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剝削與被剝削
變!
這其中的勞苦,不用想也知道是不低的。
蘇璟的問題,讓朱棡有些詫異,因為他之前從未想過。
《桃花源記》?
現在想想,朱棡似乎有些懂了。
「先生,難道真的無法長久的做到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幸福生活嗎?《桃花源記》里的記錄,不能成為真實嗎?」
朱棡當即道:「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里是沒有國家的,這些避難的人在這裏,就是一個村子。
朱棡默默吃著手裡的餅子,小心翼翼,沒有灑落一點餅渣。
「先生,若是如此的話,那大明豈不是最大的貪官?」
「先生,《桃花源記》學生讀過,只是不知其中有何奧妙?」
「種田苦,但苦了就有收成,有收成便能生活的更好,如果真的能這些的話。」
蘇璟隨即問道。
「不錯,這裏描繪的是桃花源內的美好生活,晉王覺得,這桃花源內的農民,會討厭種田嗎?」
蘇璟平靜的話語烙印在朱棡的心中,他第一次對大明,或者說對國家產生了質疑。
蘇璟搖頭道:「晉王,你錯了,從來都沒有什麼自古以來,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是前進的,是變化的。」
「天災人禍。」
能這麼接受自己分的餅子,只能說蘇璟沒有介意他。
即便是蘇璟自己的廚藝,那也是相當的不錯。
聽到這個問題,蘇璟心中也不由的點頭,這腦子聰明的就是不一樣。
只能說朱棡平時讀書,是真的很多。
貪官污吏被判處死刑的時候,罪名里常有的一條,便是剝削魚肉百姓。
蘇璟剛才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國家和百姓之間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
三天的時間,朱棡竟然能有如此之變化,簡直令人震撼。
朱棡想了想回答道:「自然不會,如此恬淡自得的生活,怎麼會討厭呢?」
說這https://www.hetubook.com.com話的時候,蘇璟不由的想到了上輩子。
如果這樣的生活,需要一直持續下去,而沒有改變的話,那想想便是絕望的。
朱棡默然,他一時間有些無法接受。
朱棡看著遠處連片的農田道:「先生,那如何才能讓農民不覺得種田苦呢?」
剝削和被剝削?
只有真正付出了勞動,才能明白糧食的可貴。
朱棡沉默片刻,腦海里想到的是老漢的回答。
聽完這話,朱棡陷入了思考之中。
蘇璟微微點頭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晉王你這話沒什麼問題。」
《桃花源記》他很熟悉,也很快回憶好了其中的內容。
朱棡想也不想回答道:「大明強盛,農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更加穩定的當農民,才能生活的更好啊。」
朱棡詢問道。
蘇璟臉皮跳動,他實在無法想象,朱棡竟然會說出這種話。
大中午的,陽光熾烈,兩人也從田埂旁轉移到了一顆大樹下。
朱棡這小子,是不是想的有些太多了,自己可沒想過要談到這一步的。
農民依舊是最苦的。
「皇帝對於百姓的剝削,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再賢明的君主,都無法避免。」
蘇璟繼續問道。
「甚至國家這個概念,也是在發展中才出現的,國家與百姓,大明與農民之間,說到底就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
「蘇先生,為何剛才那老農談及種田務農,似乎相當厭惡,農民難道就如此不值得去當嗎?」
「既然如此,那為何農民並不是如你想象的那麼開心呢?」
朱棡回答道,但話語裡帶著的是疑惑。
朱棡朝著蘇璟說道。
沒有國家,按照蘇璟的說法,那不就是沒有剝削了么?
