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面
大明嫡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明的船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明的船帆

朱允熥笑笑:「再艱難也要為四叔還有幾位叔叔們擠出軍中所需,只是所能打下南疆,往後南疆產出海運北平,將士們恐怕就要發愁多出來的糧食怎麼才能吃得完了。」
朱棣和朱堈立馬對視一眼,二人同時默默的笑出聲來。
朱允熥默默一笑,點點頭揮手向前一指:「三叔,碼頭到了。」
解縉心中肯定了一聲。
這就讓尋常人,再也不能靠近東水關碼頭半分。
他明白這一次的問話是什麼意思。
「大明這條船的船帆也已經升起。」
「大明的天永遠清朗!」
朱允熥則是在一旁說道:「我家乃天家,處處和睦,百姓們多見見,若是能有效仿,便是一樁好事,也算得上是福氣傳下去了。」
原本還準備多沾些福氣的上元縣小吏,兩腿已經是開始發軟,低著頭吞咽了一口口水,小心翼翼的後退了好幾步。
說到此處,便是連那不知太孫和王爺們正在說著什麼的小吏,也不由的在這逐漸炎熱的天氣下打了個寒顫。
朱允熥瞧了一眼這快要被嚇破膽的可憐小吏,微微一笑:「侄兒記住了,有事便找王叔們。」
「來了!」
「師傅,王爺們都出宮了!」
他才重重點頭,沉聲道:「臣已然決意!」
一聽到是太孫來東水關,那負責碼頭的衙門小吏,頓時長出一口氣。
朱允熥點點頭,回頭看了一眼身後餘下的騎著馬趕往東水關碼頭,在今日準備一同離京,各自返回封地的叔叔們。
小吏的心終於是放了下來:「去,招呼人手準備起來,萬不可出了差錯。」
他輕聲道:「獅子山現在就是一座牢籠,不值一提。這些人家裡的反應,還有與他們有關的子弟、門生、舊故,如今都是什麼反應?」
朱棣嗯了一聲:「還要記住,只要咱們家坐天下,手底下就不會缺人手去辦事。缺了誰,大明還是這個大明。」
田麥也看了一眼西城那邊的獅子山,覺得這個角度的獅子山並不是太好看,便收回視線,低聲道:「陸續有消息回來,這些人家都在暗中串聯,似乎頻和-圖-書頻與各地的學子們接觸。」
自己是要成為心學聖人的!
朱允熥點了點頭:「大紳兄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辦吧。今年會有很多人高中,也會有更多的人落榜。現在開始鋪墊起來,等到那時候,就是大紳兄坐收無數門徒擁護的時候。」
各家的女眷、子弟還有護衛,這會兒都已經在秦淮河口那邊的江面上,只等這些個王爺們從東水關出發,乘坐換乘船趕過去登船,便是在長江上各奔東西。
「我相信,大紳兄會看到一個大不同的大明。」
現在,輪到他背鍋了。
朱允熥則是對著解縉招招手,邀請了他一起站在城牆后,觀賞著皇城以西的整座應天城的美景。
「是太孫親自送過來的!」
隨著晉王這麼一句話。
朱堈哼哼兩聲:「這話你在老爺子面前說可以,在那幫小子面前說也可以。咱們幾個人啊,這輩子也就替咱家盯著北邊了。」
等到前面東水關碼頭已經出現在眼前的時候。
他側目看向東水關閘口,最後一條船也漸漸的消失在了視線里。
朱堈則是說道:「你那幫兄弟可都交給你了,要是不操練出個好兒郎還給咱們這些當叔叔,回頭咱們可是要找你算賬的!」
這一條條的真龍之子,但凡沾上點福氣,那都是祖墳冒青煙的吉祥事情了。
夏原吉在浙江道和秦王一起為太孫背鍋,鐵鉉在倭國具體做了什麼事情他解縉不知曉,但隱隱也知曉同樣是在背鍋。
朱棣幽幽一笑:「上所好下必效,當思淳樸。」
等朱允熥轉過頭的時候,便見解縉正笑容可掬的說道:「書局建好了。」
朱允熥看了好一陣,才開口道:「既然書局已經建好了,大紳兄做好成為心學大家的準備了嗎?」
