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玉看皮瓷看底
但是底足的鑒定最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在鑒定瓷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鑒定。
當然也不能絕對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細潤堅膩,然而相比仿品還是稍顯乾燥。
畢竟也不是多麼難的技術,只要你知道,就可以把這些都仿出來。
成化指的就是成化帝御用的鬥彩瓷器,當年景鎮的工匠們,在1300度高溫的窯火前,等待了無數個日夜,砸碎了無數只成杯后,才終於為成化帝燒出了數十隻精緻小巧的宮杯。
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
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質粗細不幹燥,有無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種潤膩不澀的胎質感。
觀察底足,如果老氣自然,無泥漿粉土及其它洗不幹凈的人為物,無人為作舊而被複燒的痕迹,那差不多就是真品。
成化瓷器胎質和_圖_書潔白、細密、乾澀;
這是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這種釉色是鑒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徵之一。
細看胎釉,釉質肥腴,潤如凝脂!
明時則多有放射狀的跳刀痕,旋坯痕則少,僅前幾朝帶有元朝之遺迹。
這是明代中期以前經常出現的,現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在收藏界一直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不是沒有道理的。
底足的鑒定,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裏沒有釉料,會暴露出胎骨。
但是仿品的積釉與真品的積釉,有兩點不同。
一般來說,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顯得比較乾燥。
這樣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
觀察其露胎之處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損情況,偽品之磨損比較平滑,沒有真品那麼自然。
胎體秀美而輕薄,迎光透視呈牙黃色或肉紅色;
多了以後,就呈現出一種蝦青色。
這些如果都沒有問題,那麼最和_圖_書重要的就來了,款,或者是刻字。
因其燒造工藝高於古時,釉也施得不是那麼厚,不會造成積釉。
對於仿品來說,就成為避不開的難題。
而仿品則不同,顯得輕滑或堅膩。
這個夾角裡邊有積釉,就是上釉的時候積得比較多。
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無祠堂名號也會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這些都是很小的細節,但是如果不知道,把握不住,那就是很大的破綻。
從胎的質感觀察,有機械淘泥、練泥和快速陳腐的表現。
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並有雞心點。
再就是粘砂現象,這些都是底足之上獨有的特徵。
胎骨(底足),洪武前顆粒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
自然也有大隱隱於市的「三秋杯」,而它才是瓷中魁首,國之重器。
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細絲狀,現代鋸條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線條(2至3毫米距離)。
底足的鑒定,是www•hetubook.com•com鑒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
而仿品這一點卻極少做到,偽品也有少數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樣顯得老化乾燥。
而永樂后,胎骨相對比以前的要細白一些。
再加多為模注,而過於規整等原因,使之極少有粘沙。
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細絲狀。
第二,明代蝦青色的線有些窄,而後仿的比較寬。
成化官窯鬥彩器黃釉器的胎質還有不同,黃釉器胎質潔白、細密、乾澀,釉質肥腴。
關於內折角,就是底面與足牆的夾角。
甚至徹底擺脫了洪武、永樂、宣德時期的一些特徵。
官窯幾乎看不到什麼痕迹了,而仿品則往往做不到這點,不是過左就是過右。
看底足首先看火石紅,火石紅中的銹黑點,看上去有滋潤感,自然感,不幹燥。
拿著這隻小杯子,陳文哲反覆的看。
釉色微微閃青,釉質肥腴,潤如凝脂,上手撫之如同嬰兒的肌膚一樣。
最起碼,這隻底足是真品。
和*圖*書清官民之窯,足內積釉處也有粘沙。
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還能避免。
如果說一件瓷器的仿製,無可避免的地方,那肯定是胎骨質地。
觀察其粘沙現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現象。
這些御用宮杯中,有獨步天下的「成化鬥彩雞缸杯」。
這一點陳文哲看到十分清楚,因為看瓷器,首先看底足。
俗話說得好,玉看皮瓷看底!
它沒有永樂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
這種特徵在40倍放大器或陽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當然,鑒定底足,還有不少關鍵點,比如內折角。
縱觀各個時期的瓷器底足的做法,都有其特別之處,所以還可鑒察其露胎痕迹之紋路。
這些留款、刻字,現在就成為了很重要的一種鑒定方法。
清之民窯,大多數能透過釉層看到旋坯之痕。
胎骨(底足)與器物內外露胎處的色澤、老氣、用料等要一致和-圖-書,感覺要自然。
這個的鑒定和仿製,都比較麻煩。
這個不同之處,一看很明顯。
如果其他地方有問題,那麼整件瓷器都有問題,也就不用從最難的地方來鑒定了。
第一,它不是蝦青色而是淡綠色,即使能接近蝦青色也是泛綠的。
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會對其他瓷器刻字的。
明代的款,陳文哲研究過,但是那是研究的留什麼款,而不是這些款該怎麼留,也就是怎麼寫、怎麼刻!
其實鑒定一件瓷器,其實可以先不看這些。
這一時期,無論胎質怎樣,看上去絕不生硬。
所以,陳文哲先看的是手中這件三秋杯的底足,此時看的是削足方式。
還有胎骨的外觀,胎土與古代瓷胎有別。
其次是看修胎刀痕,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現代修胎多用鋼鋸條。
它的造型玲瓏秀奇,胎質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
鑒定瓷器,就要看瓷器的底足!
如南宋瓶腳,就有圓圈之旋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