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面
大明嫡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章 錦衣衛擴充,反對派集會

第五百章 錦衣衛擴充,反對派集會

「既然爾等幾人已經議過,這隻黑手又在何處?」
尤其是一位開國的皇帝。
尤其這位皇帝的擁護者,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功勛將領們。
當他們登科入仕,亦或是取得功名之身後,便將昔日視若珍寶的聖賢文章、八股文章束之高閣。
朱標身著深紅常服,腰纏玉帶,頭戴羽冠,跨進宮門,手臂一抖揮動衣袍間便到了老爺子跟前。
解縉立馬接過話:「臣和魏國公與任首輔商議,深感眼下,朝野內外,或會對河道總督衙門及河南道三司衙門發起彈劾。
國初天下局勢紛雜,方才致使白蓮教社等藏匿民間,二十八年以來雖有清剿,卻屢禁不止。朝廷也該下此決心,藉此時機引蛇出洞,一併拿下。
而朱元璋的聲音,也已經繼續鑽進他眼前三位內閣大臣的耳中。
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會吧!
朱標看了老爺子一眼,開口道:「天下雖為盛世,可有父皇在,已與國初有著雲泥之別,天下日新月異。
地方若有陣痛,奸佞制亂于下,卻也未曾不是一個機會。更好讓朝廷看清天下,及時清理乾淨的機會。」
這一份協議,徹底的保障了朝廷數十萬邊軍,能夠一直駐守在長城內外,將當時還勢大的前元餘孽給擋在長城外面。
皇帝終於是將心中的怒火發泄了出來。
如何做事,如何從政,如何處置國家、種族、芸芸眾生等諸事,便一概置之不顧。
舍內,雅士富商眾多。
解縉梳理了一下思路,輕聲開口道:「臣等以為,不論是中都的事情,還是河南道的事情,若是深究起來,或許是要聯繫起來,放在一塊兒議的。
所以,朝廷開洪武新政,推驛站改制、攤丁入畝、官紳一體、商稅改制、科舉改制、復行秦法。短短數載,大明開疆拓土千萬里,此等盛世景象,歷朝難見。
任亨泰不由側目看向眼前的朱標,疑惑道:「殿下已知中都及河南道之事?」
解縉點點頭,卻沒有立馬開口。
數十萬邊軍軍需供應,和圖書朝廷也不可再假借他人之手,此等國家命脈,該是在朝廷拳掌之間緊握。
任亨泰向後挪了一步,這些事情在來時的路上便已經說過,自己能省一些口舌之力,讓解大紳去奏對,他是樂意的。
「今日召集諸位,便是要再議一議,這大明可還值得我等效忠。」
自前宋而來,民間世俗便通行著一個觀念。
解縉眉目一抖:「回陛下,確實如此。」
任亨泰三人只得面帶微笑,不多言語。
「查!天下便是要再亂一次,也要在朕的手上將這些亂子激出來!」
「兒臣參見父皇。」
整個河東鹽池,在洪武三年隨著開中制的施行,便盡數落入晉商手中,這些年更是隨著晉商們積攢下大把的財富,已經開始將手伸向了江淮鹽場。
到那時,國家社稷受辱,儲君受污,天下臣民何以看待?」
朱元璋有些意外,他不是意外大孫子會給家裡頭寫信。
可是壞處也同樣明顯。
錦衣衛擴充聖裁而定,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情了。
難道陛下早就已經查明了,今日方才報送進京的急奏背後的緣由?
朝廷雖然向來嚴肅,可是地方上卻不可能徹底肅清。
天底下,當真萬事皆安了嗎?
如今國家倉稟實,錢糧無數,每歲增之。
徐允恭立馬頷首低頭。
徐允恭三人心中不由各生念想,只是無人敢言。
「嗯?」
「臣等參見殿下。」
「嗯。」
而獨屬於皇家的黃紅之物,更是處處可見。
處處都要人,處處都需要有人盯著。
夭壽了!
