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燈塔

作者:懵懂的豬
燈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一十八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聯的農業之所以養不活這麼點人,完全是因為人的因素,也可以說是政策的因素,似乎從蘇聯立國的那一天起,整個國家的上層結構便對農民缺乏親善感,更準確的說,這不是一個工農無產者掌握權力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而是一個工人無產者掌握權力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農民的權益和地位被徹頭徹尾的弱化了。
如果用超前的眼光來看,亦或是站在一個穿越者的角度來看,赫魯曉夫的提議絕對是正確的,後世,在蘇聯解體之後,人們評判蘇聯幾十年建設的得失成敗,總會批評其犧牲農業與輕工業,不顧一切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政策。
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的年代里,蘇聯國內的農民暴動接連不斷,從1920年到1921年間,短短一年的時間里,蘇聯各式各樣、規模不一的農民暴動遍布13個州。列寧同志顯然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在1921年廢除了近乎殘酷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並以新經濟政策取而代之。
如果說赫魯曉夫同志到時候能夠迅速轉變烏克蘭的局面,收拾好卡岡諾維奇同志留下的爛攤子,那麼他在斯大林同志心目中的重要性,還將會更高。
如此一來,明年烏克蘭的糧食統購任務完不成,社會還亂了套,說不定還會影響到後面的農業生產,從而又影響到後年的糧食統購任務。
如此對比下來,斯大林同志恐怕會和圖書有一個很直觀、很感性的看法:卡岡諾維奇是個蠢貨,他只會用那些粗暴的工作手段來解決問題,沒有半點的智慧。而赫魯曉夫同志雖然想法比較多,但執行力和工作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比卡岡諾維奇同志要強很多。
整個烏克蘭完不成糧食統購的任務,作為第一書記的人就免不了要吃瓜落,一個無能的標籤就會被斯大林同志貼到腦門上。赫魯曉夫顯然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他在政治立場上給自己找了點麻煩,被撤銷了烏克蘭第一書記的職務,成了莫斯科州的第一書記。這看上去似乎有些丟人,但卻是最佳的一個減損方案。
所以,幾乎全蘇聯境內所有的集體農莊都是虧本的,農莊的農民一年勞作下來,等於是什麼收入都沒有。
到了那個時候,斯大林同志肯定會有意見,他會拿過去的數據與這兩年的數據做對比,判斷卡岡諾維奇同志的工作成績。
當然,卡岡諾維奇同志顯然不僅僅是政務工作上不行,他的政治鬥爭經驗明顯也差的多,他的政治嗅覺沒有敏感的察覺到問題所在,就那麼義無反顧的投進了烏克蘭那個爛泥塘里——也不知道被降職的赫魯曉夫同志是不是會從心眼裡感激他。
作為一名穿越者,尤里從未處理過農村、農民工作,也沒有相關的治政經驗,所以他對卡岡諾維奇同志的主張和建議不好多做評價,不過,若和*圖*書是硬要他做個評價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給個微笑:呵呵。
這三輪下來,集體農莊內集體耕地上的收穫物基本上就什麼都不剩了,農民們賴以生存的,實際上就是自留地上的那點產出,其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
受自然和民心因素的影響,烏克蘭的各項生產想要恢復到戰前水平,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莫斯科的政策顯然沒有給他們那麼多時間,今年需要上繳的糧食可以暫時免除,明年需要上繳的糧食可以減半,但後年呢?後年顯然就要恢復正常了,而現實卻是,到後年,烏克蘭的農業也不可能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當然,類似他這樣能看出問題來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後世一向被人看作是無能的卡岡諾維奇同志,只不過,卡岡諾維奇同志提出的觀點卻與赫魯曉夫同志截然相反。他不主張取消義務交售制度,而是主張取消集體農莊內的自留地制度。
細數一下,從蘇聯建國初期,列寧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斯大林執政后迅速推行的集體農莊制度,農民作為一個階層,其權利和收益,幾乎可以說是被完全性的剝奪了。
當然,這個難並不是因為蘇聯國境之內缺少可以更重的土地,相反,在蘇聯延續的七八十年裡,整個國家對農田的開墾都沒有真正完成,直到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在進入21世紀之後,還在趕著土地開發的工和-圖-書作。
