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鎮撫大秦

作者:一兩故事換酒錢
鎮撫大秦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三十章 取士于眾!

第三百三十章 取士于眾!

還想謀取更多的名和利。
張良搖頭。
而且這麼多人,又當如何選才?
扶蘇若有所思。
扶蘇頒發了求賢令。
他對此很是驚疑。
嵇恆輕笑一聲,顯得雲淡風輕。
嵇恆並未做過多解釋,扶蘇身上是有著這個時代烙印的,也深受過去的『士卿』思想影響,自然會下意識對『士』高看一等,但『士』這種文化,本就跟秦人體制格格不入,強行效仿,只會得不償失。
他是真的為此焦急。
「取士于眾!」
夜已深。
虎頭蛇尾,甚至直接是不了了之。
他趕來咸陽的路上,就已見到很多成群結隊,前往咸陽的『士人』了。
只是這種挑選人才的辦法真的可行?
半個時辰后。
他徑直在一旁坐下,天色已不晚了,扶蘇也不願就此耽誤太久,開門見山道:「嵇先生,你提出的求賢令,可是把我累得不輕,眼下就關中,都有近千人趕來,若是算上關東,這次前來的『士人』不說近萬,至少五六千人是少不了的。」
當他將這份張貼于各地大小城池的令書看完后,更是眼中露出了久違的驚慌跟不安,非是驚慌不安於這求賢令本身,而是驚慌于秦廷當下的不按常理。
人太多了!
嵇恆繼續道:「你頒布的求賢令,可是不看出身,不看門第的,甚至是不看身份的,而過去的求賢首要看的便是身份,非士不取。」
扶蘇撓撓頭,苦笑道:「先生就莫要取笑我了,若只是百來人,我或許會很欣喜,然這次前來的士人數量太多了,一旦處理不好,恐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反受其害。」
他跟張蒼商議了一番,決定還是去找嵇恆商量一下。
今後則只能靠『取吏』。
扶蘇到了嵇恆的住所。
本該聲名大噪之人,何以這麼寂寂無聞?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但跟大秦的體制又暗中契合。」
他坐在床榻上,聽著外面傳來的竊竊私語,也是暗中嘆氣,現在咸陽城越發熱鬧起來,他居住的邸店眼下便有很多各地到來的『士人』,這些人,他私下也關注過,並無hetubook.com.com多少士人氣質,反倒更多的是一些流氓草莽氣息,也不由讓張良哭笑不得。
「唯有親自見上一面,才知這一切是不是出自此人之手,也才能知曉,此人真正的用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此驚才之人,卻為虎作倀,實是明珠暗投。」
嵇恆目光冷冽。
畢竟這是嵇恆提出來的辦法,嵇恆應該對當下的情況有過預估。
要是搞砸了,對他扶蘇的聲譽,將會是極大打擊,而且若因此為士人疏遠,日後再想招攬人才,恐會變得艱難不少。
想罷。
也做不出評價。
「這麼龐大的數量,這讓我如何去選?」
相較於張良的驚愕,扶蘇也有些猝不及防。
是吏,非是官。
而想要解決同樣很簡單。
「這是一種顛覆。」
這是第一步!