朱元璋僅僅只是坐在那張毫無雕鏤的紫木椅上,周身卻已經是散逸著淡淡的殺氣。
高大的院牆,將周圍的民房給壓得喘不過氣來。
朱標點點頭,將手中的那份已經拆開的文書遞送到了朱元璋面前:「父皇,這是允熥送回的奏疏,他如今最是清楚京師之外發生的事情,會同內閣大學士高仰止,上書處置奏疏,望朝廷商酌應允施行。」
……
書中車馬多如簇。
和圖書徐允恭卻是搶先開口:「殿下,臣以為。若為暗中鎮守地方,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增設錦衣衛耗時定然眾多,且兵將互不知。何不如朝廷以京軍輪番為由,藉此機會而促成防備地方之事?」
從京軍抽調兵馬擴充錦衣衛,這是變相的削弱大都督府的力量。
朱元璋語氣很平靜,卻無比的堅定。
屋外,每一處皆有身著錦緞的僕從候立著,隨時聽從召喚。
這一次兩道急奏入京,不論是廢廣陵郡王不見蹤跡,亦或是朝廷耗費無數錢糧方才初步築造取來的減水壩、攔水壩被毀,臣等以為定然是有一隻黑手在背後推動。」
徐允恭則是低著頭拱手:「臣領命。」
朱元璋安坐椅上,指著太子,與任亨泰三人笑道:「這是兒子還沒被打,老子就站出來了。」
而是意外,那小子在外頭能這麼快就梳理清楚形勢,並且能這麼快的將奏章送回應天。
而進了府門,在這遙遠的北方,引入眼帘的卻盡數江南的園林庭院。
朱元璋目光鄙夷的說了一句,隨即冷哼一聲,充斥著不屑和輕蔑。
朱元璋又發出一聲。
庭院深處,雕樑畫棟。
哼。
納姬妾、營居室、築園亭,侈飲食、備僕從、養妓育伶,好不奢靡。
皇帝的意志,堅決無比。
這些人當初是幫了俺一把,卻也鑽了國家的空子。
「俺老了,看到的東西也就多了。天下間蠅營狗苟之事,不勝凡舉。
解縉也難以在此刻公正的評價開中制的功過。
如今國家正在推行新政,政令如火如荼,百姓反響熱烈。而在洪武新政之前,朝廷自洪武二十四年開始,推行天下近兩千座驛站改制,便已然是走上了推行新政的路子。
他們安於享樂,安於追求一切最稀缺的極度享受。
朱標側目,淡淡的看了徐允恭一眼。
乃至地方上,此番之前懼朝廷之威而暫時蟄伏之人,也可經此一事而被引動,由朝廷徹查清剿,整頓朝野,肅清天下民風。」
這些年,倒是叫他www.hetubook.com.com們攢下了富可敵國的錢財了!」
解縉等人回頭。
「誰人要叫大明的儲君受辱?」
任亨泰、解縉三人立馬躬身抱拳。
朝廷禁絕的綾羅綢緞,在此處只能做那墊腳的軟物。
臣等以為,只是那些人藏得更深了。
而在山西道這樣一個山多水深的地方,太原城也只能是就顯得遠不如其他地方的城池大。
河道總督大臣潘德善,履任以來,便勤勉治河一事。臣等知曉,潘德善此人幾乎沒有一日不在河道之上。
一名穿戴豪奢無比的中年男子斜靠在軟枕上,目光掃過在場眾人。
一向良善的皇太子,竟然說要擴大錦衣衛的規模,更要從講武堂這等培育帝國軍方未來精銳將才的地方選調武生,去錦衣衛裡頭。
開中制的施行,實在是難以評說優劣。
解縉立馬躬身頷首:「陛下息怒,國家施政,向來是審時度勢。國初朝廷不易,自是要用他們襄助。此等助力,朝廷也不曾忘了。只是世人多俗欲,掌控不得,便會貪念橫生。
俺一忍再忍,可他們卻一步一步的試探著朕!」
正當解縉一番話說完,換氣的時候,寢宮外傳來了一道讓眾人熟悉的聲音。
開中制已經不符合如今國家的國情了。
一個很不對勁的想法,忽然在他的腦袋裡生出。
作為一道三司衙門府治所在,太原府集中了整個山西道最多的人口和資源。
任亨泰眨眨眼,不由開口:「殿下方才所言,皆是太孫所奏?」
即便是說出過禪讓的皇帝,他依舊是一個帝國掌握最高權柄的主宰者。
一道活水,從太原城外的汾水引入府邸之中,硬生生的製造出了一副流觴曲水的景象。
可即便如此,太原城內的一角,卻還是有一座宅院府邸,佔據了偌大的地盤。
解縉吞咽了一口唾沫,方才繼續道:「有鑑於國初之局,參照今次中都封城清剿奸佞一事。內閣以為,此事乃是白蓮教社與山西道晉商所為。」
皇帝的威壓實在太重,而內閣並不hetubook.com.com希望在朝野上下製造大範圍的殺戮。可對於皇帝來說,殺戮永遠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選項。
各處還盤踞著不少的元賊餘孽疑惑是國初的那些不願臣服的起義軍。
屋內,十多名婢女,身著裙袍,跪于席間,執茶焚香。
這些年,朝廷大大小小的已經辦了不少的事情。這其中牽涉到多少人的利益?利了多少人又損了多少人?
