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研發司
誰不想掙錢?
「例如誰的想法通過,哪怕嘗試失敗后,也不會承擔責任,而嘗試成功,將會有研發司,外櫃等一起商議這項新技術的市場。」
食堂被布置了成了會場。
朱高熾知道如何整合當下古代技術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改變古代生產模式的方法。
萬三和王本顧慮這個責任太大。
西方所謂的「卡丹環」,即一套在樞軸上轉動的彼此相連的輪環,在卡爾丹之前一千年就已經在中國普遍使用了。
五百兩銀子啊。
「研發司是做什麼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誰有什麼想法,可以找我們提出來,獲得認可后,就可以在研發司嘗試。」
嘗試多次,浪費了不少資源后,仍然沒有成功,一個想法兩個想法甚至更多的想法失敗。
他認為古代世界文明的傳播,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遠大於西方傳播到東方。
「跟前段時間改進蒸汽機一個故事。」
中華重工有冶鍊車間,鍛造車間等等,具備技術的各色工匠合計有一百餘人。
會議由王本召開。
「任何工匠提出的想法,無論是需要人力,物力,財力,還是其餘方面的需求,只要你們幾位認可,研發司就給予幫助。」
王本沒有底氣開口,萬三見王本打定了主意不說話,只能硬著頭皮回復。
萬三認為很難在技術上有所大突破,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技術上,在宋朝不少方面已經抵達了巔峰,明朝則在光復宋朝
和圖書的技術上,雖有有所改進和突破,但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至於天文學,在文藝復興之前,中國人是最持久、最準確的天象觀測者。
而中國因為被征服的原因,文明陷入了停頓。
百餘人工匠,也很好奇把他們召集起來會有什麼新的事情,紛紛交投焦耳。
「蒸汽機運動到了礦井,在小九的研究下,終於運用到了焦炭煉製廠,解決了水力的缺點。」
宋朝時,中國學派在解方程方面領先全世界。
在這種背景下。
因為萬三說的是對的。
「其次,萬師傅要相信咱。」
「這個想法非常好。」小九立馬說道。
方方面面,在總體上,中國的技術,是震驚同時期的西方。
小王爺是希望能出結果的。
萬三是不願意出這個風頭的,小九在眾人面前不善言辭,李二不如王本的威望。
一個近代的科學家,如此推崇中國古代,已經有了最好的說明。
對於中國古代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只是美國的學者這麼認為,就算是工業革命誕生的第一個國家英國。
小九同意后,其餘的三人卻沒有說話。
他手裡翻看著這把小巧而精緻的卡尺。
王本是焦炭煉製廠的大匠,早已適應了當眾說話。
關鍵節點上的落後,導致的在清朝全面落後,並被拉開距離。
前者在不停的進步,而中國則困步於前,加上幾千年下來技術積累終於到了迸發的時期。
英國學者李約瑟。
m.hetubook.com.com伙房的工人們在後頭忙碌,時不時好奇的聽前面說些什麼。
小王爺說這是成長的代價,自己的師傅,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再依賴他,才故意如此的。
朱高熾鼓勵道。
雖然幾何式的行星理論並未在中國發展起來,但中國構想出一種有見識的宇宙論。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掙到。
猶如後世提出偉大民族復興一樣的道理。
那結局就不同了,小王爺會猜忌是不是他們的能力不行。
不是西方進步快,而是他們起步的晚,技術太落後,所以看上去進步快。
不久后。
朱高熾看到后,忍不住笑了笑。
遠遠超過了土地的負荷能力,社會的活力下降,同樣對文明的影響巨大。
但是呢。
萬三冀希的看向貴人,小九則灰心的低著頭。
「技術的變革,有時候就是靈光一閃,說不定咱又會什麼時候,來個靈光一閃呢。」
「首先,技術上的突破,就算失敗了,咱也不會認為是諸位的能力不行。」
這麼一說,眾人立馬恍然大悟。
他們的學者同樣是認可中國古代技術成就的。
也正因為明提出的復宋。
至於貴人會不會貪墨誰的東西。
工業革命技術上的革命。
聽到裡間的話,外間文書房起身一名年輕的文書,連忙去通知幾人過來。
李二是焦炭煉製廠與王本爭奪話語權的匠人,雖然爭奪失敗,但是他的技術還是優秀的。