反倒是剛剛趕來的解縉,聽到謀逆兩個字,不由的頭皮發麻,他上前一步低聲問道:「太孫,不知是生了什麼事情?」
說完之後,小吏便轉身看向東水關碼頭河對面的太平里。
解縉這一次沉吟了起來。
朱允熥表示了認同。
等他完全站直了身子后和_圖_書
朱堈則是默默的瞅了一眼老四,一把拉住朱允熥的肩膀,低聲道:「咱只與你說一句,前幾日在孝陵,老爺子交代了很多事情。你只管放心,讀書咱們讀不過那些人,但若是能怎麼殺人,他們比不過咱們。」
只見朱堈、朱棣、朱橚等人已經是各自登船,臉色平靜的注視著站在碼頭上的朱允熥。
西長安街上,朱允熥肯定的對著身邊騎著馬的朱棣說了一句。
說完之後,朱允熥轉過身,臉色鄭重的看向解縉,再次重申道:「大紳兄當真做好準備了嗎?」
田麥剛說完一句,就被朱允熥揮手打斷。
低著頭的解縉,肩膀被朱允熥輕輕的拍了兩下。
這純粹就是做長輩的在對晚輩的叮囑和教導。
解縉沉吟良久,直到自己的心緒平定下來。
等到一張張船帆升起之後,在水手的操作下,小船也就緩緩的開動了起來。
朱允熥當下眉頭一挑,而後看向田麥:「暗衛的人盯住那些人家,錦衣衛會在明處配合著你們,不用去管他們做了什麼,哪怕是謀逆的事情,也只需要記錄在案即可。」
西安門是個很好的地方和觀景的位置。
「啟稟太孫,獅子山上目下一切如常。」
老四叔的話不能不聽,人家是青史昭昭的永樂大帝,雖然這輩子大概沒可能了。
解縉心頭一震,低聲道:「臣時刻準備著。」
朱棣又道:「你二叔要在浙江道待完今歲?」
朱允熥目光長長的看向西城那邊,在視線里清晰可見的獅子山。
等到年輕的徒弟一手握著火棍,一手高舉著向碼頭這邊招呼著。
朱橚的封地是在開封,河南一地自古以來又都是中原的產糧之地。這些年山東、河南也一直在支援北疆的糧草軍需。
朱棣轉著馬鞭,默默一笑,與另一邊的朱堈對視一眼:「今歲恩科之事,咱們這些人出不上力,也不能出力。只要你心中有數,咱們也就放心了。若是應天當真有變,想來有老爺子還有你爹在,也不會怎樣。」
朱堈瞧了一眼碼頭對面的河岸:「和圖書人倒是挺多啊。」
再等到朱允熥直起身子的時候,眼前便已經是不剩一條江船。
而那小徒弟則是攙扶著小吏,低聲解釋著:「是爆竹……也不知誰家的孩子不年不節的就在玩這東西了……」
「小的恭迎太孫,恭迎諸位王爺。」
一聲巨響,從東水關碼頭對岸發出。
那個將要推翻現在佔據整個朝堂的理學體系的鍋。
朱允熥立馬笑著開口:「四叔是忘了兵事學院?」
碼頭上,上元縣衙門負責管理東水關碼頭的小吏,見著太孫與王爺們打馬到了碼頭,便當即帶著衙門裡的人上前問安。
小吏為對岸看熱鬧的百姓們解釋了一句,自己倒是悄默聲的上前了一步,以希望自己能夠多沾些福氣好帶回家。
這時候,孫成則是從城牆後面走了上來,到了朱允熥身後小聲道:「三爺,解學士來了。」
一面藩王旗,便代表著大明的一位宗室親王。或是在藩王旗周圍出現了瑞獸旗、星辰旗,那就表明這位親王很有可能是鎮守大明北方的塞王之一。
朱允熥低聲道:「爺爺不願見著家人分離的場面,所以才不來東水關的。父親原是準備來送諸位王叔,只是見爺爺神色有些不大好,便留在宮中陪著。」
那廂,在後面領著一幫弟弟的周王朱橚,這會兒從後面走上前,開口道:「話說不完了?自家人的事都記在心裏,還是快些上船吧,回了封地還有一堆事要料理。」
但朱允熥仍是重重的點著頭,以表示自己的認同。
朱棣卻是目露深思,竟是揮手指向對岸的百姓:「看著這些百姓的臉色,咱就覺得,你在浙江道做的事情一點都沒有錯。若是咱來決定,也會如你一樣。所以,先前那句話該改個口。若是當真有了事,咱們這些當叔叔的,隨叫隨到,定要叫那些人知曉了這天下到底是誰家的!」
「換個地方說話。」
朱允熥盯著解縉看了許久,隨後才緩緩點著頭,輕出一口氣。
不等解縉將心中的疑惑問出。
朱允熥點點頭,躬身合手:「侄兒恭送諸位王叔。」
