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燈塔

作者:懵懂的豬
燈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三十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儘管前世的尤里不怎麼關心蘇聯歷史,可他也知道那個科拉超深鑽井的存在,那是美蘇爭霸時期,蘇聯與美國在太空競賽領域之外的另一個比拼項目,最終,12000米深度的鑽探,使得蘇聯贏得了這場競賽的勝利。於是美國人就搞出了一個神神道道的新聞,說是科拉超深鑽井鑽到地下一萬米深度的時候,聽到了從地獄傳來的慘叫聲,將這個成就弄成了超自然的話題,還說是蘇聯為此被迫關閉了這個項目。
最為重要的是,在此時的東亞,美軍已經開始向本州發動進攻,在獲得了四國的空軍基地之後,他們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對東京展開了幾乎是不間斷的轟炸,那裡已經化作了一片廢墟,但日本人似乎並沒有向他們投降的意圖。
代表斯大林同志主持葬禮的,是備受信重的日丹諾夫同志,他在列寧墓的觀禮台上,宣讀了謝爾巴科夫同志的悼詞,對出席葬禮的各國代表表示了感謝。
日丹諾夫這個人的身上或許有這樣抑或是那樣的一堆問題,但他在用人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聚集在他身邊的人,似乎都是一些善於搞經濟、抓生產的能手,而不是那種單純只會搞政治鬥爭的務虛派官僚。
斯大林並沒有親自參加今天的葬禮,謝爾巴科夫同志的去世,令這位領袖同志非常傷心,他感覺身體不舒服,所以醫生建議他多休息,以至於未能參加這個重www.hetubook.com.com要的葬禮活動。
與尤里一樣,沃茲涅先斯基對蘇維埃宮的建設項目也非常關注,作為一名經濟學者,他認為類似蘇維埃宮這樣的巨型建設項目,對蘇聯戰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是有著促進作用的。
尤里點點頭,說道:「我準備最近兩天過去看看。」
那樣的話,整個蘇聯的未來是不是會發生轉變?蘇聯的首都會不會遷到列寧格勒?這個紅色帝國聯盟是不是有機會避免解體的命運?等等等等。
這個架子四周延伸出來五對抬桿,八名內衛軍的士兵負責在架子下方扛著,他們才是抬棺的真正主力,而尤里一干人則是象徵性的伸手握住那些抬桿,做出個抬棺的樣子罷了。
十個人中,尤里認識的就這麼幾個,剩餘的就全都很陌生了,蘇聯以千萬平方公里計的土地上,出色的幹部不知有多少,斯大林同志統籌著幹部提拔與任免的工作,很可能某些偏僻的角落他都能看到,而尤里卻沒有這個本事,所以,陡然冒出幾個他不認識的人來,也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實際上,這個項目一直延續到了2006年,它是蘇聯科學界繼太空站、深海勘探之後,第三個引以為傲的科學項目。
將謝爾巴科夫同志的棺材送入墓地,自然有專門的士兵接手後續的工作,直到此時,眾人的警衛亦或是秘書才紛紛趕過來,為自己和_圖_書的領導同志撐起雨傘。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宣傳口炮製出來的說辭罷了,斯大林同志之所以不參加這個葬禮的原因,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就在今天上午,美國駐蘇聯大使埃夫里爾·哈里曼提出了面見斯大林同志的要求,他為斯大林同志帶來了一個消息,「世界反法西斯鬥士,蘇聯人民最寶貴的朋友」,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今天凌晨死於腦淤血。
就在填埋墳塋的時候,沃茲涅先斯基湊到尤里的身邊,說道:「地質工業部和設計院那邊,已經拿出了認為成熟可行的鑽孔方案,他們準備確定一個時間,正式展開鑽井作業。」
即便是站在尤里所在的位置,都能夠聽到從火車站方向傳來的列車鳴笛聲。
葬禮的流程繼續,靈車終於到了墓地外圍,點綴著鮮花的紫色棺材看著非常的華貴,不過,即便這玩意做的再奢華,估計也沒有人願意享用它。
從尤里的位置,可以看到列寧墓上的觀禮台,他發現包括馬林科夫、貝利亞以及赫魯曉夫這些人在內的整個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成員,此時都在觀禮台上站著。看著這些人簇擁在身材高大的日丹諾夫身邊,尤里禁不住悶悶的想,如果日丹諾夫不是死的太早的話,恐怕斯大林同志的繼承人永遠也輪不到別人來爭搶了吧?
