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目前,因為立陶宛剛剛開始推行集體農莊制度,因此對主動加入的莊戶有優待政策,分給的「宅邊地」面積也很大,同時,規定的每年義務勞動時間也比較少,日工資卻比較高,平均差不多是日薪4盧布左右。
說真心話,儘管尤里也希望執行局下屬各個建設兵團、秘密城市能夠多擁有一些勞動力,但卻絕對不希望將這些人涵蓋進去,畢竟這種事太麻煩了。
結束了對達爾杜佩以及鄰近幾個農莊的視察工作,一行人又去了距離農莊不到十三公里的1003號遷徙營,在這附近,共有13個類似的遷徙營,其中拘押著等候遷徙的各類人群,總人數將近八千。
按照國防人民委員部的命令,這一批被遷徙的人群,將會被轉移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馬加丹市周邊地區,此時,還沒有後世的馬加丹州,鄂霍次克海北部沿岸地區是真正的老少邊窮地區。
這個農莊的規模不算很大,整個莊子只有19戶農民,農莊用地為103公頃,扣除宅地、道路交通之外,還有4公頃的所謂「宅邊地」。
一旦涉及到國家穩定的宏觀問題,就不要再討論什麼人權啊、民主的問題了,因為一旦涉及到這類問題,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都會採取最強硬手段的。
綿長的車隊在殘破的鄉間小路上緩緩前行,行駛在最前方的,是兩輛嘎斯軍車,沒有帶帆篷的車斗內,沾滿了持槍的和-圖-書士兵,而在嘎斯軍車的後面,則是一輛車頂上架設著機槍的裝甲車。
車隊在農莊的入口處停下來,尤里從車上下來,與前面幾輛車上下來的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第四十八集團軍野戰領帥機構成員匯合,對這處新建的集體農莊進行了詳細的視察。
目前,斯捏奇庫斯同志正在整個立陶宛推行集體農莊制度,同時,也在搞著「三類人員」的遷徙準備工作,這三類人員分別是民族主義者、土匪以及富農家庭成員,此項遷徙工作被命名為「春天」。
國防人民委員會的命令是,這些被遷徙的人,必須按照下發命令中的名單,一個不少的被送上火車,一個不少的送到遷徙目的地。很明顯,這是一個繁瑣且繁重的工作,還需要仔細應對。
這種涉及人口上百萬的行政性遷徙,工作做起來非常複雜,而且,不同類人的遷徙目的地也是不同的。就像克里米亞韃靼人,他們因為在衛國戰爭前此起彼伏的獨立運動,再加上衛國戰爭期間對德國法西斯的支持,被直接界定為「叛徒」,整個民族都是。所以,國防人民委員會發布的命令,就是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所有韃靼人,全部遷徙到遙遠的中亞細亞去,這一個遷徙,涉及到的人口就將近20萬。如此多的人口,將被送到中亞細亞的不同地區,他們的財產被剝奪,一律要進入中亞細亞若m.hetubook.com•com干個地區進行勞作。
宅邊地就是集體農莊範圍內保留的私營經濟,這些地歸農莊莊戶所有,可以用來養一些牛羊,或者是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收入產出歸莊戶自家所有。
同時,1924年通過民族劃界政策被瓦解的突厥斯坦,也因為蘇德戰爭帶來的影響,而呈現出不穩定的跡象,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穆斯林人口超過八千萬的原突厥斯坦,就像一個巨大的火藥桶,隨時都可能將整個蘇維埃聯盟炸個粉身碎骨。
當然,尤里之所以不願意接手這個工作,主要的原因還不是這一點,而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沾手這項工作,會給他在蘇聯的歷史上留下一個洗刷不去的污點。
工人殲擊營由曾經的工人民兵師改組而來,達爾杜佩農莊因為處在立陶宛民族主義游擊隊活動的熱點地區,因此,工人殲擊營的規模比較大,是一個不滿編的步兵團,配有一定數量的坦克、火炮以及自行火炮。他們的任務,就是守衛集體農莊,阻止階級敵人對農莊的破壞,同時,清繳周邊地區存在的破壞分子。
與此同時,通過鼓勵檢舉的方式,將那些游擊隊成員的家庭、親屬,以及同情游擊隊的「叛徒」,一點點的甄別出來,再將他們集中到一起,全數遷徙到遙遠的東部去。
具體的遷徙工作是歸由尤里負責的執行局來安排的,他需要在一周內和圖書,將設立在波羅的海三國的47個遷徙營全部清空,將這裏的所有人遷徙到東部去。
