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作者:鍵盤戰鬥家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平的百姓之怒

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平的百姓之怒

軍民人口合計七千余萬。
許多人無法理解。
「如此大改革,稍有不慎,恐有大禍啊。」解縉很擔憂。
軍隊。
漢子把家裡的祖田,賣給了軍戶經濟合作社,每畝地二元錢,但是軍戶經濟合作社會出面,讓漢子一家去想要去的工廠,或者想要去工作的地方,算是一種補償。
「可以不去工廠啊,也可以繼續種地啊,只要遵守法定,誰又會攔著他。」
「還沒有結果。」
十五歲到六十歲,大概有兩百六十八萬,北平是遷移大省,男丁高達一百四十七萬。
「鐵道口吸收人口計劃算出來沒有?」
「月休六天,有年關假期,每年最低十二元的工錢,不限男女,夫妻一年就是二十四元的工錢。」
漢子委屈的推著糧車離開。
也就是無論人口增加多少,耕地新開墾出來多少,總稅額一直都是兩千六百多萬石。
但是漢子就是覺得不公平。
四百萬人。
這個制度可以施行一百年都沒有問題。
「其實不也是衛所制。」
差人更加的緊張,沉吟了好一會,才緩緩的說道:「首先,無論我是否說明白,法定就是法定,這漢子膽敢私賣糧食,我們就要抓他。」
「他。」讀書人指了指剛才的漢子,又指了指周圍的百姓,「他們是不是北平的百姓,是不是和北平一個立場,那麼可不可以問上一問?」
「你這差人說話倒是利落,但北平小王爺不是說,發展工業化的目的,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都獲得紅利嗎?」
「政策制定如此,必須實m•hetubook.com•com施下去。」
「現在什麼沒有漲價?為何就糧食不漲價?」
調研司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立的項目組也越來越多,開始研究起大明的人口。
「至於您說的報紙,當然是對的,工業化發展的紅利,是全體百姓參与的。」
調研司各項數據的報表,擺滿了整個屋子,工作人員們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
在北平化工業發展的第六個年頭裡,民間第一次出現了大規模的不滿聲音。
一錢六分六厘每石糧食的收購價,整個北平沒有糧商,並且各地夏收后正在取締糧行。
同時。
忍不住仔細打量了眼前的差員,北平的差員見識和水平竟然有這麼高么。
解縉祖籍是山西。
「以前你家能過下去,如今也可以過下去,只不過別人家收入高了,能買更多的商品,你家卻買不上,所以就變窮了,覺得過不下去。」
不但保證了農業,也保障了軍隊的戰鬥力,更保證了軍戶的利益。
再加上明代稅收是定額稅。
「你這話說的,往年你家還不是這個收入,以前為什麼能過?現在就不能過了?」
周圍的氣氛也緩和了下來,因為差人並不是信口雌黃,他的話,讓反對的人無法否認。
更把北平人口限制在四百萬,大大延長了人口繁衍造成的土地問題。
「洪武二十六年的全國統計,戶部、布政使司,民戶人口六千余萬;五軍都督府、都司、行都司,軍戶人口一千三百萬。」
差人警惕的問道。
周圍的市和*圖*書民們紛紛鼓掌。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哪怕定製的初衷是最美好的目的,也不會讓百姓們領情。
「以後北平的幾十萬戶軍戶,將會撐起北平的農業,同時也會成為軍隊的後備力量。」
現在來北平的人多,看著眼前的人氣度不凡,差人不敢亂說話。
「請問這位先生,一年二十四元的工錢,提供免費的工衣,免費的伙食,還有免費的宿舍,這算不算對百姓們的紅利?」
「這漢子難道必須要去工廠?難道種祖上留下來的地不行嗎?」
「好好的日子,好好的過下去不好么,天天出幺蛾子,還讓不讓我們過了。」
楊士奇笑道。
「道理不辨不明,你如果說不出個三五六來,可就不能阻止這位漢子賣自家的糧食了。」
差人得意的說道:「往年大家想進中華重工都進不去,如今中華重工放開了招工,沒有限制人數,如何又抱怨了起來。」
進城私賣糧食的百姓,發生了數次的反抗。
「不漲價的多了去了,好多反而降價了,玻璃是不是沒有漲價?鏡子是不是沒有漲價?煤和鐵還跌價了,糧食同樣要保持平價。」
糧商雖然取消了,但是不少百姓私自入城販賣自家的糧食,受到地方差員的刁難。
這七千余萬,原則性來說這次人口統計具有普查性質,但是女性小口是忽略的。
於是朱元璋規定稅收總額,永遠都按照這個總額收。
一名漢子大罵。
「憑什麼不讓賣糧食。」
