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1630

作者:克里斯韋伯
大明1630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兵備道

第一卷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兵備道

看到楊嗣昌這樣,楊鶴滿意的點了點頭:「你先回去吧,這裏以後就不要來了,這樣對你我都好,若是君父開恩,你我父子日後必有再見之日!」
「為父身為大明三邊總督,不管有什麼理由,的確數年來西北形勢每況愈下,下獄問罪也是理所當然,至於孫高陽他是先帝帝師,大凌河之敗也事出有因,朝廷也要顧及朝廷的體面。方才那些話你今後的就不要說了,你若想為為父好,就應當盡心國事,一心為君父、為大明辦事,這才是我們武陵楊家的好子孫!」
與平常一樣,天色剛蒙蒙亮,崇禎便起了床,在一群宮女的服侍下熟悉完畢,換上常朝冠服,離開養德齋(崇禎居住處)前往乾清宮。他首先在前面的院子里焚香拜天,默默祝禱,然後才回到乾清宮最西邊的房間,按照宮裡面的日常安排,這時應該是皇后、諸皇子、嬪妃、公主們的請安,不過最近心情煩悶的崇禎傳令給身旁的太監王承恩,讓其告知免了今日的照例。
崇禎一把搶過塘報,打開一看,蒼白的臉上立即滿是笑容,他細細的讀了兩遍,彷彿是要將其咀嚼回味一般。突然,他猛地站起身來:「洪承疇果然是個能臣,寡人讓其替代楊鶴果然是對的!」
「哎!」楊鶴嘆了口氣道:「孫高陽一心為國,實心用事,只可惜軍略非其所長,至有大凌河之敗。」
看到崇禎臉上的疑色,王承恩也看出了主子的心意,笑道:「皇爺,這個呂伯奇奴才也是知道的,兩天前有份塘報上說他以三百民兵守孤城三日,抵擋住了萬余流賊的圍攻,又裡應外合大破流賊,斬首千余級,生俘數千,甲仗山積,因此三邊總督洪大人才上書奏請他為同州兵備道!」
「什麼?」楊鶴聞言臉色大變,他站起身來在牢房內來回踱步,最後停住腳步嘆道:「我也知道朝中有人阻撓,卻沒有想到孫高陽hetubook.com.com這等大臣也會做出這等事情來,哎,當真是國運艱辛呀!」
崇禎批改了一會奏摺,便覺得手腕上一陣陣的發沉。自從他兄長朱由校突然離開人世,由他繼位以來,他已經在這個几案前批閱了足足五年的奏摺了。剛剛繼位時的意氣風發和雄心大志早已蕩然無存,上面堆積如山的奏摺與塘報幾乎就沒有一個好消息,有些是報告災荒請求免稅和賑濟的,有些時報告民變與流賊的,還有的是報告前線的戰事的。作為當朝天子,看這些文書是他應盡的職責,但他又實在不願意看,也不想看,在崇禎的心裏時常閃動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哥哥整日里在後宮打木匠、萬曆皇爺天天躲在後宮裡連大臣也不見,可國事卻遠沒有敗壞到今天這幅模樣,難道當真是自己德薄,擔不起這三百年的江山嗎?