只是他怎麼也無法理解蘇璟這對於大明和農民之間的定義竟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元末的亂世,距離現在可沒過去多久。
當然了,朱棡能有這樣的思考,已經和*圖*書很讓蘇璟驚訝了。
朱棡被蘇璟這眼神給震住了,愣了一會,這才回答道:「先生,這難道還有錯嗎?元末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是父皇掃清了所有敵人,建立大明,這才有了如今的安居樂業。」
蘇璟又問道:「那晉王覺得,農民沒那麼想種田,是怕苦嗎?」
蘇璟說道,他得確認一下,自己是不是搞錯了。
朱棡眉頭蹙起,這對於他來說,可不是什麼難事。
「先生,難道沒有王朝才是好的嗎?」
當然,剝削這個詞,他還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
朱棡一愣,隨即回答道:「因為只有農民多多的種田,糧食的產量變多了,大明才能強盛。」
蘇璟看著朱棡,臉上已經有了意外之色。
天災人禍!
對於大明來說,可太重要了!
朱棡朝著蘇璟問道,眼神中的迷茫越發的大了起來。
「偏偏這世間難有如此簡單的事情,天災人禍一出,遭罪的便是農民。」
朱棡沒有種過糧食,剛才與那老漢的閑談中,大致的了解到了種子種入田地之後,農民需要做些什麼,又要經歷多少的時間和工序才能變成大米和麵粉。
但他還是不能理解,這《桃花源記》和蘇璟所說的國家與百姓又有什麼聯繫。
這背誦速度,直接把蘇璟給嚇了一跳。
朱棡停下了嘴,略微思索,回答道:「苦!」
朱棡立刻道:「自然是改變這一切的方向,剝削與被剝削,這樣的存在,太不合理了!」
蘇璟轉頭看向朱棡,眼神裡帶著一絲質問。
朱棡只是簡單回憶了一下剛才的老漢,旋即回答道:「肯定不是。」
當時的他還不甚了解,不明白為什麼如此的強調改變。
國家和百姓,這是一大一小兩個東西。
改變!
朱棡想起了自己的父皇讓自己帶給蘇璟的話,剛才的時候他就轉達給了蘇璟。
「我知道晉王殿下現在還不是很理解,有諸多疑惑,現在的大明輕賦稅,還有各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鼓勵政策,這不是在給農民好處么,怎麼能是剝削呢?」
這可是蘇璟上輩子都沒能不知道的事情,無論是先賢苦思冥想都得不到答案。
朱棡立刻從懷中拿出一塊大餅,然後掰成了兩塊,將一塊遞到了蘇璟的面前:「先生,學生中午就吃這個了,先生也來一點吧。」
這可不是他伸伸手就拿到的,而是扛包換來的。
朱棡不死心的繼續追問道。
這也說明了,朱棡這些個皇子,其實都是可塑之才。
朱棡朝著蘇璟問道。
「大明的存在,亦或者說國家的存在,便是建立在對百姓的剝削上,而其中處於最底層被剝削的百姓,便是農民。」
在溧水縣,他已經體驗了兩日半普通百姓的生活,努力生活真沒有半點的誇張。
蘇璟直接接了過來,沒有任何的猶豫。
「說的直白點,一個王朝想要存在,就必然有官府有朝廷有官員有軍隊對吧,他們佔據的權力和地位,對百姓形成了統治地位,這樣的地位差距自然容易產生剝削。」
農民自耕自種,自給自足,完全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大明的強盛,與農民又有何關係呢?」
「先生,大明便是大明,在大明的農民便是天子的臣民,這關係不是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的嗎?」
蘇璟笑了笑,對著朱棡說道:「晉王,你這不是得出了答案了么。」
「錢糧是剝削者剝削的最直觀的東西,還有勞力,生產力等等。」
「先生,難道就沒有一點方向嗎?」
但勝在敦實,即便只是半塊,那也是非常扛餓的。
蘇璟笑道:「那就要看晉王口中的長久是指多少時間了,若是一代人,幾十年,那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若是時間拉長,幾代人的話,那難度就大不少了,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朱棡看向蘇璟,回答道。
這也是他想要從蘇璟這裏找到改變辦法的原因。
蘇璟又問:「那晉王認為,為什麼他們不討厭
和-圖-書,或者說,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如此之快樂,並且維持了這麼久。要知道,他們的祖先可是先秦的時候就來了此處了。」
蘇璟淡淡道:「晉王為何想要農民不覺得種田苦呢?」
他們的生活,為什麼能如此的安定和諧舒適呢?
