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太孫看上的女人
等朱允熥從太廟離開的時候,身上已經帶著一些酒氣,天色也暗了下來。
老二叔有些不講道理。
在女孩身邊,跟著一名侍女,一名嬤嬤。
張輝搖搖頭:「早先就帶出來了幾個徒弟,學的也算是不錯,如今也能應付的過來太醫院那邊的需求。」
張輝在朱允熥耳邊說道:「無錫的那位,名叫宋柳紅,父親是無錫宋子華。」
滿街都是大紅的燈籠,街上的牆壁也都貼滿了福字。
搬了一把椅子便坐下。
由應天一府兩縣組織的遊街隊伍,更是上演著各種節目。
現在詔獄里有什麼事,這幫傢伙都能扯到是太醫院的需求。
即便是這些相對保守的中原人,也會在車窗邊將手伸出,和對面小火車上的人擊掌。
朱允熥點點頭,跟在朱樉身後。
張輝答道:「都安排好了,三隊人馬,分明暗和監察,這一次務必會將所有人都查出來。」
這邊現在已經成了他在應天的固定住所了。
即便是朝廷很早直接有在京中為他修建過一座秦王府,朱樉也從來都不會過去住一晚,反倒是格外熱衷待在太廟。
張輝點點頭。
而那名嬤嬤則是眼神戒備,不時的看向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似乎很不喜歡這裏。眼神幾次看向自家小姐,似乎是想要帶著她離開這裏。
「孤竟然看入眼了。」
只是最熱鬧的還要等到晚上。
張輝立馬驚呼:「重了!重了!太重了!不過既然是殿下所賜,小的便不敢辭,小的謝過殿下了。」
不過朱樉這般殺氣騰騰的招搖過市,朝中卻不會有人置喙半句。
朱樉已經是放著祖宗們的面,伸手搭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然後就拉著他走到了殿外。
朱允熥回了一句,然後伸手在兜里掏了掏。
現在都還沒有活明白,誰管他死後是個什麼玩意。
不多時,兩人已經過了橋,到了貢院街上。
今晚小火車停運以後,車輛的清理工作就交給這些幸運兒了。
朱允和*圖*書熥則是跟在朱樉身後。
朱允熥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匯入人群之中。
但你做的東西,必須是得到百姓認可才行。
朱允熥笑了笑:「或許,這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明白,先祖創業之不易。」
甚至有些頑劣的孩子,還會故意在手上弄些髒東西。
張輝小聲道:「就是那個人,宋子華是前元的舉人。本朝立國,陛下徵辟天下英才,宋子華原本也在其列。只是他卻推諉不登進士,不成學問,便不敢入仕,唯恐耽誤社稷,禍害百姓。」
誰敢說半句?
為了豐富春節氣氛,拉動應天經濟增長。應天府前幾年就開始有針對的,在每一個節日組織活動,營造節日氛圍。
朱樉又道:「讓你過來,其實是想和你說幾句。你啊,有時候就是太過鑽營心機,都沒了年輕人該有的朝氣,這樣是不好的。」
「將來有一天,你也是要到牆上去的。」
說著話,張輝下意識習慣性的手掌胡亂的比劃了幾下。
「小火車本來就是冒火的……」
朱允熥一路波瀾不驚,從太孫府邊上路過,進了皇城。
神位、畫像、供案,樣樣俱全。
「新年好。」
朱樉接過茶杯,喝了一口,嘴裏發出舒暢的聲音。
沒有攤位費。
然後就看著朱樉將外袍脫下,挽起袖子就開始胡亂的洗著。
應天府對貢院街這條應天城最富盛名的遊玩地,投入了巨量的資源,一副要將這裏打造成這個世界上最繁花街道的做派。
「急不得。」朱允熥著重說了一句,繼續道:「將消息傳過去,讓他們一點點的查。學會順藤摸瓜,查清楚這些人是如何勾連在一起的,再拿出個辦法,往後如何杜絕這樣的事情。」
而他也是繼續說道:「你就不要有那麼多擔心。有什麼好擔心的?有什麼好怕的?真要是誰讓你看不順眼了,你和二叔說一句。
數量不等的攤位中間,總會留出一段空地。
