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就如華西列夫斯基所說的,不管蘇軍是否選擇登陸日本本土作戰,蘇聯都要在對日作戰的過程中,彰顯自己的存在,那麼,如果登陸作戰最終確定無法實施,蘇軍也可以通過空軍的力量,對日本本土實施打擊。
按照伊薩科夫的預估,如果空軍要想在針對日本本土的空戰中佔據絕對優勢,濱海邊疆區、薩哈林等地,至少還需要修建五到七個起降機場。
隨著伊薩科夫發言結束,緊接著提出意見的便是鐵木辛哥,這位老資格的元帥同志,顯然是不贊成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的,他認為蘇軍要想在日本本土取得作戰成果的話,很可能需要付出十萬到二十萬左右的兵力損失,這有些得不償失。
看著斯大林那張在昏暗光線下顯得有些模糊不清的臉,尤里的心裏就在考慮著這個問題。
毋庸置疑,考慮到目前蘇聯海軍力量的薄弱,以及日本軍隊那種拿人命不當回事的作戰方式,如果想要對日本本土發動攻勢的話,蘇軍將要承受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從這個角度來看,接受美國人的照會,放棄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顯然是明智的。
受此影響,中國正面戰場以及敵後戰場開始活躍起來,對入湘作戰的日軍展開全面反擊,並在山西、陝西等地展開大範圍的破襲戰。
作為總參謀部副部長,作戰部部長,尤里是最後一個表態的。總結以上幾人hetubook.com•com的立場,很明顯,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並不佔優勢,所以,他沒有提這個問題,而是在華西列夫斯基表態的基礎上,結合伊薩科夫提出的問題,做了些延伸。
對於華西列夫斯基的立場,尤里也是能夠理解的,這傢伙至今對未能親自指揮部隊攻入柏林耿耿於懷,不過,過去的事情就是過去了,他再怎麼耿耿於懷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說不準就有了從日本身上找補回來的想法。
不要小瞧這一年多的時間差,歐戰戰事早結束了這麼一年多,很多事情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再有,華西列夫斯基明確反對美蘇雙方以1904年日俄密約為藍本,將三十八度線作為雙方實際控制區域的界限,他認為,蘇聯不僅僅應該控制住朝鮮北部地區,同樣應該控制住朝鮮南部地區,乃至於對馬島一帶的主要島嶼,都應該歸由蘇聯掌控。之所以如此,是為了保證蘇聯的地域軍事安全,這一點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重生者,來到這個世界這麼久了,前世的記憶以及情感,可以說已經離著他越來越遙遠了,他或許不會主動去做些什麼,但既然機會送到手邊了,他也不介意給他曾經最憎惡的日本人多製造些許傷害。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如果蘇軍不計損失,發動了對日本本土的作戰,那麼最終獲得的收益也將是令人垂hetubook.com.com涎的。就像斯大林的計劃那樣,蘇軍的野心在於將整個北海道永久性的納入蘇聯版圖,同時,還要像分割德國那樣,將本州島的一部分以及整個朝鮮半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鐵木辛哥之後站出來表態的,便是華西列夫斯基,他的立場與之前兩人截然不同,作為曾經的蘇軍總參謀長,遠東戰役作戰方案的參与者,華西列夫斯基主張應該增加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存在感。他認為,即便蘇軍在對日作戰中不採取直接的登陸作戰,也應該儘可能的在這場戰役中顯現出自己的威懾力,從而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凸顯出蘇聯在對日作戰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前世的蘇聯為什麼始終未能將太平洋艦隊發展起來?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未嘗不是因為太平洋艦隊進出太平洋的航道,被美國人構建的三級島鏈防禦給鎖死了有關。
除此之外,佔據北海道與千島群島,對於蘇聯來說可不僅僅是多了一塊領土,這還意味著蘇聯的海軍擁有了自由進出太平洋遠海的條件。如今,還沒有所謂島鏈防禦的意識和說法,不僅僅是蘇聯,美國人也是如此,而作為一名重生者,尤里可不介意提前將這個戰略性的概念提出來。
