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83章 魚雷與直升機
確實魚雷這東西是很不好造,它全身上下,大部分零件都與其他工業部門的標準件格格不入,沒法共通。而且很多零件的機械性能指標還高得離譜。
林真:「一個億的投資,真不是小數目。但如果是這個用途,那魚雷廠就非建不可了。」
「1952年,我們隨2艘『斯大林』型潛艇的引進,購買了120枚533魚雷和12枚訓練雷,現在除訓練用掉8枚之外,其餘112枚還在海軍軍械庫中儲存。訓練雷在歷次訓練中丟失1枚。」
「我們當初打算引進三種魚雷,533熱動力魚雷,533電動魚雷,450噴氣魚雷。現在來看,450毫米口徑的噴氣魚雷生產線可以砍掉了。」劉鼐說。
蕭晉光:「好,很好!現在,我們就要對昨天的對抗情況進行認真的總結和細心的鑽研。參与了322潛艦對抗的四艦,指揮員、所有的聲吶、反潛部門,從明天起進行戰術復盤,海軍學校的教研室、海軍參謀部、蘇聯的顧問同志都會參与研究。再過一段時間,國防科技部門的同志也會加入進來。」
就算編隊中一千多噸的501和502艦,裝的聲吶是比四百噸的獵潛艇大一號,然而技術上也不算先進。
程旺:「六局的水聲對抗裝備,廠子和研究所有的在大連,有的在上海,在上海這邊的可能還多一點。不過聲吶這些裝備前兩年已經上了軌道,現在就是改進提高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魚雷。」
1955年3月,在眾多記者的圍觀下,曼海姆到法蘭克福之間舉行了聯邦邊境警備隊的首次機械化反衝擊演習。乘坐裝甲車或掛在M47坦克上的漢斯們沿著公路疾馳行軍,抵達作戰地域時,手持「加蘭德」的德軍從坦克上跳下,熟練地展開隊形,步坦協同向目標陣地發起突擊,一如十幾年前的德國國防軍。
六機局(船舶工業局)局長程旺和劉鼐通電話。
魚雷對軍艦傷害高是真的,但最大射程才十幾公里,速度是軍艦的1.5倍到兩倍,還不能拐彎,十幾公里發射魚雷那叫m•hetubook•com.com緣分雷,真想有效毀敵得兩公里以內才行。
「米-1這飛機不行,太原始了,而且太小了。」
武漢長江大橋總投資才7200萬元。
二戰結束后,不但德國的納粹餘孽被清掃一空,普魯士軍國主義和容克軍官團也被認為是引發兩次大戰的重要窠巢,慘遭盟國徹底根除。
下下一款米氏直升機更經典,米-8。11噸、速度250公里/小時、航程960公里,作為反潛直升機挺合適。然而米-8首飛是1961年,服役年份是1967年。
這倒不算複雜,複雜的是魚雷本身。
二戰末期的初代制導魚雷也是定深航行的,魚雷上的制導系統只負責發出「向左」或者「向右」的操縱指令。
「認真總結,吸取教訓,細心鑽研,找到取勝的方法,你們能不能做到?」
……
「一艘軍艦,一支軍隊,可以有暫時的弱小,暫時的落後,也可能會遇到挫折,但要是沒了鬥志,沒了精神,那怎麼在戰場上獲勝?這還是人民軍隊嗎?這還是保衛祖國海疆的海軍嗎?」蕭晉光說,「同志們,打起精神來!」
這就是要造一艘潛深好幾百米的微型AIP動力潛艇嘛。
蕭晉光昨天晚上知道水下對抗的事情,今天上午從北京飛到大連的。
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公開3月22日黃海水下對抗的消息。
唐華:「533熱動力魚雷和533電雷都還要保留,但是熱動力魚雷優先吧。」
暫緩搞魚雷廠,首先的原因就是投資太大了。總預算是1億零五百萬人民幣(新幣),其中有6000萬用的還是外匯(5400萬盧布)。
反艦導彈射程30公里,現在是40公里,指哪打哪。
……
讓魚雷反潛,就得把魚雷的活動區域從平面擴展成三維立體,操縱指令升級成上、下、左、右。
「我剛從大連回北京,」劉鼐說,「要是晚回一個禮拜就好了,沒想到前腳剛走後腳就出事。」
所以60年代以前,能造魚雷的國家得有二十多個;60年代
和-圖-書
