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21章 這導彈也太差了吧
「四萬四千盧布一台,倒不是特別貴。」總師說道,「就是膠捲的價錢比較難以忍受,高感光度膠片的價錢是普通膠片的十倍……」
這導彈也太差勁了吧。
MGB軍官:……
一想到這個,唐華更鬱悶了。
要麼是用更厚的承力結構彈體外殼,要麼是在彈體外殼焊幾根加強筋。不過這樣一來,導彈就更大更重了。
還有,今年春節也過不成了。春節是2月6號,現在離春節還有14天時間。14天怎麼也搞不完的。發完電報到四台定製版向量機運到莫斯科,至少就要4天呢。
唐華忍不住先問了個題外話:「這種高速攝影機要多少錢?」
但以蘇聯機電裝備大粗重但可靠性高的傳統,大概率這兩個單位是沒問題的。
「對此我並不清楚,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種檢查。」MGB軍官說。
把22枚導彈的試射紀錄片全看了一遍,有4枚導彈中間折斷或解體。三枚彈是從彈主翼前折斷成兩截,有一枚彈就比較奇怪了,是從導彈靠前大概是脖子的部位折斷的。
莫斯科郊外。
更大更重不是關鍵,唐華愁的是:這可不是計算機或微電子系統掉的鏈子,而是導彈的機械部件出了問題。這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什和_圖_書麼時候能解決掉這個問題時間不可控。
……
第一特別局。
S-25導彈全長12米,重3噸,射程也是40公里……
這是全體西伯利亞種土豆的節奏啊……
玩脫了,現在回不去了……
於是現在就回不了國了。電子信息工業局的事兒倒還小,朝鮮那邊又該打起來了吧。
「金雕」項目的總師是來自共產國際工廠的總工程師,在項目組裡面,唐華還看見了兩個德國人,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參与過「瀑布」防空導彈研製的納粹工程師。這兩人是自願留下在蘇聯搞防空導彈的,而且已經加入了東德國籍。
現在發電報發信給國內都得MGB檢查過,檢查就檢查吧。
因此獨家掌握晶體管小型化計算機技術的中國,應該有很大概率能夠解決S-25導彈遇到的技術難題。
「『金雕』現在項目的進展程度,還有歷次試射的靶場報告,現在可以提供給我了嗎?」唐華問。
接下來看高速攝影紀錄片,看到第二枚導彈時,唐華髮現個大問題。
寫完給軍委的和給北京計算機所的電報,唐華將電報稿交給國家安全部人民委員會的軍官。
S-75(紅旗-2)在唐華看來就已經十分傻大笨粗www.hetubook•com•com了,彈長10米,重2.3噸,最大射程才40公里。
重看,速度放慢5倍。嗯,S-25導彈飛出去,大約10秒,發動機推進劑快燒光的時候,斷成了兩截。放慢10倍再看,是從彈主翼前折斷的。
送走MGB的軍官,唐華整個人癱在沙發上。
「第一和第二次靶場測試的報告都在這裏,」總師說,「還有高速攝影紀錄。」
「這是郵寄給我妻子的歌曲和曲譜。」唐華把一卷錄音帶交給MGB軍官,再帶一封信,「你們檢查的時候用什麼機器播放?」
更不用說這套高速攝影機還有簡易的自動跟蹤系統,能讓飛行中的導彈始終處於屏幕的中央。這是為導彈和武器試驗特別定製的機器。
來蘇聯前唐華就設想好了,由唐華牽頭,北京計算機所、北京通信電子所與第一特別局建立協作關係,雙方共享信息,共同解決S-25導彈目前遇到的難題,爭取能按斯大林同志給的期限把這導彈搞出來。這樣首先是朝鮮戰場上,可以從超低空到萬米高空建立一個無死角覆蓋的地空導彈網;其次雙方協作和共享可以讓國內獲得中遠程防空導彈設計的一些技術資料,說不定過幾年就可以成立導和_圖_書彈研究所自己單幹了。
