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外部的契機
不但冶鐵所的官員和匠戶們這般認為,西山礦區的礦工和商人們,也都有所耳聞。
而大明全國的城市人口。
侍衛們告訴了門房,門房進去通傳,很快朱高熾的長隨張全,親自跑出來迎接。
「蒸汽機賣的越來越多,要不了一兩個月,煤礦的產量會突顯,大幅增長。」
得跟大公子嘴巴前面掛個蘿蔔。
手裡的圖紙也緩緩放下。
而城裡人口可沒這個便利。
張德輝收到家裡人的口信,說燕王府來人請他,見他不在家,交代了他的家裡人。
「什麼事?」
「學生來之前,正和其他的東家談蒸汽機的事,有大公子的名聲,他們都願意買,只是……」
坐等摘少年努力后的果實。
……
葛誠隨手跟朱高熾畫了個大餅。
可煤炭不講價,百姓們又怎麼會改用煤炭呢。
葛誠暗自下了決定,反悔了原來的主意。
不過嘛。
這件事沒啥技術含量,靠的就是走量和低成本,以及商人的運作。
反觀礦區,開採成本不低。
他hetubook•com.com來此地,不就是想要從大公子口中,知道事情到了哪一步么。
抵達燕王府,望著燕王府氣派的大門,心裏又激動又忐忑。
根子還在市場。
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朱高熾清醒了過來。
兩人從偏門而入,過廊坊閣台,來到外間的一處暖閣。
「那就好,那就好。」
才是促進蒸汽機爆發的契機。
朱高熾一臉熱情。
為了鼓勵朱高熾把精放在蜂窩煤的事情上,葛誠提醒道。
朱高熾讓人去請張德輝。
朱高熾主動提起蒸汽機。
想要解決無解的問題。
需要外部的契機。
雖打交道的時間不久。
所以張德輝收斂了許多野性。
城裡人口密集,例如北平城,周圍二三十地,早已無林木可供城裡人口砍伐。
果實。
好名聲就是一步步傳出去的。
北平府大概上百人心裏誇讚大公子,認為大公子是有道德的貴人。
但是禮賢下士。
朱高熾抬起頭一臉的茫然。
張德輝
hetubook.com.com四十來歲,卻在十四歲的少年面前,猶如晚輩一般,房間里的人們都不覺得突兀。
最近他做了好多事,不知道誠叔指的何事。
說干就干。
自己和燕王府的關係可越來越緊密了,放在平時里,他一個普通礦場主,哪裡有資格登門燕王府。
他可是連火星的模樣都看過的。
「只怕出了北平府,蒸汽機就不好賣了。」
人總是喜歡居高臨下。朱高熾知道未來五百年,心裏當然有幾分自傲。
原來蜂窩煤。
只要全國百姓改用煤取代木柴。
葛誠見大公子想不起來,連忙提醒他,「大公子說讓我大開眼界的事啊。」
既然如此,他哪裡敢耽誤,說了聲抱歉,在商人們羡慕的眼光中得意的離開。
得讓燕王去摘。
哪個時代在城裡生活都不容易。
「是啊,也令學生擔憂。」
總之一句話概括。
到底是商人,見的世面多,鼓起勇氣面色如常,上前和侍衛們搭話。
「請坐。」
誰敢害他?
機緣啊。
前者對和_圖_書商人的需求極大。
真正能讓煤炭大降價的,還是得靠市場。
葛誠笑得合不攏嘴。
地方上的老百姓,可以自行砍伐樹木,甚至跑去官府種植的林帶偷砍,官府見到了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也管不了。
比起蒸汽機,他當然不是很留心了。
朱高熾的表現,在他們的眼中,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百姓人口數量放在後世不夠看,但是放眼當今世界,那可是獨一份。
「蜂窩煤啊?此事不急。」
誰的眼界比他更高?
自己要做的是加速孵化,而不是逆行。
下意識把古人當做小白兔,準確的說也沒有防備府里的人。
煤炭的優勢,綜合比較下來,不如木柴。
大明城池裡的百姓,相當於古代的非農人口,市民是消費的主力。
當今的時代。
至少。
他不能摘。
國初粗略統計的人口六千萬,如今早已不止。
是大公子請的客人。
雞和蛋的矛盾。
「如果大公子真能解決此事,燕王回來必定誇獎大公子,以後大公子做事可就方和_圖_書便了。」
對啊。
不久。
蒸汽機在葛誠看來是小事,蜂窩煤才是大事。
寒暄一番。
「哦。」
經過朱元璋二十五年的治理,促進民生,社會安寧,人口繁衍了幾代。
看見大公子的模樣,葛誠痛心疾首。
違背事物發展,必定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朱高熾明白張德輝的意思。
「大公子是真的長大了。」
吃穿住行樣樣需要花錢。
葛誠心裏暗嘆,又覺得很不好意思。
大公子雖然身份高,卻待人和氣。
張德輝認為巴結上王府,比自己的生意更重要。
百姓們都用煤炭,那麼礦場主就可以薄利多銷,獲得足夠商人們滿意的利潤。
看來自己不能這麼做。
葛誠挑了挑眉,看來大公子又有發明。
朱高熾還不懂人心的險惡,不對,他是懂的。
「上回在西山,大公子說的事如何了?」
大公子在意名聲。
少年不再懵懂,開始努力學習做事,自己不但不盡心支持,反而像豺狼一樣的算計少年。
木柴仍然是城裡使用的主要燃料。
府和圖書里沒人阻撓,甚至長史親自找了管家們,讓他們不要拒絕大公子的要求。
「咱要不了幾日,就能讓誠叔大開眼界,必定不騙你。」
現在蒸汽機可以提高煤炭的產量,但也只是為打下煤炭價格創造了條件。
不是他不尊重大公子,反而是他把自己當做大公子的人,所以才隨意了些。
不過大公子好像不是很重視啊。
自己的父親可是朱棣。
蒸汽機的改進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自己怎麼忘了順應事物發展的道理。
鄉里百姓大多不會用錢來買木柴,城裡百姓卻多掏錢採買。
突然覺得不對。
但是木材沒有成本,只有個人工成本。
全國的礦場都要主動,且大量的採購蒸汽機,用來解決礦井地下水問題。
把他以前對付競爭對手的手段棄之不用,以免讓大公子生厭,以至於疏遠了自己。
朱高熾恍然。
「他們買蒸汽機,主要還是因為大公子,而不是接受了蒸汽機。」
蜂窩煤和蒸汽機不同。
這怎麼行。
熟悉大公子心性的張德輝,也沒有太過拘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