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明不允許
但許多人都猜到,軍戶的規模比洪武二十五年至少翻了兩倍。
想要當兵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們家家一百畝地,就必須讓他們去當兵,誰當不上兵,就只能守著百畝田,直到變為人均十畝,五畝,又回到以前的生活。
此時。
海城。
遼東人口的增長之快讓人咋舌。
奴兒干都司修建鐵道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不支持大內義弘發動戰爭。」
「這麼年輕啊。」
讓人敢怒不敢言。
北方十一行省一地區,有多少軍戶,這個數字從來不透漏過,因為屬於軍事機密。
大兒子正在為馬洗澡。
現在朱高熾沒有取消奴兒干都司,因為他要在奴兒干修建鐵道。
荒野里,突然傳來了一陣馬蹄聲,出現了幾名孩子,他們正追著一隻鹿。
這道理如此的通透,誰又能看不明白呢。
老漢不在乎的說道。
已經興起八年的人口貿易,為遼東帶來了至少十余萬婦孺,誕下了高達四十余萬的新生兒。
……
最重要的是,使用的是閹工,那還有什麼可考慮的。
家家戶戶的牲畜多了起來,一戶軍戶家中有兩三匹馬並不是稀罕的事情。
隨著鐵道的通車,交流的便利性,以及報紙的作用,大江南北的信息有了更有效的互通。
老大狼吞虎咽,一邊吃一邊點頭。
「爹。」
但是有意願移民奴兒乾的人口還不多,遼東都才百萬人口,不過只要把鐵道修建好了就沒有問題。
一百畝土地看起來很多,但是當一家有了五六七八九十個孩子,又加上吃的好了,還有如今醫學的發展,成活率高了起來和_圖_書。
好不容易等到擴兵的機會,結果只給了一千名額,還不夠塞牙縫的,許多軍戶擔憂自己搶不到。
大兒子見狀,絲毫不敢耽誤,重新轉上馬鞍。
這裏的軍改早已經結束,每戶軍戶分到一百畝地,甚至有五十畝地,一百畝山地的。
早就聽聞過上朝的強大,如今眼見為實,再也沒有了僥倖。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來了,帶來了軍戶們關注的情報。
老大從衛司衙門回來了。
倭國來的使者,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這麼大的船,早已震驚的合不攏嘴。
「老大去當兵了,家裡少了個勞動力。」
滾燙的鉛彈射入鹿的身體,炸開后的碎片在鹿的肉血里翻滾,劇烈的疼痛讓鹿憑空躍起,在原地使命的亂動。
歷史上,今年的大內義弘發動叛亂,最後被幕府消滅,讓倭國的國事穩定了下來。
這些最大才十三四歲,最小的才八九歲的孩子們,帶著他們的獵物回去自己的片區。
但在再困難,用人頭來湊。
而大片井制度猶如農莊。
奴兒干都司還未歸入遼東都司,歷史上隨著奴兒干各部族的歸順,奴兒干都司沒有了存在的必要,直接由遼東都司一體管理,因為本來就是遼東都司供應。
「呯。」
婦人見到吃飯的家人里少了老大,問清楚之後,擔憂的說道,其實是不希望兒子去當兵。
馬報周笑道。
遼東的軍戶們,能知道數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什麼時候來我們片井?」有人關心的問道。
然後是舉重,騎術,弓術,火器的考核hetubook.com.com。
大家立馬有了三五小家。
吃著為他留的飯,老漢在一旁問道:「報上名了?」
屋檐上的大花貓,有氣無力的趴在瓦片上,貓眼裡滿是鄙視。
工業反哺農業,農業支撐人口。
槍聲響起,那隻鹿中了鉛彈。
婦人燒火做飯,孩子們也都散了回家。
「閑的慌。」
「放在往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遼東總人口,不包括閹工,從最開始移來的二三十萬軍戶,到四十萬,乃至今年的百萬。
平田增宗跪坐在地板上,低著頭不理倭國的使者。
僧多粥少。
老漢相信軍報上說的。
和別人不同,老漢是和婆娘一起移來的遼東,不像別人娶得說不了話的夷人女子。
修建鐵道的難度,還能有修建長城難么,長城可是修建在險山山脈之中。
「不就看過軍報么,真以為自己是讀書人了。」婦人鄙視道。
「招兵啦?」
片井以八戶為片,加上自然環境下,野獸的增多,軍戶們不但沒有失去組織,反而更加的團結起來。
「如何判的?」
「這隊長有血性,是條好漢子。」
需要百年後才拉開戰國的大幕,朱高熾可等不了那麼久,那麼維持現在的局面,就是重中之重。
孩子們看到了父親,紛紛圍了過去,幾條獵犬也跟著小主人們跑,吐著舌頭哈著氣。
除了田畝的分配,更讓人羡慕的是分配婆娘,並且是好婆娘,可不是應付人的。
他並沒有拉動韁繩,而是雙手舉槍瞄準,拉弓需要力氣,會破壞平衡,而開槍不需要,所以少年保持著平穩。
老漢遠處看見了
和*圖*書
,為大兒子的喜好感到好笑,但也沒有說什麼,兩名幺兒跟在他們大哥屁股後面,還有兩個閨女。老漢一臉的得意。
「你個婦道人家懂個甚。」
他們軍戶經常在一起讀軍報,已經成為了習慣,為他們的生活點綴了光彩,更像是娛樂方式。
