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作者:鍵盤戰鬥家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遲疑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遲疑

有人誇自己兒子,他心裏還是高興的。
不光是大軍歸來,其實沒多久,燕王也回來了北平。
容不得馬虎。
「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本質上。
道衍和尚露出好奇的眼神,「大公子有辦法解決柴?」
這可不像十四歲的大公子能說出來的話。
但是受限於煤礦業的技術發展,直至明朝時,城市人口更多的還是用柴。
雖然是殘元自賣自誇,誇大了自身的實力,但也不可小覷。
「撲哧。」
「大公子是真的出息了。」葛誠感嘆道。
葛誠一臉的無奈。
北平城百廢待興,還有塞外的殘元勢力,畢竟元廷雖然退回塞外,卻對外號稱百萬勇士,鼓舞了周邊心向殘元的人。
說了半天。
「而礦區的煤產量高了,煤炭的價格就能降低,運送到城裡,比木柴的價格要便宜,百姓們當然就會該用煤炭。」
所謂的識人之明。
白居易的《賣炭翁》流傳至今。
不過是見的人多了,看見的事情多了,當人到了一hetubook.com.com定的年歲,有點聰明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但也就只對葛誠如此。
朱棣也豎著耳朵。
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因為缺乏有效治理,竭魚而澤,導致周邊的森林砍伐殆盡。
葛誠笑道:「燕王可小瞧了大公子。」
地方上的人口越來越多,對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原來是個空話。
「我已經探聽過,秦王府的長史,久等不到燕王,已經決定離開北平城。」
哪怕兒子們後來也來到北平城,他也顧不上教養兒子們,只能嚴苛對待,讓他們不敢胡來。
整個燕王府的外事都交給了他。
多年來。
道衍和尚忍不住笑出聲。
他只能跟燕王說,容不得外人在場。
是關係民心穩定的大事,不比糧食要小。
此人彷彿在家裡一樣的隨意。
「臭小子說話不著邊際,你還當真了。」
朱棣雖然臉色如常,實際熟知他性子的人,都能發覺燕王其實很在乎。
道衍和尚老老實實的回答。
不是和*圖*書自己的東西不心疼,純屬這種心態。
道衍和尚欲言又止。
朱棣卻搖了搖頭。
很快就失去了興趣,談起了秦王府,這才是他當下最在乎的大麻煩。
為了解決供應木柴的問題,官府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山廠,由柴夫每日往城中售賣木柴。
一身青色長衫,讀書人打扮的中年人,斜躺在僧房的榻上,雙腳筆直的靠在短杌。
他雖然聽過,卻沒見過蒸汽機。
對於自己的兒子們。
有些話。
朱棣不信。
「老百姓多用柴,一則木柴價格便宜,二則不願意花錢的百姓,也可以出城去砍伐,多費點力氣。」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何況大公子正是突飛猛進成長的年齡,不能用原來的眼光去看他。」
「哦?」
可見古人很早就採用木炭當做燃料使用,而煤炭更加便捷。
「煤塊價格本不便宜,燃燒又快,火力也不如木柴,只怕許多老百姓不願意使用。」
燕王其實接觸的並不多。
那中年人一手拿書,一手探m•hetubook.com•com去炕桌上的果盤中拿點心,還有一壺酒,竟然在寺廟裡開酒戒。
有了這個前事,道衍不會輕易的否決大公子。
「現在城裡百姓用柴的多,還是用煤的多?」
大公子也算是他看著長大的。
壓力不小。
成長的速度有點快。
「老百姓生活七件事,第一位就是柴,大公子能說出這種話,說明他已然開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
朱棣也氣笑了,但沒有真生氣。
一路所見所聞,還有親眼看見大公子對百姓們的態度,讓葛誠選擇信任大公子。
是一個秘密。
聽到有人能解決這個麻煩,還是自己的兒子。
「大公子和工匠做出來的蒸汽機,可以提高礦區的產量。」
「咱這個二哥啊,太過強勢,逼得咱家都不敢回。」
其他人這麼說長子的好話,朱棣只會當做拍馬屁,並不會當真,心裏還會把此人記下小人的標籤。
朱棣來了興趣。
奇怪的是,僧房裡有位和尚,竟然見怪不怪,同樣神色自若的坐在圓凳hetubook.com•com
所以對兒子們的印象,仍然是老大迂腐,老二調皮,老三不懂事。
「大公子說等他做出來,讓我開開眼界。」
特別是自己就藩后。
說不定呢。
可樹木生長不易,周期長,消耗又快,遠跟不上人口的增長。
道衍和尚不敢在葛誠面前拿大。
葛誠是他最信任的人。
只不過很少的人才知道。
葛誠語氣感嘆,「我當時也是這麼回復大公子的。」
不過那時候他不在北平城,去了其他的地方,與朋友們交流各地的信息。
燕王雖然對自己尊敬,卻對葛城隨意。
前段時間大公子在北平城眾目睽睽之下的實驗,令人大開眼界,道衍和尚也有所聽聞。
他們從小養在應天府,由父皇親自養在身邊教育,他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過西山之行。
燕王的幾個兒子他也見過。
一直是令自己頭痛的老大難問題。
連父皇都會高興至極。
幾年來自己又數次領兵出征,在呆在燕王府的時間都屈指可數。
慶壽寺。
「那兔崽子怎麼說m.hetubook.com.com的?」朱棣連忙追問。
三人身份雖身份不同,實則處的都不錯,能暢所欲言,不會太過計較。
道衍和尚這才睜開了眼,眼睛里露出了興趣。
道衍和尚沒有反駁。
悄悄看了眼葛誠,咽下了要說的話。
自己在長城一帶組織百姓種了大量的樹木,也在周圍山上種植。
所以道衍和尚才提前問了出來。
臉上絲毫沒有生氣的模樣。
葛誠賣了個關子,反問起道衍來。
如果真能解決此事,那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功。
葛誠告知。
既要滿足城裡人口的需求,又要保證價格低廉。
柴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會輕信大公子。
別看他和燕王相談甚歡,但燕王真正的心腹,只會是眼前的燕王府長史,而不會是他姚廣孝。
如此大事,朱棣心裏門清,因此三言兩語可瞞不過他。
才更可見燕王把葛城當做自己人。
見二人不信,葛誠聳了聳肩。
作為名氣極大,以前年輕的時候,就已然在僧侶司能掛上名的青年和尚,如今的道衍和尚看人的眼光越來越精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