呵!
這些年,俺一直在忍著,唯恐九邊那數十萬的將士們餓了肚子,與敵廝殺的時候穿著單衣,握著卷刃的刀。
朱標點點頭:「倒也合適。」
朱元璋發出了一聲冷笑,手掌拍了拍扶手:「國初百廢俱興,諸事艱難。俺們當初趕走元人,一路趕到了長城以北,可是天下卻並未曾安寧。
從城頭看過去,明顯能看得出這一出宅院是經過多次擴充的。
他以國家三品大員的身份,不著紅袍,僅以布衣而行,旬間便與河工一般。此等能臣幹吏,若是今次因為這等無妄之災承擔下朝野攻訐,從而被迫罷官去職,實在是國家損失。
自朝廷定下治河的國策,要在本朝叫黃河安瀾。僅僅是今歲,朝廷便已經耗費錢糧百萬。加之新政當下,必不可能人人心滿意足,往日只是不敢言,而此次卻又機會讓他們可以借題發揮。
更甚者,新政推行因皇太孫殿下而起,亦是人盡皆知之事。以白蓮教社與晉商此等大逆之人,定然會掀動地方對皇太孫殿下群起而攻之。
大明朝堂已經在皇帝的龍威下,臣服了整整二十八年,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皇帝不死,這樣的局面便永遠都不會改變。
天下間的青矜、縉紳們在人生最前面的數十年,將所有的精力都耗在科舉一事上。
朱元璋瞧著兩人的眼神,隨口道:「由上直親軍衛抽調五個千戶所去錦衣衛北鎮撫司吧。此次京軍輪番,便一同下去。」
只見皇太子朱標臉色平靜之中帶著幾分戲謔,手中捏著一份文書,走進了寢宮。
洪武三年,俺不得不為邊軍考量,給了山西道hetubook.com.com晉商那一份開中制。
以兒臣之間,朝廷現在有能力,也有底氣,將這洪武新政再加幾分力度。如那開中制便可藉此機會奪了,河東鹽池該是收回朝廷之手,交由戶部管理。
此時正是國家再行審視,政令更迭之時。
任亨泰、解縉、徐允恭三人轉身作揖施禮。
皇帝這一次輕嗯了一聲,便向後一靠,目光中帶著審閱。
朝廷給元賊趕出了長城以北,可是九邊還不曾穩定下來。
他們是有錢了,可他們的手也伸到了不該去的地方!
一直不曾開口的魏國公徐允恭,這時候開口道:「陛下,眼下朝廷要謹防地方突然出現的亂子,更要嚴防朝廷官員對新政不滿,藉此亂局攻訐朝堂新政。」
朝廷艱難啊,那時候國庫里進去一斗的糧食,卻要發出去三斗的錢糧。
山西道太原府。
「臣等領命。」
皇太子來了后,便是將今日朝廷所知之事的處理辦法給盡數說出。
但如同皇帝所說,開中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初那等惡劣的處境之下,朝廷和山西道的晉商們達成了一份以開中製為核心的邊軍錢糧運輸協議。
錦衣衛是隸屬上直親軍衛的,但上直親軍衛是直屬皇帝統御的。
朱元璋笑了笑,將手中的奏疏舉起:「皇太孫寫的奏章,你們也看看吧。俺瞧了兩遍,諸事皆有涉及,內閣再議一議,查缺補漏,便將事情做起來吧。」
書中有女顏如玉。
「那人些,是要藉機攻訐新政吧。」
便是于城中的晉王府相比,也僅僅是規制和高度上略輸一籌罷了。
解縉停頓,遲疑了一下。
皇帝永遠都是皇帝。
朱標回頭看了眼這位首輔大臣,點點頭,繼而又道:「父皇,兒臣以為,錦衣衛當增設。由京軍及上直親軍衛選調良家子,考選講武堂武生統御,因對此次天下或生之亂,潛出應天,鎮守地方,以備不時之需!」
解縉的心頭生出了一份要中斷開中制的念頭。
任亨泰和解縉兩人還沒有開口說話。
朱元璋目光冷冽,眼神中泛起一縷幽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