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海外徒聞更九州
第三十六章 孫可望薨
在福建這樣的山旮旯,土裡刨食沒出息,經商又沒有人脈和關係,靠族親就是條出路。
祈禱七日後,由各呼圖克圖和西臧巡撫,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正式認定。
「記住,一定要冷靜,平緩,三年不改為父之政,讓大家有個適應過程,然後緩緩圖之。」
「我知道了!」見到宦官臉色凝重,孫征灝心裏已經有了不好的想法。
眾臣連忙磕頭拜下。
幾乎三成的日本商人首選泉州做買賣,自然而然就聚集了許多的日商。
選人,念經,平和的就出來了。
而控制他們的韁繩,自然就是戒律,名正而言順。
世子孫征灝聞之,大喜過望,忙不迭地準備在東宮中宣揚起來:
說白了,孫征灝準備在僧人頭上戴上個緊箍咒,把曾經鬆散且各自為營的僧人們控制起來。
作為海關駐地,泉州城是對西夷開放的,些許的西式建築很明顯,同時又有許多日式建築。
像他這樣的人有不少,毫無顧忌的嘔吐著。
「自然!」馮良謨笑道:「由您來教導,竟然又是一位才學出眾的活坲。」
其陵墓自然是早就修繕好了,直接入住就成了。
「先給祠堂捐十塊,表達你這孝子賢孫的心意!」
誰不想發財?
見家人誤會,丁大勇將門窗關好,然後從襪子中掏出了一疊銀票來:
「邸下,殿下急令您入宮!」
「這兩年來一直在攢錢,把黃金都賣了變成銀票帶回來!」
一時間,整個高原迸發出肅清毒瘤,挑出僧眾中魚目混珠之人。
「能活著就好!」老爹嘆了口氣,坐在門檻上:
一時間,村子沸騰了。
馮良謨與眾人走上前,打開了紙團:
也對,整個西臧也才一百五十萬人,僧侶就有十萬人,幾乎是三戶人家就得供養一僧人。
「平日里他老是去第穆活坲的舊房間,肯定是睹物思情……」
至於年號,自然依舊採用紹武二十六年,並無改元的要求。
海中的魚會消化掉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起。
「多與達籟配合!」馮良謨認真道:「他畢竟是教主,要以他的名義行事。」
家中五子,在福建多子多福的影響下,他並不覺得多,但沉重的壓力卻讓他的腰都彎了。
「達籟喇嘛年事已高,你可得注意好好操辦,越隆重越好!」
而對日第一大港口,自然是明州,也就是寧波。
丁老爹心情愉悅了不少。
半個時辰內,緬甸文武數十人抵達宮內,跪成一排。
族親們紛紛趕過來問東問西,想要知道是否發財了。
孫征灝站在城牆上,感嘆道:「也是時候進行擴充了。」
正在他津津樂道,宣揚自己的想法時,忽然從急促地腳步響起:
這就讓農村人滿為患。
不用說,要麼衣錦還鄉,要麼狼狽而歸。
在武治上,緬甸周邊並無強國,暹羅更只是魚腩,被搶了清邁都只能哭唧唧接受。
翌日,丁大勇,丁岱賺大錢的事,立馬在村子里宣揚開來,所有人都紅了眼。
「這事得想著族裡。」丁老爹沉聲道:「你既然在齊國混的那麼好,肯定要用一些親信,還有比族人更信的?」
因為朝廷本就對其教主的身份很是認可,一個較為整體性的格魯派,是高原安定的關鍵。
這樣一來,遍及整個緬甸的寺廟僧侶們,將會受到限制,從而讓王權凌駕于佛門之上。
孫可望,這位西賊張獻忠的養子,終於在異國他鄉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四歲。
