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64章 搶跑兩天
參聯主席和空軍參謀長都把關注點放在中國導彈可以威脅到美國的盟國和美軍基地,中國什麼時候發射衛星反倒沒有深入討論。
托馬斯·懷特:「情報部門只是從間接渠道確認蘇聯給中國援建了一座氣體擴散廠,可能還有一座核反應堆,但對於中國的核工廠的規模和建設進度,我們沒有獲得直接的間諜照片。」
足足冷場了3分鐘,一名美國海軍中校終於問了一句:「還有多久?」
走出辦公室的美國海軍軍械局官員:……
國防高級技術研究院。
「中國導彈是從內陸某處起飛的,越過卡門線之後其上的短波無線電發報機開始發送定位信號,因此我們能根據後半段的航跡推知它的性能。」第七艦隊的參謀分析出了結果,「這枚導彈的飛行距離大於1800公里,中後段大致是慣性彈道,顯然,這是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在進行飛行試驗。」
馮·布勞恩:「中國人的下一枚火箭,一定會攜帶衛星。如果我是項目的總負責人,我會在這次操縱演練成功之後2到3周發射它。至於能否成功,看概率。」
「如果導彈此後一直保持當前航向,單純地加速,加速到7.9公里/秒,它就會準確泊入近地點約300公里、遠地點約1200公里的軌道。」
美國陸軍導彈項目獲得的經費只相當於海軍彈道導彈的二分之一,美國空軍的三分之一。但馮·布勞恩帶著設計團隊仍然設計出了「紅石」彈道導彈,1957年,又研製了朱諾-1和木星-C火箭。
……
唐華:「兩個任務組都完美契合時間節點,所有的產品高質量完成。這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完美的項目案例。」
這幾次雷達搜索信號勾勒出了導彈的大致速度和飛行方向,它在海平面30公里的高度飛行速度至少有1800米/秒,沖入10公里以下速度還有1400米/秒,這不可能是防空導彈或反艦導彈,一定是某種彈道導彈
和圖書。
日本到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距離1500公里左右。韓國全境都在1000公里以內。
馮·布勞恩走到一塊黑板旁,畫出了一條小幅度折角的線。
現在艾倫·杜勒斯不在克利夫蘭,而在休斯頓。馮·布勞恩和助理上了中情局的專機直飛休斯頓,衝進美國海軍航天計劃辦公地點時,杜勒斯剛剛出席完海軍的軍械聯席會議出來。
托馬斯·懷特:「前者可能是1958年,後者可能是1961年?」
艾倫·杜勒斯:「白宮願意接受風險較大的方案,比如說直接在做飛行測試的運載火箭原型上面安裝一顆衛星進行發射。」
「今年7月你們曾認為木星-C和朱諾-1不可能上太空。」馮·布勞恩說。
唐華抬腕看了看表。「時間快到了,我們動身去車站吧。去到車站,天津來的火箭和衛星剛好也到達。」
馮·布勞恩抽出無線電測向站的報告,「三個無線電測向站都證實,中國導彈在飛行的中段和末段進行了兩次轉向。這轉向角度不大,或許被你們當做自然偏航而忽略了。其實,這兩次專項都是有意而為。」
「杜勒斯先生,這份中國導彈試射的監測報告,你們都沒有發現什麼不對嗎?」馮·布勞恩說。
……
11月30日,專列從北京出發。一切按照計劃,12月1日抵達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從12月3日到5日,擇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小方框里填著「核心研製」「太陽能電池模組」「防輻射」……「測試一」「測試二」「測試三」之類的內容,方框之間有很多線條連接。最後,「星」「箭」兩大群組匯合到頂層,最頂層的方框只寫了一個日期:
「中國11月20日試射的彈道導彈經過多個計算小組的反覆推算,射程不小於1800公里,也就是說,我們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三個盟國,以及建立在這三個盟國領土上的軍事基地,全都在中國的www•hetubook.com•com導彈射程之內了。」
杜勒斯:?