1949年唐華介入590工程的時候,發現最初蘇聯人就是用極其複雜的機電系統來讓導彈紅外信號捕捉目標之後發出正確的控制指令。最後唐華是用部分機電電路、部分真空管模擬計算電路來實現的。
戰鬥部重量居然有320公斤,比很多反艦導彈的裝葯還要多,要是用來反艦的話,4000噸的軍艦吃一發S-25估計都跪了。更誇張的是,S-25還有第二種戰鬥部,1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明明這種導彈是準備交給中國用,而且是第一時間試用的啊。不過話說回來,研製過程中的技術資料和數據,有時候使用這種武器的國家和軍隊也未必掌握。
唐華當然知道蘇聯在搞S-25「金雕」防空導彈,也知道S-25現在正在難產。要是不難產,蘇聯不著急求人,估計中國還弄不到這種導彈呢。
這東西豎起來有三層多接近四層樓高,橫著放基本沒有卡車的車斗能裝下,都是用專用拖車帶著的。導彈尖頭細身,彈後部四片X形的大尾翼,頭部四片小控制翼面。氣動外形也沒什麼不正常的。而且,S-25導彈1955年裝備部隊,雖然後來S-75,S-125、S-200陸續服
www.hetubook•com•com
役,但S-25居然一直用到1982年才被S-300導彈替換掉,說明它的設計應該是沒有致命缺陷的。「為什麼單單這四枚導彈出現了折斷現象,而其他18枚導彈正常飛完了全程呢?」唐華問道,「總師同志,我建議我們再看一遍22枚彈的試射紀錄。」
這導彈飛到一半,折斷了?
在第一特別局的靶場試驗分析實驗室,唐華看到了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導彈試射全程跟蹤影像。
現在第三特別局的人已經分組出動,第一組找控制舵面和機電系統的單位撕,第二組找彈上無線電指令接收系統的單位撕,看看問題是不是出在別人身上。
然而唯一的漏算是低估了蘇聯人的謹慎程度,他們不相信在北京的由中國組建的研究所,哪怕唐華和中央都做了保證。
唐華看文字版的試射報告,第一次靶場試驗打了10發,第二次靶場試驗打了12發。
「由於導彈中途解體的概率達到了接近20%,因此我們考慮加強彈體結構,使其能承受更大的震動或加速度。」總師說。
第一次的10發有6發失控,第二次12發有8發失控。
唐華:那算了……
說是高速攝影機,其實也就是120幀/秒,可以比正常速度放慢五倍
https://m•hetubook.com.com。但在這個時代,幾乎就是頂級的特種攝像設備了,如果估計得沒錯,商業電影圈包括好萊塢和奧運會,都要在七八年後才有條件購置使用這種級別的高速攝影機。
談好協作的事情之後,唐華就回國重啟防空導彈火控計算機項目組,已經研製過紅旗-1導彈火控計算機的北京兩所,做這個應該是駕輕就熟。
這個時代的導彈,不管是防空還是反艦,不管美國、蘇聯還是英國法國,研製過程中如果掉了鏈子,十有七八是計算機或微電子器件的原因。要麼是計算機系統可靠性不過關,要麼是計算機系統設計缺陷,或者沒有計算機系統用超複雜的機電電路來實現某些運算功能,導致系統複雜度超高故障率下不來。
拿出酒杯倒點摩爾多瓦產的科里克瓦,在這棟給他這個通訊院士配的別墅邊喝邊踱步,但半杯酒喝完,唐華還是找不到什麼辦法,先看看S-25導彈項目的現狀再說。
真大,真特么的大……
在第一特別局,唐華也第一次看見了S-25防空導彈的實體。
「不許抄襲我的歌,否則我會向斯大林同志告狀的。」
這次來蘇聯,開激光物理會只是明面上的原因,唐華決定來,是因為要賣T51計算機,以及想從蘇聯這兒搞中高空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