洪武二十八年稅收達三千二百萬石,這個稅https://www.hetubook.com.com收,朱元璋很滿意,夠朝廷和地方衙門開支了。
「驗算通過了嗎?」
「去催一催,世子府等著報告呢。」
而如果不公。
聖人有易儲之心的士氣,再如何高興也會平息下去,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忙碌。
「賣,明天就把祖田賣了,咱們一家子都去工廠。」
「你罵,我管不著,但是你要敢賣糧,就別怪我抓你去坐牢。」差員威脅道。
農業社會。
解縉大嘆。
宣德時期又把全國稅收定額減免到兩千七百萬石,實際宣德到天啟之前差不多兩百多年稅,收也一直在兩千六百萬石多一點。
更聽過解縉的大名,所以對眼前的人很熱情。
「私自採買糧食是違法的。」
「我是誰並不重要,北平的報紙不是說過嗎,只要在一個立場下,什麼事都可以辯論。」
「我們一家才七畝地,真要是按照糧食收購價,我們一家吃什麼,喝什麼。」
「嫁給你真是倒霉,別人家吃肉穿新衣服,你看看奴穿的什麼?」婦人指了指自己身上。
但是工業化社會,以及分配資源的模式下。
「好。」
哪怕是不能理解的人,也會學到該有的一套話術。
「沒漲價而已。」
「真要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漲價,中華重工的礦,鐵,鏡,農機等等是不是也可以漲價?」
差人心中僥倖。
漢子雖然委屈,但也沒有繼續鬧事,回到家裡,婆娘見到后,破口大罵漢子。
漢子急了。
在洪武三十年入秋。
「諸位,工業化發展的趨勢,諸位在北平和圖書都是親見的,現在,以及未來,工業化發展道路是堅定不移的要走下去的。」
漢子委屈的哭了起來。
這種全新的軍戶制度。
也讓工業化需要的人口,直接一步到位,通過分配資源模式的調控下,徑直對標目的。
青壯比率要高些,但是考慮各地在冊情況,導出的平均佔比來推算,成為北平模式分配資源的公式演算法。
他是江西的名人,在北平見過小王爺,從南方來了許多士子,不少人的拜訪他。
糧食的收購價在一錢六分六厘每石,而糧點的市場售賣價為五錢每石。
因為北平將會有足夠多的的土地,滿足隨著人口繁衍帶來的更多耕地的需求。
北平新法。
通州實驗田夏收的成功,終於開始了推廣,最先從北平開始。
中年讀書人愣住了。
周圍圍觀了許多的百姓,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你們加入的越早,對自己的未來才越有好處,包括你們在這裏跟我辯論,都是工業化帶來的好處。」
人多了,耕地多了,大家平攤下來就少交點,也是明朝戶籍統計一直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差人拱了拱手,有理有據,再也沒有人支持漢子了。
北平的民間出現了抱怨。
北平如今的改革,實在是太過巨大。
「山西,陝西,加上各地行都司,以及遼東,大寧,山東,河南等地,合計軍戶戶數一百萬余戶。」
提升行法差人的下限。
「比起糧食的漲價,中華重工又為什麼不漲價?漲價對中華重工才是最有利的,糧食才幾個錢。」
「可是我們不想m.hetubook.com•com離開家鄉呀,中華重工的分配是統一規定的,誰也不知道會分配去哪裡。」
經過集思廣益形成的話術,根本不是周邊的百姓們可以反駁的,甚至讀書人都無話可說。
江西人解縉,拜訪了江西人楊士奇。
「這是市場價格規定。」
興起的衛所制,是為了保障軍戶的利益的,而不是為了剝削軍戶的。
鄉里統計也只統計納稅主戶,是不統計被代管人口的。
「今年的糧食收購價格定為一錢六分六厘每石,這個價格太傷民了。」
「你是誰?」
和以往的改革不同。
只要保障分配資源的公平,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順利的施行下去。
「每片有片井長,家家有馬有槍,家家有農機,這才是真正的衛所制啊。」楊士奇感嘆。
總之。
一名中年讀書人出來,笑呵呵的問道。
「憑什麼?」
公差到底是公差,接收的信息多,三言兩語說的漢子回答不上來。
「算出來了。」
將不缺乏儲備兵力。
田地不能荒,不能私下交易。
也就是明初的戶一開始都是集體戶大戶制,這戶歷朝歷代戶口與今日的戶都不一樣。
「說得好。」
「所以在這兩個月,中華重工放開了限制,所有人口都可以去報名,獲得分配一份工作。」
培訓班把執法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代表性的問題指出來,並且向參加培訓的差人們仔細講解。
幸虧自己參加了培訓班。
「可你們把糧食收購價定的這麼低。」
「連一小吏都有如此才能,此行不虛啊。」
差人身後站著看不見的巨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