有了這種看法,工作手段同樣簡單粗暴的斯大林同志,只會做出一個選擇,那就是讓此時在中央委員會主席團中排位靠前的卡岡諾維奇同志靠邊站,然後將赫魯曉夫同志放到原本屬於他的位置上去。
第二種就是所謂的國家採購,這是在集體農莊交完了每年的義務交售額度之後,國家再獲取農莊剩餘那部分產品的手段。這種採購的價格就要高很多了,往往是交售價格的十多倍,不過,農民的賺頭也沒有多少。最要命的是,儘管這種採購名義上是自願的,但實際上,按照集體農莊的制度,農民私人之間的買賣行為是被禁止的,不賣國家也沒處可賣了。
作為蘇聯領導層中的核心成員之一,赫魯曉夫顯然是看到了集體農莊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所以,他提出來的主張,就是取消盤剝最重的義務交售制度,而對糧食的征繳一律採用採購的制度。這樣的政策,雖然並不能徹底消除問題,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問題。
只要看明白赫魯曉夫同志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才能明白這個看上去「鐵憨憨」一般的傢伙是多麼的具備政治手腕,嗅覺靈敏、知進退,不為一時的利益所左右,對於一個政客來說,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
烏克蘭當下的局勢很糟糕,今年的澇災已經對農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明年的情況估計也不會好到哪去。另外,近四年的https://m.hetubook.com.com戰爭對烏克蘭的影響還沒有消除,主要是長時間處在德軍的佔領區內,烏克蘭民眾在國土恢復之後,想要把心收回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那麼過去的成績又是什麼時候的?毫無疑問,只會是1941年之前的,而在那之前,烏克蘭的第一書記就是赫魯曉夫同志,那時候的烏克蘭儘管有民族主義游擊隊大肆活動,但整個社會氛圍還是比較穩定的,主要是每年的糧食統購任務都能超額完成。
第一種就是硬性的義務交售,任何一個集體農莊,不論年景的好壞,收成的多寡,每年都要定量向國家售賣一定的產品,這種交售不是無償的,但收購的價格卻低的令人髮指。就拿土豆為例,在義務交售環節中,一噸土豆的交售價僅僅為30盧布,而一個集體農莊要想生產一噸土豆,卻需要投入400盧布的生產成本。其它的,諸如蔬菜,一公斤收購價20戈比,一公斤牛肉,20戈比,牛奶,25戈比……
所以,在全蘇聯範圍內的集體農莊中,農莊農民在集體耕地上的勞動半點積極性都沒有,真正是能騙就騙,能混就混,但在自有的那片少的可憐的自留地上,卻是精耕細作,恨不得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那片地上去。
而站在現如今的這個時代來看,也只有那些真正關心蘇聯農業的人,才能察覺到在蘇聯224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養活區區的兩億人口有多麼的困難和圖書
他的想法就是:農民們不是不好好種集體耕地,只是一味精心照顧自留地嗎?那就把他們自留地取消了,這樣一來,農民們自然就會把精力轉到集體耕地上來了。
尤里試想了一下今後兩年烏克蘭將會發生的事情,卡岡諾維奇同志信心勃勃的去了烏克蘭,然後按照他的方案整頓集體農莊,取消了農莊農民的自留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遭受了重創,說不定還會出現更大範圍內的社會動蕩。
在尤里的眼裡,緊緊追隨斯大林同志的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岡諾維奇同志,應該不是做鞋匠出身的,他早年謀生的手段應該是赤腳醫生,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是他的拿手絕活。
就目前而言,尤里熟知的情況是,集體農莊制度下的蘇聯農民負擔極其沉重,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需要通過三種形式來繳納稅費:
新經濟政策從客觀上來說,是符合當時蘇聯國內小農經濟佔優勢的國情的,在其實行的三年時間里,蘇聯的經濟得到了全面恢復和極大的發展。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到了1924年,斯大林同志執政之後,新經濟政策被迅速廢止,一大批成長起來的富農被作為一個階級消滅掉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瞬間墜入低谷。
而除了以上兩種負擔之外,集體農莊的農民還需要向提供農業機械服務的「農業機械拖拉機站」支付包括:耕作費、收穫費、農業機械使用費、勞務費等等的費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