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封王風波
他旁邊的小弟連忙為其斟滿酒,詢問道:「大哥,我們此行不是為了投效北軍嗎,大哥因何突然改變主意?」
隨著北軍擊敗呂布,將宛城收歸治下,宛城也迎來了高速的發展。陳風投入宛城的建設資金,可以說是建安四年平定中原之後的幾個重點建設城鎮之一。
壯漢點頭道:「那又如何,我原先也以為那鎮北王是個忠臣,但看如今局面,鎮北王顯然是狼子野心,不日必將稱帝。屆時如你我這般有志之士,當奮起反擊,掃清逆賊才是,怎可與之同流合污。」
……
宛城雖然剛入北軍之手不足半年,但是這麼短短的時間,北軍的政治方針卻已征服了當地人。呂布當年依靠宛城一地,要養活數萬大軍,那橫徵暴斂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呂布嫡系部隊多是來自并州邊疆,他們作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約束,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破壞力也不是尋常部隊可以比擬的。
要追溯起來,劉琮乃是出自西漢景帝劉啟一脈,乃是魯恭王劉余之後。要說劉琮可以為帝,那麼劉璋比他就更有資格了。劉璋之父劉和*圖*書焉也是西漢魯恭王之後,論資排輩,都輪不到一個小小的劉琮登臨大寶。再者說了,劉焉一脈和劉表一脈雖說是宗室,但血脈淵源早與如今的漢室差之千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傳承,什麼時候輪到這些所謂的漢室宗親竊取?
在張松別有用心的勸說下,劉璋最終選擇接受冊封,並將王都定於成都,雖向劉琮朝廷上表稱臣,但卻割據益州自理,並無進貢之打算。
放在有心人眼底,北軍此舉已經在向世人宣告,陳風即將稱帝。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陳風既然不認劉琮的朝廷,那麼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在北方扶持起一個新皇與劉琮分庭抗禮;要麼就是前進一步,登基為帝。
漢帝劉協的死,對所有諸侯勢力的衝擊是巨大的。
隨著曹丕等人在荊襄扶持劉表之子劉琮登基,各地的反應也截然不同。
壯漢飲了一口酒之後,淡淡的道:「喝完這頓酒,我們便回返荊州。」
最為主要的是,漢中比鄰西涼和豫州,就連長安三輔的兵鋒也可直抵陽平關,一旦他接受了劉琮朝廷的冊封,那和*圖*書就基本斷絕了和北軍同盟的可能性了。因為他用屁股想也知道,陳風是不可能會承認這個朝廷,到時候漢中將會成為南北爭霸的前哨戰。
就在劉璋猶豫不決之時,益州別駕從事張松提出各地諸侯封王割據,如今朝廷在南,不接受冊封無異於與荊州宣戰。益州與荊州接壤,與中原還隔了一個漢中,需解決近憂方能著手遠慮。再者,天下封王,劉璋坐擁益州天府之國,為何不能進位為王。就算沒有劉琮朝廷的冊封,劉璋都應當自封為王。
至於劉琮朝廷派來冊封馬騰為涼王的使節,甚至連馬騰的面都沒見著,就被驅逐出境。用馬騰的話說,想要冊封我,你劉琮和曹丕還不夠資格!
那小弟聞言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隨後問道:「可是北軍會承認咱荊州那個小朝廷嗎?俺總覺得,北軍遲早是要打荊州的……」
宛城南郊,官道邊上的一間酒肆。
酒館中,幾位大漢圍坐一桌,為首的大漢身披斗笠,但寬大的斗笠並不能遮掩其雄壯的身姿。他的美髯寸長有餘更兼烏黑柔順,最有特色的當屬他的額頭,光滑和_圖_書又十分突出,搭配著他剛猛的眼神,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尋常人。
壯漢沉吟片刻,便義正言辭的說道:「早先我認為先帝遇刺而亡,漢室需有中興之臣掃清寰宇,鼎定漢室。但現在新帝登基,朝政日益穩定,我們就無需在前往鎮北王處了。」
相比於前者,以如今北軍的威勢與擁護陳風的浪潮,陳風開元稱帝在世人眼中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畢竟在他看來,曹操佔據中原聯合諸侯都敵不過陳風,現在他的兒子與落荒而逃的劉備,又如何以一州之地對抗北軍兵鋒呢。
當劉琮的使節團進入益州並冊封劉璋為蜀王時,劉璋猶豫良久,還是選擇了接受冊封。
他本就沒有爭奪天下的想法,只要能守住益州之地,誰當這個天子對他來說都不重要。在這天府之國稱王,還是朝廷冊封的,這還是讓他頗為心動的。
壯漢雖然說得義正言辭,但是只有他心裏清楚,他魏延自認本領高強,但是就算去了北軍之後,又能從什麼官職做起?一個校尉?還是給他一曲兵馬?但是直接投效朝廷,和-圖-書他想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機會就多太多了。一個鎮遠將軍當然不是他最終的理想,但是起步就全然不同了。
其他對中原各地世家門閥的冊封就更不用說了,劉琮派往中原的各路使節團不是被扣押就是被驅逐,但凡有敢反抗者,皆被就地格殺。北軍霸道的處事風格,無不在向世人宣告,這個所謂的朝廷,這個所謂的天子,北軍不認!
荊州的勢力自不必說,劉琮在荊州登基,定都襄陽,自然對荊州所有的勢力大有益助。新朝廷的官員更是選用大量的荊州世家子弟。
……
天空才剛剛放亮,但酒肆中生意卻絡繹不絕。不是這家酒肆的酒水有多美味,而是宛城的人流量已經不同往日了。
最終,張魯在收盡了北軍好處的楊松的勸說下,果斷將前來冊封的劉琮使節打包押赴北境,想要以此向陳風表達善意。
魏延心中正盤算著,卻聽隔壁桌一個健碩的年輕人拍案而起,他怒視魏延,怒道:「荒唐,白瞎了汝這堂堂這八尺之軀,卻說出如此是非不分的話來,簡直是貽笑大方。」
宛城在中原雖然是四戰之地,北入關
https://m.hetubook.com.com中,西據上庸,南視荊襄,東臨兗州。但不得不說,這片地域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再加上如今四面八方都收歸北軍所有,自然是成為了走南闖北的客商以及遊歷天下的旅人最好的中轉之地。
江東孫權也欣然接受了來自劉琮的冊封,封吳王並統領江東軍政。孫權受封后,第一時間遣使入襄陽覲見,上表稱臣。
……
張魯接到朝廷冊封漢中王后,先喜后驚,喜的是他自己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能夠封王。驚的是這個朝廷並非正統,或者說在天下人眼裡,劉琮根本不夠資格為帝。
壯漢眼神一閃,他自然不會說昨夜接到家族快馬傳信,當今聖上將他冊封為鎮遠將軍,讓他前往荊襄復命了。
與劉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漢中張魯了。
在呂布的驕縱之下,可想而知,宛城百姓是多麼厭惡呂布軍。
益州不少有識之士提出了反對,在他們看來,劉琮何德何能能夠竊據帝位,再者北軍虎視江南,遲早定有一戰,荊州又拿什麼來抵禦如狼似虎的北軍鐵騎。此時接受偽朝冊封,那無異於將自己架在火堆上烤,遲早是要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