當然,這隻是一種立場比較陰暗的想法,從根本上講,華西列夫斯基的說法也沒有錯,蘇聯的確是很有必要在遠和圖書東彰顯自己的存在,因為東亞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那裡不僅是對太平洋控制權爭奪的基點,同時也直接關乎到蘇聯遠東地區的防衛。
首先一點,早了這麼一年多,在中國戰場上,日軍迴光返照般發起的豫湘桂作戰才進行到一半,隨著整個關東軍的瓦解,其後續進攻變得疲乏無力。最重要的是,後勤補給徹底斷絕,其華北軍被迫放棄了最初的戰役企圖,全線收縮兵力,並在張家口、山海關一線集結兵力,試圖頑抗到底。
之所以如此,並不是說蘇聯的空軍力量不夠,不是飛機不夠,而是機場不夠,在近海地域,蘇軍缺乏足夠的起降、轉場機場,而機場的匱乏,也就造成了空軍有力使不出來的結果。
作為海軍總參謀長,伊薩科夫是第一個發表意見的,這位深知蘇聯紅海軍力量的將領,明顯不看好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他具體分析了之前太平洋艦隊在進攻朝鮮清津、羅津、元山等港口時的表現,重點提到了海軍輸送登陸部隊,對南薩哈林島實施搶灘作戰時的狀況,認為憑藉蘇聯海軍的力量,無法支撐起對日本本土的登陸作戰計劃。
作為有著前世經歷的「過來人」,尤里不得不在心裏贊同鐵木辛哥的說法,不過這也沒什麼值得欽佩的。鐵木辛哥之所以能看出戰後美蘇關係的走向,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超前的眼光或是戰略預判能力,而是因為和圖書在目前的蘇聯高層中,已經存在著對美蘇未來關係的兩種不同看法。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還陷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場上,日軍的頑抗令美軍損失巨大,這也使得美國人,對進攻日本本土的前景,產生了憂慮情緒。
歸根結底,這場戰事是否能夠進行,還要看對日本本土的作戰是否符合蘇聯的國家利益。
實際上,現在是否發起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作戰,主動權都在蘇聯手裡,更準確的說,就在斯大林本人手裡,如果他認為對日本本土發動進攻有利的話,那麼問題就不大。
如果草草做個分類的話,那麼軍方秉承的立場,就是鐵木辛哥所說的這種,基本認為美蘇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亡蘇聯之心永不會死。而包括外交部在內的一干政界人士,則認為戰後蘇聯應該加強同美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進一步促進美蘇政治、經貿、軍事等多方面的往來。
除此之外,伊薩科夫也重點提到了蘇軍的遠程航空兵,尤其是岸基航空兵的問題。在遠東,尤其是濱海地區,面對海上的空戰,以及登陸作戰時奪取制空權的戰鬥,遠東方面軍並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斯大林果然沒有將美國人的照會放在心上,他今天召集諸多人前來,並不是討論美國人的照會的,而是想要確定對日作戰計劃是否需要實施,如果要付諸實施的話,面對已經回防的日軍優勢海軍力量,hetubook.com.com蘇軍作戰部隊又該如何順利實施登島作戰計劃。
北極熊天生就對領土有著難以遏制的慾望,毫不客氣的說,有機會將北海道納入蘇聯的領土範圍,是每一個俄羅斯人都迫不及待想去乾的事情,更別提日俄之間那種不可化解的世仇關係了。
尤里提出,既然蘇軍在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中,空軍力量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優勢,那就可以選擇在濱海邊疆區的近海地域修建若干個前進機場。正好現在遠東兩個方面軍俘虜了大量的日軍戰俘,可以動用這些戰俘做勞動力,爭取在一個月內,修建出五到七個前進機場,幫助空軍在遠東乃至日本本土作戰的過程中,形成壓倒性優勢。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此時美國的原子彈還沒有最終研製出來,在缺少這個殺手鐧的前提下,面對蘇聯的強盛軍力,華盛頓頗感憂慮,因此,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美國人的底氣並不是很足,也正因為如此,美國人送到莫斯科的才只是一份談判性質的照會,而不是措辭嚴厲的要求。
另外,鐵木辛哥提到了戰後蘇聯與西方國家很可能出現的利益矛盾問題,他對美蘇在戰後繼續保持盟友關係的未來感覺悲觀,認為隨著世界大戰的結束,東西方之間的矛盾將會凸顯出來,並最終導致美蘇關係惡化。在這一個前提下,蘇聯即便佔據了北海道,在戰略上也不具備任何意義,畢竟美國海軍力量的強大舉世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