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皇家貢鏡
他們在清理沉船殘骸的時候,出水的銅料,由於長期浸泡在水裡,文物留有海洋生物,一塊牡蠣殼仍留在銅料上。
如果只是這樣,陳文哲也不會感覺奇怪,最讓他感覺震驚的是其上有銘文,而且還不是簡單的銘文。
這種黃金杯子,在國內出土過。
德化窯瓷器以其潔白溫潤的胎釉而聞名於世,釉質潔白而凝膩,乃德化窯白瓷獨有之特徵。
其中金磚、金幣、金條、金器,發現的數量不算多。
杯身作正八角形,圈足隨杯形狀。
既然走私,自然不能只走私數量巨大的瓷器,所以,這種船上才會出現不少金銀銅器。
這一次出海,陳文哲雖然沒有大批量的發現元青花,但是其他收穫不少。
發現黃金、白銀,算是正常,發現銅料,就比較奇怪了。
那個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的專業化莊園和作坊,分工頗細,能生產多種物品,包括生產金銀器皿的專門作坊。
這是一件水晶雙獸耳八角杯,高5.3
和圖書
cm,口徑8cm,足徑4cm。因為這面銅鏡,明顯保存的更好,而且上面的紋飾十分複雜。
如果是瓷質的杯子,那做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比如一隻明代青玉疊耳八角杯,這是明代的飲酒器。
只不過,這裏面還有一些比較奇怪的事物,比如說銅料。
體呈八角形,兩側凸雕獸吞式雙耳,杯身通體光素。
剛開始看到它的時候,陳文哲還以為是玻璃製品,仔細研究了一下,才發現水晶石那種特有的紋理。
這隻杯子通長13厘米,寬7.2厘米,高5.9厘米。
特別是這些使用特殊材質雕刻的八角杯,工藝不複雜,但是想要做出來,還真不簡單。
其中比較特殊的應該是明代的金酒杯,有一些看著十分簡單的,酒杯造型清素典雅,甚至直接是光素的黃金杯。
正是因為銅料的發現,陳文哲才能判斷,當年這些商船,很可能還敢走私的勾當。
除了這一件黃金八角杯和圖書之外,另外還有好幾件形制差不多的杯子。
尺寸高4厘米,口徑8.4x6厘米,底徑4.5x3.8厘米。
而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明代,要掏空一塊玉石,做出酒杯的樣子,肯定很難。
只見上面篆刻著「揚市江心龍鏡」的字樣,這可不簡單。
但是,只要稍微對古銅鏡有點了解,就應該知道這件傳說中的銅鏡。
加上配套的瓷質鏡盒,這一批鏡子的價值也很高。
品相很高,口沿、器身都沒有一點瑕疵,這可實在是太難得了。
在義遵高坪明代楊氏墓葬群中,出土過數十件金銀器,說明在明代,當地金器製作工藝已十分精湛。
所以,出現銅料,一般都意味著走私。
用金銀器作為陪葬品,顯示出楊氏家族在播州的顯赫地位。
「咦?」當看到其中一面銅鏡時,陳文哲頓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杯身作正八角形,圈足隨杯形狀。
是使用青玉雕刻而成,有黃褐色沁斑。
其中比較有https://m.hetubook.com.com代表性的瓷器有:明代四系醬釉龍紋罐、明代老虎醬釉罐等等。
由於銘文覆著一層銅銹,所以看的不太清楚。
這些文物肯定都是精品,只不過跟瓷器當中的重器,還是沒法比的。
但就算是這樣,陳文哲也能在這面銅鏡上看到一些熟悉的文字。
史籍記載,義遵在古代歷史上曾一度屬播州。
收穫的這些瓷器,風格古樸,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十幾件可定為館藏國寶級文物。
不用說,這是使用一整塊玉石雕刻出來的。
淺圈足,內外施白釉,圈足內澀胎。
雖然沒法跟之前陳文哲買到的那件贗品雲龍紋黃金杯媲美,但是也差不了太多。
瓷質的八角杯,國內生產的不少,這一次沉船之中發現的,是一隻典型德化窯貼塑梅花八角杯。
什麼叫光素,也就是什麼紋飾都沒有,就是用薄金片打造的精緻小杯子。
其中最多的是金幣,有個幾萬枚,再就是金條和金磚,都只有百hetubook•com.com十件。
這些杯子都是八角杯,器型大小差不多,但是材質不同,有黃金的,有瓷質的,也有玉石雕刻而成的,甚至還有一件水晶雕刻而成的。
當然,除了瓷器,其他的大頭,也就是價值很高的收穫,肯定是金銀。
杯為水晶製成,略呈茶色,質地透明。
當然,這些東西就算是相比他原來打撈的黃金船,這點收穫也根本就看不在陳文哲眼中。
但我國的考古界,此前從未發現過類似的鏡子。
而這一次,陳文哲可以說是收穫了個盆滿缽滿。
這些瓷器,不是原來沒有發現過,就是原來沒有發現過完整器。
從公元876年楊端入黔,至明萬曆28年,楊應龍叛亂被滅,楊氏家族據播歷經29代,共計725年。
這是一件明代黃金八角杯,杯作八角形,侈口,圈足亦為八角形。
如果不了解國內的古銅鏡製作歷史,肯定會不以為意。
我國從古到今,銅料都很緊張,因為它是可以製作貨幣的。
最後鑒
和-圖-書定出結果,這些是明代銅錢和銅料。
這一次陳文哲清理出來的銅鏡不少,保存完好,沒有被海水腐蝕太過嚴重的,稍微挑選一下,就足有三五百件。
這樣的杯子口沿微敞,杯身斜下內斂,圈足,通體無紋飾。
這隻杯子,杯口呈長方形有八角,杯壁深腹弧收,對應杯口角起八條棱。
這種銅鏡一直存在於史書古籍之中,是一種專門進貢給皇家的貢鏡。
器壁很薄,做工規整。
當然,這一次陳文哲發現的,肯定不止是這麼一種器型簡單的黃金杯,還有其他的更加精緻的黃金杯。
宋明時期,播州宣慰司境內的經濟,比其它土司地區發達。
除此之外,最後一隻是水晶做的八角杯。
好像也是明代的,應該是在古代播州。
可以說,在這一領域,始終一片空白。
最為難的的是,此杯品相保存良好。
二側各飾有鏤雕重疊雙耳,在上耳寬大頂板上各立一瑞獸,下顎擱于杯沿相向而視,造型美觀,琢工精湛。
外壁兩側,貼塑梅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