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漢末風起

作者:是大叔啊
漢末風起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36章 瑕不掩瑜

第036章 瑕不掩瑜

就聽袁隗說道:「吾聞上黨太守張楊彈劾,陳風于并州各地四處募兵,豢養私兵幾萬,企圖不軌,請聖上明察」。
至於陳風想要拜訪蔡邕之心,恐怕也只有後世之人才懂了。那才女不知出閣沒有……
靈帝哦~了一聲,興趣頓起,但是轉念後園中等待自己臨幸的美人兒,便道:「既如此,平北將軍三日後來御花園與朕一晤。汝所奏赦免之事,朕准了。」
陳風連忙解釋道:「聽聞此人乃當世文學和書法大家,只是仰慕」
「此乃太尉張溫…此乃大司農曹嵩…」陳風看著名單上的眾人,點了點頭,但怎麼看好像少了一人呀。於是發聲問道:「為何沒有蔡邕大人呢?」
這裏每隔十步設有一金甲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其身前便是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等等宮室,雖然昨日田豐都略有講解,但是陳風實在記不住這大大小小數十個宮殿的名諱。
「聖上,此人意圖不軌,請聖上責令將其押于廷尉府,由廷尉查明此案。」
陳風眼神微眯,此人是誰!
……
而各個宮殿都有屋頂覆蓋的復道相連,端的是宏偉壯闊。就在此遙望南宮之後的北宮,按照田豐所說應該是南宮的玄武門之後便是北宮的朱雀門了。其上宛然與天相接,堪稱奇觀。
靈帝點了點頭,他是知道并州剿匪之事的,這件事情張讓還和他說過,當時的封賞也是被袁隗等人駁回的和-圖-書。哼,這要是他袁家子弟立的功勞,這袁隗恨不得把功勞誇大十倍,而到了陳風頭上卻屢屢刁難……
「我道如何以那幾千軍士破得匈奴,原來是豢養了這麼多軍士啊」
陳風更是感激不已,如果沒有盧植的幫襯,怕是這件事情無法善了,自己在雁門所作之事還是要更加謹慎才是,這張楊袁隗欲置我于死地,不管是為什麼,這件事情先行記下。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
陳風自然是不會告訴田豐他和十常侍的關係,只是笑著點頭稱是……
陳風入京之後,跟隨鴻臚寺官員住到了驛館中。明日就要朝謁靈帝了,田豐自是面授朝堂中要注意的禮節。
見到尚書發言力挺陳風,朝廷之上的議論之聲瞬間被按了暫停鍵。尚書雖位列九卿,但是不比位列三公的司空。然盧植在士林里的名聲卻是非常大的,可以用舉足輕重來形容。不過這也是頭一次看到盧尚書和袁司空硬懟。
回到驛館之後,陳風將朝堂之事與田豐細說,田豐竟是久久不語。最後化為一句輕嘆:「雖不知主公怎麼得罪了袁公,但是事已至此,袁家這條關係肯定是不能走了。欲成我等心中之志,蕩平北疆之患,沒有朝堂的支持是不行的。主公三日後見陛下,且陛下設在御花園就說明不是以官身彙報,到時主公應當見機行事。看看能否博得陛下支持。」
陳風聽宣后趕忙謝和圖書恩,正當他暗自慶幸此番終於結束了的時候。站在三公之列的一人突然出列說道:「臣有本要奏。」
「未奉詔卻私募兵丁,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啊」
張讓隨即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當庭宣讀,自是陳風不辱國威,破來犯之匈奴云云,封平北將軍,關內侯。
原來是當朝司空,四世三公的袁家家主袁隗啊。陳風自認和此人沒有什麼交集,不過看此人面色凝重,並不像是好事兒。
翌日,洛陽朝會,陳風穿戴整齊后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來到洛陽南宮東門蒼龍門聽宣,南宮是洛陽朝會和接待外吏商談國政之所,相比于富麗堂皇的宮殿,陳風的雁門治所簡直拿不上檯面。
正當陳風雙手負后,在心裏對著周圍林立的宮宇建築評頭論足之時,終於有內官前來宣陳風進見。於是陳風跟隨其後,走過漫長的復道,來到了大漢朝的權力中心明光殿中。
「哼,狡詐之言耳,賊人劫掠鄉里,不顧律法,心中更無王權可言。聽汝區區之言,便想將罪責洗脫?臣請陛下將陳風交由廷尉,查明此事。」既已發難,袁隗就沒打算收手。
就聽靈帝問道:「袁司空奏來」
