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73章 承認吧,你通共了
在晶體管廠區,唐華進門就發現了一個長條的玻璃罩著的展示櫃,走近一看,這麵包板和晶體管有點眼熟。這不是49年底重工業考察團來的時候,他在總會計師以及考察團成員面前現場表演數字邏輯電路用的實驗器材么?
既然晶體管還挺管用的,那麼老規矩,第三代晶體包辦兩代通用計算機,T52和T53。到T54可能會走集成電路的路子,如果1954年1月集成電路還沒搞定,就把第三代晶體管的工作頻率猛往上提一截,那樣「新一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依舊可以快得飛起。
在被抓之前,肖克利就決定要從貝爾實驗室辭職了。他認為這時候的貝爾實驗室已經完全僵化,不重視創新,不重視創新之後的產品普及和商業運用。因此他打算辭職然後拉一筆投資,創辦威廉·肖克利實驗室,將他發現的晶體管效應做成實際產品,再它來賺大錢。
眼前的這個扁油桶——世界第一塊硬碟,裏面是10片塗刷了磁漿的碟片,雖然只是實驗室的原理論證產品,容量就輕鬆超過了計算機的磁芯存儲器。
「中型硬碟的碟片10個,如果和大型硬碟用相同的技術和工藝的話,容量不小於500K。」
這一方面是受限於當前國內或者說國際上的基礎工業、工藝水平,另一方面是不希望自己研製出的信息技術,結果其他國家成了最大受益國。
因此,讓中國得益最大化的技術路線,就是把電子技術的發展步調調整一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或快完成的時候,才讓計算機技術出現爆炸性增長。
……
CIA探員又拿出一份報告。
唐華現在得慢慢擠牙膏,把技術一點一點放出來,保持一些技術領先,領先的程度能讓自己在商業領域保證絕對市場壟斷、在軍事領域保持技術裝備壓制即可。
唐華:「一兩個月後就會有大批量的三代管訂貨了,現在就可以準備轉換二代管的生產線。不過,二代管最終是要和-圖-書保留一部分產能的,生產線可能還會持續開工三到四年。」
CIA探員面無表情,用最冷淡的語調做了開場白。
磁芯存儲器倒是隨機存儲,但這東西就是堆人力或者說堆勞動工時,成本高,而且不管過多少年都降不下去。美國磁芯存儲器賣得最貴的時候價格高達1美元每字,當然這有計算機商壟斷抬價的因素。總之1Kbit的磁芯敢賣1000刀,這還是50年代。
順序存儲的磁帶轉起來就是從頭讀到尾,如果讀到一半想再讀一次開頭的數據那可麻煩得要死,得先花一兩分鐘把帶子倒轉回去,所以順序存儲器用途是有限的,一般用來做大數據備份或者特殊的單一用途的數據。
CIA探員甩在桌子上的是一台損壞的DJ-1對講機,手裡還拿著從對講機里拆下來的一顆晶體管。
硬碟可以部分取代磁芯存儲器的功用。它基本上是隨機存儲的,容量很大,隨著技術工藝進步容量還會嗖嗖地長,單位元組成本也就降低了。不過磁芯存儲器既是硬碟又是內存,這內存暫時還不好搞代替,用晶體管搭內存太貴,最好是等集成電路出來。在此之前,計算機里就算裝了硬碟,也還得塞一些磁芯存儲器。
肖宇綱點點頭:「那我們實驗室用一年的時間再做深度的改進。您能不能給我們下一個任務書,就是具體的技術指標我們要達到多少?」
話說回來,巨磁阻效應可是個諾獎級發現啊……
「威廉·肖克利先生,現在請你坦白承認自己與共產黨分子聯絡的事實、細節、關鍵聯絡人物,並詳盡列舉從你手中泄露出去的美國技術。」
「威廉·肖克利先生,你發表過一些論文,也是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物理部主任。就在貝爾實驗室,你製造過一些晶體管的原型,時間是……1947年。真諷刺,從那以後整整四年,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沒有任何改進。現在我們明白了,雖然貝爾實驗室止步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前,但其實你一直在工作。只是,沒在為美國工作。」
