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延安教員 第2章 延安自然科學院

第二卷 延安教員

第2章 延安自然科學院

唐華與陪同考察的同志一道,在延安大學校內漫步。
「你們的工作很有價值,民族音樂的發掘,改編,但最後你們做的工作應該是創新。」唐華說,「西方音樂也在創新,尤其是美國。用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新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不斷變革的時代。阿飛,把你的袋子遞過來。」
……
「主任好,這位就是唐華唐先生嗎?」
唐華推門進屋,第一眼就發現牆上有些熟悉的東西。
「可以。」唐華將吉他遞過去,「這叫電吉他,確實稜角分明。稍等,我先插上電。一會兒,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銳意,有攻擊力和破壞性』。」
這就是一人創作了兩個國家的軍歌的音樂怪才——鄭律成曾生活過的地方嗎?
「我其實也是音樂的愛好者,非常高興能來這裏,如果不介意,我也想在這裏交流和學習一番。」唐華說。
「小許同志,你平時喜歡看軍事的書籍和雜誌嗎?」唐華問。
阿飛是唐華帶來m.hetubook.com.com的樂隊成員,聽到唐華的話,就將電吉他遞了過來。
唐華靜靜看著眼前的建築群,直到有兩個人朝考察的小隊走過來。
「延安大學七百多名學生,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礎、政治可靠的八路軍小戰士,由各根據地推薦到這裏來上學。」陪同人員說,「他們都喜歡看軍事類課外書。其他地方來上學的大學生,其實也十有七八,是對軍事感興趣的……在延安大學就跟上軍校一樣,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在課餘時間操練。」
小戰士點點頭。
延安大學。
屋子的四面牆有兩面半貼滿了各種印刷品,其中幾乎有一整面牆,貼的全是唐華的《世界軍事畫報》。閱覽室工作人員把其中插畫最多的後半本拆下來,一頁一頁地貼在了牆上。
「唐先生,對,這兒張貼的都是你的雜誌。我們科學院一共訂了兩份《世界軍事畫報》雜誌,一份貼牆,一份留存。不過,留和圖書存的那本,一般來說,上架不到三個月,就會被翻得捲毛邊……小許,這位上海來的唐先生,就是《世界軍事畫報》的社長。」
魯迅藝術學院?
「唐先生,前面就是魯藝的『地盤』了,這幾幢樓都是。」
這個年代,娛樂圈信息傳得沒那麼快,馬可和劉熾還不知道上海都發生了什麼,於是也很高興地請唐華一行人進了音樂教室。
唐華緊走幾步,來到牆邊,上上下下地打量這個閱覽室的「軍事牆」,咧嘴笑了起來。
「好嘛,原來這是稜角分明吉他。」馬可說,「我能試試嗎?」
「哦,唐先生您好!」說話的是閱覽室值班的小戰士,聽到陪同人員的話,趕緊站起來,敬了個禮。唐華趕緊回禮,說讓他隨意些。走到閱覽書架旁邊,還真是,存的幾本《世界軍事畫報》不知道被多少讀者翻過,紙邊都出毛了。但是沒有一本污損或者撕壞的。
「這個是?」劉熾冒出問號。「有六根弦……這是吉他嗎?可它https://m.hetubook.com.com的外形怎麼張牙舞爪的。」
延安自然科學院成立於1940年,1943年與魯迅藝術學院、中國女子大學、陝北公學等合併成為延安大學。解放戰爭后,延安自然科學院又獨立出來,最後搬到往北京,成為北京工業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
「我是劉熾。」
「你好,唐先生。我是馬可。」
「我們魯藝最近改編和發掘了很多民樂作品,不過我也對歐洲和美國的音樂很很大的興趣,畢竟音樂是無國界的情感和生活的藝術表達。」
這裏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延安自然科學院。
與上海交大、同濟、復旦的校園相比,延安大學沒什麼恢弘的建築,只是一些不超過2層的簡陋房屋與窯洞。但唐華看見路過的學生臉上的驕傲與專註,聽見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延安大學有中學部,最小班級其實是初中),看見窯洞里授課的教室和聆聽的學子,看見簡陋的化學實驗室里小心翼翼端起燒杯的學生……https://m.hetubook.com.com所見所聞無不證明,這就是紅色根據地的最高學府,延安最有價值的人才培養中心,日後新中國建設的「種子」之一。
在一間大土磚房前,一行人停了下來。「這裏就是我們學校的閱覽室。很慚愧,藏書很少,只能叫閱覽室,不好稱之為圖書館。」
這就是《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地嗎?
和後世的男團一樣,延安也有一個音樂的「五人團」——馬可、關鶴童、張魯、劉熾和安波。當然,這幾人的賣點不是顏值而是才華,五人都是偏創作的音樂家,都擅長運用民族樂器以民樂特色的曲調進行再創作。馬可的代表作是《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還是《白毛女》的主要創作者之一。劉熾代表作《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讚歌》、《讓我們盪起雙槳》……
唐華哈哈笑了:「吉他為什麼就要長一副圓滾滾的樣子?魯迅先生也說過,『國人大抵更喜歡折中一點。所以,這便有些許欲求兩全https://www.hetubook.com•com其美、魚掌兼得的意味。不少人便夾在這圓滑與稜角之間。而人就應該有態度,稜角分明。……圓滑也好,稜角分明分明也好。只是我,更喜後者。多了銳意,有攻擊力和破壞性』。」
「唐先生曾在美國留學四年?那一定比較熟悉美國音樂了?」馬可說。
唐華轉過身來,深吸一口氣,感慨地說:「這本雜誌辦了十年,無論在上海、南京、重慶,或是其他的國統區,都只是一些有錢有閑的中產會拿來當消遣讀物,國民黨軍政大員不看,他們忙著升官發財搞派系。國民黨的軍校里也很少有人看,這些人都琢磨著怎麼混畢業,出去之後找個靠山,然後升官發財……只有在延安,我還能找到那麼一大群讀者,真正的、忠實的讀者。」
唐華點點頭。
「呀,『延安五人團』,今天見到其中兩位,真是太榮幸了。」反應過來的唐華也趕緊和他們握手。
這就是冼星海曾徹夜譜曲的地方嗎?
走出閱覽室,唐華笑道:「這真是奇妙的一天,在這裏彷彿回家一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