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延安教員
第31章 真心英雄
總司令站起身,在指揮部打打拳活動筋骨。主席點上一支煙,閉目冥想。唐華這個文藝青年,和另一個文藝中年葉軍長,有自己的休閑方式。唐華的民謠吉他早就固定放置在參謀部的窯洞了……
延安大學分部——延安自然科學院,要全體轉移了。
「唐老師!」「唐老師!」「唐老師!」
軍委給華東和中原的兩封電報終於定稿。主席、總司令簽名,交給報務員加密。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唐華:
但是,發往中原軍區的電報十分重要,一定要等到中原方面的回復。一是確保中原真的收到了電文,二是需要中原局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
唐華笑了。「根據地就是我布置給你們的作業。全國解放后,大家再見面時,我要親自檢查作業的!」
主席、總司令:……
葉軍長:「這歌特別好唱,真的,我半天不到就學會了。你們聽唱兩天了,肯定也會唱。hetubook.com.com唐華寫的歌都這樣,音不特別高,氣也不用特別長,曲調特別平順,特別適合沒多少音樂基礎的普通人哼哼。」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中央做出向東北進軍的決策,延安自然科學院、魯迅藝術學院都派出了大批教員和學生,加入到了挺進東北的隊伍。前後總計,有過半數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師生、三分之二的魯迅藝術學院師生通過海路陸路輾轉抵達東北。這也是唐華上課時,自然科學院科學廳沒有被擠爆的原因——已經有一大半的學生轉移走了。現在,這些先走的校友們已經在東北紮下根來,或扛槍戰鬥,或在工廠工作,或在根據地繼續自己的文藝創作。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一刻鐘之後,窯洞門口的警衛員側身,只看見指揮部里四個人影聚在一塊兒,合唱的歌聲隱隱約約地傳來:
唐華走到隊伍前頭,拍拍第一個學生的肩膀www.hetubook.com.com。「書包挺沉……陳榮盛,講義和筆記都在裏面了吧?」
凌晨兩點半。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
「我們。」
葉軍長:
我軍的電報碼是雙字代碼疊加一次一密的「豪密」,報務員加密一封電報就要十來分鐘才能拍發,對面收到電報,解碼也要差不多的時間。這一來一回,就算對面收到電報即時回電,也要一小時后才能讀到了。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是!唐老師!」
「我們。」「我們。」「我們。」
唐華趕到校園時,運送物資設備的大車已準備妥當,自然科學院的學生身背個人物品、行李,也開始一排一排地出營、集中、整隊,只待一聲令下開拔的時刻。
「哪一隊是去晉察冀的?」
今天是6月15日。
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
「同學們……」走到學生們面前,唐華想好的很多話突然不知該如何開頭。「和-圖-書你們,哪一隊是去東北的?」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
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
「唐老師,講義和筆記都在,特地用油布包好了。」陳榮盛身上,背著一床捆紮好的被子,一兜飯盒茶缸水壺,此外就只有一個碩大的斜掛的書包。
《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凱豐作詞,呂驥作曲。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學生們也一時無語,只是看著唐華。
「晉察冀的條件特別艱苦。你們到了那裡,可能會發現,晉察冀的條件和延安差不多,甚至更差……」唐華說,「如果是這樣,你們也不要氣餒,不要喪氣。過去的兩個月,我們學會了仰望星空,但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把眼光從星空向下,看看眼前的路,因為,我們要出發了。在晉察冀,你們要把鐵匠鋪當兵工廠,用鐵鍋造槍炮,用土硝做炸藥包,但這一
和_圖_書切都是為了將來我們的大工業,為了向宇宙進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就是第一步。」
「東北路很遠……現在也不像1945年了,你們一路過去,遇到危險時要小心,」唐華說,「抗戰時在根據地工作戰鬥過的同學,要利用自己躲炮樓的戰鬥經驗,安全地帶領隊伍穿過封鎖線,越過公路。到了東北……嗯,東北的冬天很冷。有很多工廠和機器,我們在東北的根據地也有。你們到了東北,要迅速修理機器設備,把這些工廠全都開動起來,源源不斷地製造革命鬥爭需要的武器彈藥。之前自然科學院已經有一批學生抵達了東北,你們和他們見面以後,好好配合,一起協作。學過日語的同學,你們的任務特別重,因為許多機器設備是日本生產的。」
……
唐華:「主席,總司令,來唱兩嗓吧,輕鬆輕鬆,換換腦子。」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
「魯藝的同學們也來了,」唐華看看身後,也聚集
m.hetubook.com.com了一群送別的學生,「我建議,大家共唱一首歌,既是告別,也是走向未來之路的互相勉勵。」
同學們,積極工作!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
同學們,努力學習!
1935年10月,一群衣衫襤褸的戰士,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在四面強敵包夾、缺糧少彈的最為困窘的時候,為了培養科學技術幹部、發展科學技術事業,延安為紅軍戰士幹部辦起了科學培訓班。一群群生在大山、長在農村、身上草鞋粗布、手中只有老套筒的戰士們,在科學培訓班第一次聽說了航空母艦、飛機、潛艇,第一次了解到工業化和電力的知識……1939年,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成立,1940年1月改名延安自然科學院,成為陝甘寧邊區的理工科最高學府,科學培訓班的戰士們真正走進了高等學堂。
……
主席:……
學生們認出了從遠處走來的唐華,都叫了起來。唐華也加快了腳步,幾乎是小跑地走到隊伍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