美國已經猜到中國劃定禁航區可能是要試驗導彈,過去他們經常在渤海和黃海劃出禁航區,美國海軍派軍艦和飛機貼著禁航區飛行,有時候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甚至有一次美軍的雷達直接觀測到一架靶機被中國的防空導彈擊落。
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馮·布勞恩已經在這個小城市居住了6年。
北京。
英國人為了表示我們不是純口嗨,英國在武麥拉靶場發射了一枚雲雀式探空火箭,這火箭和錢學森1954年首次發射的TK-1差不多,還沒飛出大氣層呢。
阿利·伯克:「如果艾克認為這值得做,那就去做吧,我會讓助理通知各部門,召開海軍軍械聯席會議。」
艾倫·杜勒斯說的就是這個方案:馬上組裝一枚完整的「先鋒」火箭:把經過測試的第一級、未經測試的第二級、(顯然也)未經測試的第三級、一顆衛星,三者組合到一起,然後別管那麼多了,趕緊在12月初給打出去。
特文寧點點頭:「只要有一組精準的照片,就可以確定最後的年份。……我們在太平洋需要U-2。」
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壓哨搶跑,我就比你快兩天,大家拋骰子定輸贏,但是我是莊家——平局(倆都成功)我也贏。
助理:……
……
第七艦隊司令部不僅收到了「麥凱恩」號的報告,沖繩和種子島的無線電監聽站也上報發現了快速移動的信號源。
助理:「中國人在11月20日發射了一枚中程導彈,射程和你們的朱諾-1相差無幾,根據蘭德公司的報告,中國人打算用這種導彈改造成運載火箭發射衛星。所以你應該對朱諾-1有信心。」
1957.12.3。
長征-1的測試箭發射時,「約翰·麥凱恩I」號驅逐艦奉命在沖繩以西海域,貼著中國劃定的禁航區邊緣監視這片海域。
「現在海軍的運載火箭https://www.hetubook.com.com項目有很多不確定性。」助理說話很坦誠。
四個月前,唐華在牆上釘了一塊特大號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畫了幾十個小方框。小方框又分為「星」「箭」兩大群組。
助理:「發生什麼了?」
二戰結束后,馮·布勞恩被擄到美國,最後他的編製竟然定在了美國陸軍,在亨茨維爾市的紅石兵工廠為美國陸軍設計導彈。
這次中國的試驗,無論「麥凱恩」號還是沖繩的大型雷達站,都未能捕捉到飛行中的中國導彈。直到導彈高度低於30公里,拖起一條長長的火焰,「麥凱恩」號的雷達才掃到了幾次導彈的特徵信號。
鑒於此前關於蘇聯的情報都朝最壞的方向發展,杜勒斯局長不得不重視前一個「危言聳聽」的情報。
「是的,一上來就緊鑼密鼓,而且越到後面,事情越多。」
再說,長征一號的整體可靠性擺在這裏,唐華還是非常有信心拿下這一局的。不是80%+的問題,現在除了中國,別的地方還沒人提出整體可靠性的概念呢。
參聯主席納森·特文寧面前是一幅東亞-西太平洋地圖,參謀剛才已在地圖上標記了許多帶距離的線段。
沖繩到中國大陸,800公里。到多山的福建省距離800~1000公里。
……
助理把中情局從美國海軍、空軍拿到的情報遞給馮·布勞恩。馮·布勞恩打開報告,快速瀏覽內容,然後久久沒有發聲。
托馬斯·懷特深吸一口氣:「就如1956年的A-332號計劃那樣,發動對中國的全面核打擊。1956年您是在我的位置上,您一定看過那份作戰計劃。」
……
「噢我的上帝,中國人在試射彈道導彈?!」
「我要見杜勒斯先生,」馮·布勞恩說,「情況非常糟糕,非常非常糟糕。」
在催促美國海軍提速發射衛星的同時,艾倫·杜勒斯也在催促美國陸軍趕緊鼓搗他們的亞軌道運載火箭。
……
……
中國進m•hetubook.com.com行中程彈道導彈飛行測試的消息很快在五眼聯盟內傳開了。5天之後,英國做出了和他的大國定位相匹配的舉動——哈羅德·麥克米倫首相公開宣布,英國啟動航天計劃,在未來某個合適的時候發射航天器。
