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朱元璋的氣憤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組織,終於接到了朱高熾的指令,大舉南下入京。
朝廷不也是這套用人制度么,不過看樣子工地倒是學了去。
從北平各大劇院和歌舞院抽調的「精兵強將」們,乘坐渡輪過了長江。
「沒關係。」
「你可是我們鐵道工程隊走出去的,不要忘了我們啊。」
「剛開始吃油水足的飯,不能吃多了,容易壞了肚子。」
「那是,咱當年帶兵……」
讓管事們興緻勃勃的北平名角,也不過如此嘛,到底是沒見過世面,不知道京城的富裕。
紅船珠簾。
「七妹。」
朱元璋也不解釋。
臉上滿是疲憊,正在馬車上歇息的一名女子,聽到外面的叫聲,不顧勸阻堅持彎腰走了出來。
「七妹,是來慰問我們工地的嗎?」
「果然術有專攻,你們這裏頭學問多得很。」朱元璋一臉的佩服。
工地上的建築材料,還有絡繹不絕的車輛。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來。
「新來的工人很瘦啊。」
「沒事的。」
他們的後代不但繼承了他們的好處,還得到了更多。
工地不停的變化。
本來是普通的事物,但是比起工地的老工人,新來的工人顯得有些瘦弱。
「我看到七妹了。」
特別是錦衣衛,朱元璋雖然已經很少用了,但是老四卻比較看重,在錦衣衛提拔了他的親信。
而把人組織起來,並且把事情做好,那是難上加難。
「好。」
李道信愣了愣。
「哈哈哈。」
「從北hetubook.com.com方調來的工人,人家千里迢迢的,而且多是熟練工,本身工人級數就高。」
管事神秘的笑了笑。
正是因為這些管事的態度,不少新來的工人真把朱元璋當做工地的掌柜,來工地巡視的。
「鐵道工程部是我的娘家,怎麼會忘呢。」
他可是準備好好跟老頭講講七妹。
遠處引起了騷動。
「那是咱們北平最有名的名角。」
這些人都是皇族最忠心的支持者。
於是他開始為自己集團說起了好話,「這有利於管理,其實也是明確責任,每一段由誰承擔負責,誰都不敢怠慢。」
……
「原來如此。」朱元璋「恍然大悟」。
朱元璋意有所指的說道。
「拉一頓肚子就好了,誰也勸不住。」管事習以為然。
管事一臉的煩悶,卻沒有嫌朱元璋礙事。
「對不住了。」
朱元璋也不嫌煩,管事去哪裡他就跟去哪裡,十足的跟屁蟲一樣。
朱元璋差點說漏了嘴。
管事站起來,聽到朱元璋的稱讚,笑著解釋道。
「我沒去過,但我看到過呀。」
「你能去過?」
朱元璋端著碗,蹲在土地上。
「不聽勸啊。」
「讀書種子都說自己教不了朱高熾,咱去幹什麼。」
朱元璋看來,朱高熾捨不得給下面人好處。
「看來不少人,竟然把聖人誤認為是工地上的掌柜了。」李道信好笑道。
「難道還要分南北?」
其實也是朱元璋對朱高熾的擔和圖書憂。
別看自己殺了不少人,可對於給那些人的承諾,朱元璋從來沒有少過。
「好好好。」
管人是最難的。
這小老頭這麼大年紀還能到處走動,有時候說話還挺有趣的,管事也把老頭當做他的忘年交。
「又招人了。」
「諸位工人朋友們,大家好。」
「回家是個不錯的選擇,機會要多留給下一代。」
江淮的大地上,無數的工地正興起,人們在日頭下揮灑汗水,建設新大明。
管事也端著飯碗走過來,臉盤大小的瓷碗,裏面裝滿了米飯和肉湯魚乾鹹菜。
「又是鐵道總部,又是應天府工程鐵道集團,又是各個臨時分部,又細分各支部。」
管事一直記得自己的好生活是怎麼來的。
對於工地的好印象立馬消散了,他停住了腳步,他可不會蒼蠅聞到肉一樣的去追捧一名戲子。
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等聖人哪天不要臣服侍了,臣就歸鄉養老。」
朱元璋倒不稀奇。
朱元璋自來熟,走到管事身邊,用自己人的口吻說道。
不少人感到了失望,覺得不過如此。
七妹溫和的笑道。
「應天府和北方不同,太多河道,修鋪設不少的鐵道橋,比起在北方修建工程,難度大了很多,所以原來計劃的工期就有些不夠用,不光是我們這裏。」
朱元璋不太高興。
七妹穿著女工字裝。
「那肯定是從北方調來的工人工錢高。」
不久。
這名健談的老者,許多人都有好感。
「在工地幹活累不累啊。」
「回吧。」