而人禍的話,只有這麼點人,沒有戰爭,也有貪官污吏。
什麼是剝削?
蘇璟突然發問道。
這等於是給了答案,讓自己尋找過程。
上輩子這是初中必背古文,但明朝,這種類型的文章,主要還是看個人興趣。
朱棡咬下一塊,在口腔中細細的咀嚼,麥子的香味,還有鹽的鹹味。
朱棡見蘇璟沒有拒絕,臉上也是露出相當高興的笑容。
「晉王,你真的這麼認為嗎?」
「先生,您所說的國家剝削,到底指的是什麼?」
朱棡沒有在意蘇璟的讚賞,只是朝著蘇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這其中的緣由,恐怕並不是天災人禍所能解釋的了了。
他知道,這餅子對於蘇璟來說,平日里肯定是基本不吃的。
相較於朱樉的文盲,朱棡讀書涉獵很多,更不要說陶淵明的作品了。
蘇璟沒有回答,而是說道:「晉王,這會可是飯點了,午飯可有著落了?」
蘇璟笑笑道:「復行數十步之後,你可還記得?」
「當然,這不是皇帝的錯,也不是官府和朝廷的錯,只是這麼大一個王朝就得這麼維持下來,這是一個龐大的機構,而不是簡單的小家庭,方方面面都要錢要糧。」
「這才是導致農民並不那麼喜歡種田的根本原因,被剝削者怎麼會喜歡自己處於被剝削的地位中呢?」
「晉王,我不知道你所說的方向,到底指什麼?」
不得不說,朱棡現在這覺悟之深,讓蘇璟十分的吃驚。
「但我請晉王殿下不妨想想,若是沒有大明,也沒有其他國家,就不存在國家的時候,農民種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若是想不出來也沒關係,《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總讀過吧。」
蘇璟淡淡和-圖-書道:「大明的存在,或者說國家的存在,對於農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晉王你認真想過嗎?」
這……
但如何變,怎麼變,他沒有絲毫的頭緒。
「而如果想要十幾代人皆是如此的話,幾乎沒有可能了。」
「晉王,種田苦不苦?」
「農民作為被剝削的存在,明明是生產糧食的人,卻需要繳納賦稅,被貪官盤剝,被戰亂侵擾,對於自己生產的糧食沒有任何分配的權力,這樣的農民,又怎麼會過的開心,種田種的開心呢?」
蘇璟淡淡道:「國家不是單獨存在的,是由無數的人民組成的,其中必然會有不同層次的存在,皇帝御萬民,地位上就不是對等的。」
歷史朱棡讀了很多,也知道王朝的壽命大概是多少。
或許,自己回事點燃朱棡內心之火的引子也說不定。
朱棡的腦子再度嗡嗡起來,因為這是他不曾接觸的概念。
桃花源里幾乎是沒有天災,這方面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要說味道,可以說沒啥好吃的。
無論是金陵飯店還是沙縣小吃,好吃的東西都很多。
「哈哈,好啊!」
「想要知道這個,就得先理解什麼是國家。」
糧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這一點朱棡還是清楚的。
蘇璟點點頭,繼續道:「那他們怕的是什麼呢?」
大餅是最普通的餅子,沒有任何的餡料,只是加入了少許的鹽,有些鹹味而已。
這是糧食的味道,是勞作的味道。
蘇璟搖了搖頭道:「誰知道呢?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也許有一天會出現吧。」
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糧食。
蘇璟也沒說什麼,緩緩的將那半塊餅給吃完了。
天下戰亂的樣子,根本不需要從什麼典籍中尋找,只需要回憶便足夠了。
朱棡突然意識到了一點東西,蘇璟剛才所說的剝削,或許是他理解錯了。
朱棡朝著蘇璟詢說道,滿是不解。
時代在發展,在進步,卻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農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