站在殿和*圖*書前朝著面前的列祖列宗作揖供奉,而後上香跪拜。
朱允熥笑笑:「東水關過去可不就是秦淮河?」
漫步在街面上。
張輝嘿嘿的笑著跟在朱允熥身後,目光朝著四周淡淡的掃了一眼。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這樣的事情,還鬧出不少的笑話來。
屬下們以為,雖然宋子華不在朝中,但卻是最好的人選,所以才被推出來,送了女兒入京,等待機緣。」
朱樉身邊的親兵這才退下,消失不見。
說了,那就是歹人逆賊的同夥。
女孩臉上不施粉黛,卻自帶桃紅。
甭管是殺頭還是抄家?二叔在行啊!」
「既然各自安好,他宋子華如今怎麼又要將女兒送來應天?」朱允熥嗤之以鼻,面露不屑。
侍女對京城繁華充滿了好奇,眼神只管向著面前正在表演藤上長瓜的行當人盯著。
最明顯的就是,他那張原本陰氣森森的臉,現在隨時都帶著微笑。
只不過當朱允熥跟著朱樉走出西城項目工地,走在去往皇城的大街上。沿街的百姓,卻都是對他們避之不及。
真要是有那一天,那也是自己死後的事情了。
「殿下,城裡近來不是很太平。您若是想看看春節夜市,東水關過去那邊就挺不錯的。」
他是指將來朱允熥登基稱帝,駕崩之後會被供奉在這太廟裡。
朱允熥滿臉笑容,反手搭在老二叔的肩膀上。
朱允熥繼續給張輝施加壓力。
一進太廟。
朱允熥便上前,將一杯剛泡的茶水遞到朱樉面前。
站在街口,便是撲面而來的熱鬧,街道上人群摩肩擦踵。
譬如掛多少位皇帝,又該將哪些皇帝掛在牆上。
追封先考這是慣例。
朱樉瞧著大侄子的反應,也哈哈的大笑起來。
自從前兩年朱樉在地方上辦事,因為被歹人設伏,險些受傷,他身邊就總是有一隊親兵跟隨。
在確定暗中跟隨的護衛都在,他這才放下心來。
喝酒喝不過,就開始趕人走。
昨https://m.hetubook.com.com晚在西城項目工地上的紅包已經發完了。
朱允熥點點頭:「無錫那個東林庵,就是她父親宋子華修繕擴建的吧。」
除了朱樉身上的血跡,他帶著的這隊親兵更好不到哪裡去。
口吞劍、胸口碎大石這些個,都算是不起眼的了。
「你說咱們家這些祖宗,活著的時候哪裡敢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被追封皇帝、皇后,受後世子孫無盡供奉。」
即便是秦淮河那邊最頂尖的花魁,也不過是主家買來,自小培養,萬里挑一出來的。
這是給那些進城,憑手藝本事吃飯的人預留的。
朱允熥看著笑容滿面的張輝,只好將腰上的墜玉取下,塞在了他的手裡。
整個過程,兩人都不發一言。
朱允熥對此,只是抱以微笑。
兩人一時間便是一副勾肩搭背的模樣,現在太廟正殿門口,背後是大明列祖列宗的神位和畫像,而他兩人則是肆無忌憚的大笑著。
一旦攤位邊上的投訴箱裏面投訴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那麼就得離開貢院街。
「找打!」
朱樉總算是將自己給弄乾凈了,也換上了一身乾淨的團龍常服。
這人一如既往的莽。
他並不是漫無目的的遊玩。
在張輝的指引下,他很快就看到了今晚的第一個目標。
看著街上哪一個人,都想要需要砍頭的。
張輝悄無聲息的到了他的身邊。
他用只有兩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小聲說道:「今天趕巧,那幾位剛好都出了門,都要去貢院街遊玩。」
張輝嗯了一聲:「存檔之中,宋子華確有對朝廷和皇家不順之言論。到處此時還給陛下稟奏過,但陛下仁慈,說天下人都是一個樣,不可能有人能讓所有人看順眼。他宋子華看不順眼皇家,那便兩廂安好。」
上方便是老爺子立國之後,追封的老朱家列祖列宗。
不等朱允熥開口解釋。
而教坊司,卻多的是。
除了教坊司自己在民間採買的,大多都是犯法官員hetubook.com.com士紳人家的女子。