參謀得出結論,納森·特文寧知道這個結論是對的,但他還是想問問現任空軍參謀長托馬斯·懷特。
「似乎現在不是拖延,而是沒法加速。」
錢學森:「呵呵……」
唐華說完,彷彿一聲令下,半層樓所有辦公室里的人都動起來。
艾倫·杜勒斯最近越來越焦慮,中央情報局從蘇聯獲得的情報依舊模稜兩可,有的情報認為蘇聯的巨型火箭正像香腸一樣從工廠里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然後搭載衛星升空,也有的情報持相反意見,認為蘇聯下一枚運載火箭可能要等個兩三個月才能發射。
馮·布勞恩加重語氣:「中國根本不是在試射彈道導彈,他們的彈道導彈或許早已在內陸試驗成功而我們沒有觀測到。中國人,是在練習如何操縱火箭&人造衛星結合體,對準預定的衛星軌道。」
菲律賓到廣西1400公里。
華盛頓,五角大樓。
特文寧:「除了全面戰爭,就沒有其他的方式了嗎?」
「雖然方向偏轉角只有0.5度,但沒有任何自然的外力能讓導彈做這種轉向。這是中國導彈在慣性陀螺或者無線電控制下做的主動變向。經過兩次變向,導彈的航跡是這樣的,實時速度是3500~3600米/秒。」
1957年12月2日,杜勒斯局長的助理來到亨茨維爾,詢問馮·布勞恩和他的研究小組,木星-C火箭究竟有多大的潛力,能否發射人造衛星。
「中國有可以覆蓋到日本和菲律賓的轟炸機,如果今後中國也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美國空軍在進入中國領空後面臨的問題會加倍。但是,將軍,現在談中國的核武器還為時尚早,他們使用常規彈藥轟炸日本和菲律賓並不算什麼致命的威脅。」
這也難和_圖_書怪,為了儘早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白宮現在主要支持美國海軍的宇宙神-DM18以及改出來的「先鋒」,這火箭看起來比較小,應該比較容易成功,至於美國空軍的阿特拉斯,還是先等等吧。既然錢給得不多,那阿特拉斯就在不緊不慢地研製著。
馮·布勞恩:「我現在也不太確定木星-C能否送一顆人造衛星上太空。……我需要收集各個小組的改進設想,逐一進行計算。」
特文寧:「我懷疑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會和他們的第一種核武器同時形成戰鬥力。」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阿利·伯克上將聽完杜勒斯的催促,也只能攤手:「軍械局的報告我看過。現在海軍的導彈或者說火箭還很不成熟,1958年1月發射似乎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在中情局的強力推動下,美國海軍真的這麼做了。
讓美國海軍一直頭疼不已的雷神-DM18導彈,10月底部分成功了一次,11月美國海軍馬上拉出了「先鋒」運載火箭的測試段打了一發,居然成功了,第一級火箭起飛,最高陞到了400公里,最後掉在600多公里的地方。
杜勒斯:……
「如果美國空軍想解除中國的彈道導彈威脅,應該怎樣作戰?」
「這四個月,大家都很辛苦。」唐華對錢學森說。
特文寧:「中國在研製武器裝備的時候總是很注意跨型號的協調。現在我有兩個猜想,第一種是中國第一枚原子彈會和中程彈道導彈同時服役,第二種可能,原子彈會和遠程或洲際導彈同時服役。」
美國海軍瘋狂加速造出來的「先鋒」-TV3箭-星系統,雖然三級火箭只有一級經過了測試,雖然在原來的時間線上發射就失敗了,但是運載火箭發射真就是一個概率問題,要是在原來的時間線發射失敗了,在本位面他撞大運發射成功了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我們不能再拖延了,每拖延一個月,蘇聯都有可能送一枚新的衛星上太空,我們就會受到更大的指責。」