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20章 光纖要突破了

第五卷 急行軍

第20章 光纖要突破了

至於現在……
美國康寧公司看反正煉一爐什麼都不添加的超高純度石英玻璃也不算太難,就試了試,結果真的拉出來了20dB/公里的光纖。從那以後,光纖通信正式開始揭開序幕。
1960年,激光發明,馬上就有人把激光用玻璃纖維來進行拐彎傳輸。
1950年9月首屆政協和首屆政務院確定時,唐華是電子工業局局長兼重工業部副部長,因為正部長、總會計師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財經委,從1951年起唐華就是重工業部代部長。從1951年代到1953年,總理髮話,還是把代字去掉得了。
甚至在1951年,光物理學家奧布萊恩還提出了包層的概念。
「大衍,謝謝你支持我們工作啊。」
而且在50年代,1957年,我軍一度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將全國軍隊總員額裁減到250萬人甚至更少,而且在1957年真的開始施行裁軍步驟。
王大衍來長春光電子所已經兩年,看說話的語氣好像已經自認自己是東北人了。
唐華和王錚、李強都很熟。李強延安時就認識,抗美援朝唐華搞50中心,李強搞無線電偵聽體系,兩個東西合在一塊破解美軍的軍用密碼。
唐華是民革的,李四光是無黨派人士。雖然李四光1904年結識宋教仁,1905年在東京加入了同盟會(那時候李四光才16歲),還是孫中山親自在黑龍會會所推薦介紹入會的,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但他現在無黨派。
現在超高純石英玻璃出來了,所以?
等一下,長光幾個月前報告過一次,他們做出了蘇八——從蘇六進步到蘇八,還是軍用雙筒望遠鏡。正在攻炮隊鏡和狙擊步槍瞄準鏡兩大難關。
「周寬1951年和*圖*書才剛升了一級。我讓鄧發過來怎麼樣?」
唐華提出要一個黨組書記,原因一是唐華不是黨員,有一個黨組書記,電子信息工業局的黨組織就比較好做工作。二是黨組書記可以處理各種繁雜的日常事務。
總理在記事本上寫了一行字。「這個事我記下了,在下次軍委會議里我會提這件事。你正式做重工業部部長了,是不是還和電子信息工業局一樣,配個全能管家?」
唔……
何長弓……好吧,第一面工農紅軍軍旗的設計者。下半輩子都活在尷尬中的人。但不是壞人。
裁撤之後的部隊應該就地留下一個民兵和預備役的架子,以備戰爭時期擴軍重建。那這個預備役部隊的架子怎麼組建,還是得軍隊高層考慮。
王錚和唐華敲定了DJ-1對講機列裝事宜,為了搶在入朝參戰前把足夠數量的對講機生產出來,他1950年有好幾個月乾脆就紮根電子工業部南京和蘇州的廠子督促生產。
部隊就算整建制裁撤,精英骨幹也要盡量留下來放到別的未裁撤部隊繼續用,那麼到底留誰,總參作戰部和訓練部得負責裁決。
在電子信息工業局,唐華原來的秘書周寬嚴重暈車,唐華乾脆就打報告讓周寬轉為黨組書記——這在現在政務院的各部和各局裡面其實不是普遍標配。
1880年,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光話機」。他將太陽光聚成一道極為狹窄的光束,照射在很薄的鏡子上,人聲讓這面薄鏡產生振動時,反射光的變化使得感應的偵測器產生變動,改變電阻值。而接收端則利用變化的電阻值產生電流,還原成原來的聲音。
嘶……
「何長弓已經被地質部要走了,老李跟你一樣,也提出要配個管家。」總理說,「m.hetubook.com.com他去江西撫州考察鈾礦,一去半年,回來向中央彙報工作的時候,就順便提出地質部需要一個黨組書記協助他工作。」
裁軍230萬,別人不好說,但主席肯定能辦到。
「另外,光學玻璃車間抽調兩到3名技術最好的技工,政審過後就和趙教授的隊伍合併,一起組成技術攻關小組。」
其實,設一個黨組書記,把雜活甩給黨組書記這一招,是唐華教給李四光的。
「按唐部長的估計,光導纖維應該是雙重構造,纖芯部分是高折射率玻璃,表層部分是低折射率的玻璃或塑料,光在纖芯內傳輸,並在表層交界處不斷進行全反射,沿「之」字形向前傳輸。」趙忠堯說,「現在長光做不了塑料套包層,那我們試試低折射率玻璃包層。」
高錕預言,如果製造超高純度的石英玻璃,光束在光纖中傳播至少500米時,還有10%的能量剩餘。也就是有可能把損耗降低到20dB/公里。
在光導纖維發明之前,用玻璃的全內反射原理來傳輸光也有應用,比如牙科醫生用彎曲的玻璃棒來把燈光導入病人的口腔為手術照明,這後來發展到胃鏡。
電報是長春光電子所的王大衍發來的。
周光召的激光(通過空氣)計算機通信設備也搞到第三版了。
趙老師看來是等得太久,急不可耐了。
……
總理搖搖頭。
「大衍,聽說你們所在搞一個重點項目,已經搞了很長時間了?」
這是鏡片研發的進展。光學玻璃……好像長光確實在反覆測試各種光學玻璃的配方。於是給他們鼓搗出了超高純石英玻璃?
唐華露牙一笑:「李強同志對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了解很深,抗美援朝和台灣戰役和我們合作,工作配合得也很好,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來肯定沒問題。」
