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心憂炭賤願天寒
等到眼前漸漸發黑,手腳不聽使喚的時候,再想改變已是不能。
念頭轉動之間,張明圖的念頭已經落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
王家有一嫡女就是嫁給了縣令之子。
我喜悅于這難得一見的大雪,卻也見一背負木炭之老者于雪地門市之內凍斃,無人在意。
答案很簡單,我不能。
許久之後,他才點點頭。
普通人若是得知自身有這方面的天賦,可能要在兩本頂尖經書之上做著取捨。
不過有目前的諸多線索也已經夠了,縣令和諸多世家做的相當過分,很多事情都是不經掩飾,或者掩飾的很潦草。
我想去試試!
今早看天降大雪心中驚喜,覺得他的木炭能賣個好價錢,早早就來集市。
念頭落下的瞬間,腦海中生死簿的光芒微微綻放。
《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大夏立國八百多年以來,無一人修行成功。
而劍邑最大的壓迫者,毫無疑問是縣令,以及圍繞著縣令的諸多豪族世家。
我將諸多資料遞交和圖書了上去,錦衣衛總旗目光奇特,盯著我看了良久。
衣著單薄,他不擔憂,年輕時他經常這麼干,可他未曾想過,他已年老體衰。
甚至於他們還敢倒賣兵器,與各地的叛逆做生意。
江南可稱魚米之鄉,每年糧食收穫都極多。
《地藏菩薩本願經》隱隱有所觸動。
我還是選擇了《地藏菩薩本願經》,族長張基本看我的眼神有些怪異,似乎在責怪我走上了彎路。
我調查到這裏就已經不敢再繼續進行下去。
這其中又和負責漕運的李家有關。
負責運糧的是劍邑王家,他是縣令韓瓊的親家。
整個劍邑的世家豪族上層人物都與縣令或多或少的有所關聯,或許他們根本想象不到會有人要調查他們。
地藏菩薩本願經超乎想象,不知是我影響了地藏菩薩本願經,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影響了我。
我還是嘗試著去改變了。
發下誓願,想要拯救整個十八層地獄,甚至包括最為兇惡的無間地獄之中
和圖書的冤魂惡鬼,這樣的地藏怎麼會害怕因呢。我心中茫然之餘,又生出憤怒。
之前我只是知道這其中干係重大,卻未曾想到干係如此之大。
若是未曾看到有多好,我心中嘆氣。
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我一拳就能把那收門市費的稅吏打死,可我也知道,這一切與他無關。
調查暫時告一段落,但目前得到的諸多線索和聯繫已經足夠。
可是劍邑諸多居民卻食不果腹,糧食當然不是憑空消失,而是通過江南西道發達的水運運送出去,銷往整個江南。
這可以說是所有選項之中最差的了。
縣令與劍邑諸多豪門世家幾乎是連在一起,緊密難分。
其上方,《平衡》所記載的最後一個字也為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文字。
古文詩句之中的場面落於現實之中,顯得那般殘酷,那般鮮血淋漓。
冬日突然就來了,于江南所在之地,難得有綿延大雪。
「有骨氣!」
我捫心自問,我能改變www.hetubook.com.com此狀況嗎?
隱約聽聞那負責購物的小廝談論,多是良辰美景,應在雪中飲酒作詩之類,想來是他們的主人吩咐的。
我的眼睛里容不了太多沙子。
一地長官親手將手中的軍械販賣出去,販賣給當地的叛亂者。
有那豪門世家之中的小姐、公子的僕人于門市之中收購牛羊肉。
我將種種調查到的資料統計在冊,人員、溝通方式,糧庫糧食的轉運方法……
往日里看到黑暗我還能夠忍受一二,如今卻難以承受。
門市之中專門收門市費的小販不以為然,叫了聲晦氣,拖了半車炭走,當作門市費。
倒不是怕死,而是怕事業進行到一半,還會完全將這些人物扳倒就死了,那未免太過於可惜。
這件事情簡直不可思議,顛覆我的思維。
但《地藏菩薩本願經》卻與其相反。
那要不要去改變呢?
腦海之中,龍吟、虎嘯,卻皆有些茫然。
張明圖有著生死簿,因此就不需要那般糾結。
他已經把利害和_圖_書關係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好的選項和次等的選項都給我列出來了,可我偏偏選了最不好的。
我隱約能夠感受到賣炭翁的一生,他家中還有妻子和孩子。
我親眼看著錦衣衛總旗將相關的資料遞交上去,而且他還特意在調查報告上署上了我的名字。
旁邊攤販倒有賣熱的羊肉湯的,可他捨不得那兩文錢,覺得頂一頂可以多買點肉回家。
念頭堅定的時刻,地藏菩薩本願經轉動隱約間從那死掉的賣炭翁身上吸出一縷陰氣。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我沉默無言,幫著眾人把那老者的屍體搬到城外尋一荒地,挖坑埋了。
軍中的高手極多,世家豪族養的頂尖人物也不在少數,我多次感應到洗髓換血的人物。
大雪漫天,越發寒冷,天地一片蒼茫,只是再無之前那般意境。
《因果》
族長並沒有過多勸告,只是眼神之中有著失望。
想要扳倒他們,憑我個人之力完全不夠,憑藉張家憑藉威遠鏢局也遠遠不夠。
和_圖_書門市之內,帶來牛羊、木炭、柴火之人,衣著皆是單薄,于風雪之中瑟瑟發抖,臉上卻還要強擠出笑容。
越是調查資料,我越是不安。
又或許是修行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讓我心中有了一絲菩薩心。
民不聊生,終日勞碌也難以溫飽,當是有人壓迫。
唯一欠缺的是相應的賬本、賬單,但守賬本的人物極度恐怖,我根本不敢靠近。
不過這一切本也不應該由我而來。
張明圖,生於大夏曆808年,卒于大夏曆840,死時32歲,天賦異稟,修成《地藏經》,死於隆興府。
倉庫之內的糧食數不勝數,可是居然能被王家賣空。
我詳細收集了堤壩和糧倉方面的詳細情況。
我也未曾解釋太多。
而王家是劍邑最大的糧商,王家糧鋪可以說是聞名劍邑。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街邊有賣草席的老者嘆息一聲,拿了卷草席,裹在那賣炭翁的身上。
這可以說是佛門典籍之精華要義。
這樣的經歷感受,讓我心中憤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