儘管不願意將自己划入列寧格勒派的範疇內,但和-圖-書尤里也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如今的列寧格勒派官員,的確要比莫斯科的官僚群體更加的積極向上,更加的富有專業性。看看沃茲涅先斯基,再看看波普科夫,哦,對啦,就連傳奇般的阿韋爾基·鮑里索維奇·阿里斯托夫同志也是列寧格勒派的官員。
而蘇斯洛夫身後的人,尤里同樣也認識,此人名叫謝苗·傑尼索維奇·伊格納季耶夫,目前是巴什基爾州第一書記。
另外,沃茲涅先斯基並不信任西方國家,他認為蘇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可能存在長久的蜜月期,所以,從現在起,就要考慮到西方國家對蘇聯的經濟封鎖問題,畢竟這樣的事情那些西方國家已經做過了。
在哈里曼面見斯大林同志的時候,遠在西半球的華盛頓,作為羅斯福副手的,副總統杜魯門,已經完成了繼任總統職務的宣誓過程,正式成為美國第33任總統。
相比起前面幾位來,伊格納季耶夫要算是表現最不出色的人物了,他之所以能夠進入斯大林同志的視線內,真是要感謝安德烈耶夫同志的竭力提拔。是的,此人是安德烈耶夫的鐵杆,從1935年的時候,他就跟在安德烈耶夫的身邊效力了。
美國總統人選的突然更換,很可能意味著美國對外政策的一系列轉變,尤其是在應對蘇聯的政策問題上,這由不得斯大林同志不提高重視,他需要儘快與杜魯門建立直接聯繫,和*圖*書還需要儘快了解這個人在對待蘇聯問題上的態度。
最近一段時間,在遠東指揮作戰的梅列茨科夫同志已經接收了大量來自日本方面的投降部隊,他甚至接到了來自日本本土防禦青森戰區司令發來的「懇請」,對方邀請蘇軍在青森登陸,駐守海岸的日軍將會在約定的時間向蘇軍投降。
實際上,蘇聯在鑽井作業方面的技術是非常領先的,這與蘇聯國內的地質地貌特徵有很大關聯,在尤里前世的那個時空里,蘇聯在這方面的技術能力,始終排在美國前面,甚至可以說處在全世界的全領先地位。
不過,莫斯科囿於同華盛頓的協議,並沒有繼續向日本本州推進的打算,哪怕梅列茨科夫屢次向總參謀部提交建議,也沒有能夠扭轉這種立場。
這個消息對全世界來說都有些突然,要知道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已經連續四屆了,因為打了太長時間的交道,不管是在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還是在斯大林本人與羅斯福本人之間,都建立起了一定程度上的互信。儘管兩國之間最近一段時間里矛盾不斷,雙方你來我往的互發暗箭,但總體來說,東西方之間的秩序還是在平穩的構建,沒有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危險。
相比起經過了珍珠港事件以及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美國人,日本人現在更傾向於向蘇聯人投降,這與德國人的想法是一致的,當然,這也是趨利避害的正常思維。
斯大林同志需要在和-圖-書中央委員會主席團中保持一種平衡的局面,所以,他很樂意看到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安德烈耶夫同志,多提拔幾個人起來。
臨近十點鐘的時候,在蒙蒙的細雨中,負責託運謝爾巴科夫同志遺體的靈車,在引導車輛的協同下緩緩駛入莫斯科紅場,在引導車輛的前面,還有護送花圈的隊伍以及騎兵儀仗隊。
儘管日本人說是要搞什麼「一億玉碎」,但實際上,真的能夠做到視死如歸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尤其是當死亡不再是一種威脅,而是正在變成事實的時候。
在如今蘇聯的經濟學領域,並不是只有大工業化思維的存在,相反,還有諸多不太一樣的經濟建設思維混雜其中,比如沃茲涅先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他並不認為在目前階段,蘇聯經濟建設的重心應該放在重工業的建設上,而是認為應該對生產、生活資料的補充給予更多關注,只不過他的思想占不到主流罷了。
「聽說烏克蘭那邊的工作不是很順利?」沃茲涅先斯基轉口又問道,他說的就是烏克蘭四大廠對起重設備的研發工作。
說是抬棺,其實更多的還是象徵性的。謝爾巴科夫的靈柩是由內衛軍的士兵從靈車上抬下來的,然後轉移到一個經過簡單裝飾的架子上。
尤里扭頭看了一眼這位精力充沛的傢伙,點點頭說道:「這個時間可以由他們自己確定,現在,一部分需要的混凝土設備已經到位,支撐初期的工程是不成問題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