管事飯也不吃了,起身就趕了過去。
他要給下一代人鋪路,李道信以後同樣會有他的下一代,已經在錦衣衛辦事。
管事一邊大踏步,生怕自己見不到,還不忘說道。
新劇是那麼的好,新歌是那麼的美。
管事回頭髮現老人不見了,也不知道老人生氣離開。
七妹抱歉的說道:「今日不行,我們劇院還要趕路,不過我一定會來的。」
江淮。
「工程總部下來的通知,要求應天府工程鐵道集團嚴格達成工期進度。」
「你可要保護嗓子,偏偏路上你又受了風寒。」
「撲哧撲哧。」
「以老帶新,雖然新工人犯錯老工人也要受到牽連,但有獎勵的,而且對於評級也有幫助,所以老工人願意帶新工人。」
「你們上面的頭頭挺多的。」
管事就是喜歡七妹的人之一。
「聽說你在老家買了房子啊。」朱元璋突然問道。
看聖人生氣,李道信不敢多言。
同時。
不到四十歲的人,當著他的面說回鄉養老,說不出的怪異,不過朱元璋明白李道信的苦衷。
反倒是鐵道工程隊的老人們,講七妹的經歷,當初在鐵道工程隊干雜工云云。
「掌柜。」
無疑。
人們終於散去。
他希望更多的人喜歡新戲和新歌,希望天下有更多和他一樣的人,大家都有一樣的願景。
「是。」
工地上經常來的鄉紳又來了。
這些明顯是本地人口https://m.hetubook.com.com音的工人,在工地很局促,經常被班頭批評,說他們哪裡做錯了。
每次看新戲聽新歌,管事都被深深的吸引。
周圍的新工人埋頭吃飯,誰也顧不上這老頭,更沒人有功夫回答。
朱元璋又一次微服私訪。
「能把這麼大的工地管理好,殊為不易。」朱元璋有些佩服。
朱元璋嘆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經過鐵道工程隊的工地,引起了人們的圍觀。
「別費勁了。」
還有她的丈夫是英雄人物,還有她的新戲是如何的鼓舞人,她的歌聲是如何的讓人生出力氣。
他自己反倒沒得抱怨。
這並不是什麼稀罕物。
「技術人員又不是神,也會算錯嘛,在應天府修建鐵道,大家都是第一次。」
管事向朱元璋介紹中華重工工人晉級制度。
隨著朱高熾在文華殿的地位穩固。
豈不是顯得他京城的百姓沒吃過飽飯似的。
有多少人厭惡七妹,認為七妹是克夫的喪門星,就有多少人喜歡七妹。
普通百姓可能不會讓他感慨,可能震撼一名京城的鄉紳,管事內心有些成就感。
不然他也不會如此耐心,能結交上京城的勛貴,管事內心有些竊喜。
管事笑道。
當管事和下面的班頭商量的時候,朱元璋打量著新來的工人們。
「這可比咱們淮河的頭牌差遠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天下能像他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想必他們的生活就能越過越好。
管事抱怨的話被朱元璋提前抱怨了。
突然。
這和*圖*書段時間在這裏,過段時間就搬了。
中午。
他早就猜到這老頭來歷不凡,肯定是以前帶過兵的將領,如今的勛貴。
「你們不是有探勘部門嗎,還有好些技術人員,難道事先沒有完善計劃。」
管事還有些鬱悶。
「這老頭今日走得早,招呼也不招呼。」
沒有對比就沒有區別。
管事一邊說一邊走,指揮工地的工人們。
「聖人,您許久沒去過文華殿了。」
不只是聖人的詢問,也有敲打的意味,自己的事情,聖人都知道,李道信並沒有擔憂。
新的工人們跟過來看稀奇,從北平調來的工人們,特別是管事們熱情不已。
管事露出了得意。
「以後這些本地的工人做工時間久了,要麼到了年限,要麼有突出的表現,遲早也會升級,工錢也就高了。」
幾名工人中,一個認得老人的工人,主動打招呼。
李道信跟在他的身邊,小心翼翼的陪笑道。
新工人們的評價。
春風十里,花開兩岸。
一名戲子怎麼能有這種地位。
「來了咱們的工地,油水絕對管夠,過三五個月就是孔武有力的大漢了。」
「從本地招募的工人,待遇和你們從北方調來的工人比如何。」
朱高熾所給的那些好處,朱元璋認為並不足夠讓下面的人死心塌地。
朱元璋幫著管事抱怨。
如此好的世界,怎麼會有人不期盼呢,工人覺得這是最好的祝願,最美好的世間。
朱元璋皺起了眉頭。
有管事在遠處揮手。
朱元璋好奇的跟上去,「七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