聽到父親的教訓,楊嗣昌低下頭沉聲道:「父親大人教訓的是!」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楊嗣昌見到老父這般模樣,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勸慰,只能跪在牢門前,楊鶴伏地慟哭了好一會兒,哭聲才漸漸平息了下來,他抬起頭來問道:「那大凌河堡現在如何?」
崇禎的舉動王承恩看在眼裡,他自然知道天子的心情很不好,作為天子的家奴,他有責任讓崇禎的心情變得舒暢。王承恩稍一思忖,乘著崇禎不注意的功夫從懷中取出一份塘報插到了比較靠表面的幾份之中。
「是,父親大人的教誨,孩兒一定銘記在心!」
王承恩思索了一會,答道:「皇爺,若是奴才沒有記錯,這個呂伯奇未曾考中進士,應該是個舉人出身。」
「孫承宗?」楊嗣昌冷笑了一聲:「已經稱病請辭,回高陽老家去了。」
「王大伴,這個鄜州知府呂伯奇是哪一年的進士?座師是何人?」崇禎指著名單上一個他沒有什麼印象的名字和-圖-書問道。
「父親大人,明明是這些奸賊敗壞國事,才導致您在西北的招撫之策失敗,可結果卻是您深陷牢獄,他們卻安安生生致仕還鄉!當真是——!」
「你為何說孫高陽有私心?」
「那孩兒就先告退了!「楊嗣昌跪下來向楊鶴磕了三個頭,起身倒退了幾步出了院子,方才轉身離去。
想到這裏,崇禎的心情就變得愈發沉重了,他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來,走到旁邊的一個古銅香爐出神,一縷香煙正從獸口模樣的香爐口中流出,緩緩向上,形成一縷香柱,崇禎下意識的用手指劃過煙柱,袖子帶起的風立即將淡藍色煙柱吹得一塌糊塗,過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恢複原狀。
「天下事易亂難安呀!」崇禎嘆了口氣,走回到几案旁,一個宮女捧著永樂年間果園廠製造的牡丹瓣式銀胎堆漆剔紅托盤,上面放著一個盛著燕窩湯的成窯青花蓋碗和一把銀匙,輕輕的走進閣里,另一名宮女從托盤上取下蓋碗和銀匙,放在几案上。崇禎拿起銀匙,開始慢慢的吃了起來。
「父親你難道還不知道?「楊嗣昌道:「您在陝西招撫流賊,上書聖上對東虜暫息兵事,以稍裕民力收拾西北之事,京中便有人寫信給孫高陽,讓其進築大凌河,以挑起兵事,以敗父親招撫之策!」
「不必了!」崇禎搖了搖頭,此時的他對於這位外表俊美,曾經讓自己頗為寄以厚望的首輔大臣的信任已經少了許多,這不光是因為這段時間的連番挫敗的緣故,從其他閣臣以及其他渠道崇禎聽到了許多對周延儒不利的流言,稱其結黨營私,而且每有政事便歸恩於己,諉過於上,這些流言中有的是政敵對周延儒的攻擊,但也有不少是事實。這個少年得志的宜興人雖然十分聰慧,但在許多事情上手腳卻並不幹凈,給許多別有用心的人留下了把柄。於是崇禎決定依靠自己在和_圖_書這張名單中找出紕漏來。
換了一身黃緞子便袍,崇禎就在御案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由於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已經出宮擔任監軍,督領諸將平定登萊之亂,而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的王承恩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內相,拿著拂塵站在崇禎身後。許多接近大明權力核心的消息靈通人士已經將這位不久前還被打入冷宮的太監視為未來的內相,認為其不但深得天子的信任和寵愛,而且連皇后也很十分敬重他,時常說「王公乃正人,不可以奴輩待之!「但王承恩卻依舊保持著往日里的態度,全無半點恃寵而驕的做派,這讓那些背地裡對他懷恨在心的人也不得不表示欽佩。
「皇爺!」站在身後的王承恩看到崇禎這幅模樣,便低聲問道:「要不請內閣的周先生過來,詢問一下這份名單?」
「王師敗績后,大凌河已經內外隔絕,城內只怕已經是易子相食了!「楊嗣昌的聲音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最後已經低不可聞了。也許是因為方才的痛哭已經釋放了大部分情緒,楊鶴此時倒表現的不那麼激動了,他點了點頭嘆道:「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縱然是千仞之城只怕亦不可守。那孫督師呢?」