看著陳風入殿,百官也是紛紛探頭來看,都想看看這威震匈奴的少年生的什麼模樣!只見其人劍眉星目,雖穿著寬厚的朝服,但是難掩其魁梧的體態。特別是那雙眸子,宛如點點星光蘊其內,好一個和*圖*書翩翩少年郎。
看著愁容滿面的田豐,陳風反而笑了:「元皓何故如此,我等在雁門之時,做的哪件事情不是荊棘密布,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荊棘林立又當如何?我等齊心協力破之即是」。
聽著陳風的豪言壯語,田豐笑著點了點頭。遂拿出紙筆開始寫接下來陳風要去拜訪之人的名單,首位赫然就是幫助陳風的盧植。
「盧尚書師從前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為當世大儒鄭玄、管寧、華歆之同門師兄。現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与續寫《漢記》。乃當朝在士林分量極重之人,他在朝堂之上為主公發聲,主公應當拜訪以謝之。」田豐邊寫邊介紹著。
陳風點頭稱是,心裏想著既然十常侍專權,那就迎合好十常侍就好了呀。當然也只敢在心中想想,這要是說出來還不得被田豐怒斥。
靈帝聞言也是一愣,目光撇向陳風,淡淡的問道:「可有此事!」
冬季剿匪數萬,匈奴來犯之時,這些山匪感召于漢朝天威和家國大義,自願協助本將鎮守雁門共抗匈奴。為此臣正準備啟奏陛下,這些山匪雖然落草為寇有違王法,但是關鍵時刻棄暗投明共抗匈奴。請陛下允許其功過相抵,不再追究。」
剛好也可以走訪一下朝中大臣,今日之事兇險萬分,一個失誤可能就是萬劫不復啊。不能將朝堂之事都寄托在十常侍身上……
別看田豐尊其為主和_圖_書公,但是那剛毅的性格可是有啥說啥,罵起人來可不管你是不是主公,分分鐘讓你無言以對。
……
田豐點了點頭說道:「伯喈(蔡邕字)確有大才,昔日刻印熹平石經至今仍是當朝經典。不過其人雖有才華但不具實權,豐給主公的名單,都是實權人物,朝堂十常侍專權,三公九卿屢屢調換,這些人卻一直巍然不動實權在握,這才是我們要拜訪的對象。」
「主公明日朝謁,禮節注意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提防小人攻訐,特別是張讓為首的十常侍,要尤為注意。」
陳風躬身作揖,淡淡的道:「司空大人此話從何說起,雁門邊軍甲士按兵制三千五百人是滿編的,絕無多編製一人,這點可以查看雁門每月領取的錢餉便知,雁門地處邊塞,雁門和周邊諸郡匪患頻頻,吾鎮守雁門自當有剿匪之責。
陳風在眾人的注視下來到殿中,行過叩拜之禮后,雙手作揖,躬身道:「卑職陳風,奉詔還朝,拜見陛下。」言辭鏗鏘,彷彿金戈鐵馬般。
張讓看著朝堂形勢變化,眼眸一轉對著靈帝說道:「陛下,陳平北破得匈奴,聽說奇謀不斷,一定精彩紛呈,何不聽聽?」
靈帝雖不知其故,但是陳風的解釋也說的過去。
看著眾人探詢的目光,盧植神色不動,宛若一尊雕像一般。而此時的袁隗臉色就陰沉了很多,一個新進的將軍,說辦就辦了。
就在這時,尚書盧植出班說和*圖*書道:「臣聞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陳風雖未稟聖上,私自動用賊寇,然其大破匈奴威震北疆之事確鑿。此舉我大漢已經百年未有,如此滔天之功,豈是小小瑕疵可以隱沒。」
在被繁瑣的禮節折騰了一天後,田豐終於是心滿意足的端起面前茶壺自顧自的斟飲起來。
三天後么!陳風跟著朝臣謝恩后,緩步退出明光殿。也好,雖然此次出行還想騰出時間走訪一下中原豪傑,但是不差這三日。
果然如陳風所料,這貨是發難來的!田豐所料不差,此行可能會招小人責難,只是田豐料想的是十常侍,卻萬萬沒想到發難的是袁隗。只是這上黨張楊是何故如此?
靈帝見此心中大讚,真乃良臣是也。隨後對著身旁的張讓點頭示意。
頓了頓,田豐繼續說道:「這三天豐也擬定一個名單,您盡皆前去拜訪。朝中無人,恐前路荊棘遍布啊」。
田豐一詫:「主公識得議郎蔡邕?」
但為此和盧植交惡就不值得了,畢竟陳風還是要回其北疆的,不影響他的政權,此次刁難也是因為覺得陳風與十常侍走得近而已。遂退回班列不再多言。
按理說有本要奏也是等自己謝恩退下之後再行呈奏,而自己還在殿上之時來這麼一出,基本可以肯定是沖自己而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