尤里所乘坐的吉普車排在車隊尾部,後面又是兩輛載滿士兵的嘎斯軍車——帕涅韋日斯一帶,立陶宛的民族主義游擊隊非常活躍,羅曼年科因而非常重視尤里的安全問題,所以專門安排了經驗豐富的士兵負責他的安全保衛工作。
此時,立陶宛境內的集體農莊制度剛剛開始全面推行,這處名為「達爾杜佩」的集體農莊,是一周前剛剛建立起來的,今天是農莊召開莊員大會,選舉農莊管理委員會的日子。
在尤里看來,斯捏奇庫斯採取的政策無疑是有效的,而且是一箭雙鵰,整個工作運作的過程中,不僅清繳了民族主義游擊隊,還完成了對立陶宛的集體農莊政策推行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立陶宛令人頭疼的民族主義游擊隊,就能被徹底解決掉了。
如今的帕涅韋日斯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遷徙營,這裏不僅集中著立陶宛的「三類人員」;森林兄弟組織成員,這是個活躍在波羅的海三國的民族主義游擊隊組織,成員非常多,也是目前波羅的海三國實力最大的一個反蘇游擊隊組織;弗拉索夫分子及其家庭成員等等等等。
不知道斯大林同志處於哪一種考慮,竟然將遷徙軍民的安置工作也交給了裁軍工作委員會執行局,很明顯,這是準備將這些不同類別的人和_圖_書員,都當做老東西交給執行局去安排了。
此時的立陶宛游擊區,還在實行著戰時政策,這些工人殲擊營權力很大,有權力處決他們抓獲的破壞分子,無需經過法庭的審判和上級的批准。
所以從國家穩定的角度來考慮,此時,藉著國家軍事力量強大、中央集權正處在鼎盛時期的機會,實施大範圍的民族遷徙,的確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為戰後立陶宛的第一任中央第一書記,斯捏奇庫斯對民族主義游擊隊採取的壓制政策極其殘酷,他就在游擊隊活動頻繁的地區將原本存在的原始村莊全部撤銷,代之以這種一個連著一個的集體農莊聯合,一點點壓縮游擊隊的生存空間。
立陶宛並不是個適合產糧的地方,不僅僅是這裏,整個波羅的海三國盡皆如此,畢竟這裏貼近北極圈,冬季的時間太長,初冬從九月中旬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所以,波羅的海三國的農業經濟主要以畜牧為主,即便是種植業,也主要是土豆、亞麻以及甜菜這類經濟作物。
在尤里看來,類似這樣的遷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的確是很有必要去做的,比如說在波羅的海三國,這裏的民族主義游擊隊背靠著當地人的支持,將抵抗運作發展的有聲有色,幾個月里,已經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了,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根本無法平抑這裏的局勢。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人就開始在這個問題上抨擊莫斯和*圖*書科的政策,可他們自身也好看不到哪去,且不說曾經對印第安人的血型政策,僅僅是二戰中對日裔美國人的強制遷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現在集中關押在帕涅韋日斯的這類遷徙人員,人數已經超過了六萬人,他們被分別關押在大大小小的數十個轉運營內,等候著正式的遷移。
在「達爾杜佩」周邊,還有三個規模差不多的農莊,他們組成了一個農莊聯合,共享一個配有大批農用機械的農機機械站,另外,還有一個專門負責集體農莊保衛工作的工人殲擊營。
還有,在喬治亞與土耳其的邊境地區,那些民族性更偏向于土耳其的居民,一直以來都鬧著要將領土併入土耳其,不管是達什納克黨的殘餘,還是梅赫斯特土耳其人,都嚴重威脅著該地區的穩定。
殘破的道路兩側,是大片大片的農田,粗略去看,這些農田上種植的基本都是甜菜,翠綠的秧苗看著讓人感覺賞心悅目。
就目前來說,已經形成決議的遷徙命令,就已經有若干份了,其中牽涉到的民族、人群非常複雜。計劃從克里米亞、羅斯托夫、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遷徙走的希臘人、德意志人、義大利人、保加利亞人;計劃從喬治亞與土耳其邊境地區遷徙走的梅赫斯特土耳其人,庫爾的人;計劃從亞美尼亞遷徙走的赫姆申人,也就是在亞美尼亞聚居的穆斯林,以及達什納克黨人(亞美尼亞民族主義組織)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