周光召:「趙老師,那我們拉多粗的纖芯呢?」
李四光和唐華還確實有點相像。
「唐部長說頭髮絲那麼細都可以,如果想保守一些,進行第一次原理實驗的時候可以拉0.1毫米、0.2毫米或者0.3毫米。至於現在,」趙忠堯看了看四周擺放的長光的設備,捂臉說道:「拉0.5毫米的吧。」
「就按趙教授的指示辦。」
激光器的技術儲備也夠了。
X小組在繼續挖掘目前這一套接觸式掩膜光刻系統的潛力。上海在建第一座量產的晶元廠。
……
但有一點不同,現在有主席。有總司令。
看來王大衍是同時給唐華和趙忠堯發的電報。
然後……這項技術就幾十年沒有動靜,直到1951年12月,周光召開始用光傳遞二進位數字,才算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在普通玻璃中,光傳輸3米能量就損失一半。用於人體內臟檢查還可以,但用於長距離的光通信,簡直天方夜譚。
總理說的全能管家其實是黨組書記。
趙忠堯和周光召在長春下車,住在長光,放下行李就先去了光學玻璃生產車間。
「總理,重工業部這邊,我想把李強同志要過來,安排到電子信息工業局。部隊現在不是大裁軍嘛,李強同志如果想到地方工作,這個時候提出申請是很合理的。」
……
他說的隔壁,是挨著長春光電子所的長春光學儀器廠。
裁軍到240萬,意味著全軍總人數——包括在編部隊、非列編人員、機構工作人員在內,要砍掉一半。
長春。
清華物理系的電話等了很久才有人接。說話的既不是趙忠堯也不是周光召。
趙忠堯老師帶的激光通信組,是第幾組來著?好像是第二組。
唐華馬上給清華和圖書大學物理系打電話。
和大國企一樣,突出一個大而全。
裁軍可不是簡單的數字加減法。裁撤下來的戰士如何轉業安置、幹部怎麼分配工作職務級別、高級幹部安排在什麼位置,都不是簡單一劃線就能解決的問題。
王大衍和趙忠堯一起到了現場。現在長春光電所和長光已經被撮合成一體了,王大衍作為所長,也是長光的副廠長兼技術專家。
數字加密機小組,一部分人在做數學原理研究,另一部分人在熟悉晶元設計。
因為光纖還生產不了,所以最近一年多一直停留在這一步,弄得趙老師也怪不好意思的。
唐華想自己是不是也該去一趟,但好像自己只貢獻了一個論文,其餘的試驗和計算都是激光二組做的,就不搶他們的風頭了。
總理看著唐華:「主席剛說要裁軍,你就提前下手開始搶人才啊。」
至於這裁下來的230萬人怎麼安排,唐華這邊就能安排一部分。
但是……估計聶總參謀長和徐副總參謀長不肯放王錚走,那還是要李強吧。
電子信息工業局最近略顯平靜。平靜的意思就是沒什麼衛星出現……
解放軍歷史上曾經歷過10次裁軍。
「麻煩進行重熔,如有可能,再進行一次去雜質工作。」趙忠堯說。
部隊裁撤後,營房和土地等資產轉到什麼單位,這得軍隊和地方協商。
「在清華我們都合作了這麼長的時間,不用說客氣話,」王大衍說,「這是在長春嘛,長春當然是我做主了。」
「您好唐部長,趙老師大概幾天前接了個電報,看完就跳了起來,馬上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和周光召還有幾個研究生一起去長春了。」
「可以。」
唐華看過數據,到1953年9月,全軍總人數是408萬人,外加供給關係在軍隊的家屬小孩等非列編人和*圖*書員47萬餘人,以及文化學習隊、子弟小學、託兒所等機構工作人員20多萬人。
……
但後來因為台灣海峽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未能完全實現這個目標,軍隊總人數在1958年降低到266萬人,然後就開始回升,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軍隊總人數超過600萬,最高峰值達到660萬。
趙老師和周光召當然搞明白了玻璃纖維的傳輸損耗是由雜質引起的。
都經常出差,都不是黨員。
現在總參通信部部長是王錚,副部長是李強。
……
80年代的百萬大裁軍,對當時全軍乃至全國就是一次劇變,現在的動作要比80年代還大得多,兩年多一點的時間,1955年底,就得把這退下來的230萬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然後就是1966年,高錕發表《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得出了一個光纖通信史上劃時代的突破性的結論:光在玻璃中傳輸時,損耗主要是由於材料所含的雜質引起,並非玻璃本身。
貝爾的試驗成功后,在實驗日誌上寫了一句話:「我聽到光線的笑聲和歌唱聲。」
「對的對的,需要一個全能管家,」唐華說,「周寬同志能繼續做重工業部的黨組書記嗎?我和他最近兩年工作配合得很好。」
在辦公室,翻出一封從長春發來的電報,報告了一個非同小可的信息。
……
王大衍:「是的是的。……哎,這項目密級太高,不好意思啊。不知道我能不能打個申請報告,你們在把這個項目做完之後,也順便在長春幫幫我們。」
1951年12月,第二組周光召在實驗室里用激光完成了兩台計算機之間的激光通信。這是一束激光隔著10米在空氣中直接傳播來通信的,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原理模型。
「隔壁煉製成了第一爐超高純石英玻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