,但他動力十足!
……
這農學院建立之後,只是在水肥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進,便立刻和_圖_書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崔亮說道:「陛下之事,下官不敢打聽,只是思慮民報之時,便已經是心思殆盡了。」
這次崔亮立刻搶答道:「回稟陛下,民報雖然不貴,但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亦是一筆支出,故買的百姓,很少。」
可能因為是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都是延續著上古傳來的耕作方式。
蘇璟和朱標兩人站在府門前,與朱元璋和馬皇后做著道別。
李善長話頭一轉,直接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了崔亮。
不過他們的目的地是奉先殿。
奉天殿內,待到群臣散去,李善長和崔亮這才邁步而出。
接下來又是一些日常的議題,比如各地的叛亂,還有一些小的災情什麼的。
這樣的結果,他已經有所預料了。
要是能提前知道朱元璋要問什麼,也好在心裏打個腹稿,好應對一些。
「蘇先生,麻煩你了!」
他在百官之中,有個「閻王」的外號。
朱元璋聽到楊思義的話,倒是想起來了。
其餘的大臣們看著,那也是相當的羡慕。
朱元璋大手一揮,直接轉身從側邊離開了奉先殿。
崔亮說道:「大概是那民報之事吧。」
周楨清楚,也樂的如此。
要說這戶部其實也挺奇怪的,正常是主管戶籍財政的部門,有關錢的事情都得經過戶部。
這些,全都要靠朱元璋自己來判斷。
李善長這一波太極,頓時讓崔亮綳不住了。
「還有銷售的時間分佈,區域分佈,這些朕可都不是很清楚。」
「多謝了,大叔,走了。」
「哎!慎言!」
朱元璋也都是雷厲風行,一一個給出了批複。
刑部的大獄,關押的可不是普通人,大多數都是犯了重罪的犯人。
雖然兩人的步伐不快,但奉天殿和奉先殿之間的距離,也不是很遙遠。
周楨說完,便低頭等待著朱元璋的回答。
朱元璋冷哼一聲,看了一眼崔亮,又瞥了一眼李善長。
這大案要案,都是朱元璋親自審理的,抓了多少人,關了多少人,朱元璋hetubook.com.com都清楚。
死道友不死貧道。
說話間,朱元璋已經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李善長擺擺手道:「崔大人不必如此,我和崔大人一起為民報之事奔走,本就是一條船上的,這是我應該做的。」
朱元璋再度問道。
「周楨,你有何事,說。」
崔亮並不是那種只會划水的尚書,還是有真才實幹的。
「牛府」大院門前,蘇璟的馬車早就被牽了過來,車上又多了不少的東西,車架前沐英坐著,儼然一個車夫模樣。
「蘇先生說的,自當如此。」
朱元璋一開口,就是蘇璟昨天問他的內容。
周楨謝過朱元璋之後,退回了隊伍之中。
朱元璋大喜,說道:「朕准了,明年,不,今年就可以著手準備擴大規模的事情了,同時也要多多的吸納農學方面的人才,爭取做出更加的成效。」
「五皇子!那不是跟著那位蘇先生在學習么。」
李善長並未在意,而是笑著繼續道:「崔大人,我倒是聽說了一些事,估計和今日陛下召見你我二人有關。」
蘇璟提出了民報!
孑然一身,才能讓朱元璋不生猜疑。
這可是直接把李善長給干懵了。
楊思義的成績,那是斐然的。
在場也沒有什麼矯情的人,這更不是生離死別,告別也十分的簡單。
朱元璋忙的事情多,近來還真沒怎麼關注過。
「朕准了。」
皇帝,是權力的巔峰,但也是最容易陷入信息繭房的人。
「謝陛下。」
這就導致了,即便只是做出些許的改變,也能有著相當大成效。
「好了,今日早朝就到了這裏,善長,崔亮,你們兩個和我來一下。」
但對於明朝而言,這顯然是太超前了。
「蘇璟,希望你找到你想找的東西。」
戶部尚書楊思義緩步走出道:「陛下,農學院今年培育糧食,頗具成果,明年臣想擴大一些規模,望陛下批准。」
但因為封建社會,糧食就等同於錢,所以這農業上的事也得管。
……
這個戶部尚書,雖然很累,但他乾的很起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