硬碟雛形雖然出現,但一兩年內還用不到計算機上。鴻海這裏的第三代晶體管,則是馬上就要用的東西。
肖宇綱:「下一代計算機……如果採用硬碟的話,那第二廠得趕緊組建了。」
其實晶體管時代誕生過很多令人驚訝的東西。在集成電路還沒大規模實用化之前,人們用晶體管完成了洲際導彈的研製;用晶體管計算機支持了人造衛星和第一名宇航員上太空;甚至基於晶體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機(不是唐華現在做的對講機,而是採用時分復用技術的無線電話)。
……
這第一回合雙方就杠了大半個小時,肖克利氣得鼻子歪,累得嘴歪,CIA探員終於冷笑一聲,掏出證據甩在桌子上。
中國現在離工業化還早,現在嚴格來說還屬於經濟恢復和調整期,抗美援朝結束后才提全面建設國民經濟的事兒。其實「一五」——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抗美援朝結束后第二年上馬的。
唐華現在手裡有磁芯存儲器和磁帶存儲系統,另外還有用晶體管陣列製成的原始版「ROM」,這個真的太貴,不適用於任何一種商用計算機,是打算用在導彈上的。
……
唐華:「所有可以提高硬碟容量、存取速度、使用壽命的技術,都做一下考慮,看看有什麼地方可以提高。比如碟片磁漿的均勻度,比如電機精度,這兩方面提高之後就提高磁軌的密度。還有磁頭……」
唐華:「不錯。這個硬碟以後不用了要保存下來,這可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重要文物。」
大容量存儲器對於行政管理計算機確實很有吸引力,但目前蘇聯使用T51計算機收到的反饋來看,單盒容量1MB的磁帶機他們用得也很開心。一個州的居民數據滋~~~滋寫進去,統計齊全之後把所有磁帶匯總到政府部門,印表機一接,幾十萬張戶籍卡就
https://m.hetubook•com•com
刷刷刷準確無誤地列印了出來。就算對美技術封鎖,那蘇聯東德總還會用吧,唐華得靠出口設備到這些國家賺外匯。這兩個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熟工業化國家,如果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和信息設備帶來的效益,至少在工業領域,發展勢頭是會猛地往前飛躍一大步的。哪怕這些國家不建立計算機產業,只是從中國進口計算機和信息設備單純地使用,也不得了。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
肖宇綱打開了實驗室的T51,果然機器上的段碼屏正常點亮了。
然而剛剛打算辭職,1951年的7月初,他就被CIA請去喝咖啡了。
崑山,鴻海電子科技公司。
唐華笑了:「硬碟廠過段時間就開工建設,但下一代計算機還不打算用硬碟。下下一代有可能吧。硬碟廠馬上要開工建設,因為很多生產設備要尋找廠家生產或者你們自製,甚至可能還有一部分設備要依靠走私。你們有一年的時間來繼續改進它,到那時候量產的用在計算機上的硬碟性能應該更優秀。」
「我們對此事進行調查時,還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一家名為WSTH的公司竟然在美國註冊了硅鍺晶體管的專利,只是他們從不向美國的商業公司推銷介紹這個專利。但如果美國有公司試圖製造硅鍺半導體效應的二極體和三極體,就會觸犯這家公司的專利權!WSTH公司的身後是一家英國公司,而這家英國公司的幕後出資方是一個香港空殼公司。WSTH……威廉·肖克利先生,您的姓名縮寫是WS。承認吧,你通共了。」
在大洋彼岸,貝爾實驗室工程師、物理學博士威廉·肖克利很不愉快地享受了監獄一日游。