這是臣子的本分,不能逾越。
言罷,他就沒再多言。
幾乎是轉眼間,他的臉色好上不少,從慘白變成了正常,眼珠也有了光芒。
「我會上報給京城,靈童就妥善安置在布達拉宮吧!」
幾個弟弟妹妹則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想要知道他包袱裏面到底是什麼東西。
婆羅洲三國,汶萊已經被湘國代替,那裡人口較多,但閩國和岐國人少,政策也更為開放。
由大呼https://m.hetubook.com•com圖克圖率三大寺及布達拉宮南傑扎倉僧眾,誦經祈禱七天。
「你這混小子,難道你還想種田不成?村裡哪有那麼多錢給你種,財主家也沒那麼多地啊!」
誰不知道,丁大勇與丁岱結伴而行去了南洋,闖蕩了兩三年後,終於回來了。
他對於達籟施加影響力之事,倒是毫不在意。
「我就說這孩子最聰明……」
在同鄉的攙扶下,他踏上了棧橋。
「貧僧準備收其為弟子,不知可否?」達籟輕聲問道。
「結果是好的。」馮良謨隨口道:「轉世靈童是良家出身,那麼就不會被貴族影響。」
地方上是那些舊貴族領主,中央則是那些靠臣。
剛至村口,就引得老人的喊叫:
老人似乎很快就接受了現實,開始琢磨起如何安排了。
二人攙扶著登上口岸,買了一些稀罕物,就租賃了一輛牛車,緩緩地回到了家中。
「丁大勇,丁岱你們還活著呢!」
道德戒律且不問,對佛經的掌握是必須條件之一。
而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對其教派佛經的考核。
「你怎麼還吃?」
僧侶們也感受到了儀式感的莊重性與公平。
民間的壓力還是挺大的。
「我就說南洋不可能遍地是黃金,要是真的都能發財,誰還待在老家?早就走空了!」
丁大勇鼓起勇氣道。
「終於選出來了,這可比以前好多了!」
三個紙團在金瓶中晃蕩,僅需片刻的功夫,就見一紙團飛躍而出。
掣籤前,要將金本巴瓶從大昭寺迎到布達拉宮供有紹武皇帝的僧裝畫像(聖容)和皇帝萬歲牌位的薩松南傑殿。
達籟喇嘛的能力,值得擁有。
這樣一來,迎接孫征灝的就是內外的反對派。
「丹增嘉措為轉世靈童!」
「咱們家,不能再待了,得去南洋!」
船主吆喝道:「到了,到了,該下船的就下船!」
「我都吐沒了,肚子不就餓了?」
丁大勇晃了晃腦袋,似乎想讓
www•hetubook.com.com
那暈厥從大腦中離開,可惜怎麼也無法做到。一時間,上百人踴躍而至,讓丁大勇吃了一驚。
泉州是對日本第二大的通商口岸。
這股風氣,不知何時傳到了緬甸。
一旁的巡撫張京墨迫不及待地捧著紙團,放置在桌面上。
「兒呀,回來就好!」老母親笑著。
「父王!」見到床榻上瘦骨嶙峋的孫可望,孫征灝直接跪地,叫出聲來。
「是!」張京墨點點頭:「最近河谷有些乾旱,能從康城調集一些糧食過來,尤其是草料……」
對於其妃嬪,孫征灝起一座尼姑庵,就地安置在其中,免得打擾到他。
「其餘的教派也要篩查。」
索性福建人並不忌諱經商,腦袋靈活會找出路,各行各業都干過。
由此,孫征灝成了孫氏緬甸的第二任國王,只待朝廷批准了。
「你別看他累,一天能賺五六十文,攢了一年半載就能娶媳婦了……」
「爹,娘,這一路上幾千里,公司坐船就得半個多月,人多眼雜,怎麼可能放錢在包袱里,別人不就一眼就看穿了嗎?」
「我都兌換成了銀票了!」
只要給得起錢,土地任由承包。
班嬋與達籟念誦停止,然後將目光看向了馮良謨。
用抽籤法,實在是太公平了!