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當兵的待遇和地位,那是第一等的。
「嘚嘚嘚。」
「聽說才十九歲。」
過了一段時間,北鎮外。
「奴兒干都司的鐵道修建計劃已經啟動,將會以閹工為主要用工需求。」
大明官員笑呵呵的說道,他的身旁是金州林場的負責人馬報周,以及十八商行的幾名東家。
大兒子驚喜的問道。
老漢點點頭。
軍報上說。
倭國不會統一。
倭國的使者偷偷看了眼平田增宗。
「又識字,還能算數,武藝嫻熟,力氣大,懂軍令。」一位武官掰著手指頭數道:「各個都是軍官苗子。」
大片井制度的威力,慢慢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當做倉庫的棚子里,還有好幾樣的農機和各色的農具。
「可叛將足利義滿興兵討伐我主該當如何?」倭國使者無奈的說道。
金州。
「有部落說我們只不過靠著武器厲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算用冷兵器,咱們如今的明軍也無人能敵。」
上朝的人就是盼著倭國保持現狀,好讓十八商行藉助倭國的國情,每年運往金州大量的人口。
這是環境決定的。
「我們這能有一千個名額,還是郭公的情面呢,否則能有三五百已經頂天了。」
一方面是移民的人口,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新生兒。
不久。hetubook.com.com
弟弟妹妹們都沒有自己的馬。
一個大家族變為三五小家,原來的一百畝土地,就需要變為三百五畝土地。
他是十八商行的人,跟倭國沒有什麼關係,領取了大明的兵牌,歸金州海軍指揮。
「每個人都是好苗子啊。」
軍戶們抱怨了起來。
一代代擴張下去,才是家族永存的保障。
遼東的人口增長很快,移民的人口很多。
「十八商行會保障倭國局勢的,絕對不讓大內義弘閣下受到傷害。」
不到一代人田畝就變少,乃至不夠用。
「可惜了,十九歲的隊長啊,聽說是靠戰功升起來的,繼續立功幾年,當個守備也有可能,營長都有可能。」
「可惜只招一千人。」
他的主上處於下方,必須先發制人才能獲得優勢。
其中一名少年穩穩的坐在馬背上。
女孩子嫁人,男孩子娶媳婦。
大兒子捨不得。
「你換匹馬不行嗎。」
百萬人口中。
「流放大員。」
幾年的時光下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足利義滿是幕府將軍,但在大內義弘他們眼中是叛將,是野心家,並不被他們認可。
「這段時間,把老子交給你的本事好好操練,等到了通知,還需要考核的。」
遼東都司的官員和當地的將領,嘖嘖稱奇。
「已經報了,衛司僉事官說等通知。」
從內地移民了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其中男性占絕大多數,然後才是高麗貿易集團帶來的大量年輕婦女。
「應該也就這幾日了。」片井長說道。
根據新的計劃,大員開發工程即將啟動,對於閹工的數量不但不會消減,反而會直線上升。
從海城經過的和*圖*書鐵道,一直延伸去三萬衛,大量的閹工為鐵道的修建付出了力量。
兩千余名十七八歲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整齊的站立於北鎮的校場上,每個人都熟悉口令。
從片井長家中離開,軍戶們各自返回自己的家中。
遼東一營,二營,三營的兵源,主要來自內地,遼東本地軍戶當兵,去的也是外地。
「成立奴兒干騎兵營,預計從軍戶招收一千新兵,徵兵時間節制今年年底。」
倭國的使者內心氣憤。
老漢不耐煩的說道,那棗紅馬的毛髮都還沒有干透呢。
片井的大人們正在片井長家中,片井長從衛所衙門帶回來的軍報,講述著應天府案情。
男的當做閹工,女的為他們生兒育女。
老漢吩咐道。
孩子們高興的圍上去,用繩索套住了鹿,再也跑不了。
看起來無人煙的地方,其實都是有主的。
「才一千啊。」
只靠新成立的奴兒干騎兵營,就能牢牢的控制住奴兒干。
因為大明不允許。
「你別吃飯了,先去衛司衙門報名。」
誰不搶著當兵。
隨著遼東鐵道的通車,修建奴兒干鐵道已經啟動,十萬閹工也已經準備完畢。
他就喜歡自己的這匹馬。
老漢身邊熱鬧不已。
馬廄里還有兩匹馬,但父親說了,這匹馬是送給他的,他當做最心愛的禮物。
想要維持家業興盛,家族永遠繁衍昌盛,那麼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只有當兵獲得軍功,才能繼續分到更多的土地。
新軍施行異地當兵制。
在大片井制度下,人們需要更加的抱團,無論對幹活還是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
當兵好啊。
土地的負荷有限,不如工業的發展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