「中國人使用晶體管的奇特電路設計,使得他們的無線電移動通話設備的體積重量縮小到了可怕的程度,並且在如此小的通話設備上實現了高達40公里的最大通話距離。」探員又念了報告的最後一行,「你和*圖*書向中國人泄露了晶體管的技術。」
唐華:……
探員將晶體管丟在桌子上,從身邊抽出一份報告。
晶體管做到這個體積,唐華覺得差不多了,以後不會再研製更小的用於暢銷機型電路基本元件的晶體管了。
「經理,第三代晶體管的成本如何?大批量生產之後,單價定在多少?」唐華問。
肖克利眼睛圓睜,現在他不是發怒,而是努力想看清楚CIA探員晃來晃去的手裡拿的究竟是什麼。
「什麼?這是什麼荒誕的事?」肖克利怒道,「地球上還有比這更荒誕的事情嗎?我從來不認識什麼共產黨分子,更不可能向共產黨分子泄露什麼技術!」
唐華指著地上的硬碟:「這種80厘米直徑的硬碟在以後的產品里叫大型硬碟。你們把碟片從10片增加到20片,直徑不變,單盤存儲容量至少增加到100K,也就是一個容量至少為2M的硬碟。除了大型硬碟還有中型硬碟,尺寸就以能塞進這個機櫃為準,直徑48厘米。」
抓起一小撮在手裡玩玩,晶體管的管腳還有點扎手。第三代晶體管體積是第二代的50%,都快變成半根火柴棍大小了。
「這兩套電路板是我們廠的文物,要好好保存起來。」
「如果硅和鍺的供應開始出現緊張,要馬上報告北京,我們有專線電報。」唐華說,「對了,這一類的電報你直接發給周寬,這種事情他就可以處理,而且他基本上不出差。」
磁芯存儲器是隨機存儲,磁帶存儲器是順序存儲。
鴻海的總經理在廠門口迎接唐華。一年沒來鴻海,現在唐華用肉眼粗略掃了一眼廠區,發現廠區面積和車間數增加得比蘇州磁性機器廠還誇張,規模是去年的兩倍多,甚至可能是三倍。
「唐部長,我們昨天已經把T51的磁芯數據全部轉移到硬碟里了,包括操作系統。」實驗室的主任肖宇綱說,「開機進行了測試。」
曾有一種計算機的分代標準,真空管計算機是第一代,晶體管計算機是第二代,集成電路
hetubook.com•com計算機是第三代,生物/量子/或者什麼80年代想搞沒搞出來的計算機是第四代。
1951年的夏天,唐華愉快地遨遊在長三角,檢閱這個建設在半農業國基礎上的電子信息工業鏈雛形。
CIA探員不為所動,似復讀機一般,又把自己開場白那句話重複了一遍,兩遍,三遍……
「這是中國人閱讀了我公開發表的論文之後自己研製出來的!」
「第二代晶體管我們現在的出廠價是4000元一枚(舊幣,摺合新幣0.4元),我們大約有800到1000元的毛利潤。第三代晶體管現在這一批的價格當然沒法核算了,應該很貴。如果像二代管那樣投入大規模生產,估計成本是3500元出頭,出廠價可以定在4500元左右,貴得不多。這個第三代晶體管,雖然加工製造比較麻煩,但它很省原材料。」
「不要明知故問。」
拐了幾個彎,唐華終於看到了首批量產下線的第三代晶體管。
「晶體管的產量提高了四倍多,因為訂貨需求量太大了,隔一兩個月,就有以前從來沒來過的單位跑上門來下訂單,一查電報紀錄還都是您囑咐過要滿足需求的。」總經理說,「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們的晶體管車間基本上都在重複這樣的循環:訂單暴漲-暫時加班滿足需求-加蓋廠房擴充產能-新車間投產-加班停止,工作回復正常-訂單又暴漲……」
唐華想說磁阻效應和巨磁阻效應,但巨磁阻效應還得等自己發現出來呢。常磁阻效應如何運用到磁頭上也夠複雜的,肖宇綱應該是搞不懂。看來磁頭的改進得由自己包辦了。
唐華計劃的T52計算機已經有兩個大衛星:更小的第三代晶體管;CRT顯示器。這應該是足夠足夠把蘇聯和所有華約國家的市場都吃得死死的,硬碟這個東西再往後放一兩年。在一型計算機上用的技術突破太多浪費,而且會讓客戶們對下一代產品的期望值不正常地升高。
唐華拍拍T51計算機的機櫃。
「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