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往事(3)
因為那個時候,他是一個捨生忘死的革~命黨人,所以說並不適合與平常的女人成婚,這也正是他在香港的時候沒有向方群英表白的重要原因,而且他早就隨時準備好了犧牲,所以說害怕耽誤了方群英。
隨後,汪季新便帶著陳碧筠前往了法國,度上了蜜月,那個時候陳碧筠以為自己嫁給了愛情,但是他卻不知道汪季新心裏面一直思念著的卻是那個方群英。
如果說我們這一次立即把他處死的話,那麼他就會成為楷模,而我們自然也就成為了同仇敵愾的對象,那樣的話,不是正好合了他的意嗎?
汪季新和方群英的所作所為,很快就傳到了陳碧筠耳朵里,一下子,陳碧筠也是醋意大發了起來。
終於有一天,汪季新和方群英兩人得到了一個單獨相處而機會,隨之兩人也是一下子就含淚互訴衷腸了起來,說著說著更是相擁而泣,真真是讓人見著傷心,望著流淚呀!
因此肅親王最終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所以說親自出面勸下了攝政王,並對著他說道:他這一次謀划刺殺,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活命,甚至於他就是要以自己的死去鼓舞其他的中國人!
不僅如此,他還用重金買通www•hetubook.com.com了獄卒,暗中給汪季新送衣服和食物,這也使得汪季新在獄中少吃了不少的苦。
當汪季新看到這麼楚楚動人的方群英之後,心裏面也是非常憐惜的,甚至於在衝動之下,還對著方群英提出了這樣一個計劃來:
甚至於陳碧筠還想挖出一條直通監獄的地道營救汪季新出獄,當然了,這個計劃的難度太過於巨大了,所以說最終也未能成行。
他的家人為了治療他的相思病,隨後又打聽到汪繼新正在巴黎之後,也是將方群英送到了法國,並且住在了離汪繼新不遠的地方。
所以說也不由得對革~命黨人肅然起敬了起來,隨後更是忍不住悲涼的想道: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氣度,在自己等人的清王朝之中,還有嗎?
因此在一天夜裡的時候,方群英還情不自禁的吟詩道:意密形疏自幼聞,情深更厭雁離群;人間多少雙飛侶,未必如儂切念君。
可是王繼新卻藏不住這份愛,仍然想著盡一切的辦法都要與方群英私會,甚至於要和他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
方群英剛到學校不久之後,陳碧筠便去了美國為學校籌集款項。這下子,汪季新可高www.hetubook.com.com興壞了,直接就從家裡面搬到了學校裏面來去住,每天都和方群英私會。
而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汪季新找到了機會,他隨後便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騙取了方群英當執行中學的教師,而方群英自然也是欣喜赴任。
而遠在香港的方群英在知道王吉星和別的女人成婚之後了,也終日將自己囚在閣樓之中,一遍遍的垂淚吟誦著汪繼新教他的詩句,不久之後便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了。
在1912年五月的時候,汪季新和陳碧筠便在廣州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當時廣東的都督也親自主持了婚禮,而且那個時候很多大的報社也都發表消息,對這個婚禮表示了熱烈的祝賀。
幾年以後,在國父先生等人的幫助之下,汪季新和陳碧筠在廣州創辦了執信中學。
方群英來到巴黎沒有幾天,就在海邊邂逅了汪季新,他們這對曾經的「初戀」情人,此人時相見,心裏面都非常想鼓起勇氣來表白自己的心意,但是心中哪怕有千言萬語,此時卻還是難以啟齒,所以說只能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含情默默的注視著對方。
而方群英在聽到汪季新的話之後,也是非常的感動,但是https://m.hetubook•com•com理智卻告訴他自己不能這麼做,於是便勸汪季新將對自己的愛意深深的藏在心裏面就好。
第二天他就與方群英私奔,兩人遠走異鄉,然後隱姓埋名的做一輩子恩愛夫妻。
有時候汪季新總是忍不住在心裏面想著:要是此時陪在自己身邊的人是方群英的話,那該有多好啊!
當然了,這個時候汪季新並不是真正的愛上了陳碧筠,他只是被陳碧筠的這些舉動給感動了而已,再說了,他也覺得陳碧筠將有助於自己的事業。
說實話,在這段時間裏面,方群英和汪季新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也彌補了當年初戀時他們因羞澀而造成的遺憾。
但是汪季新一時之間也沒有好的辦法,所以說只好強忍著相思,卻也無法對外人訴說。
不久之後,陳碧筠聽說汪季新可能要被秋後問斬了,於是在送物品的時候,也是附上了表白信,上面說道:如果說你能逃脫牢獄之災的話,那麼我必將嫁給你,如果說你走上斷頭台的話,那我也將會為你殉情。
可他卻忘了陳碧筠的手段!
但是在關鍵的時刻,那些負責審理案件的肅親王救下了汪季新,對於肅親王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m.hetubook•com•com,但是他的女兒「東珍」,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因為這個女人就是川島芳子。
到了這個時候,汪季新也終於被陳碧筠的這一片痴情給徹底的打動了,所以說在回信中寫道:不論生死契闊,彼此誓為夫婦。
當時陳碧筠負責經濟方面的問題,而汪季新則是負責招聘教師和教務工作。
在那個時候,清王朝還沒有徹底的覆滅,所以說刺殺攝政王可是大罪,甚至於當時汪季新有很多的朋友為了自保都不敢去探監,可是陳璧君卻是義無反顧的去看望汪季新。
肅親王是當時清朝統治階級裏面少有的有頭腦的人,而且人品也是非常的不錯,因此在審訊的過程之中,肅親王看到汪季新和另外一個人都爭著說自己才是主謀之人,罪責全部都由他們自己承擔。
不僅如此,陳碧筠還大肆宣揚方群英的偷漢子行為,令她在學校乃至整個社會上都抬不起頭來。
不過汪季新最終也沒有犧牲,而是被判了一個終身監禁,說實話,汪季新謀划刺殺清王朝攝政王,要是從清王朝的立場來看,這自然是天大的罪行,完全就是一個可以判處「斬立決「,甚至於是滿門抄斬的。
不久之後,汪季新便帶著陳碧筠回國了,臨別的和_圖_書時候,汪季新還在方群英的筆記本上面寫下了一句宋代秦觀的詞:
甚至於在公眾場合遇見方群英的話,陳碧筠更是直接揪住方群英,大聲控訴方群英的醜事,極盡羞辱。
陳碧筠回國之後,先是揪著汪季新的耳朵問他「怎麼處置方群英」;之後又揪著汪季?去找國父先生,要國父先生出面主持公道。
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政府被迫釋放了汪季新,而汪季新出獄之後,陳碧筠也是立即趕去和汪季新相會了起來,從此以後兩人也是朝夕相處了起來。
與此同時,肅親王也意識到,現在的清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了起來,所以說要是只靠著血腥鎮壓的話,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說自己等人還需要用手段拉攏民心。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終,清朝的攝政王也是同意了留汪季新一命,在1910年4月29日的時候,清朝政府下了判決書,稱汪季新只是「誤解朝廷政策」,所以說格外開恩判處他終身監禁。
但是如果我們不殺他,而是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話,那麼民心就會站到我們這邊。
汪季新回國之後,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和方群英見面,所以說心裏面也急得像有幾萬隻螞蟻在心裏面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