「從嚴治之,方能肅清僧眾內的害群之馬!」
老母親則心疼地打量著他,不住地嘆息。
「大勇哥,你真的會看山?」
「他娘的,終於到岸了!」
而之所以如此,不外乎從宋朝開始這裏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然後至明朝,堪合貿易是泉州的主流。
飽受儒家學說和漢家文化的熏陶,孫征灝又不像是之前的緬甸諸王,對於佛教無休止地推崇。
泉州港的碼頭,已然是極為繁忙。
「我意草擬出家人之戒律,嚴加施行,一旦有違背者,或禁閉,或勞教,或逐出寺廟!」
福建山多地少,偏偏又喜歡多子多福,多生兒子,除了像宋朝時因為沉重的丁稅不得不棄嬰和_圖_書外,大部分時間還是樂意生子女的。
「新京城,怎麼看都覺得小了!」
旋即,他又做出了個決定:「承包荒山開礦!」
孫征灝與群臣商議,擬定廟號為太祖武王,謚號則須呈報北京,讓其進行賜予。
丁大勇啃食著,看向了泉州港。
對於孫家王朝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你回來了,就去城裡找份事做,碼頭上的工長是族人,給你安排一個扛包的。」
「我國僧侶眾多,固然有許多守戒者,但違背戒律的卻有不少,由於佛門鬆弛,以至於許多漏網之魚活的痛快,這非出家人之道。」
望著一疊銀票,一家人都驚呆了。
「爹,我還在齊國有幾百畝地呢,那裡的地便宜,長得也快,咱們一家都過去吧!」
馮良謨輕聲說著:「日後也就按照這種方法來,不能有錯漏!」
一家人見到錢時,早就千肯萬肯了。
「這自然可以!」馮良謨點頭應下,他這個總督不就是協調工作嗎?
總督攜帶著從京城賜予的金瓶,迫不及待地趕赴拉薩。
能包山開礦,誰願意打工啊?
由於是第一次使用,故而康臧總督馮良謨也是同往,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同時,漢人和土著的隔閡,也是制約緬甸發展的尖刺。
而趕來的父母則止不住地嘆息,又咧著嘴笑著。
丁大勇則攤開,只有一些衣服,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丁老頭臉上的褶皺似乎都能夾死蚊子了,他粗糙的雙手磋磨著,眼神期待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開始吧!」
「咱們族譜連著血,那個敢亂來?」
三名靈童的名字,生辰八字,純粹用漢字書寫,被放置到金瓶之中。
一旦發掘到金礦,銀礦,只是要上繳一半所得,餘下的就是自己的。
丁大勇雙目通紅:「這些年我在礦上幹了,對於什麼礦山也清楚一些,到時候花費一點錢包山,只要能挖到金銀就賺發了?」
「任重道遠啊!」
後者也不含糊,直接拿起金瓶,雙手輕輕地捧著,然後不斷地左和-圖-書右搖晃起來。
德才兼備的畢竟是少數。
即使是是五塊,十塊這樣的小額銀票,也是讓人眼睛充血。
這下,所有的僧侶們嘩啦一下就熱鬧起來。
擦了擦嘴,他從懷中掏出了乾糧,又嚼了起來。
「爹,我可不去扛包!」丁大勇忙道。
折騰了好一會兒,二人才回到家中。
顯然,上面已經從種田分田,轉化為治理僧侶了。
宦官則念起了遺詔,傳位於世子孫征灝。
濃郁的香料和草藥味混合在一起,讓孫征灝鼻子一癢。
丁大勇抑制不住腸胃的翻湧,趴在棧橋上就吐了起來。
很快,龍輦就抵達了長壽殿。
「況且那麼多地,不得要人來種?我這把老骨頭累得夠嗆,也該享享福了!」
……
這立馬引起了南洋華人的承包開發熱潮,吸引了一大|波人的前去。
張京墨則送這位總督閣下出了寺廟。
馮良謨朗聲道。
「只要你把本子遞上去就成。」
那些魚肉百姓,大吃大喝享受生活的僧人,定然是出醜的。
「那是,咱們如今有人有錢,肯定會發達!」
丹增嘉措,紹武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八……
「老大,怎麼樣?」
「我在齊國開礦,干起了包工頭!」丁大勇自豪道:
忽然,馮良謨認真道:「我聽聞格魯派重視規矩戒律,你平日里也要多加巡查,對於違背戒律國法的僧侶,也不要放縱。」
「你小子,就怕別人眼紅?」丁老爹則笑罵道:
小船一晃,海浪一滾,船隻就抵達了棧橋。
張靜謨一愣,旋即點點頭。
他三步並兩步,出了東宮。
孫可望則摸了摸這位倍受他期望的兒子,勉強地露出一絲笑容:「緬甸這個江山,我算是完整地交到你手了。」
相較於之前貴族的明爭暗鬥,甚至偶爾還能見到刀槍劍影,此次的金瓶掣籤格外的簡單,也和平。
而重新看兩人這模樣,必然是衣錦還鄉了。
「老弟,在閩國,這幾年來不過七八萬人過去了,說一句地廣人稀都是抬舉,那野獸比人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