楊嗣昌剛想說什麼,但看到楊鶴的目光,他的頭便慢慢低了下去,他很清楚父親話語里的深意,這裏雖然並非北鎮撫司的詔獄,但京城中錦衣衛的耳目眾多,自己的一舉一動必然都會落入有心人的眼中,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把柄,對於一個有志於仕途的士大夫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方才自己這麼做不過是出於一時激憤,但靜下來也不禁有一絲後悔。
「閉嘴!「楊鶴厲聲打斷了楊嗣昌的話頭,將後面那半句詛咒人君直言爛在了肚子里,兩人都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楊鶴沉聲道:「昌兒,我們武陵楊家歷代所傳不過是一個「孝」字罷了,你祖父中行https://m.hetubook.com.com公便高中副榜,時老母在堂,中行公便未曾出仕,一心奉養老母,待到老母過世方才出仕。為人子者,在家行孝,侍奉父母;出仕則盡忠於君父。忠即是孝,孝即是忠,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自然亦沒有不是的君父,有些念頭不要說說,就連想都不能想的!」
「都怪奴才愚鈍,將塘報按照正常順序擺放,這幾日的奏疏塘報太多了,皇爺您還沒看到呢!」王承恩跪下告罪,他膝行了兩步,伸手從那疊摺子里抽出一份來,雙手呈上道:「應該就是這份了,皇爺你請看!」
「只怕未必吧!」楊嗣昌冷笑了一聲道:「此人平日里裝出一副大公無私的模樣,可是在這次進築大凌河堡的事情上如何沒有私心?明明在登萊的新軍還沒有訓練精熟,就急著去大凌河築堡,遼東巡撫丘禾嘉乃是熟知邊事的能臣,上書言大凌河乃荒地,若在此築堡,虜兵大至,以何抗之,他卻強行將其壓下。大凌河被圍后,他從各道調兵,導致登萊訓練到一半的新軍發生兵變,此番禍事皆是由他孫高陽所起,偏生他是先帝帝師,才給了他一個體面。」
「舉人出身?「崇禎聞言一愣,對於王承恩的記憶力他還是極為信任的,可是按照明朝的政治潛規則,出身對於一個士大夫來說可是極為要緊的,一個兩榜進士只要自己別做死,身體頂得住,致仕還鄉前混到一個三四品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可一個舉人如果不是特別出色,知府差不多也就到頭了。從知府一下子跳到兵備道這種升遷速度,放到進士身上本朝倒是有不少先例,舉人那可就奇怪得很了。
崇禎悶悶不樂的吃完了燕窩,便開始繼續批閱塘報和奏摺,最上面的一份是由內閣進呈請旨的名單,上面開列著七八個人的名字,有的要授給這樣的官職,有的要授給那樣的官職,有的是選授(初次選取委任官職),有的是遷授(和-圖-書升職)。按照明代政治的通常程序,除非是六部尚書、侍郎及進入內閣等極為重要的高官,通常是由內閣和吏部確認名單,在崇禎這裏不過是走一步象徵性的程序罷了,天子一般只需要在上面批一個「可」便行了,假如崇禎對某個人的人選覺得不合適,便將其勾去即可。可他偏偏拿起這份名單從頭到尾看了幾遍,始終不願放下,又無法做出決定。名單上的名字有些是他熟悉的,而有些乾脆只有一點很模糊的印象,還有些乾脆就是沒有一點印象,崇禎研究著名單,在心中產生出各種各樣的疑問:這個人不是某個輔臣的同鄉嗎?那個不是某人的同年嗎?還有這個豈不是某某的門生?還有,這個人由御史改任吏部文選郎中,主管這等機要之位,莫不是出於某人的授意,結黨營私?他越是想,就越是覺得一團亂麻,毫無頭緒,到最後不得不將手中的硃筆放了下來。
乾清宮
「鄜州知府呂伯奇?」王承恩看了看名單,這個官員將被升為同州兵備道,兵備道是明清兩代的一種官職,全稱為整飭兵備道,其主要職責是處理軍務,監察官兵,但後來其權力範圍不斷擴大,包括管理衛所兵馬、處理軍屯錢糧、受理軍隊內部的訴訟、操練當地的官軍與民兵、巡視防禦、緝捕流民與罪犯等等,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總督或者巡撫的下一級指揮官了。由於兵備道的本官是各省提刑按察司的佐貳官,即省按察司副使或者僉事,而作為三司之一,提刑按察司還掌握著「風憲綱紀之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紀委加檢察院,不但同州當地的軍隊要受其節制,周圍的軍隊和州縣也要聽命於他(有監察權,如不聽命即可彈劾,必要時甚至可以臨時處置)。呂伯奇從一個知府升至兵備道可謂是一次質的飛躍,也難怪崇禎想要弄明白這次任命背後的底細。
「有這等事?為何我不知道!」崇禎聞言又驚又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