河邊的小火車軌道,如今已經從一條發展成了兩條,循環往來。
那麼不好意思。
朱允熥佯裝微怒,瞪了張輝一眼,然後繼續漫步:「你最近沒再去詔獄了?」
這個時候街上已經有不少百姓了。
一雙明亮的眼睛,隨著睫毛的閃動,分外可愛。
「殿下,新年好啊!」
你自己要是覺得不好辦,你這位老二叔來替你辦。
能在教坊司的女子。
半響之後。
只是現在朱允熥沒了去教坊司白嫖的興趣。
張輝冷笑著:「都趕著時間的,最遠的一個,踩著昨晚的點才進的城。」
兩人藉著案前香燭點燃供香。
直到朱樉在蒲團上抬起頭,直起上半身,目光深沉的看著上面的一座座神位和一張張畫像。
懂人心,懂迎來送往的客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那是個身著湖水綠對襟小襖,下穿丹青淺白綉對紋馬面裙,外批一色雙面刺繡梅花袍,不過二八年華的小女娘。
就如當下的春節。
朱允熥笑而不語。
而在河邊的小火車邊上,就是一排應天府修建的攤位。
一瞬間,原本陰森森的事情,竟然就變得光明正大,充滿了偉光正。
他幽幽道:「當真是急切啊,看樣子是年前就來應天了?」
再硬硬得過咱們手中的刀?惹得爺們不爽快了,男的通通殺了,女的全都丟到教坊司里去。」
這樣的女子,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朱允熥腳步加快了一些:「外頭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張輝臉色繃緊了一些,然後湊近到朱允熥身邊。
朱允熥終於是笑了起來。
一旦抓到這樣的。
各地的手藝才藝,紛紛在這裏上演。
才算得上是上成。
那時候,才是節日里的應天城最熱鬧的時候。
想來也是要去洗漱休整的。
張輝立馬道:「北岸的貢院街就挺熱鬧,最近城裡遊人最多的地方。沿河的那個小火車,拉客拉的都快要冒火了。」
「你想想是不是二叔說的這個道和圖書理。管他個卵子,惹到咱們不舒服了,干就完事了。
而當兩輛小火車相遇的時候,也是氣氛最熱烈的時候。
這事是老爺子親自安排的。
甚至你都不用來,隨便找人送個條子過來。
時隔多日,朱允熥終於是走出了西城項目工地。
耍賴耍的是完全不要臉了。
「這小女娘模樣倒是端正。」
金葉子也不知道被哪個混賬給摸走了。
為此,現在應天府每天都會派官府的差役跟車。
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朱樉也只是嘿嘿的低笑了一聲。
現在錦衣衛這幫混賬,當真是愈發的厚顏無恥起來。
太廟歷來是有規矩的。
張輝想了想,回復道:「宋子華修繕擴建東林庵之後,便時常在那裡講學,在無錫地界上頗有名望。這些年下來,竟然也教出了幾個進士出來。
他從宮門走出,前面便是教坊司所在了。
而朱樉也是照例,先去太廟正殿旁的側殿洗漱。
朱允熥靜靜地聽著,面露冷笑:「說到底,還是瞧不上我們朱家啊。」
張輝如今有了很多的變化。
然後看向朱允熥,說道:「每次回來呢,我都是要去正殿,在祖宗跟前跪拜敬香。你正好也在,就跟我一起過去吧。」
外面就是沉浸在春節熱鬧氣氛里的應天城。
朱允熥卻是嘴角抽抽。
朱樉也如他說的一樣,沒帶朱允熥到宮中,而是直接去了皇城南邊的太廟。
一個個殺氣騰騰的。
其實按照剛剛在太廟裡,朱樉所說的話,也確實是有道理的。
而這些地方,也是貢院街上人群最密集的地方。
自從殿下首倡,朝廷開了舉子考公制,他宋子華的東林庵,便有更多人進了朝堂。
叔侄兩人進了太廟正殿。
因為車速被控制的很慢。
此刻的張輝,便滿臉笑容,微微躬身站在朱允熥面前。
朱樉從旁取了兩份香,他和朱允熥一人一份。
朱允熥這才滿意。
當初在時任應天知府鄒學玉的推動下,大明已經在很大一部分節日,取消了宵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