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儒鄭玄
淮南子在儒學子弟眼中一直都是褒貶不一,但是在鄭玄的講述中,卻將其中的思想重心道盡,使人受益匪淺。在這其中,他更是提出了當時與陳風促膝長談之時,陳風所提出的觀念:博覽百家之長,才可兼通天地,海納百川。
就在這時,荀攸拱手笑道:「微臣願前往遼州。」
此人必定是要北軍嫡系中的嫡系,其次具備絕對的才能方可上任。
看著文壇盛會舉辦得如此順利,陳風的心也放了下來。同時,他對明天的百家齊鳴,也抱著一絲期待,想必一定會精彩紛呈。
試問古之先賢,誰曾主持過如此盛會,誰曾有數萬學子恭聽進學。恐怕就連孔子,也未曾有過這樣的待遇。
文壇大會的舉辦地,依然選在了南郊軍樂台上。
與校場中海量的寒門子弟不同,世家大族的子弟基本都被安排在了軍樂台兩側的文閣和武閣中。對於這個時代的貧富之分,陳風並沒有過多的抵觸。就算是放在現代,這個問題也並未得到解www.hetubook.com.com決,自己又何必為了去彰顯所謂的人人平等,去做一些得罪天下世家的事情。
武人的狂歡剛剛唱罷,文人的盛會也如期而至。
一番長達一個時辰的講解,聽得陳風都深感意猶未盡。只是陳風背後的汲騫,此時已經呼呼大睡起來。
只是此時的軍樂台,早已撤去了戰鼓,校場上也鋪滿了蒲團,等候各地學子入座。
自從鄭玄來到北境,就被北境盛行的文風所吸引。陳風征討中原歸來之後,也與之幾番促膝長談。不得不說,盛名之下無虛士,鄭玄在儒學之上的建樹,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下一篇講述的是淮南子,此書乃是淮南王劉安網羅一眾知識分子共著之作。內容繁雜,道家思想突出,兼見各家思想。
按理說,徐庶肯定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徐庶剛剛建功歸來升任內閣,兼之其母在唐城為他覓得一門婚事。于情于理,都不該在這個時候將他外調出去。
陳風看和-圖-書在眼底,但是並未生出阻止的意思。漢朝的儒家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為什麼文壇盛會的第一天只安排當世之大儒鄭玄登台演說,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在座的學子中,不管是何門何派的,都對儒家有所涉獵。
隨後,他開始講解西漢著名的政治家陸賈所著的新語,此書主要討論治國之術,兼具儒家思想與黃老思想。雖然偏重主張黃老之學,但其中不乏有對儒家思想的佐證與讚譽。
只見鄭玄今日身穿墨色儒袍,錦冠玉帶,三縷長須隨風飄蕩,光是賣相就讓人心馳神往。
陳風走到荀攸身前,輕輕將其扶起,隨後拍了拍他的肩膀,言道:「有公達坐鎮,遼州無慮矣。」
其二、冊封王峰為遼州邊軍統帥,穩固遼州三線防務。
其三、挑選三百逐鹿學子跟隨吏部安排的官員,遠赴遼州上任。
這樣的人選,非內閣之臣不可。陳風打量著殿中諸位元老,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眼看日頭中移,按照原本的安排
和_圖_書
,鄭玄是該下台歇息了,等午後繼續開講。他在萬眾矚目下坐到了天壇中央,此時的他滿面紅光,情緒也略微有點激動。
今日,他先要講述的是儒家經典論語,一番深入淺出的講解,就連陳風也聽得入神。
軍樂台的天壇之上,立著數桿大纛,其上皆是儒家經典,這也預示著今日的主題,以儒家思想為主。大家也都知道,今日的主講人,是那聞名天下的當代大儒,鄭玄。
緊接著對於揚雄所著之法言,他也用了半個時辰,將其中的基本思想娓娓道來,中心論點基本是圍繞著尊崇孔子,信奉儒家。
沒等多久,幾位書童便登上了天壇,架好工部研發的擴音設備,安置好鬆軟的蒲團,隨後垂手一旁恭迎今天的主人公,鄭玄入場。
其五、將北軍所屬各州罪犯,調往遼州發配。
眾多事務有條不紊的安排妥當,現在就缺一個總領遼州軍政的人了。
會議進行了大半天,也最終將關於遼州的事情逐一敲定。
荀攸挺起胸膛https://m.hetubook•com.com,自信的道:「三年,只需三年,微臣必定給主公一個稅收豐富的州郡。」
————
天還未亮,軍樂台就已經人頭涌動,到處都是前來觀禮學習的學子。誰都希望早來一步,搶一個好一點的位置。
在萬眾的期待中,鄭玄只是輕微的活動了一下身子,就繼續自己的演說。
今日的議政主題,自然是圍繞著建州展開。
張遼率領的大軍即將回到唐城,對於隨軍押回的高句麗王室的處置也要制定出來。
其六、將在文會之後,重點接待扶余王國使臣,並與之結好,穩定遼州北線。
漢朝消息閉塞,文學方面更多是自珍敝帚。很多文學見解更是一脈單傳,像這樣的文壇盛會,可謂是少之又少,更遑論如今世道艱險,亂世紛紜。
陳風喜悅的道:「好,一切就拜託公達了。等文會結束,孤親自為公達、子義、興霸餞行。」
……
陳風暗自發笑,這鄭玄也確實了得,一系列的儒與百家結合之說,其實最終的釋意,還是引向了對儒hetubook•com•com家的尊崇之上。
但是此時軍樂台的學子們熱情高漲,絲毫沒有要停下的意思。而鄭玄也是容光滿面,一點也看不出疲乏之色。
其一,以太史慈為主將,甘寧為副將,于遼州帶方郡逐漸水師,人數初定三萬人,可從新兵營中優先選拔熟識水性的士卒。
隨著天空大亮,軍樂台此時也已人山人海,陳風今天也換上了一身長袍,在一側廂房靜待鄭玄出場。
其四、鼓勵蒙、幽境內百姓,惠以遠遷政策,自願前往遼州原高句麗之地定居。
故而這次的文會,可謂是吸引了全天下學子們的目光,無論是世家貴子,亦或者寒門子弟,只要能來參加的,幾乎都來了。其聲勢一點都不弱於剛剛舉辦完的群英大會。
陳風眼前一亮,荀攸無論是內政亦或者韜略,都屬上上之選,如果他願意前往遼州,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陳風心中也很是感動,荀攸在北軍的地位是絕對的,他其實已經沒必要再前往遼州擔起這份苦差,但在陳風用人之際,他還是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