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時間,東水關碼頭入目之處,皆是旗幟招展。
朱棣這才收起笑聲,握著馬鞭指指朱允熥:「咱就說,應天城有你在,咱們誰都不用擔心。」
道統之爭,拼到最後失敗便是身死道消。
眾人下馬,頃刻間東水關碼頭上便是五爪龍袍襲襲。(不是皇帝的龍袍)
小船亦有船帆。
朱允熥再一次躬身。
朱堈亦是騎在馬背上,聽到這話便當下揮揮手:「該說的話都說了,該做的事情也已經做了。咱們不過是出趟遠門,為家裡辦事罷了。又不是生離死別,犯不上這些。」
只要不是陛下或者太子來,就不是什麼能要人命的事情了。
隨後,便聽到朱允熥那悠長悠長的聲音,傳入自己的耳中。
小吏立馬小聲恭維道:「王爺們離京,百姓也是覺著熱鬧,想來瞧瞧王爺們的龍顏,好沾沾福氣。」
一聽到這話,朱棣立馬哈哈大笑了起來。
從這裏,可以眺望整個應天城,而不是洪武門左右那枯燥的連營造模樣都是一致的各部司衙門。
在碼頭前的水面上,已經有十多條平地換乘船蓄勢待發。
在西安門以西,整個視線里,是連綿不絕、參差不齊的百姓們的生活日常。
朱允熥默默一笑,轉頭再看碼頭前的江船。
而且,很可能會是最大的那口鍋。
官兵們封鎖了大中橋以及復星橋,並且將崇禮西街也給攔住。
朱堈哼哼著伸手點了點朱橚:「回頭拿不出糧草,咱就去開封揍你!」
五月的應天城,像是在不斷的試探著酷暑,撩撥了一次又一次之後,天氣便愈發的酷熱了起來。
「浙江道是關鍵,容不得馬虎,只能仰仗二叔的虎威了。」朱允熥解釋了一句,抬頭看向不知為何忽然轉而提到浙江道之事的朱棣。
這裏充斥著煙火氣,也是此時此刻最真實的人間模樣。
嘭。
朱棣同樣說道:「這次回北平,咱也得預備著今年犁庭草原的軍務了,還望應天這邊能夠多支援糧草,不至將士腹中空空。」
等到朱允熥回頭的時候,只見那負責管理碼頭的小吏,已經是癱坐和-圖-書在了地上,兩腿戰戰,滿頭大汗,臉色也在眨眼間變得一片煞白。
隨後便是好一陣安撫。
而後他說道:「今天,涼國公一早便帶著人渡江往北,趕赴罕東平定叛亂。我要他去試試,看看我大明能否重新掌握安西故地。」
負責東水關碼頭的衙門小吏,誠惶誠恐的雙手揣在一起,來來回回的躲著腳步,目光不時的眺望向西長安街。
朱棣則道:「小二十三是個苗子,這兩年可以教些拳腳功夫了,再大些也要請一個老將帶著熟悉軍務,往後有你用他的時候。」
今日的東水關碼頭,像這樣被瑞獸旗、星辰旗擁護著的藩王旗,便不下八面。而在這些藩王旗的周圍,還有著更多的藩王旗幟。
徒弟喘著粗氣點著頭:「看清楚了,只有太孫送王爺們離京。」
田麥不疑有他,只管低頭沉聲領命。
朱棣則是轉身對朱允熥說道:「老爺子身子骨尚算安康,倒是你父親的腿腳,你往後要多幫襯著,多辛勞些,做事也仔細些。」
今年北邊好幾處地方不寧,還要預備著王府封地食邑攤丁入畝的事情,算起來朱橚要有一陣忙活的了。
衙門小吏便聽到了自己已經等了一個早晨的消息。
要是等下什麼時候,有逆賊從河對面向著碼頭開上一炮,那大明朝的天可就算是塌了一半。
身穿一襲玄黑勁服曳撒的田麥,便已經是從暗處走了出來。
位於太平里東南隅的東水關碼頭,一早就被上至親軍衛的官兵給重重包圍了起來。
解縉不知此舉何意,只是認真的看了一眼后,便感嘆道:「此景人間至美!」
難道這個時候的大明朝,還有什麼人膽肥了敢謀逆?
旋即,碼頭上便是啊的一聲。
朱允熥點點頭。
「侄兒恭送諸位王叔離京,此去一路順風。」
說著話,眾人便開始要各自登船。
朱允熥又道:「先前,我送走了王叔們,他們是坐著船出城的,船帆不大,風也不急,卻走的很穩當。」
等到西安門城樓上被清空了好大一片之後。
小吏看著徒弟過來了,便當即問道:「可看清了,只有太孫過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