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69章 首次過招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69章 首次過招

雲山。
密線安裝工程進入洞內,小曹帶著李強、鋪設小組來到礦洞內一個相當封閉的區域,這裏已經裝好了兩部有線電報收發機。
「發現南朝鮮軍汽車縱隊,一共二十七輛卡車、6門火炮!」118師偵察連的小分隊突前5公里擔任觀察哨,看到南朝鮮1營的車隊后,立即向師部報告。
在第8集團軍序列中的南朝鮮第6師於10月25日上午佔領溫井,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想儘快抵達鴨綠江邊。第6師2團1營乘坐二十多輛汽車開路,第2、第3營徒步,大搖大擺地在公路上行軍。
從雲山出發沒多久,15團及M24坦克連就抵達了朝陽洞。雖然已是初冬,坦克連連長興緻很高,身子從坦克炮塔頂探出來,志得意滿地眺望四周的山巒。就在他低下頭避風,用打火機點上一支煙時,突然聽到「砰嗚——」一聲長長的呼嘯。抬起頭來,連長什麼都沒有看到,轉頭朝後看,才發現一道白色煙跡在風中逐漸飄散。
平安北道,大榆洞。
南朝鮮軍的機槍步槍其實並沒有向王和高射擊,現在,兩枚40火有一枚命中卡車,發動機艙冒著大火徹底癱瘓在公路正中。
「砰!」音量很大的脆響爆出來,聲波在山谷里回蕩。火箭筒尾部噴出一大股燃氣,將後面的積雪和浮土吹起老高。在公路右翼埋伏的354團團長不但看見了燃氣和雪塵,還看見一道白煙,一直伸向公路正在行駛的南朝鮮軍卡車……
北方的戰士們則對這場雪熟視無睹,安靜地在林中端著飯碗吃高粱飯和咸蘿蔔乾。雪花不住地隨風飄進碗里,飯沒扒拉一半,碗就不冒熱氣了,這頓飯吃得真是涼涼。戰士們前兩天還嫌棉服穿身上一跑起來就冒汗,現在一點也不嫌棄了,鼓囊囊的和-圖-書棉衣穿在身上,心裏確實踏實不少。
北京。
「354團8連在公路正面預設陣地截頭,敵卡車停下后,354團與353團在右翼準備展開攻擊!」
彭總和葉挺很早就形成了統一意見,由『小曹』來負責0號線路電報機。首先,他是主席的兒子;其次,因為他是主席的兒子,所以叛變或被敵特滲透的概率是零……
在雲山朝陽洞,360團作為阻擊部隊,單面南朝鮮軍1個團又1個坦克連的進攻。360團藉助間洞南山的地形設伏,在中等距離連續擊毀7輛輕型坦克,隨後將南朝鮮軍釘死在朝陽洞,整個白天無法前進一步。到天擦黑的時候,南1師15團自己都打不動了,在上午的突然襲擊以及一整天的戰鬥中,坦克連的14輛坦克已累計被擊毀11輛,步兵也莫名其妙傷亡巨大,兩個營的一線戰兵損失都超過了警戒線,無法繼續進攻。
志願軍入朝開始,主席就一再強調入朝之後不要第一時間想著建立防禦工事,而要大胆進攻,趁美軍和南朝鮮軍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拿下一血。這個原則奠定了一次戰役作戰戰法的基礎。
「一連阻擊頭車,二連打尾車,截停坦克之後,所有火箭筒按以分組,三發打一,按順序點名。重機槍立即開火掩護!」
第一次戰役的第一場戰鬥,也即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就這樣打響了。