「就猶如這蒸汽機的道和-圖-書理一樣。」
而根據國外的研究,在宋朝的時候,中國的不少技術,仍然超過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英國的技術水平。
萬三的前車之鑒,沒有人認為小貴人會出爾反爾。
「隨著工廠對技術的需求,咱準備成立一間研發司,但凡有想法的工匠,只要提出來,都可以在研發司得到全力的資助。」
擺在朱高熾桌面上的,是一把工廠使用的十進位的滑動卡尺。
萬三在這孩子的眼光下,很難拒絕這孩子熱切的熱情,最後勉為其難的點點頭。
這把卡尺,使用的就是宋朝的技術。
「暢所欲言,有什麼意見都可以說。」
各種嘗試需要的材料,人工等等,耗資不菲。
他不知道眼前人的不同。
四名工廠核心技術大匠來到了朱高熾的辦公室。
幾名大匠一致同意,那麼研發司的成立就沒有了問題。
自從一萬兩銀子的事情,師傅就開始疏遠自己。
研發司的成立,在他看來正是來了瞌睡送枕頭。
主要從事生物化學和科學史的研究
「諸位覺得怎麼樣?」
如果自己不是有小王爺特批的允許,他改進蒸汽機可沒這麼輕易。
他前番失敗了,丟臉了好一陣,可他一直沒有服輸,想了很多的想法。
「請坐。」
不少人是這麼認為的,小九師傅佔了大便宜。
小九眼睛亮亮的看著師傅,就等著師傅認可自己。
法國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和*圖*書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
這些小心思,跟小孩子一樣。
「請萬三,王本,李二,小九過來。」
不過是改進了活塞的用料,前面多次的嘗試,也用的工廠的工人,材料,車間。
或者說因為承襲宋朝先進的農耕技術,加上明朝大一統安寧的社會環境下,導致明朝的人口發展太快了。
他什麼都沒出。
用現代的坐標來繪製天空圖,記錄日月食、彗星、新星和流星,這些古代中國的記錄,對今天的射電天文學家仍然有用。
王本也低著頭,焦炭煉製廠的利潤並不高,不像蒸汽機廠能為貴人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面對貴人的時候,他的底氣也不足。
公元一世紀的工匠們,就發明了卡尺,每朝都在技術進步,宋朝達到巔峰。
不過剛才萬三和王本都沒有同意,他就不好出頭了。
所以那麼在百餘人的視線下,也沒有怯場,說起話來鏗鏘有力,不過手裡的稿子,可見事前還是準備了許久。
例如眼前這把卡尺。
前番小九改進了蒸汽機,中華重工就直接一口氣掏了五百兩?
「不過技術上需要更優秀的人來把關,所以研發司由各位來審核。」
「這蒸汽機也是,目前各種變化,不過是改進后運用到新的工廠之中,並沒有根本的突破。」
「根據研發司多次探討,定下了一些相關的章程。」
根據美國英國人的學者研究,萬曆時期中國人口在一hetubook•com.com點七五億到兩億之間。
「以此而判斷出這項新技術的前景和盈利規模,中華重工會根據這個結論,出錢買斷這個技術。」
這個損失誰來承擔?
「興辦冶鐵廠的事項,咱已經讓外櫃的人去了解市場,等做出了章程后,就會開始動工。」
十個工匠裡頭,就算一兩個成功,小王爺就接受,可萬一付出了資源,一個成功都沒有呢。
萬三的話,引起了王本的共鳴,他也跟著點點頭。
為此這百余工匠都被召集起來,準備開了一個大會。
「技術的發展,自宋朝後,就已經沒有了多大的變化,因為許多技術,小民看來已經沒有成長的餘地。」
「咱看小九就很有信心,你難道不相信自己的徒弟?」
真正技術人員的城府的確不深,每個人的想法,都擺在了臉上,一眼就能看穿。
朱高熾沒有反駁。
萬三和小九同意,不等王本開口,李二率先認同。
赤道儀、轉儀鍾、地震儀、光學、聲學、磁學……機械工程、地理學、製圖學、地質學、氣象學、鋼鐵技術、鑄鐵技術、木工程技術……
這種後世摸索出來的成功經驗,讓他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樣,具備舉世無雙的眼界。
工程隊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朱高熾把重心開始放到工廠內部之中。
此話一說,眾工匠臉上都露出了興趣。
並不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古代沒有數學。
和這些工匠,朱高熾從來不談大道理,他們只需要繼續專研技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