只不過商鞅創立的體制,只適合在戰時,一旦脫離了戰時,這套體制就直接死了,沒有階層流動的渠道,沒有上升的空間,對於大秦這樣一個高壓帝國,是無比危險的,因而想改良商鞅的體制,不僅要解決軍功爵的積弊,還要解決上下階層流動性的問題。
張良摸著下巴,凝聲道:「從現在打聽到的消息,這人目前就住在城中,而且似因為身份的緣故,四周還有專人監看,只是前段時間咸陽官吏針對此人,恐非是空穴來風,只怕另有隱情,可惜我在咸陽並不認識官員,不然倒是可以打聽一下。」
像之前推行的『官山海』,這就是沿用了『管子』的那一套,只是做了一定的改良,至於後續所謂的『士官轉職』,實則就是秦軍功爵那一套,只是將原本的條件進一步放低了,而眼下這個求賢令,完全是『新政』。
扶蘇點頭。
「我現在是擔心不已。」
都不能說是推陳出新了,完全是立起爐灶。
過去天下求賢,求得都是大賢,也求得都是士,而扶蘇卻反其道而行之,雖名義上是求賢,實則求的分明是『士』非賢,這完全背離了過去數百年天下之常規。
然大秦立國十年,依舊和*圖*書沿襲的是老一套,即學室路線,走的還是精英路線,然軍功爵制面向的是所有秦人,而精英路線明顯針對的是少部分人,只有少部分人能獲得晉陞空間,大部分人則只能陷入一成不變的死態,這般壓抑的社會,定然會出大問題的。
他揶揄道:「你有何焦急的?人來得多不是好事嗎?不正突出你的人格魅力嗎?」
他心中也清楚,隨著扶蘇開了這個先河,日後士這個階層的身份地位,將會進一步被拉低,而有扶蘇的求賢令在前,若是日後再有人發求賢令,恐都會跟這次做比較。
眼下這道求賢令對天下士人的影響,尚沒有表露出來,等到這場盛會結束,以及真的有士人藉此晉陞到高位,一定會為世人廣為稱讚跟嚮往,到時眼下倨傲不屑的『士人』,反倒會遭人詬病,長此以往,士人身份的尊貴將不復存在。
扶蘇拱手道:「見過先生。」
「人多不算是壞事,人越多篩選的力度才大,也才能從中真正的選出幾個人才,至於你所擔憂的,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麼擔憂,你把這些人看的太高了,這些所謂的『士人』,當真是士人嗎?」
同時也會引得很多底層『士人』振奮和狂喜。
城中一家邸店。
所以這次的求賢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好似驚鴻一瞥,便飛速為世人遺忘了。
這非是幾十上百,而是上千近萬。
扶蘇朝殿外高聲道:「魏勝,立即去準備車馬,我要出宮一趟。」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入院。
流動起來。
取官于士跟取士于眾,兩者的差別可太大了。
獨樹一幟。
嵇恆忍不住調侃了一句。
之前秦廷的種種舉措,多少是有前跡可循的。
「而這才是大秦體制該有的人才路線。」
對此。
不過。
這場盛會只是一場鬧劇。
至於影響如何,張良不敢預測。
聞言。
「然不管如何,此人,我都要見一見。」
吩咐完,扶蘇獨自在室內走來走去,依舊在思考怎麼處理這近萬人,這非是一個小數目,一旦和圖書處理不好,對咸陽都恐會造成動蕩,而且他又該如何去安置?
張良褪去衣衫,沉沉的睡去。
「顛覆過去天下盛行的精英路線。」
只是張良也很好奇,這人究竟在圖什麼?
吏才是秦制下最重要的存在。
「改走普羅大眾路線。」
但『民』終究不是『士』。
這麼龐大的數量,對咸陽的治安,也將是不小的考驗,因而這幾日,他沒少為朝臣抱怨,只是對於這些抱怨,扶蘇也只能尷尬的笑笑,並不敢表露任何不滿,然心中也是深感無力。
也沒有太過偏離。
雍宮。
而秦法之根基便在於吏。
張良搖頭。
在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張良本能的察覺到了不妙。
他現在心中唯一的心思,便是儘早弄清這名『鍾先生』的底細,若是能夠,或許還會出言勸說幾句,讓其不要再助紂為虐了。
嵇恆搖搖頭,緩緩道:「你並未理解這次求賢的真意,過去的求賢令都是君主頒布了,求的是官,取的是士人中的精英,然你只是一個儲君,自不能跟君主一樣,所以你走的是大眾路線。」
就他目前聽到的消息,這次求賢令下,前來咸陽的人太多了,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這種情況,不僅扶蘇沒有想到,之前跟他合計的張蒼,同樣也始料未及,兩人這幾日對此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但依舊沒想好該如何處理。
見嵇恆態度如此堅決,扶蘇也就沒有再堅持。
扶蘇苦笑。
「大秦本就對出身沒什麼看法,只要能斬獲軍功,便能更進一步,這求賢令實則是一樣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困擾著扶蘇,讓扶蘇近來是寢食難安。
士本就是貴族,自來飽讀書卷,因而更有遠見,更有想法,這些人出仕,往往對天下都有更切實的影響,而取士于眾,那便意味著這些人之前或許都不是『士』,只是在一番篩選后,挑選出了一些相較不錯的『民』,將其視為『士』。
他若沒有猜錯,這求賢令的手筆,並非真的出自扶蘇,而是出自那個幕後執棋者,此人心思極深,算計也頗多,每次出手都定hetubook.com.com有收穫,而這次又沒有遭到刻意針對,想成為一場鬧劇,恐都不太容易。
他這幾日打探了。
此刻亦然。
名?