夜色中,一輛卡車開到大榆洞某段公路的盡頭。車停下來后,幾名志願軍戰士下車,抹黑從車上扛下大卷大卷的電線,套上一節節的簡易防水套管,布設在地面已刨好的淺溝里,然後蓋上土,並細心地用枯草和樹枝掩藏好。戰士們一段段往前鋪線路,鋪到山下時,剛才一直在幫忙鋪設線路的www•hetubook.com.com李強先行上山,從一個不起眼的礦洞入口走進去,這裏就是彭總和葉挺住的地方,志願軍司令部——後來被簡稱為志司。
「都準備好!」王和高看著身邊的兩名「40火」——40毫米火箭筒射手,低聲說道,「到達有效射程時,按1號、2號、我3號的順序,聽命令依次發射。預備——1號發射!」
轟隆一聲,打頭的卡車駕駛室被炸得粉碎,失控的卡車一頭扎進了路邊,帶著二十多名南朝鮮士兵一起翻進了淺溝中。
118師354團8連副連長王和高趴在沾著積雪的枯草之間,看著從遠處開來的南朝鮮汽車隊。在他們埋伏的地方,公路稍稍轉了一個彎,在他們前面,有一段幾百米的路,汽車必須走直線,而且是直衝著8連火力排而來。
這裡是一個廢棄的金礦。過去幾十年,大榆洞周圍的幾座山,都被挖了或長或短的礦洞。金礦還在採掘時,大榆洞的山谷平地間蓋了不少房屋村落,金礦枯竭后大榆洞繁榮不再,居民搬走,變得一片荒涼。志願軍司令部入朝之後,指揮部就選擇在這裏。
337團衛生隊副隊長李玉柔是南方人,1950年才參軍隨13兵團北上。看見漫天飄舞的雪花,她將M1卡賓槍的槍帶一拉,槍往後背一甩,走到樹下扒樹葉上的積雪,揉成雪球和衛生隊的女兵們開始打雪仗。
10月25日。溫井。
在西線,美第8集團軍已經越過清川江,還是由南朝鮮軍打頭陣,美軍跟在後面。昨天,麥克阿瑟給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取消10月17日發布的在宣川——古仁洞——城津線以北不得使用非南朝鮮部隊的禁令,要聯合國軍所有部隊加速前進,直達鴨綠江中朝邊境https://m.hetubook•com•com。麥克阿瑟的「感恩節回家」的計劃要開始實施了。
電報線鋪設小組的動作很快,葉挺看看洞口外面,已經能看見忙碌的小組成員了。「李強同志,由於美軍的飛機偵查和空襲非常密集,如果指揮部入口有被美軍發現的跡象,指揮部會立即轉移到大榆洞區域的另一座山頭、另一個礦洞。如果這樣,你們通信部要花多長時間重新拉線?」
「你是機要秘書,之前應該也學習過相關的紀律,現在這個任務比機要秘書更重要。從現在起,你要減少和其他同志的接觸,跟他們聊天說話的機會少些,你犯錯誤的概率也低一些。」李強又補充道,「減少接觸,少出0號室活動,盡量不走出山洞。憋不住了在洞口晒晒太陽就行。」
38軍是10月20日傍晚進入朝鮮的。112、113師在20日晚行軍30公里,21日晚走了45公里。10月22日下午,在前川山麓的針葉林中隱蔽的113師正要結束休息準備開始行軍,1950年的第一場雪降到了他們頭上。
打完火箭筒,王和高一個橫滾,人抱著火箭筒一起滾進一個凹地,其他兩名戰士也脫離發射陣地,找地方隱蔽。王和高取出放在凹地的一枚火箭彈,拆開包裝筒,裝填入火箭筒中,摘下保險帽。
在溫井,118師以兩個團對南6師的第1營穿插分割,一個半小時就全殲第1營又一個炮兵中隊,又掉過頭來攻擊跟在後面的第2、第3營。南朝鮮軍倉促退回溫井,隨後118師和120師的一個團包圍了溫井。入夜,配屬給118師的軍屬炮兵團一個炮兵營、1個火箭炮連運動到溫井前線,在75榴彈炮和108火箭炮的攻擊下,溫井的南朝鮮軍——南6師2談2、3營和南和圖書6師19團之一部軍四處潰散,我軍僅用兩個小時就攻佔溫井,大約殲滅南朝鮮軍一個整團。
王和高皺了皺眉頭,這小鬼八成是耳朵只有嗡嗡嗡,什麼都聽不見了。只好由他來打第二輛卡車。
