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宋代仿古
看著興高采烈的李金鯉,陳文哲無語。
出塔文物品類極其豐富,包含了佛像、經書、瓷器、錢幣等類別。
唐代十一面觀音像的排列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1957年在進行搶救性施工時,發現了若干珍貴的文物。
最顯著的區別是天衣,唐代觀音的天衣更顯靈動,用了幾乎五個曲折來表達天衣的飄逸,之後自然下垂飄與身體兩側。
他有手藝,有技術,他要是肯耗費心血,也應該能夠雕刻出這種等級的作品。
「老闆,這套昭陵六駿不錯吧?這是我在陽洛那邊的一家仿古工藝長買到的。」
同樣下身長裙的刻畫上,宋塔的觀音更為保守、傳統,長裙幾乎覆蓋了腳面之上。
同時將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北周保定元年款觀音菩薩像,定為了宋仿北周。
但是唐代觀音腰腹處凸起的肌肉,體現出了一種肌肉的動感。
然而,經過更加細緻的對比,還是會很清晰地發現,這兩尊出自宋塔的觀音與上博唐代的觀音www.hetubook.com.com的區別。
那麼多高手,就是沒有人能夠說出哪裡有明顯的謬誤。
反觀宋塔觀音的腹部,更多是表現出了一種臃腫、富態的感覺。
大海博物館的觀音飾有背光,而雲岩寺出塔的觀音,原來也有掛背光的小孔,但在出土時已不見其背光。
當年在虎丘山寺塔中,出土了兩尊十一面觀音菩薩像,不過那兩尊佛像有著明確是年代範圍。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精美石刻、都是盛世大唐。
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區別。
「肯定不是啊,當時我過去的時候,小巧的東西差不多賣光了,最後就只能挑選了一些大東西,比如這套昭陵六駿,還有一些就是佛像,對了,這裏還有一個比較小巧的,您給看看。」
因為很多具有明顯唐代風格的這種佛像,有人鑒定認為是宋代仿的。
但是為體現觀音女性的優美特徵,還是在腰身處做了扭動的姿態。
造像風格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兩尊十一面觀音的造型,都是呈現盛唐時期常見的「S」型站姿。
唐代觀音的長裙,則僅僅覆蓋到了腳腕處。
只要見過宋代仿古風造的佛造像,就會知道,「現仿的」和「宋仿的」那可沒得比!
宋代的仿古風已經十分盛行,只不過仿古時刻做的不多。
這種佛像他知道,現在各大博物館中都有收藏。
當年科技不發達,人家可是真正憑藉手藝吃飯的。
從肌肉的表現力上看,儘管大海博物館和宋塔中的這三尊像,都沒有盛唐時期過於誇張的「S」型身姿。
能夠收集到這麼一套昭陵六駿,李金鯉也是十分得意的。
無論是十一面的排列方式,還是站姿和持物,都與大海博物館與雲岩寺出塔的觀音像一致。
雲岩寺塔位於蘇市的虎丘山上,也稱為虎丘塔。
這一套石刻,最大的噱頭就是,你明知道這些都是仿刻,但是,你就是看不出仿刻的痕迹。
現在實錘了,既然有手https://www.hetubook•com.com段雕刻出那麼好的一套昭陵六駿,那麼怎麼能不用宋仿的手藝,仿製一些古代佛造像?
不能發現破綻,但是他懂得這麼做的手法。
而宋塔的觀音少有曲折出現,給人厚重的感覺。
再看整體造型,三尊觀音像均為「S」型身姿。
不管藝術性,還是做舊的手段,這一套昭陵六駿,都是最頂級的。
如首博藏得一尊晚唐時期的十一面觀音像,是以頂上三面,底下七面,主尊一面排列的。
全身佩戴的項鏈、瓔珞、腕釧樣式基本相同。
因此可以判斷,雲岩寺這兩尊十一面觀音,和上博藏得這尊十一面觀音,應是出自同一粉本。
所以,很多流傳到現代的一些佛造像,最終經過研究卻發現,卻是宋仿唐。
在這裏就需要特別提示一下,爭議主要是斷代。
這兩尊十一面觀音像,天衣飄蕩而下,身材豐|滿,下承雙層束腰式蓮座。
當然,數量不多,很多還具有爭議性。
這些典型的唐代造像特有的元素,毫不掩飾地www.hetubook.com.com出現在了這兩尊出自宋塔的觀音上,讓後人對它們的斷代帶來不小的疑惑。
而在仿古時刻當中,做的最多的還是佛造像。
所幸,大海博物館有一尊唐代的十一面觀音像,可以讓後人來與這兩尊十一面觀音進行對比。
陳文哲當然沒有發現破綻,因為這一套石雕的手藝是真不錯。
通過對出塔文物的考證和研究,最終確定這座塔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
左手自然下垂持寶瓶,右手屈肘上舉握柳枝。
現在李金鯉看到陳文哲那滿意的樣子,很可能他也沒有發現破綻啊!
陳文哲的視線,隨著李金鯉移動,很快就看到了一尊十一面觀音像。
其次,從刻工上看,唐代的觀音更加精細。
該塔內的文物,應是宋建隆二年,隨寶塔落成而入塔供奉的。
這讓很多人在認知了宋代仿古青銅禮器、玉器等器物之外,又拓展了新的研究視野,那就是宋代「仿古」佛造像。
出塔文物中的兩尊十一面觀音菩薩像,現在就成為了研究「仿古風氣」的主要和-圖-書參照物品。
比如《漢傳佛像時代與風格》一書中,將蘇市靈岩寺出塔的兩尊觀音菩薩,定為了宋仿唐。
首先從觀音十一面的排列形式上看,這三尊像均為頂上一面,中間四面,底下五面,以及主尊一面。
這一粉本同樣影響了許多石雕造像,如丑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石雕類十一面觀音像,和丑國菲利爾美術館藏原西安寶慶寺的十一面觀音像。
一幅一幅,仔細看著眼前是六幅石刻,只是稍微一想,陳文哲就知道,這確實是用的宋代的仿古手藝。
可惜,他沒有那個耐心。
一條珠鏈從項頸處垂至腿部,天衣自身體兩側飄落。
「仿古工藝廠?就買下來的這麼一套石刻?」陳文哲奇怪的問道。
感覺陳文哲看完了,李金鯉才湊了過來。
之後更是因為聲名遠揚,吸引來大批高手過來觀賞。
所以,這兩尊十一面觀音像,成為了研究「仿古」這種藝術風氣的標準樣品。
在陳文哲回歸之前,李金鯉已經找了不少高手過來鑒定。
「老闆,這些仿刻是不是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