以後,能造(重型線導反潛/反艦兩用)魚雷的國家,一隻手就數得過來了。「確定引進633型潛艇之後,533魚雷又有加訂,1954年購買了100枚,第二批打算57到58年再簽合同購買。按照國防軍工系統的同志給的保證,潛射反艦導彈會在633型潛艇交付時同步交付,所以我們認為,潛艇魚雷的使用量是不會像蘇軍操典里那麼多的。實際上我知道蘇聯海軍現在自己也在修訂這個數字。」
看到德軍正在重建以及第一次整編后亮相的聯邦邊境「重裝警備隊」,蘇聯默默地上調了駐德集群的兵力,並準備建立東德人民軍。
冷戰開始后,美國就有意重新武裝德國,但要讓德國重新成立軍隊,是個很敏感的話題。
唐華將手裡拿著的米-1直升機資料冊放下。
最關鍵的問題是米-4用的是活塞式發動機而不是渦輪軸發動機,螺旋槳是木質槳葉,最大飛行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時,航程500公里。還長得巨丑
然後這還只是仿製蘇聯53-65魚雷時遇到的困難。53-65魚雷是一種熱動力直航式淺水魚雷,只能打軍艦不能打潛艇的。
但是,這兩個廠的地皮,目前還是一些地基和大坑,並沒有矗立起廠房來。
唐華:「可能這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讓海參做一個詳細的反潛對抗推演。在引入直升機的設定下,反潛效能能有多大的提高,然後再反推回來,證明一款合格的反潛直升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性能,然後再提議蘇聯米里設計局、卡莫夫設計局朝這個方向發展。」
西德總理阿登納只能徐徐圖之,先成立了准軍事組織——聯邦邊境警備隊,然後搭起了聯邦國防部的高層架子但是不徵兵。1954年底,在獲得美國和法國的確定無誤的支持后,西德公布聯邦國防軍組建計劃。
蕭晉光:「反艦導彈如果裝備潛艇,魚雷在平時訓練和戰時的消耗量沒那麼高。但是現在新的問題來了,就是反潛。也是國防軍工系統的同志,現在提出了
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個規劃,未來的533制導魚雷會同時具備反潛和反艦能力。所以魚雷工業需要建立起來了。」
上海。
這不是直航魚雷升級成制導/線導魚雷的問題,而是從反艦雷到反潛反艦兩用雷,工程實在太浩大。
最大的反對聲浪來自德國內部。從戰場上倖存的數百萬前德國退伍軍人在接受媒體調查時,絕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滾,老子絕不當兵了」。
米-4也就是直-5,1952年試飛,1953年投產。
打軍艦是可以的。打那些傻傻在水面航行或者潛望鏡深度航行的潛艇也可以。一旦潛艇下潛,那就只能幹瞪眼了。
劉鼐:「蘇聯去年向我們推薦的是米-1,但今年情況略有變化,他們表示可以輸出米-4的技術了。」
小小一枚魚雷,直徑才533毫米,就問這耐壓殼體怎麼設計。至少導引頭和導線放線器這兩個部位要能耐受好幾百米的水壓。
規劃海軍反潛體系,這種事可不僅僅是搞個魚雷廠那麼簡單。
「是!」
劉鼐:「是啊,魚雷廠的建設被我們延緩了。」
按現在的狀態,好用的反潛直升機至少得250公里/小時的速度、最大航程800公里左右吧。
重新武裝德國的計劃不但遭到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反對,荷蘭、比利時、法國起初也強烈反對。
魚雷的最大作戰深度得留很大的余量,假想敵的潛艇對外公布的最大潛深400米,你的魚雷就得打到水下600米。蘇聯設計出了潛深600米的核潛艇,然後美國MK-48魚雷的最大作戰深度就超過了1000米。
除了核潛艇的性能超群,這兩艘蘇制獵潛艇本來配備的就不是什麼好聲吶。
「能!」
現在已經可以確認用不著魚雷轟炸機反艦了。這樣,874廠可以少搞一條生產線,872廠可以砍掉一整個熱動力機的車間。
唐華:「米-4最大起飛重量7噸多,勉強夠。要是能有一種最大10噸級的飛機,拿來做反潛平台就最好不過。」