他甚至刻意把這鍾先生提了出來,想看看城中市人對此人的印象,只是得到的結果,同樣令張良有些愕然,這些人唯一有印象的,只是此人是個『奴隸』,還是皇室的家奴,甚至不少人還認為這人是好命能遇到殿下,不然根本就沒機會出頭,還有就是誇大秦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舉無疑會引得天下『士』震怒。
末了。
與此同時。
這幾日一直忙於在城中打探消息,只不過打聽到的消息並不多,甚至基本可以說沒什麼有用消息,這個傳聞中的『鍾先生』根本就沒有流露出太多信息,不僅四周民眾不知,就連一些販夫走卒都不清楚,這屬實有些出乎張良意料。
這都需要他考慮。
這讓張良也是有些看不透。
已至深夜,張良正在店中休息。
即便是最初令這位『鍾先生』揚名的『官山海』之事,他在城中一番詢問下來,幾乎大多的市人都不知這鍾先生是何人,唯一能說得出來的,只有個儲君扶蘇,還有便是令他們嘖嘖稱奇,甚至是為之叫屈喊冤的蒙毅。
而嵇恆的建議往往都是從實情出發,也是更契合大秦現有體制的。
扶蘇愕然。
這人究竟是什麼心思,就這麼淡泊名利,若當真是奴隸,以大秦的制度,恐早就脫離了賤籍,憑藉其本身的謀算,也足以揚名立萬了,而今依舊名聲不顯,且絲毫沒有怨念,這跟他想象中的奴隸根本就沒有半點相似。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嵇恆此刻正在院中納涼,不知從何處制出的摺扇,正呼呼呼的扇著,帶起一股清涼的風,原本扶蘇還提出,給嵇恆找幾個服侍的侍女或者侍從,只是都為嵇恆拒絕了。
扶蘇心中存疑。
扶蘇又補了一句:「盡量不要引人注意。」
奴隸都是拼了命想往上爬,想擺脫自己的賤籍身份。
只是這一番打探下來,張良更加疑惑了。
為此。
他這次可是頒布的求賢令啊。
除非……
「取和-圖-書官于士跟取士于眾,兩者是有天壤之別的。」
他才來咸陽沒幾日,眼下時間尚且充足,還不至於因此心急,而且他這一路上,也是聽到了另外一件事,一件令他心頭一顫的事。
嵇恆淡淡的看了扶蘇一眼,指了指旁邊的涼席,懶洋洋道:「自己找個位置坐吧。」
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盛會,張良絲毫不感興趣,也沒有想冒名參加的想法。
這人似無欲無求。
因為每項政策出台前,誰也無法預知最終的結果,或許是好,或許是壞,即便他自認才智無雙,也實在不敢對此輕下判斷,但他心中同樣清楚,這則求賢令,對天下的震撼程度非同一般,因為扶蘇將『士』的標準進一步拉低了。
秦制的根本是法。
他們真的能取代或者勝任『士』的職能?
他就知道嵇恆提出的建議定有高見。
「以往求賢哪有這麼大陣仗,就算是孝公先祖時,也只有幾十上百,而這已十分不錯了,但跟我這次下發的求賢令,依舊不能相提並論,這數量太多了。」
商鞅創立的軍功爵制,是用行政手段的方式,強化了社會階層間的不平等,時刻提醒著上位者的優越感和底層民眾的自卑,但值得注意的是『強化』絕非『固化』,甚至恰恰相反,商鞅創立的體制,才是當下社會階層最為流通的體制。
他已然可以預見,用不了幾日,咸陽將會變的無比熱鬧,只是張良也略有不解,如此囫圇吞棗,當真能招攬到有用之人?就憑那些堪堪讀了幾卷書,識得幾個字的貧士,真能為大秦打開局面?
即便是隸臣,只要能獲得爵位,同樣能拜將封侯。
「自不可同等對待。」
他來到咸陽已有數日。
若是求名,又豈會這般?
想直接推行後世的『科舉』及『公務員制度』,就大秦目前的現狀,明顯是不足夠的,因而只能徐徐圖之,一步步放鬆『取吏』的標準,給秦人逐步鬆綁,讓他們再度看到希望。
他目前尚並未焦急。
過去是靠的軍爵。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
然真的可能嗎?
只不過相較於官,吏更顯籍籍無名罷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