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高明到讓人無話可說
所以在填彩時多加飾一些金彩、琺琅彩等艷麗奪目的色澤。
常見的紋飾,主要是一些傳統紋飾和寓意美好的吉祥紋飾。
一件名牌瓷器,價值自然是不可估量。
當然,會做還要精通,要不然也不可能做在乾隆官窯器之上。
而這一抹紅色,恰恰又給整個大瓶畫龍點睛。
通過一件瓷母,能夠見識到的制瓷工藝,實在是太多。
其實區分真品和仿品並不是束手無策,首先造型方面,真器樣式繁多,而且造型規整。
民窯鬥彩器物的碗類,一般胎體厚重。
這裏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整層採用霽藍釉描金打底,沉穩高貴,施以描金,則更顯得富麗堂皇。
乾隆鬥彩瓷器有別於雍正時期的風格特色,可以說自成一派。
不用說,永宣青花在國內陶瓷史上,肯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十三層和第十五層紋飾,分別是珊瑚紅釉,加金彩回紋以及醬釉、加金彩卷草紋。
炫技?堆砌工藝?沒有多少藝術價值?
永宣青和圖書花採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製,看上去會有華夏水墨畫般暈散的效果。
這一切的特點結合起來,讓清代乾隆鬥彩瓷器,價值連城。
不僅小件器物完美無瑕,大件陳設器更是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第十四層是仿汝釉,就是模仿的宋代最為名貴的汝窯。
但是仿品圖案繪製功底相差很多,線條不夠柔美,缺乏一種立體圖案的感覺。
就算是單純的為了炫技,人家炫的也有水平啊!
清代乾隆鬥彩瓷器的造型種類繁多,如綉墩、魚缸、大盤、僧帽壺、如意尊、筆筒、燈座、葫蘆瓶、佛塔等。
這一切都讓乾隆鬥彩,開始變得價值連城。
回紋和卷草紋這兩個紋飾,在明代早期的官窯瓷器中經常會用到。
因此現代仿品,在市面上不斷出現。
更何況這件瓷器其上的製作工藝,還真是高明到讓人無話可說。
瓶底有年款,在瓷母的底足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瓶底中心用青花篆書三行六字款,「和圖書大清乾隆年制」。
當然,在這裏陳文哲最看重的還是其工藝特徵,畢竟乾隆工嘛,還是十分精湛的。
尤其是金彩的使用十分普遍,裝飾風格頗有皇家氣勢。
最後,紋飾方面,真器多有固定的紋飾,而且多開光。
第十一層紋飾為:「乾隆仿永宣青花纏枝花卉紋」。
另外六幅分別代表了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和富貴。
這一層正是乾隆鬥彩,而且是在仿造成化鬥彩的基礎上,加上了本朝特色繪製的乾隆鬥彩。
官窯鬥彩施彩方式與雍正時期完全不同,乾隆皇帝本人更加喜愛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風格。
一隻瓶子,就叫乾隆各種釉色大瓶,還號稱瓷母,這就已經說明,其上的釉色有很多。
器物之精,堪稱清代之最。
其次,胎釉方面,真器的瓷質精良,釉色以青白色居多,釉面肥厚,而仿品鬆軟。
傳說這竟是因為乾隆的靈機一動,而出現的珍寶?
第十層是仿官釉,仿燒宋代官窯。
所以和圖書在第七層看到乾隆鬥彩,也就不用太過奇怪。
經過藝術大師的精心設計和布局,各種技藝同施一器,有條而不紊。
清代乾隆鬥彩瓷器,可以用集大成和巧奪天工來形容。
到了第六層的紋飾中,所採用的釉色是玫瑰紅,這種顏色|色澤瑩潤,也是鈞窯中最美麗的顏色。
清代乾隆官窯鬥彩瓷器的紋飾,一般都有固定的紋飾。
這些紋飾,都是按照宮廷和乾隆皇帝本人的旨意所繪製的,因此繪功相當精湛。
十多種釉彩,包羅了古今名品,既有宋瓷巔峰的五大名窯,又有絢麗多彩的青花五彩。
想要了解乾隆鬥彩,就要深入了解乾隆一朝鬥彩瓷器的造型、胎釉、色彩、紋飾、款識。
在這層紋飾中,御窯廠的工匠,採用重筆點染的技巧,來模仿永宣青花效果,可以說是登峰造極。
這種裝飾手法,來源於三代時期的青銅器。
甚至還會適當加入粉彩,使得器物看起來更加完美無瑕。
其燒造的鬥彩瓷器質量上乘,和-圖-書幾乎件件是精品。
模印的皮球花,大大小小,面貌各異,美妙而立體,這是吸納了宋代龍泉窯的裝飾手法。
而仿品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力度,而且色彩缺乏層次感。
工藝之精,堪稱「乾隆工」。
它本來就是傳奇,而一些傳說,更是讓這一件瓷母的誕生,充滿了傳奇性。
這一切技藝的融合,最終成就了這件登峰造極的藝術珍寶。
宋代官窯同樣也是五大名窯之一,鐵骨烏泥,聚沫攢珠是其主要特徵。
相對的仿品造型就較為隨意,而且形制稍差。
既有登峰造極的粉彩琺琅彩,還有惟妙惟肖的仿生瓷。
第七層紋飾採用的是乾隆鬥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互相輝映。
最為重要的是,乾隆一朝十分喜愛開光形式。
第九層,正好是瓶子的腹部,12個開光畫面也是這件瓷母最為華美的部分。
第八層裝飾採用了粉青釉,貼塑皮球花的手法。
總體來說,這件乾隆瓷母各色釉大瓶,不僅技藝登峰造極,而且還充m•hetubook.com•com分顯示出乾隆皇帝和工匠們極高的藝術審美。
在十二個開光畫片,分別畫的是: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和博古九鼎。
那麼乾隆鬥彩呢?一般行內是怎麼稱呼它的?集大成的乾隆鬥彩!
最為重要的是款識方面,真器字體規整,十分規範,而仿品的字跡歪歪扭扭,書寫隨意。
雖然不知道這個傳說的真假,但是這卻又給這件瓷器增加了一些名聲。
我們都知道明成化鬥彩赫赫有名,在萬曆時期就有:「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的說法。
在這其上,鬥彩都不算什麼頂級工藝了。
也就是宋徽宗所說的「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汝窯釉色。
再次,色彩方面,真器看起來富麗堂皇,炫美多姿。
跟哥窯特徵是一樣的,不會就是不會。
第十二層為洋彩綠地變形蟬紋裝飾,內畫團壽紋。
乾隆鬥彩瓷器胎質精細,釉色青白如玉,早期器物釉面光潔,晚期器物美中不足的是有細微的波浪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