劉鼐:「自導魚雷應該是先搞熱動力的https://m•hetubook•com.com。」
我國仿製蘇聯魚雷時,曾經有一個小零件逼死一家工廠的事,是用來測量水壓確定深度的鈹青銅彈簧片,生產任務分配給了一家彈簧廠。這廠用了大半年時間,試製出幾批樣品,沒一個合格的,最後哭著退出,寧願按合同賠錢,也不願再繼續搞下去了。
米里設計局的下一款直升機就不用活塞式發動機,改用渦輪軸了。然而1957年首飛的米-6是個最大起飛重量44噸的怪物,這又實在太重了。
北京。
過了好幾天,蘇聯方面表示開始組建一支技術小組,由海軍參謀部的副參謀長帶隊,去中國進行反潛技術的研討。
為「蘇州」號護航的4艘艦艇這一天可是灰頭土臉。如果盯住了核潛艇,聲吶兵和護航艦都可以記功,但這功勞看來不是那麼好撈。從下午1點到傍晚7點,兩艘獵潛艇被調戲了整整6個小時,其實沒有一次是進行連續跟蹤的,甚至確切找到核潛艇位置的次數都不多。
海軍暫緩魚雷生產廠的建設,另一個原因是53年台灣戰役中,反艦導彈表現得很好。
3月23日傍晚,五艦抵達大連,陸續開進港口,在碼頭系泊。一臉尷尬的501、502艦艦長走下舷梯,發現在碼頭迎接他們的不僅有旅大基地司令員,還有大連的海軍機械學校校長,還有——海軍司令員蕭晉光。
先用3年時間把兩個廠建起來,達到能生產53-65魚雷的程度,然後再把整個生產線……推翻重建。
……
450毫米口徑的噴氣魚雷是RAT-52,本來是伊爾-28T魚雷轟炸機配用的。1952年中國打算引進伊爾-28(轟-5)。
唐華和劉鼐翻出了52年中蘇協議裏面魚雷廠的方案,再做最後的審議。
就在旁邊的日本和南朝鮮都對此事一無所知。
「鸚鵡螺」號3月6日抵達菲律賓海,與第七艦隊進行反潛合練/測試。測試科目完成後北上,原計劃在東海-對馬海峽出口巡弋1~2天即返回珍珠港。此時發現中國上海附近頻頻有新艦出海試航,就臨時決定進入黃海,https://m.hetubook.com.com向中蘇炫耀了一回核潛艇的性能,之後還是直接返回珍珠港。
而且,唐華提前把從魚雷管發射的反艦導彈的規劃方案給了海軍。海軍一看,好像潛艇也能打導彈,這……魚雷廠還是暫緩吧。
這時候的德意志還不是現在的病喵,一萬多人的聯邦邊境警備隊里有近兩千舊德國軍人,大部分擔任士官和低級軍官。
1952年,中蘇海軍技術援助協定,就包括了援建魚雷生產廠,也就是現在的872和874廠。
1955年2月,駐德美軍的軍械庫中,一次性拉出了110輛M47坦克、200多門榴彈炮和100多輛裝甲車,隨便刷了刷漆就交給了德國聯邦邊境警備隊——這支一萬多人的部隊以前只是輕裝准軍事組織,結果在美國的武器充實下,再加上去年新招募的幾千名志願兵員,瞬間搭起了一個機械化師。
1955年3到4月,蘇聯軍方的聚焦點在西德。按1955年的人們的視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年後,德國陸軍重又在歐洲土地上崛起了。
……
唐華:「能打潛艇的重魚雷蘇聯自己也還在研製,我們現在搞這個東西,要對困難有清醒的估計。」
太原874機械廠(太原魚雷廠)和872機械廠(小型水下動力廠)的廠址在1953年就圈定了,按照蘇聯綜合式大工廠廠區的規劃,兩個廠的地皮都是方方正正一大塊,廠區距離也不遠。
中方在3月23日就將「黃海與疑似美軍核潛艇目標發生追逐對抗」的消息通報給了蘇方,莫斯科隨即收到了消息。
這飛機……在50年代還算可以,但到60年代就迅速落後。
不過,1953年底,因為海軍發展方向的調整,新加的裝備項目比較多,為了不讓海軍總投入增加得太多,魚雷生產廠的建設被暫緩了。
山西太原。
在這之前,魚雷都是在5到20米定深航行,定深5米打小軍艦,定深20米打戰列艦。魚雷發射出去,航跡穩定下來就一直在這個深度航行。
這個反應不是太積極。
在大連,蕭晉光聽海軍後勤軍械部林真彙報魚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