第1師的坦克是美製M24輕型坦克,在美軍發現朝鮮人民軍的坦克是清一色的T-34-85,M24這種輕型坦克和T-34對線就是送之後,美軍步兵師中裝備的、在日本庫存的M24輕型坦克就全轉送給了南朝鮮軍。不過,現在人民軍的坦克基本全被打光了,蘇聯新一批援助的坦克還在訓練坦克手,南朝鮮第1師開著輕型坦克,這幾天也威風得很,一個村一個鎮地碾壓過去,人民軍寥寥無幾的新兵部隊或者民兵根本無法對抗坦克。
在朝陽洞的間洞南山,120師360團比南朝鮮第1師提前兩個小時趕到戰場,並佔領了制高點。
機要秘書兼俄語翻譯『小曹』從洞中的辦公地點走出來,和李強握手問好。
「小曹同志,」在鋪設小組安裝線路時,李強放低聲音,對小曹嚴肅地說:「0號線路密級是最高的,本來總參打算只讓彭總和葉軍長兩人知道這個秘密,但由於電報得有人做收發抄送的工作,因此也需要讓你接觸0號線路及其發送的內容。整個志願軍,知道0號線路是什麼的人只有三個,你就是那第三個人。」
「高、鄧即轉彭、葉:截至此刻為止,美、偽軍均未料到我志願軍會參戰,故敢於分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現東線偽首都師、偽3師前進速度稍慢,要數日之後才能到達長津、江界,西線偽軍、美軍推進速度很快,建議以42軍1個師在長津阻擊東線敵軍,另2個師切斷元山、平壤間聯繫,集中3個主力軍,各個殲滅偽6、7、8師。此次作戰主要和圖書是殲滅偽軍,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是轉變朝鮮戰局的好機會。具體如何部署,望彭葉精心計劃實施之。」
南朝鮮第1師15團以一個連的坦克為先導,沿著公路向北推進。
「0號線路和密電室的布置由小曹全權負責,由他來帶你進行布線和安裝。小曹?」
「預備,2號發射!」
「哎呀,雪!棉花一樣!」
「2號發射!」
360團一共裝備27具40火,現在動用了18具,分成6個反坦克小組。埋伏在離公路400~500米處。剛才的第一發火箭彈,是團長讓反坦克小組測定風速和熟悉提前量,校正之後三發齊射。現在團長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打頭的南朝鮮軍坦克燃起熊熊大火,沒半分鐘就「咣」地一聲炸了,坦克上的許多零件飛了起來。
「如果需重新布線,請用密電向安東發報,通信部的同志會立即進入朝鮮,大概需要兩個夜間工作周期就可完成。」李強回答。
葉挺點點頭。
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左前方三四百米的地方騰起三團白霧,三道白煙一齊向他乘坐的坦克飛來。
餘下的二十多輛卡車緊急剎車,依次停在公路上。南朝鮮士兵跳下卡車時,路邊的山頭上傳來急促的槍聲,子彈雨點般朝他們飛來。同時,極為響亮刺耳的喇叭聲響起……
小曹明白李強話的意思,點點頭。
10月22日,朝鮮前川。
王和高扣動扳機,火箭彈拖曳著白色的尾跡飛向第二輛卡車。在王和高開火的同時,2號射手終於清醒過來,也打出了火箭彈。
「彭總好,葉軍長好。」李強向志願軍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敬禮,「0號密線已經架設到洞前。在洞中該如何布線,請指揮部給予協助配合。」
118師市長鄧悅看看時間,10月25日上午10時30分。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