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跨步前進
第八章 人心的動蕩
具有極大的迷惑性。
大軍浩浩蕩蕩,沿著運河一路南下,氣勢驚人。
但就算如此,吳三桂卻頗為躊躇,更是心中不安。
所以,他不得不開始與東林黨緩和,要求齊心對外,抵抗建奴。
「先生,這北京城宜居嗎?」
「北京有北京的好,遼東也有遼東的好。」
「但終究一切是為了遼東子弟,我不能讓看著他們把血流盡了。」
「沒錯!」
但對於豪貴們來說,他們是不虞水患的,甚至還有閒情逸緻感嘆一番。
吳三桂望著庭院之中,匯聚了雨水,不由得感慨萬千。
聽到這,時傅差點笑出聲來。
這話,讓吳三桂動容了。
但,南京朝廷又立起來了,大明一瞬間又活了起來。
時傅委婉地說道:「您如今封為平西王,爵位只有升不曾有絳,一個公、侯,如今還能稱您心意嗎?」
果然,李自成一觸即潰,如今只能盤踞在陝西,仿若冢中枯骨一般。
十萬大軍中,有三萬關寧鐵騎,兩萬蒙八旗,一萬漢八旗,以及四萬滿八旗。
十月初一,攝和*圖*書政王多爾袞在勤政殿頒發諭旨,檢兵十萬南下,一舉破滅南京的偽明朝廷。
吳三桂一口應下,望著嘩啦啦的雨水,沉聲道:「我早就明白,歸順了大清,當為奴為婢,為其驅使。」
「可不是!」吳三桂厭煩道:「我的名聲,怕是更差了。」
缺乏幹道下水道的年代里,每到雨季,通過這兩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溝,排到外城南護城河,這兩條泄洪河統稱大明壕,如今改稱東、西溝。
這幾乎是滿清四成的精銳兵力,一旦有所閃失,對於滿清來說就是元氣大傷。
畢竟崇禎皇帝被弒,作為臣子,怎麼也得報仇,他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無論是太子也好,滿清也罷,他這個首輔,終究逃脫不了干係,沒有什麼好結果。
他醒悟過來,皺起眉頭:「江南水鄉,可不利於騎兵,如此豈不是難上加難?」
這個平西王的爵位,是最近下來的。
時到今日,他依舊不後悔開關,領清兵打敗李自成。
這時,遠在揚州的史可法,不得不發下書和-圖-書信,要求抵禦外賊,不宜內亂。
下雨了。
時傅望著吳三桂凝重的臉色,心中一動,突然道。
「攝政王決定的事,改變不得,大王何不如多要一些錢糧,到時候再做決定。」
一雙虎目,炯炯有神,略顯圓潤的的臉上,鬍鬚爬滿了半張臉。
吳三桂深深地嘆了口氣,打定了主意。
「某已經徹底綁在大清的戰車,停不下來了。」
當然,在範文程等文人的包裝下,此次行動,被說是送太子朱慈烺南下登基。
「功名利祿,某如今並不在乎。」
「大王,終大明一世,只有死人才會封異性王,南京那肯定不會鬆口。」
而這時,南京朝廷終於醒悟過來,原來這場議和,真的是假的。
而肅親王豪格,則封為平南大將軍,為其副手。
吳三桂隨口道:「在這亂世,保全自身為重。」
「唉!」
但終究是好的,它沖刷了骯髒不堪的街道,將大量的糞水,垃圾的混合物,直接衝到了二條泄洪河,使得北京好似換了個面貌。
時傅見他一臉https://m.hetubook.com.com的凝重,不由得略帶深意道:「各種的滋味,還得平西王自己嘗嘗。」
雖然只是半壁江山,但卻氣勢驚人,斬了豫親王多鐸,敗了數千八旗,江北三十萬大軍,儼然又是一個南北朝。
如今,又要轉頭南向,恐怕名聲更不好了。
如此一來兵力損耗太重,吳三桂的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
(先更后改)
「大清,此時如初升之朝陽啊!」
吳三桂聞言,不為所動,嘆了口氣,他頗為憂慮道:「先生有所不知,此次將要南下,朝廷開始對付南明了。」
這時,一旁出現一儒生,身姿修長,長袍飄飄,一臉的自信。
他雙臂有力而修長,對於弓箭極為擅長,雙腿內八,呈現彎曲狀,這是他自幼騎馬射箭導致的。
甚至還有許多人真的以為是送太子登基,一個個驚喜不已,尤其是那些東林黨人,復社,幾社等,歡欣鼓舞。
「平西王何須如何感懷?」
東、西溝雖然能泄雨水,但是遇到特大雨時,京城也難免一片汪洋。據《明實錄》和-圖-書記載:萬曆三十五年閏六月,京師遭水災,造成了「九衢平路成江」,長安街竟達到「水深五尺」。
北京城難得恰逢這樣的好天氣,街頭一時間竟有些狼狽不堪,濕衣的百姓不計其數。
但,內閣上下慌了神,卻不知從何是好。
所以,在一番千辛萬苦后,多爾袞只能捏著鼻子,讓哥哥英親王阿濟格領軍,封為安南大將軍。
在建奴手下當王,還是在南明當個伯侯,這是個問題。
時傅一噎,立馬轉換思維:「那,在下聽聞,南京皇帝沉浸於後宮,內閣之中黨爭不斷,一旁的湖廣,還有宗王盤踞,這樣的朝廷,還有希望北伐?」
時傅一驚,旋即道:「不是打闖賊嗎?怎麼打南方?」
吳三桂領著平西王的頭銜,倒是並沒有什麼統軍之權,就算是有,他也指揮不動那些八旗子弟。
吳三桂聞言,眉頭一皺。
「唉,京中的雨,與遼東著實不同。」
馬士英則徹底慌了。
獻關投清,讓整個北京城以為太子歸來,很是鬧了一通笑話。
而且,即使是條件,也極為苛刻,第一個
https://m•hetubook.com.com
便是馬士英辭下首輔之位。「南明?」
無他,局勢變了。
「大王是在擔心攝政王?」
時傅瞭然,顯然又是這位攝政王給出的難題了,不外乎當先鋒罷了,消磨遼東軍。
不過在時傅看來,臭香十里和臭香百里,沒什麼區別。
滿清入關后,平西伯,再到如今的平西郡王,滿清的拉攏可見一斑。
吳三桂收回目光,從屋檐下接過雨滴,在其詫異的目光中,送入嘴裏,旋即淡淡的說道:「還是遼東的雨水,更加甘甜。」
甚至有許多朝臣認為,吳三桂貽誤戰機,導致北京城失陷,罪不可赦。
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談何名聲。
北京的雨與遼東的寒意不同,帶著點濕潤,又有一些涼意,冰涼涼的,直直的往下落,絲毫不見停歇。
而東林黨內部也為此爭論不休,對於閹黨馬士英深恨痛覺,不肯輕易答應。
攘外必先安內,內中不靖,十分力氣只能使出三四分,南京朝廷顯然並不是大清的對手。
雖然內心裡不想南京被陷,但到底是屁股決定腦袋,吃著吳三桂的飯,就得為他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