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的系統不正經

作者:瘋神狂想
我的系統不正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幢身刻經文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幢身刻經文

三是單體圓雕造像,雕刻單獨的佛、菩薩、天王、力士等這些造像都有著鮮明的時代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從造型風格上看,與唐前期,如昭陵、乾陵高大壯碩的石馬相比略小,比例準確,雕刻精緻。
最左側刻「言亡考桓元徽供養」「大寶幢主清信士桓納言供養」字樣;
帝后禮佛圖像,在北魏龍門石窟、鞏縣石窟中都有表現。
進而延伸到言為桓彥范的自稱,刻石中有「言亡考桓元徽供養」。
隨著密宗在唐初的推廣,其重要經典《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很快在全國流行。
這種風格來源於秣菟羅佛像和印三笈多藝術的「濕衣法」,並與我國三國時期的人物畫家曹仲達「曹衣出水」的風格相結合。
館藏北周立佛,面型豐|滿,髮髻低平,頭部較大,體態壯碩,腹部微鼓,是典型的北周造像風格。
這反映了唐代包容、昂揚、健美的精神特質。
正面左中部正書,「大唐皇帝供養」。
北周造像,一和_圖_書改秀骨淸像的風格而轉向豐壯,大型佛像增多。
此幢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造型準確形象生動。
其妻跪于榻上,其他供養人或跪于榻或站立身邊各有題名。
魏晉以降,造像之風盛行,除大規模地開鑿石窟寺外,單體的寺廟、民間造像亦風靡全國。
但有人認為,此人為桓彥范。
背面中間為獸首,雙龍騰雲相交,兩側各一隻蹲獅,祥雲繚繞,龍騰獅踞,氣勢恢宏。
像是一件楚先發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這是唐開成五年的作品。
誦讀此經可消除罪業,免除輪迴諸惡道的痛苦,遂被刻於石幢。
其中經典肯定是釋迦、多寶佛造像,陳文哲在這裏看到的仿品是仿的北周時期的經典造型。
這些都是用姓名的最後一字代之,而唐代未見有官職和姓名混用的例子。
該館收藏的唐代經幢座,方形四邊各1米多,高0.42米。
該館收藏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時期造像數十m.hetubook.com•com尊。
近年陽洛新出土、陽洛師範學院圖書館收藏的桓臣范兄弟《桓臣范墓誌》記載:「大父法嗣、考思亮。」
刻石中又有「言弟納言」供養,可視為兄弟排行。
如果說獅虎、畫像石、駿馬等數量不少,那麼這裏數量最多的肯定是佛像。
經幢,是唐代開始流行的一種刻經形式。
皇后跪坐于榴上,著唐代皇后禮服中最高等級的「褘衣」,面相豐潤,神情嫻頭戴花簪,前掛三串步搖,雙手于胸前執蓮蕾,後有執華蓋、執扇侍女。
由於經文中有「安高幢上」的供養方式,每當經幢上的塵士飄落於身,或經幢光影映照于身,即「塵沾影覆」,神力奇妙。
右側中部正書,「大唐皇后供養」。
像是這樣的石像,西陝漢唐石刻館遺存有大量的佛教石刻。
桓彥范神龍元年拜相,任納言一職,后又改任侍中。
特別是敦煌莫高窟壁畫220窟初《帝王禮佛圖》中的皇帝形象及服飾、和圖書冠冕與此經幢座上的形象很相似。
唐初「納言」「侍中」均為門下高官官「宰相」,兩者換用,故推測桓彥范即桓納言。
唐代佛教造像是我國佛教藝術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擺脫了早期佛像的外來影響,走向民族化和世俗化,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的佛像藝術體系。
皇帝跪坐于榻上,身著冕服,頭戴冤旅。
右邊刻有八位供養人形象,每人頭戴幞頭,著圓領長袍,足穿靴,上方有各自的官銜、姓名。
當然,佛像可在碑上的也有不少,比如西魏的佛道四面造像碑。
二是背屏式造像,依託背屏,以浮雕的形式刻出單尊或多尊像及護法的獅、龍等形象;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土,其傳播方式除經典文字外,「因像設教」更易於被信眾接受、膜拜。
北魏早期佛像,受鍵陀羅、秣菟羅藝術風格的影響,有明顯的外來因素。
北魏中晚期推行漢化政策,佛教造像與我國傳統藝術風格融合,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www.hetubook.com.com像的特徵。
且刻制精細,極為珍貴,堪稱「鎮館之寶」。
比如館藏的北魏造像佛二菩薩,佛高髻,面部雖殘,依然顯清秀,著褒衣博帶式佛衣,衣紋流暢,懸裳垂於座前呈扇狀,層次感明顯,優美端莊。
藏品中有一件菩薩立像,通體敷彩描金,以紅黃黑色為主,裸|露身體部分塗黃,瓔珞描金,色彩鮮明,實屬罕見,彌足珍貴。
這些造像大致有三類:一是造像碑,即將造像與中國傳統的碑刻相結合,利用碑的形制在上面開龕造像,雕刻供養人及發願文等;
北周菩薩立像,同樣形體壯碩,寬肩豐頤,斂胸鼓腹,通身飾長串瓔珞,繁複華麗。
最右側刻「言母金氏供養,幢主清信女言妻趙氏供養。」
經幢上皇帝、皇后形象,在唐代石刻中為首次發現。
另有「故人趙元哲供養」,其後有「哲妻李程氏供養」。
可見桓彥范與桓納言,井非一人。
故廣泛刻制安置於通衢、宮廷、寺廟、墳域等處,遍布大唐各地,https://www•hetubook.com.com亦見有其他佛經如《金剛經》《心經》等刻於經幢之上。
這與唐建陵的石馬相似,應為唐中期之物,為唐代陵墓石刻中的精品。
幢座正面刻「大寶幢主清信士桓納言供養」字樣。
胸部豐|滿平滑,腹部微收,大腿肌肉隆起。
左面刻:「故人趙元哲供養」。
面相豐雍,神情莊嚴,雙手于胸前執笏板,榻前有一男侏儒,身後有執扇侍臣。
西魏造像,沿襲北魏晩期風格。
皇帝、皇后前側的男女侏儒與章懷太子墓壁畫中的男女侏儒形象亦同。
該館藏的唐代立佛像,體型魁偉,高達2米多,螺髻高聳,面相端莊,雙目微合,鼻樑挺直,嘴角輪廓分明。
人物服飾及華蓋、執扇、鵲尾香爐、龍、獅等都具有典型的唐代風格。
關於造幢人,是哪一位皇帝、皇后尚無定論。
經幢一般為八棱形,也有六棱、四棱,下為幢座,中為幢身刻經文,上有相輪寶珠等。
著通肩式袈裟,衣紋呈「U」形分佈,袈裟輕薄貼體,顯示出壯碩健美的身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