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跨步前進
第一百零七章 朝鮮使臣
一旦到了清朝,實施海禁,必然就會摧毀這種大集體式的生產,小作坊佔據主流。
在這個人心日下的社會,朱誼汐感慨萬千。
「只是如今朝鮮國弱民貧,只能暗中牽連了。」
模樣與漢人一樣,官袍也差不多,唯獨官帽不同,帽紗隆起,就跟個廚師帽似的,顯得很怪異。
冠冕堂皇的說了一句,使臣這才繼續道:「當陛下拿下南京時,我主就喜不自禁,派遣我等前來祝賀。」
朝鮮使臣雙目通紅,聲音顯得極為委屈:
在這個亂世之中,軍隊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每月八百錢,此時已然不夠。
這時,他已經沒了興緻,直接回到了皇宮。
除了按價給錢,明朝還有「回賜」,通常賞賜精美的絲綢和瓷器。同時,使臣在我國一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吃喝花用都不用出一文錢,全部由明朝承包。
比如,日本的腰刀,每把市價最多三貫,但是明朝給日本的定價是每把十貫。
朱誼汐和_圖_書換著明黃色的常袍,拉了拉衣袖,略帶詫異:「朕登基不過二十余日,朝鮮人就已經知道了嗎?」
面對這種情況,幾個禮部官員想要呵斥一番,但想著到底是異族番邦,有點特色也屬於正常。
「自假意歸降后,朝鮮上下無不以為恥,吾王深恨之。
聽到這話,領頭的男人瞬間哀嚎大哭,用著比皇帝還要標準的官話哭泣道:
「一來,思量著一起抵抗建奴,二來則是通商之誼,共建通道。」
他們能起來,依賴於地方士紳的扶持,同樣,又對其他人具有排他性。
一來稱帝的時間太短,二來,這夥人是海商改的,由不得他懷疑。
旋即,幾人快步而走。
也不知過了多久,朝鮮使節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一個宦官才急匆匆而來:
大工場與家庭小作坊並存,甚至相互扶持,漸漸碾壓死了官辦製造局。
「陛下,朝鮮使節來了!」
「陛下聖明!」使臣止住和_圖_書哭聲,忙叩首道:「我國雖身在曹營,卻心在漢。」
尤其是聽聞北京之事,更是舉國哀嚎,沿用崇禎年號至今,絕不承認建奴之號。」
朱誼汐擺擺手,他當然知道朝鮮打不過滿清,尤其是經過壬辰倭亂,朝鮮一半的人口消失,到了清末都沒緩過來。
兩千錢,按照官方匯率,也不過二兩銀子。
但這種資本發展,一開始就汲取了官方的營養,從骨子裡來說,卻不是正常的。
「漲見識了。」
嚴苛的封建禮教之下,能讓少女們走出家門,不就是因為錢嗎?
而幾個身著朝鮮官袍的男人,則一臉認真的聽著,沒有絲毫的厭煩。
為了維持大明的朝貢體系,以及東方的穩定,朝廷一直實行厚往薄來的朝貢政策。
「那就見見吧!」
「陛下,建奴蠻橫,非朝鮮小邦所能力敵,不得已委曲求全。」
剛洗漱一半,就有宦官急匆匆而來,連忙稟報:
但是驟然聞聽這個數字和圖書,他著實嚇了一跳。
只要不是披髮左衽就行。
他不過是離宮三個時辰罷了。
如此一來,許多海商們就見到有利可圖,紛紛冒充不知名的國家朝貢。
商品經濟的發達,導致市面上物資極為豐富,同時也改變了生產方式。
對於朝鮮使節,朱誼汐存在懷疑是正常的。
他的目光聚集在三人的臉上,想要知道他們是什麼反應。
旋即,幾個灰黑色官袍的朝鮮人走了進來,還未看清臉,就聽見三聲恭敬之聲:
「滿清雖然兇殘,但卻擋不住朝鮮的向明之心。」
更關鍵是,這種繁榮的市場,多依賴於海上貿易。
「朝鮮?」
「進來吧!」
「平身吧!」
朱誼汐神色一動,帶著疲倦說道。
這個大明是不平等,朱誼汐早有預料。
宦官輕聲道。
「朝鮮王不是歸降了建奴嗎?怎麼還派你們過來?」
「陛下宣見朝鮮使臣。」
而擁有海船的,又是士紳。
朝鮮的官袍與明朝幾乎一和*圖*書致,變化最大的是官帽,烏紗官帽逐漸與明朝脫離,紗帽逐漸變高。
「您怕是不清楚,南方以田改桑,糧價高企。」
「陛下,禮部通稟,一夥朝鮮海商,言語自己是朝鮮王使節,特此來求見陛下。」
要知道,從明初開始,官方的製造局一直盛行於世,直到中後期凋零,就算是宮廷,也多採買至民間。
他謹慎道:「禮部勘驗如何?莫要鬧出了笑話。」
「那朝鮮王何故派你們前來?不怕滿清知道,再次侵襲嗎?」
朱誼汐拱拱手,又暢談了一會,這才離去。
領頭的男人瞬間驚喜,忙不迭的拜下。
「哈哈哈,公子莫要驚詫,若不是這等月錢,這些女子們怎麼會拋頭露面呢?」
禮部中,小郎中不斷地述說著覲見禮儀,一絲一毫也不敢說漏。
「好了,我知曉你們的處境。」
說著,他不由得介紹起來:「在南京城,普通的工人,每日也能得三五十文左右,兩千錢對於織工來說,算不得和*圖*書太高。」
但江南地區銅貴銀賤,四五百文就換得一兩,真實購買力就是四兩白銀。
「朝鮮外臣參見大明皇帝陛下!」
走了一圈,幾人來到了御書房,皇帝悠閑地等著,吃著糕點。
路上,幾人目不斜視,腳步快而不亂,有理有節,讓一旁的宦官們點點頭。
「外臣遵旨!」
將糕點放下,朱誼汐擦了擦嘴邊,淡淡道。
指望他們,還是做夢比較實際。
朱誼汐饒有興緻地問道。
皇帝擺了擺手,讓他們起來。
思慮萬千,朱誼汐一時間百感交集。
三人跪下,行叩首禮。
不過,最後他還是琢磨出一點——明軍的餉錢,有些低了。
「錢,才是保證忠心的根本。」
這時候,他才算是看清了三人。
商人笑了笑,眼前這人的確算是土包子,而且還是外地的土包子。
「禮部勘驗許久,的確證實朝鮮使臣。」
大明的資本,從一開始就具有跛腳性,絕難長久。
皇帝輕聲問道,只是話語中頗帶有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